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3
方法技巧: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判读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⑴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⑵确定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⑶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⑷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⑸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⑹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⑴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⑵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上的高度是否一致;⑶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值等高线、最低值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上最高点的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最低点的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典型例题】(2013·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下题。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C练习: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1.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A.L1B.L2C.L3 D.L4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2.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湖南省怀化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
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
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根本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型例题】(2016届雅安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⑤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砂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练习: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016·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形剖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吧。
一、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山脉的走向等地形特征。
二、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要准确判读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
一般来说,绘制地形剖面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一条能反映地形起伏特点的线作为剖面线。
2、建立坐标系:在图纸上画出水平坐标轴和垂直坐标轴,水平坐标轴表示剖面线的长度,垂直坐标轴表示海拔高度。
3、标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其在剖面线上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标注在坐标图上。
4、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标注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地势高低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判断地势的总体高低情况。
如果纵坐标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地势逐渐升高;反之,则地势逐渐降低。
同时,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以及它们在剖面线上的位置。
2、坡度陡缓坡度的陡缓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斜率越大,坡度越陡;斜率越小,坡度越缓。
此外,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辅助判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出所经过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峰通常表现为曲线的最高点,山谷则是曲线的最低点,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而鞍部则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4、山脉走向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
如果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呈现东西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东西方向;如果呈现南北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南北方向。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技巧【典例1】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
据此完成1~3题。
1.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3.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答案】1.C 2.D 3.B1.【解析】图示丙与观测点位于山谷两侧,中间没有地形阻挡而能相互看到,故C正确。
甲与观测点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但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丁位于谷地中,则也可能相互看不到。
2.9月23日是秋分,太阳从地平面落下时应位于正西方;而“白日依山尽”,是因山地阻挡而看到太阳落山,则此时太阳应位于西南方;结合观测点位置,可判断只能是④,故D正确。
3.要想宣传“险、奇”效果,应使海报中的陡崖坡度加大,故应在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典例2】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答案】1.D 2.B【解析】1.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地带,乙地位于山脉北坡山麓地带,两者皆为山麓地形,植被相似,但坡向不同,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A、C 错误,D正确;甲、乙两地所在的山麓地带皆离山谷中的河流较远,B错误。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解析《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地形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地貌特征以及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
而地形剖面则是对地形图的一种深入解读和分析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形的高低变化和内部结构。
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地表而绘制的垂直剖面图。
它就像是把大地沿着一条线切开,然后让我们看到它的“横截面”。
这个“横截面”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和变化趋势。
要绘制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在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的位置。
剖面线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我们想要研究的区域和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想了解山脉的走势和高度变化,就会选择沿着山脉走向的线条作为剖面线;如果要研究河流谷地的地形,可能会选择穿过河流谷地的直线。
确定好剖面线后,接下来就是在剖面线上找到一些关键的点。
这些点通常是地形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比如山顶、山谷底部、山脊等。
然后,我们要在地形图上读取这些点的海拔高度。
这一步需要我们准确地读取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数值,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读取完海拔高度后,就可以在图纸上绘制剖面图了。
我们以水平距离为横轴,海拔高度为纵轴。
根据读取的点的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在坐标纸上标出相应的点。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形的起伏状况。
从剖面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里是高山,哪里是低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差。
这对于规划道路、修建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非常重要。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还能了解地形的坡度。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流的速度、土壤的侵蚀程度以及人类活动的难易程度。
比如,陡坡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太适合进行农业开发;而缓坡地区则相对更适合建设房屋和进行农业生产。
此外,地形剖面图还能帮助我们分析地质构造。
如果剖面图中显示出地层的倾斜、褶皱等现象,就可以推测出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运动情况。
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
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彭岳
地质剖面图在高中阶段通常用来分析判断岩石的类型、新
老关系、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
例如:读右地质
剖面图1,回答:(1)岩石的类型,①为__________,②为
__________,⑥为__________;(2)①②③④⑤岩层由老到新
的排列顺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发生的主
要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
力作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要正确的分析和解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区分三大类型岩
石的成因及特征、相互转化关系。
①岩浆岩是由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侵入地壳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
一般喷出岩受到的压力小,挥发性气体容易逸出,冷却快,结晶不充分,具有气孔构造,颗粒小;侵入岩受压力大,冷却慢,结晶充分,颗粒大,具有斑晶构造等。
②沉积岩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重新固结而成的。
一般常含化石,老的岩层在下(含的化石简单),新的岩层在上(含的化石复杂),具有层理构造。
③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重新结晶,发生变质作用而成的。
一般在炽热的岩浆周围,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板岩变质成页岩等,并常具有片理或片麻构造等特点。
④在相互转化时,记住“三个都可以、一个只能由”,即:每一种类型已经形成的岩石,都可以直接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都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沉积岩;都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新的变质岩;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能由其它已经形成的岩石转化而成。
第二,要弄清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
①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
地壳运动又以水平运动为主,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一般表现为背斜(岩层上拱,中心老、两翼新)成山、向斜(岩层下凹,中心新、两翼老)成谷。
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也可形成谷地;向斜中心受挤压,岩层紧密,不易被侵蚀也可形成山岭。
垂直运动为辅,常表现为岩层隆起或岩层相对上升(地垒)后易被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岩层下凹或岩层相对下降(地堑)后易被外力沉积、固结成岩等。
②外力作用主要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力、流水、海浪、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也各具特色,如冰蚀峡湾、U 型谷、角峰,冰积丘陵、冰积垄;水蚀V型谷,山麓洪积扇、河口三角洲;风蚀蘑菇,新月型沙丘、黄土地貌等。
第三,要会分析不同地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常见的为:①背斜由于岩层上拱,地下水不易下渗,比较安全稳定,底部利于开挖隧道;而向斜岩层下凹,容易渗水,开挖后岩石破碎、易崩塌,底部不宜开挖隧道。
②背斜由于顶部封闭,油气不易挥发,为储油构造,易于找油;而向斜顶部敞开,利于地下水汇集,为储水构造,易于找水。
③断层线上由于岩层断裂错动,地质基础不稳,容易渗水,易被侵蚀,故不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如修筑水库、桥梁等;但容易出露地下水,形成泉,发育河流,利于找水。
至此,我们可以迁移和运用上述知识原理,作出如下分析并得出正确答案:
(1)①应为炽热岩浆入侵冷却凝固而成的岩浆岩(或侵入岩),②同③④⑤一起表现出明显的层理特征,应为沉积岩,⑥受炽热岩浆的影响,应是发生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2)①②③④⑤岩层的形成过程,我们不妨做下面假设,如下图所示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等。
认真提取图上信息可知,①已经侵入到②或③所在的岩层,因此①必然发生在
②③之后;同时在①的周围有变质岩
形成,应该是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
用的结果,高温是炽热岩浆的侵入活
动,高压应该有上覆岩层的压力,所
以在①形成时上面应该有④或⑤的
覆盖。
故情形一和情形二是可能的,
而情形三及其它情况不可能。
(3)图中内力作用有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有沉积、固结成岩等。
最后,在答题时我们还必须注意:
图中信息的提取,尤其是“细节”信息,因为这些信
息不是多余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妨让我们一同来看看
另一幅地质剖面图2,试比较它与图1有什么区别?受到
的地质作用完全一样吗?岩层的新老关系又如何?
在图2中岩浆穿破了岩层④,而图1中没有。
据此,
有下面两种情形可能,因此图2中可能有岩浆的喷出和外
力的侵蚀作用发生。
让我们再来做两道相关练习题:
1、关于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先以外力作用为主,后以内力作用为主
B、甲处容易找水,乙处容易找油
C、若修筑南北向隧道,甲处比乙处稳固
D、该地先以垂直运动为主,后以水平运动为主
解析:该地底部岩层发生褶皱,甲处形成背斜,
乙处形成向斜,应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为主,而且发
生在前;背斜和向斜的顶部岩层都有缺失,表层又有较完整、平直的岩层覆盖,应为地壳隆起后被侵蚀,接着凹陷后沉积而成,且发生在后。
因此答案为C。
2、读下图完成:(1)__________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__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下,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由于______________层序也会被破坏,需要根据__________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
(2)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通常指
示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通常指示的古
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富含油
气的地层,通常指示的古地理环境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②缺失_______(填代号)地层,地点③缺失___________(填代号)地层,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前面的知识点和思路方法,结合图像信息,答案不难获得。
(1)沉积岩层和化石按沉积顺序老的岩层新的岩层地壳运动化石(2)温暖的浅海湿热的茂密森林低等生物大量生长的湖泊或浅海(3)D B 没有该地层沉积或沉积后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