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市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pdf
- 大小:467.78 KB
- 文档页数:12
2016年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发展(一)综述1、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简称增长,下同)%,占全市的%,居全市第三位。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下降%,占GDP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占GDP的%,比上年提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
二、三次产业结构为:。
经济密度达到亿元/平方公里,服务密度达到亿元/平方公里。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增长%。
2、税收收入全区实现税收收入亿元,增长%,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国税收入亿元,增长%,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完成地税收入亿元,下降%,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
国税中增长较快的税种是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其次是增值税,增长%。
地税三大税种中,增长较快的是个人所得税,增长%,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为负增长。
税收密度达到亿元/平方公里。
3、财政收支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按可比口径增长%)。
其中,国税部门收入亿元,增长%(按可比口径增长%);地税部门收入亿元,下降%(按可比口径增长%);财政部门收入亿元,增长%(按可比口径增长%)。
从财政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占%。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比上年提升个百分点。
坚持民生优先,全年区本级民生和各项事业支出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高于上年个百分点。
201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发布《201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2016年,杭州市紧紧抓住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机遇,切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和“三五共治”工程,在保持经济稳中向好同时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0.49亿元,同比增长9.5%。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
水、大气环境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市区空气优良天数260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浓度年均值49(4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0%。
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全市85.1%的地表水水质(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夺得了全省治水工作最高奖——“大禹鼎”。
全市声、辐射、固废等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评价指数(EI)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生态省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中第1个国家生态市,被总书记盛赞为“生态文明之都”。
二、环境现状(一)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同比稳中有升。
全市47个市控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85.1%,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85.1%,均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市各大流域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氨氮和总磷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全市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钱塘江水质状况为优,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95%,干、支流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为100%。
苕溪水质状况为优,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100%。
运河及城市河道水质有所改善,运河干流断面已全部消除劣V 类。
西湖水质状况优,平均透明度1.6米。
湖区内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2016年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江干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10.3%,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435.7亿元,增长14.7%。
人均生产总值7656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26.0:73.9调整为0.1:21.5:78.4。
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016年江干区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占比情况(二)财政收支201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2.7亿元,增长24.0%,地方财政收入87.5亿元,增长18.2%。
财政总支出53.5亿元,增长26.1%,剔除省市补助支出5.7亿元后净支出为47.8亿元,增长29.1%。
2011—2016年财政收入情况(三)劳动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7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76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90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93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3118人。
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98.2%。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一)人口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万人。
公安部门登记户籍人口4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男性20.8万人,女性21.3万人。
按户籍人口分的男女性别比为97.54:100(男/女)。
全年出生6186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率15.03‰,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长率11.95‰。
户籍人口按街道分布情况街道社区、村个数(个)人口数(人)闸弄口街道1562824凯旋街道1445999采荷街道1575402四季青街道1237929笕桥街道2146570彭埠街道2052136九堡街道2353805丁兰街道2446411合计144421076户籍人口按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段人数(人)占总量比重(%)18岁以下7780118.518-35岁8877221.135-60岁16167838.460岁以上9282522.0合计421076100.02011—2016年全区人口变动情况(二)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市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185元,增长8.0%。
2016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一篇:2016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为圆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7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68.26亿元,分别增长1.9%、4.7%和13.0%。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21394元,增长7.7%。
按国家公布的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282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8.9∶58.2调整为2.8∶36.0∶61.2(见图1、图2)。
图1 2011年-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速图2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86.09亿元,占GDP的59.6%。
年末,全市私营企业40.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7%;个体工商户42.60万户,增长10.3%。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81.70万人、84.45万人,增长8.9%和6.3%。
(三)信息经济。
全市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2688.00亿元,增长22.8%,占GDP的24.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商务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分别增长45.2%、45.1%和35.0%(见表1)。
表1 全市信息经济分产业增加值注:各产业内部有重复,合计为剔除重复数据。
(四)财政收支。
全市财政总收入2558.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38亿元,分别增长14.0%和1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4.31亿元,增长16.4%,其中,民生类支出1084.40亿元,增长17.4%,民生支出占比77.2%(见图3)。
2016年2月中共杭州市委大事记作者:来源:《杭州·党政B》2016年第03期1日至5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5名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表决通过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表决通过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杭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的决议、关于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开展“服务G20、代表作表率”活动的决议,以及《杭州市立法条例》。
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2日,省委书记夏宝龙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驻浙部队,并检查节日民生保障工作。
省、市领导赵一德、陈金彪、许勤华、叶寒冰等参加。
3日,市委、市政府举行老红军和市级离退休领导干部新春团拜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出席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主持,市领导王金财、叶明、许勤华、张仲灿等出席。
4日,市纪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主持会议,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5日,十一届市委常委会召开第138次会议,研究有关工作。
5日,十一届市委召开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有关工作。
5日,市领导赵一德、许勤华等走访慰问重要岗位值班人员。
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赴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和梦想小镇调研,市领导许勤华、徐文光等参加调研。
5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在杭慰问基层政法干警,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戌标参加慰问。
6日,市领导赵一德、张鸿铭、王金财、许勤华、张仲灿、潘方敏、马晓晖、叶寒冰、陈擎苍、谢双成、陈红英等参加省委、省政府春节团拜会。
2016全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9.5%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2-04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杭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50.49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8和2.0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84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977.39亿元,增长4.7%,其中工业增加值3578.67亿元,增长5.2%,建筑业增加值400.11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6768.26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2.9:38.9:58.2升级为2.8:36.0:61.2。
(一)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浙商回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均超过目标1个百分点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
(见下表)2016 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整后同口径增长16.7% 。
(二)城市竞争走在前列。
由华顿经济研究院颁布的“2016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杭州综合竞争力较2015年提升一位,跻身前八。
1 、在全国重要城市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GDP、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位居前列;对南京的领先优势从2015年的329亿元扩大至600亿元左右。
产业结构站上新台阶。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1.2%,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又一个超过发达国家60%标准线的城市。
2 、在全省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首位度继续提高,GDP占全省的23.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见下表)2016 年全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全省46485 7.5 5301.81 9.8 17645.99 2.9 14008.82 6.2 29571.00 10.9杭州市11050.49 9.5 1402.38 16.7 3307.80 6.5 2983.91 5.6 5842.42 5.1宁波市--- 7.1 1114.50 7.0 4359.38 -1.4 2799.12 7.3 4961.39 10.1温州市--- 8.4 439.87 7.7 1060.40 -0.1 1149.76 7.9 3905.74 13.0嘉兴市--- 7.0 387.93 6.6 1549.76 9.0 1543.70 5.9 2790.16 11.0湖州市--- 7.5 211.18 8.2 594.37 8.2 828.29 6.2 1592.18 13.5绍兴市--- 5.5 390.30 5.9 1686.23 0.2 1678.63 4.7 2882.48 11.6金华市--- 7.5 338.14 9.0 3097.82 4.7 1024.54 4.5 2084.01 13.5衢州市--- 7.1 102.56 9.4 199.87 -1.5 364.25 6.1 981.74 11.3舟山市--- 11.3 120.32 10.1 412.94 7.4 403.34 14.2 1311.14 15.5台州市--- 7.7 343.28 10.7 1169.38 0.1 894.64 8.3 2272.63 13.9丽水市--- 7.1 103.57 9.7 208.04 5.7 380.60 7.0 841.65 12.0(三)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市中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中区统计局2017年3月23 日2016年,在市中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实体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改造、城乡环境提升三大攻坚战为突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
一、综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2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97.51亿元、增长7.5%。
实现人均生产总值44390元、可比价增长10.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682.9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4.6:51.9:43.5,三产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一产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回落1.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不断膨胀。
全区民营经济总户数已发展到6.64万户、增长11.2 %。
其中:民营企业13025家、增长18.5%,个体工商户达到5.34万户、增长9.5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3.93万人、增长14.9%;注册资金331.07亿元、增长45.3%;实缴税金15.40亿元、下降12.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3.6%。
社会用电平稳增长。
辖区内全社会用电量23.7亿千瓦时、增长6.6%,增幅比上年升高19.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7亿千万时、增长15.9%。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79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
广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各类技能培训班86期,培训各类人员4391人,先后举办12期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人员520人,全年帮助161名大学生成功创业。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8%,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
巴林左旗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巴林左旗统计局2016年,全旗各族人民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旗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优先、产业增收富民、做大做强工业、繁荣文化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旗地区生产总值130.49亿元,增长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4.06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47亿元,增长8.2%。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7.4%,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9.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9%。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7.6:49.1:33.3。
从拉动情况看,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中,第三产业拉动8.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3.6和3.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46元,增长5.4%。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7亿元,增长3.66%。
6月末家畜存栏198.4万头只,下降24.8%。
其中大牲畜29.2万头,下降4.3%;羊157.8万只,下降24.8%;生猪11.3万口,下降51.1%。
在大牲畜存栏中,牛存栏10.9万头,增长3.7%;驴存栏15.3万头,下降9.9%。
全年肉类总产量1.75万吨,下降21.2%。
其中猪肉产量0.62万吨,牛肉产量0.26万吨,羊肉产量0.80万吨。
禽蛋产量3098吨,牛奶产量416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2.43亿元,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主要产品产量:鲜、冷藏肉产量2.56万吨,下降18%。
铅金属产量6.11万吨,下降11.9%。
锌金属产量11.97万吨,下降12.9%。
水泥产量77.11万吨,增长63.8%。
供电量6.44亿千瓦时,增长4.7%。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03亿元,增长1.2%。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2.13•【字号】•【施行日期】2016.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委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全面落实“杭法十条”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完成《杭州市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依法行政、推进立法、行政复议应诉、普法教育等各项工作。
现就2016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6年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按计划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李玲任组长,副主任赵金龙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法规处,由法规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杭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杭州市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委机关各处室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16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经过委主任办公会议充分讨论修改,下发了《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底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杭发改法规〔2016〕185号)。
(二)加强培训学习,逐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根据依法行政年度计划,我们举办了市发改委系统依法行政培训。
委机关行政执法相关业务处室,各区、县(市)发改局分管法制工作领导及依法行政和审批工作科室负责人参加。
2016年11月份杭州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单㊀位本㊀月累㊀计同比增长(%
)
一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272.902667.725.2
二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1164.4611209.212.3
三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 5083.004.9
四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4681.7210.3
五㊁财政收入合计亿元113.712423.8615.6
㊀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67.601342.0915.2
六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218.711220.5628.0
七㊁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8.1761.177.6
八㊁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614.802.4
㊀其中:出口亿美元 456.471.5
九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 32119.809.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 25920.5211.7
十㊁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102.6 ㊀其中:食品烟酒%106.7106.1
(杭州市统计局供稿)㊃44㊃。
2016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2017年3月7日)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376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5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1.57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70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50.9:45.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8175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308美元),增长6.4%。
图2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生产总值构成第一产业3.8%第三产业50.9%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2%批发与零售业, 4.5%14.9%11.1%其他服务业,全市财政总收入67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3亿元,增长10.4%(同口径增长6.6%)。
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53.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87%。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64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活动491次。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0.53万亩,比上年下降5.5%;油菜籽种植面积15.96万亩,比上年下降32.6%;蔬菜种植面积131.13万亩,与上年持平;果用瓜种植面积14.65万亩,比上年下降0.8%;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43万亩,比上年增长6.8%。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2017年3月1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
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0.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关于杭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佚名【期刊名称】《杭州政报》【年(卷),期】2017(000)003【摘要】<正>(2017年4月9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总页数】12页(P15-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7【相关文献】1.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r——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J],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关于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J], ;3.关于杭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8年2月4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J], ;4.关于杭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1月21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J],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年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江干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10.3%,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435.7亿元,增长14.7%。
人均生产总值7656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26.0:73.9调整为0.1:21.5:78.4。
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016年江干区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占比情况(二)财政收支201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2.7亿元,增长24.0%,地方财政收入87.5亿元,增长18.2%。
财政总支出53.5亿元,增长26.1%,剔除省市补助支出5.7亿元后净支出为47.8亿元,增长29.1%。
2011—2016年财政收入情况(三)劳动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7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76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90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93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3118人。
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98.2%。
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一)人口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万人。
公安部门登记户籍人口4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男性20.8万人,女性21.3万人。
按户籍人口分的男女性别比为97.54:100(男/女)。
全年出生6186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率15.03‰,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长率11.95‰。
户籍人口按街道分布情况街道社区、村个数(个)人口数(人)闸弄口街道1562824凯旋街道1445999采荷街道1575402四季青街道1237929笕桥街道2146570彭埠街道2052136九堡街道2353805丁兰街道2446411合计144421076户籍人口按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段人数(人)占总量比重(%)18岁以下7780118.518-35岁8877221.135-60岁16167838.460岁以上9282522.0合计421076100.02011—2016年全区人口变动情况(二)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市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185元,增长8.0%。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990元,增长10.7%。
(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2016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7.4万人,净增2.9万人。
当年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9.9万人。
发放失业保险待遇7706.1万元,涉及3.6万人次。
截止2016年,全区拥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2家,其中当年新增27家,新增养老床位333张,每百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6张。
拥有区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0个,重度残疾人托(安)养率100%。
完善“四级救助圈”帮扶体系,当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4036.7万元。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一)征地拆迁全区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坚持联网成片,促进城区格局向“一体两翼一带”转型。
2016年,征迁补偿住户1108户、企业153家、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交地1122亩,“清零”项目76个。
全面完成常青夕照区块、云峰社区整村征迁和笕桥历史街区居民征迁。
加大土地出让与招商,全年出让地块14宗,共915.5亩。
(二)基础设施2016年,加快同协路、凤起东路等70条道路,天丰路过境段、规划十号路、广发路等3条支路建设。
开通普福规划支路、五号港路、五号港弄、益汇路等5条支路。
完成2个老旧小区交通综合治理,新增公共停车场库6个、泊位1383个。
(三)安居工程全区坚持品质为先,深化配套建设和规范管理。
2016年累计开工黎明、新塘等安置房项目31万平方米,竣工水墩、同协等区块安置房77万平方米,完成回迁安置1359户、7309套,其中货币化安置2741人。
(四)环境整治2016年江干区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创新实施“河长固定活动日”,实施治水项目100个,全区河道水质监测断面V类达标率达75.8%。
建成同协路污水管、红普泵站等“五管七泵”排污系统,消除排污口52个,截污率达95%,全面实现河道“零黑臭”。
全区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完成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分别达71.6、86.8、6.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8.9万平方米,创建无违建街道1个、基本无违建街道3个,“美好家园•无违建社区(村)”1个。
截止2016年底,全区建成垃圾分类生活小区286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五)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90起,下降61.6%。
G20峰会期间,部门加强对瓶装液化气使用各环节安全监管,取缔非法供气站77处,查扣车辆10辆、非法钢瓶4745个,行政拘留42人。
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危化品相关亡人事故和较大以上事故。
(六)平安创建2016年,全区共调处矛盾纠纷8293件,调处成功率99.9%。
新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3个,实现“律师进社区”全覆盖。
持续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年”活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40件,化解信访积案93件。
深化社会治安防控“八化”体系建设,治安整治地区发案下降61.5%,刑事案件总量连续五年实现零增长。
四、行业发展(一)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0.7亿元,下降7.4%,实现增加值0.4亿元,下降10.3%。
(二)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11.0%,实现工业总产值17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6.7亿元,销售产值146.8亿元,分别下降14.3%和13.3%;实现新产品产值56.2亿元,下降17.1%,新产品产值率为38.3%;实现利税29.1亿元,下降14.5%;实现利润23.6亿元,下降6.6%。
(三)建筑业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6%。
截止年底全区共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00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9.4亿元,增长3.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38.6万平方米,增长3.1%,房屋竣工面积392.7万平方米,下降31.3%。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0亿元,增长1.3%,其中:省市在我区实施的重大项目投资额6.1亿元,下降85.3%;区本级实施项目投资额111.9亿元,增长29.2%(其中:工业投资3.7亿元,增长118.2%);房地产开发投资472.0亿元,增长4.0%。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6%,实现利润34.9亿元,增长441.4%。
房地产企业实现房屋施工面积1482.6万平方米,增长3.5%;完成竣工面积266.7万平方米,下降23.4%;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31.7万平方米,增长92.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28.1亿元,增长137.5%。
2011—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5亿元,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92.6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9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0.1%。
从主要商品分类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10.0亿元,增长25.8%;超市百货类实现零售额83.1亿元,增长13.8%;家电类实现零售额27.5亿元,增长12.4%;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4.8%;石油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5.9%。
截止年底拥有50家专业市场,实现专业市场成交额415.5亿元,其中: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402.6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825.7亿元,增长5.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5亿元,增长2.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共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71.1%,实现利润32.8亿元,增长276.7%。
2011年—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六)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全年引进区外实际到位资金282.9亿元,增长1.2%,其中: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01.7亿元,下降6.1%;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个。
全区已投入使用楼宇87幢,全年创造税收47.4亿元,增长25.7%,其中实现经常性税收31.5亿元,增长18.0%。
完成进出口总额2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9.1亿美元,增长0.3%。
2011—2016年区外到位资金情况2011—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五、社会事业(一)科技全年区本级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7237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4.7%,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4709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4.0%。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4.9%。
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9家,新建企业研发(技术)中心5家。
企事业单位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6项,其中立项45项,争取市级以上竞争性分配资金1973万元。
全区专利申请量2606件,专利授权量1334件。
新增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科技孵化器。
(二)教育2016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19所,其中小学22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4所。
全区在校学生(幼儿)89354人,其中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52828人、高中生2112人、在园幼儿34367人,在编教职工4586人。
全年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6个,新开办小学(幼儿园)7所,新增甲级幼儿园4所,新增省一级幼儿园4所。
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7.6%。
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含省市补助)18.3%。
(三)文体2016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群众性艺术表演团体1007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40511种,共计35.4万册。
新(改)建成基层文体设施场所94处。
全年向基层配送文化演出(戏)100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47场,放映电影1584场。
全年共出动文化市场检查1245人次,检查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经营场所2010家次,查处违法经营点27个,举报查处率、结案均达100%。
(四)卫生2016年末,全区拥有综合医院8个(专科医院6个),区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1个,妇幼保健院1个,门诊部65个,诊所86个,卫生所6个,卫生站16个,医务室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