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蒲公英(大班)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语言——《蒲公英》(文学活动)活动目标:1.体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从蒲公英这种微小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
2.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3.懂得“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是种美德。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蒲公英的形状特征。
2.物质准备:配乐朗诵录音《蒲公英》、播放器。
3.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蒲公英》,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蒲公英》。
活动过程:一、猜谜,引发活动兴趣谜语:小伞兵,去旅行。
飞到西,飞到东。
穿山坡,越髙岭。
风儿吹,落到哪,把根生,来年发了芽,开出朵朵小黄花。
(谜底:蒲公英。
)二、出示教育挂图《蒲公英》,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歌,初步感知内容并欣赏儿童诗的语言美三、引导幼儿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1.提问:(1)蒲公英长得和其他花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说它“打着一把小伞”?(2)蒲公英在晴天和雨天各做什么事?你听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诗的形象及其产生的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初步了解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2.结合教育挂图,朗诵诗歌一至两遍,让幼儿充分感受蒲公英的美丽以及所蕴含的寓意3.让幼儿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四、引导幼儿讨论,学习诗歌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1.讨论:(1)为什么把蒲公英比作小伞?(形象的比喻)(2)诗人为什么对蒲公英说“你悄悄告诉我吧,我不会和别人讲……”?(拟人的手法)(3)你觉得蒲公英美吗?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引导幼儿学习比喻句或拟人句,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发现,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词语编出一首小诗。
活动反思:《蒲公英》是一首意境很优美的诗歌,其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拟人的句型非常直观,而教育挂图将诗歌的内容更加直观明了地呈现出来,所以,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观察教育挂图上,在幼儿细致观察完教育挂图后,他们就已经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充分地理解了。
这样,朗诵两三遍诗歌后,孩子们基本就已经会独立朗诵了。
•••••••••••••••••幼儿园大班《蒲公英》教案幼儿园大班《蒲公英》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蒲公英》,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蒲公英》教案1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幼儿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难点: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观看蒲公英的图片,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2、听录音,初步理解散文内容:①幼儿听录音一遍,感知散文的优美。
②教师提问: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你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花?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3、听看结合,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①教师播放课件,图文配乐朗诵散文,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找一找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②教师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助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4、学习比喻句:①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句,让幼儿学说比喻句。
②师生讨论:为什么说花托上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很优美呢?(帮助幼儿归纳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5、交流互动,提升经验:①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春天出了蒲公英开花外,还有哪些花也开放了?阳光照在上面,花怎么样?春风吹过,它会怎样?像什么?如果春雨打在花上,花儿会怎样?手摸上去、蜜蜂飞来呢?②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话。
大班蒲公英教案【篇一:文学活动:蒲公英(大班)】文学活动:蒲公英(大班)活动目标: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磁带、水彩笔、油画棒、白纸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2、教师朗诵作品,幼儿初步感受作品教师朗诵作品,并提问:“蒲公英是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3、教师再次朗诵作品,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作品要求幼儿认真倾听,教师再次朗诵作品,并提问:“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散文里是怎么说的?”提问:“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一句)“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助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可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
)4、通过讨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句。
然后讨论:“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球似的球?”“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很优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
5、再次欣赏作品幼儿听录音一遍,再次完整欣赏作品。
6、多种方式学习有感情地朗诵作品。
略附作品: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我最喜欢蒲公英。
蒲公英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花朵凋谢后,花托上能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发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
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轻盈地降落下来。
【篇二: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蒲公英旅行活动目标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蒲公英2、范画:蒲公英3、幼儿用画纸,画笔。
大班语言教案:蒲公英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知道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蒲公英图片、视频、绘画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蒲公英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蒲公英的特点。
2. 观看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培养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想象与创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蒲公英。
5. 结束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蒲公英,记录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
2. 评价:通过幼儿的作品、观察记录和课堂表现,评价幼儿对蒲公英的了解和观察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蒲公英的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蒲公英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疏松的地方。
2. 蒲公英的用途:让幼儿知道蒲公英可以用来药用、食用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
2. 讲解:讲解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用途,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价值。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生活中蒲公英的用途,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户外观察蒲公英,让幼儿亲身体验蒲公英的生长环境。
八、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蒲公英的相关资料,了解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2. 评价:通过幼儿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幼儿对蒲公英生长环境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内容:1. 蒲公英的保护:让幼儿了解保护蒲公英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大班教案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9篇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 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以多种朗读形式为手段,通过反复读、指导读、感悟读等,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嘱咐"造句3、通过朗读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一、创设意境,入境动情1.师: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它就是——读题《蒲公英》。
瞧,可爱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呢,你还记得它们吗?可以在心里先轻轻地读一读。
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随风飘荡沙漠湖泊生根长叶泥土茁壮成长竞相开放黑黝黝金灿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波光粼粼(1)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下面这列火车要求每个小朋友读一行,能行吗?其他小朋友竖起耳朵认真听。
(3)我们来看下面两行词语,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吗?(4)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2. 展示课件:蒲公英的花瓣落了,可爱的绒球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看,他们准备出发旅行去了![观看蒲公英飞翔的录像资料]无数蒲公英的种子,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带着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轻扬,似无数的小精灵翩翩飞翔。
你们觉得它美不美呢?师:(微笑地)陶醉了,是吗?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把它的美表现出来的。
(齐读)[风声刮起] 同学们,让我们也做回蒲公英种子,和伙伴们一起出发吧!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蒲公英的种子。
哦,你飞起来了,他也飞起来了,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高,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呀?(生:看到了大地、田野、房屋、湖泊、沙漠……)4.哟,大地可真美呀!我们去找新的家了,心里可高兴了!咦,大家抬起头来看看,我们遇到了谁呀?(屏幕显示动画)(生:太阳公公!)一起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师领生齐说:太阳公公,您好!)二.诵读感悟,体验抒情(一)导学第二自然段1.过渡:这时,太阳公公看见了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会对你们说些什么呢?打开书,读读第二自然段。
幼儿园大班教案《蒲公英》含反思大班教案《蒲公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散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蒲公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
2、理解散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熟悉它的生长过程。
2、物质准备:"蒲公英"、"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根据散文内容设计的PPT课件、班德瑞的《山涧》。
【活动过程】一、欣赏视频短片,初步感知散文中"蒲公英"的形象美。
1、欣赏"田野里的蒲公英"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蒲公英"的形象美。
师:你知道这一种植物的名称叫什么?请你看一段关于"田野里的蒲公英"的小片段,你可以一边看,一边想:田野里的蒲公英到底长什么样?你感觉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2、交流与分享:欣赏"蒲公英"视频短片后的审美感受。
师:你觉得田野里的蒲公英美吗?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是最美丽的?二、听赏教师诵读,逐步感受散文《蒲公英》的语言美。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蒲公英》。
师:有一篇很好听的散文就叫《蒲公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请你一边听,一边想:你喜欢这篇散文吗?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2、交流与分享:听赏教师诵读散文《蒲公英》后的审美感受。
师: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师:散文中讲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谁来说一说,蒲公英什么地方很有趣?3、结合PPT课件,教师再次有感情地进行配乐朗诵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蒲公英》含反思教案:《蒲公英》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蒲公英》;2. 详细内容:通过讲述蒲公英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蒲公英的特点,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认识蒲公英的特点,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蒲公英的特点及其传播种子的方式;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蒲公英,引导幼儿注意蒲公英的特点;2. 讲述蒲公英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3. 分组讨论:邀请幼儿谈谈对蒲公英的观察和了解;4. 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画出蒲公英,并贴上相应的贴纸;5. 语言表达练习: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蒲公英的特点和传播种子的方式;六、板书设计1. 蒲公英的特点;2. 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传播方式,并和家长分享;2. 答案: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不同植物的传播方式,如风传播、动物传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蒲公英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蒲公英的特点,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绘画活动中,部分幼儿对蒲公英的描绘较为简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绘画技巧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传播的观察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蒲公英的故事和特点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认识蒲公英的特点,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通用12篇)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蒲公英》。
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一、说教材:《蒲公英》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使孩子们在领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时,从蒲公英的这种微笑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儿童诗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
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让懂得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说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儿童诗,理解诗中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手法的运用,感受。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儿童诗。
三、说重难点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儿童诗。
四、说教法: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
活动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儿童诗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儿童诗的语言美,体验学习儿童诗的快乐。
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蒲公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蒲公英》。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以及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子传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实物标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图片,引入蒲公英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蒲公英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进一步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三、蒲公英种子的传播(5分钟)1. 教师讲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传播的意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蒲公英。
2. 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剪下蒲公英种子,观察种子的形状。
3. 学生将剪下的蒲公英种子粘贴在画纸上,完成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讲述作品中的蒲公英。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蒲公英外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蒲公英,记录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并和家长分享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传播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剪刀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蒲公英》带反思大班第《蒲公英》号课对适用于大班班的语言小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使孩子们能够理解“隐喻”技巧在散文中的巧妙运用,体验蒲公英的轻巧美丽,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和感觉散文中包含的语言美。
意境之美,爱的温暖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看一下反映课程计划的幼儿园班级《蒲公英》。
[活动]1.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中所包含的语言和艺术观念的美。
2.了解“隐喻”技术在散文中的巧妙运用,并体验蒲公英的轻盈与优雅。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的内容,仔细听,并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5.学会用情感背诵散文,并大胆地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1.体验准备:儿童观察蒲公英,了解其形状并熟悉其生长过程。
2,材料准备:《蒲公英》,《刘旭飞杨》录像短片,根据散文内容设计的PPT课件,班达利的《山涧》(MP3音乐)。
【活动步骤】业务改革。
1.欣赏“野外蒲公英”的视频片段,以指导儿童观察和发现生活中“蒲公英”的美丽。
老师:你知道这个植物的名字吗?请看一小部分“田野中的丹德尔”。
您可以看一下并思考:田野中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您什么时候觉得蒲公英最美丽?2.交流和分享:欣赏视频后的“蒲公英”。
老师:您觉得野外的蒲公英很漂亮吗?蒲公英什么时候最美丽?其次,听老师的读物,逐渐感受到散文01030010的语言美。
1.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朗诵散文《蒲公英》。
老师:有一篇很好的文章叫《蒲公英》。
让我们来看一下。
请一边思考一边听:您喜欢这篇文章吗?听完这篇文章后,您感觉如何?2.交流与分享:阅读散文《蒲公英》后,听听老师的审美感受。
老师:听完这篇文章后,您感觉如何?老师:在散文中,我说“蒲公英真有趣”,谁说蒲公英很有趣?3,结合PPT课件,老师又一次在情感上散布了音乐散文。
老师:蒲公英的乐趣在哪里?让我们仔细听散文中所说的话!4.交流和共享:集体争夺“蒲公英”的乐趣。
老师:说出“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蒲公英在哪里有趣?你在说谁啊!1个比喻性的句子1:理解“白色的花朵会出现在容器上”。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蒲公英》大班教学计划《蒲公英》适合大班主题教学活动,使孩子学会情感背诵散文,并能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帮助孩子欣赏蒲公英,欣赏散文,了解优美的散文。
文字和隐喻扩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使用积累的经验和词汇,并模仿新的散文。
快来看看幼儿园班级《蒲公英》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在观察蒲公英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的优美词汇和隐喻。
2.要求孩子学会以情感方式背诵散文,并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3.扩大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运用积累的经验和词汇,并模仿新的散文。
4.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和哲学。
5.根据您现有的经验,大胆表达您的想法。
教学困难:重点:理解散文优美的文字和隐喻。
我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难点:利用积累的经验和词汇来模仿新散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玩课件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老师看着蒲公英的图片,问了一个话题:“我们看到哪种蒲公英?',导致散文的名称。
2,听录音,初步了解散文内容:1孩子听过一次录音,就感觉到散文的美。
2老师的问题:蒲公英什么季节开花?散文中的绿草呢?您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带动什么颜色的花朵?在散文“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中,有什么有趣的东西?3.聆听组合,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1老师播放课件,并使用文字和音乐朗读散文。
要求孩子注意听力。
您如何在论文中找到有趣的蒲公英?2老师的问题:您怎么说蒲公英在散文中很有趣?田野里的风在吹,怎么回事?飞来飞去,那又如何呢?为什么它像一片雪花?(帮助孩子们理解“轻着陆”,孩子们玩游戏)4.学习隐喻:1举例说明什么是隐喻,让孩子学习隐喻。
2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为什么圆环上的种子像白色蓬松的球一样结实?为什么像雪花一样飞来飞去?您觉得散文听起来如何?为什么美丽?(帮助孩子总结散文和优美句子的特征)5.交流和互动以增强经验:1教师和幼儿讨论:除了春天开花的蒲公英外,还有哪些其他花开放?阳光照在它上面,花朵怎么样?如果春风吹来会怎样?像什么?如果春雨袭来花朵怎么办?手摸了,蜜蜂飞了?2激发幼儿充分想象并鼓励幼儿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话。
大班文学语汇学习活动“蒲公英”及评析作者:杨志群等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4年第04期设计意图:散文《蒲公英》篇幅短小,易于幼儿理解与朗诵。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形象地比喻成球、柳絮、雪花,并借助“飞扬”“轻盈”等词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以及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质朴情感。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够由浅入深地感知并体验散文所蕴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目标:1.在观察与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理解散文中“有趣”“球”“柳絮”“雪花”“飞扬”“轻盈”等词语。
2.理解散文中的语句,特别是巧妙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的句子,体验蒲公英的轻盈和优美。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准备:1.幼儿观察过田野里的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熟悉它的生长过程。
2.“柳絮飞扬”的视频短片(来自新浪视频“又是一年柳絮飞舞”),根据散文内容设计的PPT(演示文稿)课件,班德瑞的《山涧》(MP3音乐)。
过程:一、欣赏蒲公英图片,初步感知蒲公英的形象美1.引导幼儿欣赏蒲公英图片(图1),感知、发现蒲公英的形象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的植物,这种植物叫什么?2.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在欣赏蒲公英图片后的审美感受。
师:你喜欢田野里的蒲公英吗?为什么?蒲公英在什么时候最美丽?二、聆听教师诵读,逐步感受散文《蒲公英》的语言美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蒲公英》。
师:有一篇很好听的散文叫《蒲公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在聆听教师诵读散文《蒲公英》后的审美感受。
师: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觉?师:散文中讲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谁来说一说蒲公英什么地方很有趣?3.结合PPT(演示文稿),教师再次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
师:蒲公英到底有趣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蒲公英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与环境”,主题为“蒲公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蒲公英的外形特征、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学习蒲公英的传播方式以及欣赏与蒲公英相关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
2. 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倾听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蒲公英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蒲公英实物、图片、视频、诗歌音频。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蒲公英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外形特征。
2. 讲解:播放蒲公英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
3. 讨论: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培养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4. 实践:分组进行蒲公英传播方式的模拟实验,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欣赏:播放与蒲公英相关的诗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6. 创作:指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蒲公英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蒲公英2. 板书内容:外形特征:毛茸茸的种子,绿色的花茎,黄色的花朵。
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出花茎,开花,结种子。
传播方式:风力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蒲公英。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蒲公英,了解其生长环境。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3. 作业设计的要求。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大班教案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儿童诗说》中的第五单元《蒲公英》。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蒲公英的形象;学习诗歌中的生字词,掌握简单的修辞手法;通过仿编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特点,感受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蒲公英的形象。
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蒲公英、画纸、彩笔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学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蒲公英,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导他们关注自然事物。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意境。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蒲公英。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仿编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蒲公英的赞美。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蒲公英2. 生字词:飘逸、轻盈、纷飞、梦想等。
3. 诗歌重点句: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像一群欢快的精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蒲公英》为题,仿编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蒲公英,飞舞在天空,轻轻地飘荡,像梦想的翅膀。
风儿吹过,它们翩翩起舞,带着希望,飞向远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其他自然事物,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班教案大班儿童诗说课蒲公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儿童诗说》的第四章《自然奇观》中的《蒲公英》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与欣赏蒲公英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特点与生长过程;学习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蒲公英的美丽与飘逸;引导幼儿体验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学会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蒲公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蒲公英。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特点与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蒲公英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蒲公英的特点,激发兴趣。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的神奇。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蒲公英实物,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蒲公英的认识。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引导幼儿学习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蒲公英。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水彩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以蒲公英为主题的画。
6. 交流分享:组织幼儿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蒲公英》2. 内容:(1)蒲公英特点:毛茸茸、轻盈飘逸(2)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成长→开花→传播(3)诗意的描绘:如“飘落的雪花,轻盈的舞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你心中的蒲公英。
2. 答案示例:蒲公英,像飘落的雪花,轻盈地舞蹈在蓝天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引导幼儿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
文学活动:蒲公英(大班)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磁带、水彩笔、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2、教师朗诵作品,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教师朗诵作品,并提问:“蒲公英是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
3、教师再次朗诵作品,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作品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教师再次朗诵作品,并提问:“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提问:“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一句)“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助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可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
)
4、通过讨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句。
然后讨论:“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球似的球?”“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很优美?”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
5、再次欣赏作品
幼儿听录音一遍,再次完整欣赏作品。
6、多种方式学习有感情地朗诵作品。
略
附作品:
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我最喜欢蒲公英。
蒲公英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花朵凋谢后,花托上能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发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
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轻盈地降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