“东方之珠
- 格式:docx
- 大小:23.73 KB
- 文档页数:4
东方之珠歌曲内容简介
《东方之珠》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由刘德华和那英合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创作者为罗大佑。
《东方之珠》代表性地呈现出香港的沧桑变化,因而在回归的气氛中广泛流传开来,更成为所有以香港为主题的流行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
该曲在坎坷沧桑的岁月里,伴随着风波起伏的历史一起成长,比其它单纯以赞美和歌颂为主的作品拥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1979年罗大佑创作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反映了其心情的话,那么《东方之珠》则是罗大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述香港的悲情。
该曲是香港版的《亚细亚的孤儿》,传递出罗大佑用作品关注香港问题的心。
1997年,对于全球华人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南方美丽的港口城市香港,终于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殖民历史,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时至今日,《东方之珠》这首歌仍然时刻提醒着全球华人要团结一致,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称“东方明珠”,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1号的标志性建筑。
其主体为多筒结构,由3根斜撑、3根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5个小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等构成,总高468米,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集都市观光、时尚餐饮、购物娱乐、历史陈列、浦江游览、会展演出、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为亚洲第六高塔、世界第九高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
其灯光系统结合自身独特的建筑物载体,以声、光、电的高科技为表现手法,为陆家嘴夜景创造出不同的风情灯光。
此外,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在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1999年获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东方之珠是哪个城市
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
香港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是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更是跟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享有“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等称号。
香港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5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分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
__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倾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香港的美丽、繁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香港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2、会用“倾听”“闪耀”造句解决措施: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模仿文中句子。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交流欣赏,导入新课。
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5、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依据的理论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
计划学时:第二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音像资料,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新课。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东方之珠》课文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香港的夜景。
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东方之珠》课后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宠爱!《东方之珠》课后反思1《东方之珠》是一篇介绍性的说明文。
我让小伴侣观看东方明珠夜景的图画,“好美的灯光啊,怎么这么秀丽!”“我真想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看。
”学生不由的发出赞美。
我以图画入手,让小伴侣观看图画。
从而增添他们对朗读的兴趣。
由于小伴侣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
有了东方明珠的图画,小伴侣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样子,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
尤其对文中的“五光十色”这个词的理解,他们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分开来。
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于是我就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情愿读的小伴侣站起来读、同桌共读等形式。
这样小伴侣兴趣盎然。
在课文中读得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课文的感受程度。
最终,我还支配了说话训练。
你来做回小导游,介绍以下东方明珠,学生的兴致很高,把课文中的语言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
《东方之珠》课后反思2《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秀丽和繁华。
表达了宠爱香港、宠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以下做得不错:因为学生们都未去过香港,再加上有些四字词语不简洁理解,所以结合图进行理解感受是一条捷径。
比方,当讲到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观看79页的图,领会“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湾风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温顺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适极了”的体验。
比方讲到第四小节时,为了关怀学生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我让他们看了80、81页的摩天大厦图、街道图,又出示了1幅商店图,他们感受到了“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三个词都是多的意思,我又进一步进行介绍,明确三个词语虽都表示多,但是用的地方却不一样。
东方之珠阅读理解
哇塞,一提到“东方之珠阅读理解”,我就好兴奋啊!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你有没有读过关于“东方之珠”的文章呀?那里面描述的香港,可真是让人着迷!就像一个璀璨的宝石,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记得我第一次读相关文章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香港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还有那阵阵带着海腥味的微风。
那不就是文章里所写的吗,“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哇,简直太有感觉了!
想象一下,你就是那个走在香港街头的人,你会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听到各种语言的交织,这是多么奇妙的场景呀!“哇,这里真的是国际化大都市啊!”你可能会这样感叹。
在那些文章里,香港的美食也总是让人垂涎欲滴!那一个个茶餐厅,一杯杯丝袜奶茶,一块块菠萝包,天呐,谁能抗拒得了呢?“哎呀呀,光想想就流口水啦!”
还有香港的那些高楼大厦,直插云霄,就像一个个巨人屹立在那里。
当阳光洒在上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是不是觉得太震撼啦?“哇塞,这也太壮观了吧!”
读关于“东方之珠”的阅读理解,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你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香港的繁华与活力,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历史与文化。
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去读一读,去感受一下那个独特的“东方之珠”。
我的观点就是,“东方之珠阅读理解”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感受,它能让我们对香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更加热爱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东方之珠”广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理解“东方之珠”这一称谓产生的背景和涵义;•学习广州音乐、语言和食物等方面的文化。
2. 教学内容2.1 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介绍广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讲解广州 Important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2.2 “东方之珠”的由来和意义•介绍“东方之珠”一词的由来;•分析“东方之珠”这一称谓的涵义和内在含义。
2.3 广州的文化特色•介绍广州历史和文化;•讲解广州的音乐、语言和食物文化。
3. 教学与评估方法3.1 授课方法•教师主讲和图文介绍;•分组讨论和展示。
3.2 评估方法•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分组展示,评估学生的表现和理解。
4. 教学资源•广州的地图和图片;•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料;•关于广州的知识书籍和报纸杂志。
5. 教学策略5.1 学生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5.2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的形式,例如幻灯片和视频等,将图文并茂的介绍广州的历史和文化。
5.3 情境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广州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6. 扩展阅读•《广州十三行》•《广州文化地图》•《广州历史文化之旅》7.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其通过看、听、问和思考的方式来理解广州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应该注意营造浓郁的情境氛围,加强对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在评估学生的时候,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测试和评估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篇4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
3、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4、通过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第5自然段写一段话。
三、教学难点:通过精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之情。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我们今天学习《东方之珠》这篇课文。
我知道大家已经收集了好多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出示中国地图,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分段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流利地读全文。
3、小组成员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浅”、“浴”、“剧”、“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
(齐读课题)2、“东方之珠”指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3、课文主要介绍了香港的哪些地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精读感悟(一)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三个地方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翻开书79页,轻声自由读二到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再把喜欢的部分多读一读。
(生自读、师巡视)(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看看吧!(课件图片:浅水湾,师范读段2)听了老师对浅水湾的介绍,说说浅水湾带给你什么感觉?(1)(课件:词语“浪平沙细、阳光和煦”)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指答:海浪平缓,阳光柔和)(2)(课件课文:“漫步在……舒服极了”)你为什么能从这感到舒服?(课件:海浪声)听,听着这美妙的海浪声,你想说什么?海浪声带给大家舒服的感觉,(3)用“倾听”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东⽅之珠》课⽂介绍了⾹港的浅⽔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港的夜景。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东⽅之珠》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东⽅之珠》原⽂ ⾹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门,那⾥有迷⼈的沙滩、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
每逢节假⽇,⼈们结伴来到这⾥,漫步在⾦⾊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那⾥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
在碧波荡漾的⼈⼯湖上,⼏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
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闹市之⼀。
摩天⼤楼鳞次栉⽐,商店⾥的各种商品琳琅满⽬,宽阔的街道上⼈流如潮。
⼀到夜晚,整个⾹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的焰⽕溅落⼈间。
马路上⼀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港,真是⼀颗⽆⽐璀璨的“东⽅之珠”。
【篇⼆】⼩学三年级语⽂《东⽅之珠》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背诵课⽂。
3、掌握课⽂内容,了解⾹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热爱⾹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琳琅满⽬”、“⼈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三、教具准备 1、⽣字词卡⽚。
2、课⽂录⾳、钢琴曲。
3、⾹港风景图⽚。
4、练习投影⽚。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和作者⼀起去饱览⾹港的美景,领略⼀下“东⽅之珠”的风采。
⼆、学习第1节 1、课⽂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港是我国的南⼤门,有哪些景点,是课⽂的总起。
谁来说说⾹港有什么?(⾹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起读⼀读第1节。
“东方之珠
导读:一、教学目标设计:
1、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感悟东方之珠的美丽、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挖掘课文的人文资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拉动与感知对象相关的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3、学会本课的10个词语,正确理解琳琅满目鳞次栉比人流如潮等词;会用一些简单的句式说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迷人沙滩著名公园繁华街市三方面具体感受东方之珠--香港的灿烂夺目。
2、恰当地领会课文部分段落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同学们,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迷人的夜市灯火辉煌……
2、【板书课题】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朗读全文,理清脉络。
1、【课件演示】认真听电脑小博士朗读,听后回答:听完朗读,你想说什么?
2、【课件演示】课文描写了沙滩公园街市这几处地方,请对照
显示屏,再读读课文,把课文分成5个部分!
(三)注重主体,自主学习。
1、【设疑激趣】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觉到沙滩的迷人,公园的著名和街市的繁华,那么你究竟最喜欢哪一处呢?
2、【自主选择】你喜欢哪一处就点击按钮进去看看,再读读课文,说说喜欢的理由!
3、讨论迷人沙滩。
①【指名朗读】想读第2节的请举手!②【课件演示】请完成填空:()的浅水湾是()的好地方。
③【课件演示】请完成填空:……()在金色的沙滩上,()着轻柔的海风,()着浪涛拍岸的声响……④【练习朗读】结合填的词语练习读这两句话,努力读出舒服的感觉。
4、讨论著名公园。
①【朗读想象】读一读第3节,闭眼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课件演示】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游客不时()。
③【课件演示】其实,海洋公园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看一段录像让你一饱眼福……④【语文实践】你也来介绍一下海洋公园,行吗?
5、讨论繁华街市。
①【课件演示】看图,能给这三个词选择合适的位置吗?②【练习朗读】读第4节,要读出街市的繁华!③【课件演示】谁来正确、流利地读第5节,想一想:这儿把灯光和车灯分别比成了什么?④【练习朗读】读第5节,读出夜市的灯火辉煌!⑤【语文实践】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四)拓宽渠道,丰富积累。
1、【课件演示】香港的美景还远不止这么些,请大家欣赏几幅图!
2、【朗读小结】齐读第6节,香港的美景数不胜数,这真是无比璀璨的一颗东方之珠啊!
3、【课件演示】光看图片不过瘾,我们再去看看录像吧!
4、【语文实践】下次我们去香港的话,你可以当导游了吧!怎么样?先来过把瘾!
5、【语文实践】如果,你觉得你这个导游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可以点击网站……(上网冲浪)
6、【全文总结】(略)
(五)难字分析,描红学写。
1、【课件演示】看看浴的偏旁!
2、【课件演示】注意浴的笔顺!
3、【学生练字】先描红,再在作业本上写三个!
4、(同法练写剧店焰等字)
四、教学板书设计:
沙滩迷人
东方之珠公园著名无比璀璨
街市繁华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