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对外历次对外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美国十年对外用兵"清单""世界宪兵"是人们对美国四处插手世界事务的讽刺性说法。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以世界大家庭的主人自居,东征西讨,搅得世界到处狼烟四起。
在越战中受挫后稍稍有所收敛,但在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期再次举起了军事干预的大旗。
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定义了以"扩展"和"参与"做伪装的新干涉主义。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抬头。
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从对付原苏联的全球性挑战转向干预地区危机。
为了维护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频繁在海外用兵。
按照美国官方的统计,自1946~1989年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较大规模军事行动计约125次,平均每年2 8次;而整个90年代,美军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以上。
据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有关材料统计,自1990年以来,美国先后40余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其中,直接使用武力13次,威胁使用武力5次,空中禁飞行动3次,海上封锁3次,派地空导弹部队协防2次,撤侨行动5次、参加维和行动6次,"人道主义"援助及救灾行动6次,扫毒行动1次。
这些行动中,亚洲18次,欧洲14次,拉美5次,非洲8次。
1 入侵巴拿马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出动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26000名精锐部队,趁着夜暗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突然袭击,并很快控制了局势,作战行动在48小时内完成,巴拿马国防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
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梵蒂冈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
"正义事业"行动于1月12日结束。
在此次行动中,美军首次动用了6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采用了新的作战方法,战斗中仅死亡23人。
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军在巴拿马转入"促进自由"行动。
冷战后美国发动的主要战争的合法性分析——以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例朱同银【内容摘要】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
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
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基础、引发合法性衰减甚至危机的根源。
相关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面对战争逼迫而不得不自卫防御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在国际社会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争取与增强战争或其他国际行为的合法性,也有诸多启示。
理念价值基础是合法性形成的根本;国际规制基础的强弱对合法性具有直接支撑或消解作用,应当积极遵守而不是挑战基本而合理的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往往赋予战争天然的合法性,应当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关键词】美国战争合法性理念价值基础国际规制基础协商赞同基础【作者简介】朱同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组织工作教研室大校、副教授,国防大学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邮编:201602)【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68-(2018)05-0117-19【DOI编号】10.13851/ki.gjzw.2018050071172018年第5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①。
现实战争并不像其概念所规定的那样是一种趋于极端的努力,沦为纯粹的杀戮,而“是一种本身有矛盾的不彻底的东西”,考察战争“必须把它看作是另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就是政治”。
② 因为“政治不仅仅是争夺硬权力的斗争,也是争取合法性的较量。
”③冷战结束④ 以来,美国先后发动或参与了海湾战争(199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阿富汗战争(2001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利比亚战争(2011年)以及空袭叙利亚(2017、2018年)等战争,这些战争有的达到了战争目的,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而更多的却并不尽然,甚至有的是“军事上赢得了胜利,政治上却输掉了战争”。
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冷战是二战后全球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长期对峙和冲突,但没有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然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终止美国的战争行动。
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继续在世界各地进行军事干预和战争行动,以下是冷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的一些例子。
海湾战争(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于1990年8月开始,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吞并科威特并控制其石油资源。
科威特寻求国际援助,联合国通过了决议,授权使用军事力量击败伊拉克。
美国组织了多国联军,以联合国决议为依据,在1991年1月发动了空袭行动,随后进行了一系列地面战斗。
不到100小时,多国联军就迅速击败了伊拉克军队,并在1991年二月宣布停战。
这场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并标志着美国在冷战后的军事行动的开始。
巴尔干战争(1990年代)在冷战结束后的上个世纪90年代,巴尔干地区爆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冲突。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波斯尼亚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是一场在南斯拉夫解体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爆发的民族冲突。
塞族、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导致了大规模的暴力和种族清洗。
美国领导的北约在1995年对塞族进行了军事行动,最终迫使双方在达沃市签署和平协议。
科索沃战争(1998年-1999年)则是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爆发的一场冲突。
科索沃地方领导人试图在南斯拉夫中自行独立。
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军事干预,进行了长时间的空袭行动,并最终迫使南斯拉夫退出科索沃。
阿富汗战争(2001年至今)2001年,美国发动了一场阿富汗战争,此时的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活动家本·拉登和其组织基地组织的庇护所。
九一一袭击事件后,美国寻求消灭恐怖主义势力并推翻塔利班政权,塔利班一直被指责为支持并庇护基地组织。
细数美国60年对外战争二战结束到2011年,美国以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持和平、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侵略以及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名义,先后对外出兵达30多次,几乎是年年都有战争,每届总统都发动过战争。
1、1950:朝鲜战争 3年。
2、l953 伊朗政变与革命,美国军机参战。
3、1954危地马拉政变:"成功"行动 3年。
4、l954-1955年金门危机,美国军机、军舰参战 2年。
5、l958年黎巴嫩:"蓝胡子"行动。
6、l960-1964年刚果内战,美国"红龙"行动 5年。
7、l962年古巴危机,进攻猪湾。
8、l962-1973年越南战争。
9、1965年干预多米尼加共和国内战:1965年,约翰逊下达进攻多米尼亚的命令。
数日内美国出兵35000人,380飞机和40战舰。
1970年美国策动朗诺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的柬埔寨政府。
10、197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佣军入侵也门。
l973年智利:美国干预推翻阿连德及皮诺切特夺取政权。
11、1980-1988年第一次海湾战争 9年。
12、1980-1986年尼加拉瓜:"伊朗门事件" 7年。
13、1982年美国策动和支持萨达姆发动两伊战争。
1983年美国提供武器给伊拉克。
8年两伊战争造成了约150万人伤亡。
14、1983年里根下令进行代号“暴怒”的军事行动。
10月25日凌晨,近2000名美军,在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的护送下,入侵并占领格林纳达。
15、1986年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
1986年美军在利比亚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双方发生冲突,美军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借口空袭利比亚,打死利比亚150名军人。
1986年美军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利比亚首都和第二大城市,里根称此为“自卫行动”。
16、1987年美军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伊朗的布雷舰。
1987年美军对在公海的伊朗石油开发平台进行了炮击。
冷战后美国频繁发动战争原因及金融危机美国人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
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打过四场对外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国家。
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这四场战争的联系在哪里?一般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未必完全明白。
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而且冠冕堂皇。
有谁能想到,把这几场战争联系在一起的竟然是一张轻飘飘的绿纸:美元!一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从1971年8月15日到今天(2012年7月)整整过去了差不多41年,美国在全世界推广了一场堪称“完美风暴”的运动——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的全球化),在纸币美元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金融帝国。
这一帝国的触须伸向地球各个角落,在每个地方都机械般上演同一个来复式动作: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
为了使这种绿纸换财富的游戏看上去更像是一波接一波的经济自由化浪潮的结果,而不是少数美国人精心构建的金融大战略的阴谋(产物),美国人从不在他们公开的国家战略中谈论这个话题。
据说,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从告诫他的同僚:在这里(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
这是禁忌,美国人对着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所以,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了什么。
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他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那么,美国人极力维护它的霸权地位又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好办法,不是听美国人自己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
在过去40多年里,美国完成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是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利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
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
美国战争列表——仅以此贴献给捍卫自由的人们你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你永远也拿不走我们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发生或参与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列表:建国时期■美国革命战争1776—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或称做美国革命战争,一开始是主要发生在英帝国和其北美洲十三个殖民地的革命者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帝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帝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洲之外。
同时,各方发动很多北美的印地安人参加这次战争。
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英军无比棘手。
随著海军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英国军队在1781年的约克镇之役中投降。
1783年订定的巴黎条约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殖民地的居民为了躲避战火,逃离了十三个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顿下来,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加拿大的独立做了准备。
虽然美国革命包含了战争前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但美国革命战争和美国革命这两个词汇常被替换使用。
这里只提及军事方面的活动,如果需要更广泛的看法,包含起源和事后的影响,请参考美国革命。
参见美国革命。
■美英第二次战争1812-1815年[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独立后,英帝国一直不甘心失败,妄图夺回殖民地,同时美国也想获得北美西部地区和解放英国控制的加拿大。
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美军向加拿大发起进攻,英国由于兵力不足,就收买拉拢了不少北美印第安人一起攻打美国军队。
很快美国军队被击溃,美国底特律等重要城市和要塞被英国占领。
1814年8月,英军调集重兵从加拿大向美国发动进攻,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焚毁了美国国会大厦和白宫,但在巴尔的摩遭到美军的顽强阻击。
9月英军水陆并进进攻纽约,中途英国海军被歼灭,撤回加拿大。
12月24日英美双方签定「根特和约」,英国确认美国独立。
1815年1月,英军又进攻美国新奥尔良,但被美军击退。
冷战大事年表一.冷战的开始1.1946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1947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马歇提出尔计划3.1947年9月苏、波、南、保等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4.1949年1月苏、保、匈、波等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5.1949年4月美、英、法、意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6.1955年苏、保、匈、波等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二.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美苏对峙(1)时间: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期(2)美国:艾森豪威尔——软化肯尼迪——和平苏联:赫鲁晓夫——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3)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4)主要事件:●1957年7月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9月双方发表“戴维营精神”●1959年古巴导弹危机●1960年美国u-2飞机事件●1961年柏林墙事件2.第二阶段:从对峙走向缓和(1)时间: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末(2)美国:尼克松——均势外交、和平演变苏联:勃列日涅夫——霸权主义(3)特点:从对峙走向缓和,缓和为主(4)主要事件:●70年代末苏联出兵阿富汗●中欧裁军协议●欧洲安全会议●1963和1968分别签订《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和扩散条约》3.第三阶段:以实力求和平和新思维(1)时间:八十年代(2)美国:里根——以实力求和平戈尔巴乔夫——新思维(3)特点:美攻苏守战略态势(4)主要事件:●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订“中导条约”三.冷战结束1.1989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共产党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1989年东欧剧变3.1990年两德统一冷战结束4.1991年苏联解体。
〈一〉美国历史上的战争与经济发展美国自独立以来,所参与的战争和对外的军事行动多达二百多次,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战争就多达百次以上,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进行的海外战争就有一百二十四次,从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纪,又参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战争[1],在二十一世纪初又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局部战争,通过这些战争的胜利来扩大领土,扩大势力范围,并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但是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的战争经历了八次,即独立战争(1775——1781);美墨战争(1846——1848);南北战争(1861——1865);美西战争(1898);“一战”(1917——1918);“二战”(1941——1945);朝鲜战争(1950——1953)和越南战争(1964——1973)。
这八次重大战争的军事行动时间总共只有三十年,这种情况和同期世界列强比较,美国的战事是最少的。
比如德国从一六一八年开始的战争到一七二一年的北方战争就经历了一百年的混战,从一七四零年开始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到“二战”的结束就经历了七十年的战争,其中多次在德国本土进行;法国从七年战争到阿尔及利亚战争累计的时间也有七十年,其中法国先后遭到德入侵七次,这里还不包括近代史上侵略阿尔及利亚、越南、中国的殖民战争;在英国,从七年战争到苏伊士运河战争也有六十多年的时间,这里还不包括多次现代史上的殖民军事行动;俄国也是久经战乱的,从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到阿富汗战争累计也有五十多年,其中多次在俄本土进行;日本从甲午海战到“二战”,不到九十年时间也经历了二十年之久的战争,至于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从一八四零的中英鸦片战争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越战争结束,其间战争和冲突不断。
由此可见,在世界大国中,美国影响全局的战争是最少的,所经历的战争时间也是最少的,因此相对来说,美国具有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
和平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二〉相对较小的战争损失一场战争是要造成交战双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不同损失,就美国的八次重大战争中,前六次相对来说,损失不是很大,前六次战争中损失较大的也只有“一战”和“二战”[2],这两次战争中的损失要比前四次大得多,但和别国相比,损失又要小得多,在“一战”中,所有交战国中共花费了军费二千零八十亿美元,而美国只占了一百九十八亿美元,十分之一还不到,而英国占了四百零九亿美元,法国占了三百三十六亿美元,德国占了四百七十亿美元[3],也就是说它的物资消耗在几个大国中是最少的,相反它在战争中捞到的利益比所损失的又要大得多,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一九一三年的三百九十亿美元增长到一九一八年的七百七十一亿美元,贸易顺差导致的黄金储备从一九一四年的十五亿美元增加到一九一八年的二十八亿美元[4],而在“二战”中,所消耗的财产和造成的破坏高达四万亿美元,直接军费开支是九千二百五十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二千五百一十三亿美元,这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租借法案”项下支出的,这笔开支高达四百四十亿美元,也即是美国的直接军费为二千零七十三亿美元,而德国就超过美国为二千七百二十亿美元,英国为一千二百亿美元意大利为九百四十亿美元,日本为五百六十亿美元[5],相对于美国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其直接军费开支在“二战”中并不是最高的。
1945年—2008年美国先后实施的各种对外战略1.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实施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
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
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
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2.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 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② 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3.1961-1969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施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
4.1969~1977年尼克松、福特政府实施的“尼克松主义”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
美国战争列表——仅以此贴献给捍卫自由的人们你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你永远也拿不走我们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发生或参与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列表:建国时期■美国革命战争1776—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或称做美国革命战争,一开始是主要发生在英帝国和其北美洲十三个殖民地的革命者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帝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帝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洲之外。
同时,各方发动很多北美的印地安人参加这次战争。
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如何控制乡村地区却使英军无比棘手。
随著海军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英国军队在1781年的约克镇之役中投降。
1783年订定的巴黎条约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殖民地的居民为了躲避战火,逃离了十三个殖民地并在北方安顿下来,这场战争同时也为了日后加拿大的独立做了准备。
虽然美国革命包含了战争前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但美国革命战争和美国革命这两个词汇常被替换使用。
这里只提及军事方面的活动,如果需要更广泛的看法,包含起源和事后的影响,请参考美国革命。
参见美国革命。
■美英第二次战争1812-1815年[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独立后,英帝国一直不甘心失败,妄图夺回殖民地,同时美国也想获得北美西部地区和解放英国控制的加拿大。
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美军向加拿大发起进攻,英国由于兵力不足,就收买拉拢了不少北美印第安人一起攻打美国军队。
很快美国军队被击溃,美国底特律等重要城市和要塞被英国占领。
1814年8月,英军调集重兵从加拿大向美国发动进攻,占领美国首都华盛顿,焚毁了美国国会大厦和白宫,但在巴尔的摩遭到美军的顽强阻击。
9月英军水陆并进进攻纽约,中途英国海军被歼灭,撤回加拿大。
12月24日英美双方签定「根特和约」,英国确认美国独立。
1815年1月,英军又进攻美国新奥尔良,但被美军击退。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近20年来美国对外的战争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
美国的发展史是一部战略性扩张的历史,历史上共有四次较大的战略性扩张。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资料,无论是冷战期间或冷战后,美国一直对外频繁使用武力:1798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4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
1990年以来,美国以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持和平、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侵略以及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借口,先后对外出兵达40多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军事干预就有10次。
1983年,闪电入侵格林纳达1983年10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地位,对格林纳达发动武装入侵。
战争起因是格林纳达发生了军事政变,美国以应加勒比国家“紧急要求”和“护侨”为由,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使用了卫星、精确制导武器和现代化的后勤保障装备等。
而格林纳达高技术装备几乎为零,美军以很小的代价速战速决,8天内达到战略目的。
为此,美军尝到了军事高技术的甜头,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武力推行其全球战略。
美国的入侵行动,遭到各国人民的谴责。
1989年,乘夜突袭巴拿马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出动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2.6万名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突然袭击,作战行动在48小时内完成,巴拿马国防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
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梵蒂冈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
“正义事业”行动于1月12日结束。
在此次行动中,美军首次动用了6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采用了新的作战方法,战斗中仅死亡23人。
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军在巴拿马转入“促进自由”行动。
1990年,利刃刺向利比里亚1990年6月3日,美国以利比里亚内战威胁到本国侨民的安全为借口,宣布实施“利刃”行动,派遣一支由4艘战舰、27架作战飞机和2335名作战人员组成的两栖作战军队,从地中海驶抵利比里亚附近的海域待命。
二战后美国对外的112个军事行动二战后美国对外的112个军事行动伊朗(1946):实行核讹诈,胁迫苏联军队离开北方边境。
南斯拉夫(1946):回应一架美军飞机被击落,美国派海军进逼南斯拉夫,并对南斯拉夫进行核威胁。
乌拉圭(1947):派轰炸机侵入乌拉圭领空展示武力,并进行实行核威胁。
希腊(1947-1949):指导希腊极右力量发动内战。
建立美国、希腊海防空军联合作战司令部,镇压希腊人民革命。
1947年,美国在希腊、土耳其屠杀“共产党人”多达千余人。
韩国(1948):美国协同李承晚屠杀八万名韩国济州岛起义农民。
中国(1948-1949):美国海军陆战队协助中国国民党打内战,共产党胜利之前协助撤走美国侨民。
德国(1948):柏林危机期间,升空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对东部和苏联进行核讹诈。
菲律宾(1948-1954):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指挥镇压虎克HUK 起义军。
波多黎哥(1950):以陆军、海军、空军轰炸和核威胁镇压波多黎哥Ponce地区的独立起义,独立起义军被消灭。
中国(1950):中情局策划派台湾特务炸毁毛泽东访苏专列。
中国(1950):6月27日,杜鲁门称“中国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安全”,派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8月,美第13航空队入驻台湾,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朝鲜战争(1951-1953):1950年3月,出兵南朝鲜;同年6月27日,美军正式入侵朝鲜,麦克阿瑟9月15日率部从仁川登陆。
中国参战后,朝鲜战局出现有利于中国和朝鲜的逆转。
为挽回败局,麦克阿瑟将军曾向美国政府申请26颗核弹轰炸平壤、北京和庐山等地,被美国政府否决。
朝鲜战争死亡人数,根据美国华盛顿朝鲜战争阵亡美军纪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的伤亡记载:美军死54246,联合国军死628833;失踪美军8177;失踪联合国军470267;被俘美军7140;被俘联合国军92970;受伤美军103284;受伤联合国军1064453。
冷战后大事年表!1990年2月26日苏联开始从捷克斯洛伐克撤军3月12日苏联开始从匈牙利撤军3月21日纳米比亚独立5月31日-6 月3日布什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晤7月2日苏共28大在莫斯科开幕7月5日北约在伦敦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伦敦宣言》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9月4日朝鲜北南双方45年来首次进行高级接触10月3日两德正式宣布统一11月19-21日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在巴黎召开,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1991年1月17日-2月27日海湾战争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解体7月1 日华约正式解散7月29日美国和苏联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8月19日苏联发生政变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9月2日美国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11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条约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会议,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中止其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1992年1月2日加利正式就任联合国秘书长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3月3日波黑内战爆发5月2日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葡萄牙签署建立欧洲经济区协定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1月3日克林顿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1993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1月13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巴黎开始签署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9月13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原则协议》,中东和平出现转机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欧洲联盟诞生11月17-20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12月15日持续7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在日内瓦结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3月31日美国停止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4月7日卢旺达图西族和胡图族武装在首都发生激烈冲突5月11日首届南非民族团结政府宣告成立,标志世界上最后一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6月17日国际核安全公约外交会议在维也纳举行,通过《核安全公约》7月25日约旦与以色列签署《华盛顿宣言》,两国长达46年的交战状态结束8月18日日本正式决定向卢旺达周边国家派遣自卫队9月2-6日中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两国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0月11日美国出兵海地12月11日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并开始运行2月8日北约决定同埃及、摩洛哥、以色列等直接对话,拉开其“南下战略”序幕4月19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办公大楼发生爆炸,死亡167人5月11日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和延长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5月24日叙利亚和以色列就以撤出戈兰高地后安全安排问题达成协议5月26日德国政府决定向前南派兵保护维和部队,这是德国战后首次派兵到国外行动8月3日越南正式加入东盟9月3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攻占政府军第二大空军基地信丹德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11月21日前南斯拉夫三方领导人签署代顿和平协议1996年2月12日阿拉法特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月18日波黑和平国际会议在罗马结束,签署《最后声明》等3份文件2月21日首次国际反恐怖大会在菲律宾结束,会议就建立一个国际反恐怖网络达成初步协议3月1-2日首届亚欧会议在泰国曼谷开幕3月13日耶路撒冷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上百人伤亡。
冷战后美国对外历次对外战争:
1947-l949年,建立美国、希腊海防空军联合作战司令部,镇压希腊人民革命;1950年3月,出兵南朝鲜(同年6月27日,美军正式入侵朝鲜,麦克阿瑟9月15日率部从仁川登陆);
1954-l955年,出动5艘航空母舰入侵我国大陈岛;
1957年,出动海军陆战队人侵印度尼西亚;
1958年,出动海军陆战队,进遏委内瑞拉;
1958年,再次出动海军陆战队,入侵印度尼西亚;
1958年,出动海军陆战队14000人,占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1959-1960年,在古巴沿海部署海军防战队,反对古巴人民革命;
1961年,派出海军和喷气式战斗机,在多米尼加近海巡逻,威胁人民起义;1961年,派出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入侵古巴;
1961─1973年,侵越战争;
1965一1966年,出动20000名军队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
1970年,出动1500名海军陆战队,进逼黎巴嫩。
1989年12月20日,向巴拿马发动突然袭击,并予以占领。
美军将巴拿马政府首脑、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抓到美国,交美国法院审讯、判刑,投入监狱。
1990年8月一l991年2月,布什总统以“沙漠盾牌”、“沙漠风暴”为代号,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湾战争。
1998年8月20日,克林顿总统下令对阿富汗和苏丹实行空袭。
从1999年3 月24日起对南联盟实行了历时79天的狂轰滥炸。
1999年,悍然空袭南联盟(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2001年,借口911事件,武装入侵主权国家阿富汗。
2003年3月21日,武装入侵主权国家伊拉克。
2006年,美国介入埃塞尔比亚---索马里战争。
1945-2008年63年时间,美国共参加了全球30场战争。
不及持续时间,平均每2.1年卷入或发动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