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七章 中药的贮存保管 中药养护常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35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养护的意义中药养护主要是预防中药的变化和对已发生变化的中药进行救治,保证其药物质量和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二、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1、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轻则蛀成孔洞,严重的被蛀空成粉末状。
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含上述成分较多的饮片最易生虫。
易生虫饮片:党参、人参、南沙参、冬虫夏草、当归、独活、白芷、防风、板蓝根、甘遂、生地、泽泻、全瓜蒌、枸杞子、大皂角、桑椹、龙眼肉、核桃仁、莲子、莲子心、薏苡仁、苦杏仁、桑白皮、鹿茸、蕲蛇、鸡内金、菊花、金银花、北沙参、玄参、北沙参、防己、莪术、贝母、金果榄、佛手、陈皮、酸枣仁、红花、蒲黄、芫花、地龙、甘草、黄芪、山药、天花粉、桔梗、灵芝、水蛭、僵蚕、蜈蚣、乌梢蛇、蛇蜕、乌药、葛根、何首乌、延胡索、大黄、肉豆蔻、淡豆豉、柴胡、地榆、川芎、半夏、千年健、羌活、前胡、大枣、山楂、麦芽、芡实、莱菔子、浮小麦、薏苡仁、款冬花、菊花、虎杖、炮姜、猫爪草、藕节、九香虫、藁本、天葵子及各种密炙品、动物类、花类等。
2、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引发寄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大量繁殖,导致发霉现象。
特别是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开始时可见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这些菌逐渐分泌一种酵素,溶蚀饮片组织,使很多有机物分解,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而且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
易发霉饮片:天门冬、牛膝、独活、玉竹、黄精、白果、橘络、全瓜蒌、山茱萸、莲子心、枸杞子、大枣、大蓟、小蓟、大青叶、桑叶、蛤蟆油、蛤蚧、黄柏、白鲜皮、木槿皮、人参、党参、当归、紫菀、菊花、红花、金银花、白及、木香、五味子、洋金花、蝼蛄、地龙、蕲蛇、蜈蚣、土鳖虫、甘草、葛根、山奈、青皮、芡实、薏苡仁、栀子、羌活、紫菀、黄芩、远志、地黄、天麻、玄参、百部、苍术等。
中药储存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保护中药材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药材生产、经营、使用等单位。
第三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四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工作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中药材质量和使用效果。
第五条中药材储存养护工作的具体事项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应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遵守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七条中药材应储存于专用储物间、仓库等地方,不得与有毒物品等混存。
第八条中药材储存养护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第二章中药材储存环境管理第九条中药材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防潮,温度、湿度适宜。
第十条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暴晒、受潮、受热,避免与有毒气体接触。
第十一条中药材库房应保持整洁,库房内温度、湿度应符合储存要求,应有专人定时清洁、检查。
第十二条中药材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应使用专用仪器定期检测。
第十三条中药材储存环境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潮湿地区应加强防潮措施。
第十四条中药材库房应禁止烟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第十五条中药材库房内不得存放食品、化学品、荧光剂等有害物品。
第十六条中药材储存环境应安全可靠,设有防火设施和防雷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条中药材库房应定期清理油污,加强防火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章中药材的分类储存第十八条中药材应按照不同的性质、用途分类储存,避免混存造成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中药材应分类存放于专用货架、货柜等设备上,标明名称、数量等信息。
第二十条中药材的分类应根据其化学成分、药效等特性进行,保持分类明确、整齐有序。
第二十一条中药材存放时应避免摞放过高、过密,以免压坏变形,影响品质。
第四章中药材的养护管理第二十二条中药材的养护工作应加强日常监测,检查变质情况,及时处理。
如何贮藏保管中药中药的性状及其所含成分是决定该药品质量的主要标志,贮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成分与性状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阳光、空气、霉菌、害虫等,保管人员要了解影响药物质量的各种外界因素,从而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药物的质量。
1、温度:通常在室温25度以上时,微生物极易繁殖生长,使药物生虫,变质,发霉。
2、湿度:相对湿度达70%时,含淀粉、粘液质、糖类的药物及炒焦的药物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分解变质或易使霉菌生各行其是,如山药、天冬、地黄等。
无肌盐结晶形成矿物药材,因吸湿过多而使固体液化或成分分解,如脑砂。
也有药品由于空气干燥而失去结晶水,变成非结晶形粉末,习称“风化”,如芒硝。
一般饮片可因空气中的湿度大而出现湿润变软受潮现象,粉末药物可因受潮,出现粘结的变质现象。
3、阳光:含色素及挥发油药物因日光照射而出现颜色改变和挥发油散失而影响质量。
4、空气:药物所含的挥发油,在空气中挥发散失,如麝香、沉香;含油脂、糖类的药物如长期接触空气而使颜色改变,及至变质,如天门冬、柏子仁等药物。
5、霉菌:大气中存在多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量的温度和湿度下,即萌发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并促使有效成分分解,及至失效。
富含营养的药物较易生霉,如淡豆鼓等药物。
6、害虫:在一定的湿度下,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料的药换,如泽舍、党参、鸡内金等药品易生虫,引起虫蛀。
7、贮藏方法。
为了防止各种外界因素对药物质量的影响,库房应装温度计、湿度计。
当晴天天气干燥,如库房的湿度大于70%,温度高于库外的温度时,应开放门窗、排气窗以调节库内的温度、湿度,但应避免在阴雨天、雾天或雨后刚晴开窗通风,炎热夏季不宜通风,要紧闭门以免湿热空气侵入。
对高温、日晒不易失效变质的药材,可常翻晒或烘炕。
根据药材的特性,用以下贮藏方法保管:1、剧毒药物及贵重药物应装入陶虹或瓷内加盖密闭,以防毒药粉混入它药和避免贵重药物损耗。
简述中药材养护的常用方法
中药材的养护是保持其品质和药效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中药材养护的常用方法:
1. 储存环境: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
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以免影响品质。
2. 包装保存:将中药材放置在透气性好的容器中,如纸袋或竹篮,并在包装表面标注药材名称、产地和采集日期等相关信息。
避免使用塑料袋等不透气的包装材料,以免发生霉变。
3. 防虫防蛀:某些中药材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袭,为了防止虫蛀,可以在存放中药材时加入一些防虫剂,如苏子、樟脑丸等。
期间应定期检查中药材,如发现虫害,则需要及时处理。
4. 干燥处理:对于湿润的中药材,应首先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其水分含量符合规定范围。
一般来说,干燥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可以通过晾晒、风干、低温干燥等方法进行处理。
5. 定期翻动:为了防止中药材长时间放置导致湿度集中或发霉,需要定期翻动中药材,使其受到均匀通风和光照。
6. 温湿度控制:一些特殊的中药材,如人参,对于温湿度要求较高。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控制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以保持其品质和特性。
7. 注意保鲜:某些易变质的中药材,如花草类等,需要尽快使用或采取加工措施保鲜,以免药效损失。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养护需要注意储存环境、包装保存、防虫防蛀、干燥处理、定期翻动、温湿度控制和保鲜等方面。
同时,不同的中药材可能有其特殊的养护方法,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建议在养护过程中咨询专业人士或遵循相关规范。
中药储存与养护技术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与湿度控制:中药的储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中药的储存温度应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在45%-55%之间。
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使中药容易受潮、发霉、虫蛀等。
可以选择通风良好、干燥、避光的地方存放中药。
2. 避光与防潮:中药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中药成分的变化,而潮湿会导致中药受潮、变质。
因此,中药可以使用防潮罐或密封袋进行包装,并存放在避光、干燥的地方。
3. 空气流通:中药储存空间应保持适当的空气流通,避免密封太严,否则容易导致中药发霉、虫蛀。
可以使用透气性较好的容器储存中药,定期检查中药的状态,如发现发霉或虫蛀,需要及时处理。
4. 分类储存:不同种类的中药应分别储存,避免混杂。
一些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可以单独储存,以免影响其他中药的品质。
同时,不同种类的中药按照其性味属性进行分类存放,以免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5. 定期检查:中药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和保存状态。
检查中应关注商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查看中药是否有异味、虫蛀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更换。
总而言之,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技术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光与防潮、空气流通、分类储存,并定期检查中药的品质和保存状态,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材常用贮藏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贮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干燥储存法:将中草药晾干至去除多余水分后放入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2. 密闭储存法:将中草药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使用密封袋或密封罐进行储存,以减少空气、水分等因素对其影响。
3. 冷藏储存法:一些需要保持清新度的中草药,可以储存在冰箱中。
但是需要注意冷藏药材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1-3个月的时间内使用完。
4. 防虫储存法:使用一些天然的防虫剂,如樟脑丸、苏打粉等,储存在密封袋或容器中,防止虫害。
5. 特殊药材的特殊处理:如人参、熊掌、鹿茸等药物,需放置到零下五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杀死药材中的虫卵,防止霉菌生长;花叶类药物应贮藏在暗处及陶瓷容器、有色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此外,无论采用哪种储存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储存环境,避免药材变质或受潮发霉。
另外,建议收集、使用药材前,可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中医师。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是中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所规定的,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的大事。
因此,抓好中药饮片的贮藏养护,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药销售和公司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提供符合要求的饮片,是中药人员的天职。
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除自然因素等原因外,就是人为因素,中药在贮藏保管中,受外界条件(气侯、温度、湿度、日光)等的影响,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使药物的颜色、气味、形态、内部组织等等发生变异,那些变异?大致9个方面:1:虫蛀,轻则蛀成孔洞,重则蛀空成粉末(含淀粉类、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类),最易生虫,如白芷,前胡,北沙参,大黄,当归,泽泻,动物类,花类等。
2:霉变,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温度在20-35度,湿度在75%),导致发霉,特别是在夏季炎热,潮湿,霉菌能溶蚀药材组织,分解有机物,使饮片腐烂变质,气味走失,破坏有效成分,以致不能药用(独活,白果,莲芯,红枣,银花等)很多中药品种。
3:泛油,指饮片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受潮,使药物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现象,就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柏子仁,杏仁,当归,牛夕,麦冬)等。
4:变色:饮片都有固定的颜色,贮藏中由于受酶的作用,发热,霉变等原因,改变了原有色泽,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影响了饮片内在质量(如梅花,玫瑰花,红花,佛手等)。
5:气味散失,气味散失影响药效,(肉桂,沉香,豆莞等)。
6:风化:主要是含结晶水的无机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便失去了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变为粉末,其质量、药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指固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表面逐渐湿润变为液体状态的现象,使饮片功效降低,(如青盐,秋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