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评价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
A 25备案号:675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75.5—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5: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2000-02-24 发布2000-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总前言本系列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电力行业计划项目(技综[1995]15号文)的安排制定的,其内容以ISO/TC 159有关文件为基础,并参考和融入了其他国外标准、国家标准和新近研究成果。
现代工业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工业控制已由局部控制、就地控制,逐步发展为以在各类控制室的集中控制为主,而系统管理也发展为在各级调度室的集中调度管理。
生产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取决于它与人和环境的协调程度。
在IEC964(=GB/T 13630—1992)《核电厂控制室的设计》中明确提出,控制室的设计和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人机工程方面。
制定本系列标准的目的,就是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时,应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准则,结合生产、运行要求,使控制中心的布局、人机界面、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间的协调和整体优化,使人能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地进行工作。
目前,控制中心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协调水平,已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包括调度中心)的功能是监视和控制发电、输电或配电网的运行。
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就是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人的因素和人的特性,例如,人体尺寸、人的反应能力和限度;把人机工程准则及所需的技术方法渗透到控制中心的设计之中。
强调以人为核心,使所设计的机器(包括设施)和环境条件适应于人,这既是对一些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之一。
人机工程学的认识和看法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
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
就是实用科学,把技术科学直接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是人体工程的本源之处。
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
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息在对对象、体系和环境进行设计中的应用,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
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焊装车间人机工程标准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2015年11月20日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定义 (4)4 人机工程规定 (4)4.1 工作面 (5)4.2 人员安全 (5)4.3 工位器具 (5)4.4 人机操作 (6)4.4.1 操作要求 (6)4.4.2 通道和间隙 (6)4.4.2.1 手的通道与间隙 (6)4.4.2.2 脚的间隙 (7)4.4.2.3 门的宽度和高度 (7)4.4.3 姿势............................................,......................................,, (8)4.5 受力 (9)4.5.1 手指/拇指 (10)4.5.2 手/手臂 (10)4.5.3 单手持件动作 (11)4.5.4 全身 (11)4.5.5 搬运/辅助装置 (11)4.6 设备的耐用性和可维护性 (12)4.6.1 维修通道 (13)4.6.2 非常规性维护 (13)4.6.3 对准和辅助操作 (13)4.6.4 设备维护的方便性 (13)4.7 噪声 (13)4.8 特殊要求 (13)4.8.1 电动/气动工具 (13)4.8.1.1 重心 (13)4.8.1.2 排气 (13)4.8.1.3 扭矩 (13)4.8.1.4 工具的移动 (14)4.8.2 手工焊接设备 (14)4.8.2.1 手动点焊设备/夹具 (14)4.8.2.2 吊挂系统 (14)4.8.2.3 螺柱焊 (15)4.8.2.4 弧焊 (15)4.8.3 平衡器 (15)4.8.4 手柄 (15)4.8.5 坐姿工位设计 (15)前言本标准为人机工程标准,用于指导车身车间的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
本标准由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工艺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工艺技术部焊装车间人机工程标准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人机工程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