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1. 目的依据人因工程学,评估作业员生产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是否设计合理、是否舒适,从而改善减少人员作业受力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2. 概述人体工程学评估操作指导(人因工程)用来评估设计点检各生产现场的工作方法、工作姿势与现场布置等方面的相互作业关系,从而找到会影响到人的事务环境加以改善优化。
3. 术语4. 操作说明4.1 工作方法设计4.1.1 作业员关节保持自然平直,按下图所示应使用合适的。
4.1.2 工作台面与物体尽可能靠近身体,避免惯性累积造成的伤害;4.1.3 使用的治工具,选用合适的直径与方向的握柄,有助于耐肌力维持与手腕平直,按下图所示应使用合适的。
4.1.4 采用坐姿作业时,确认满足如下要求:* 所有物料、辅料、工具、设备能就近拿取/操作;*作业时双手抬起不超过桌面15CM,特殊工位除外;*作业时双手用力不大,且拿取的物品重量不超过4.5kg;*生产的产品应以精密细小组装加工为主。
4.2 工作姿势设计4.2.1 采用坐姿作业时,作业员的膝、脚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下图:4.2.2 站立作业时,避免高于肩膀的操作,例如下图正确的为OK;4.2.3 作业时避免手在身后的操作,例如下图操作NG;4.3 工作现场布置设计4.3.1 作业现场应使用适当的辅助治工具,降低作业疲劳强度,例如下图:4.3.2 物品应放置在作业员易于取放的地方,例如下图:4.3.3 根据人体工作范围分布原则,将经常使用的物料、工具、辅料等放置在正常范围内,将不常使用的工具、物料等放在正常范围与最大范围之间,将特殊易引起危害的物料设备工具等放在最大范围之外正常工作范围即指肘靠在身体的一侧,前后左右移动前臂,左右手能够够得着的范围;最大工作范围即指以肩为支点,前后左右移动整条手臂,左右手能够够得着的范围。
(以上为身体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如下图:4.3.4 在工作场所布置时物料、工具、设备需要水平中间放置,禁止员工扭身拿取作业,降低员工疲劳度例下图正常为OK。
1.目的为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预防从事高体力工作(包括搬运、清洗、装配等)人员的重复提举重物、长时间站立或人体来回弯曲运动等强力工作,受到危害或影响身体健康进行评估与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事高体力劳动工作人员识别并预防影响身体健康有效控制。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重体力工作人员相关培训,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工厂稽查与督导重体力工作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
3.2各部门:负责体力工作人员统计,并全面识别、评估做好现场重体力工作人员管理:4.定义4.1重体力劳动:按照《重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标准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
4.2第三级体力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于20小于25的体力劳动,即指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的劳动。
4.3.第四級体力劳动:劳动強度指数>25,即指8小时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的劳动。
5.工作程序5.1重体力作业安全管理5.1.1本公司将致力于作业方法的改善、作业频率的減低、搬运距离的缩短、搬运物体重量的減少及适当搬运速度的调整,并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
5.1.2女工和未成年工严禁参加第四級体力劳动的作业和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超过20公斤,间接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女工在经期、怀孕期、哺乳严禁参加第三級体力以上劳动作业。
5.1.3从事重力劳动时,应考虑员工的体能负荷情形,減少工作时间给予充分休息。
5.1.4在危险工作区域,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处理操作;若不能避免时,要作进一步评估減少因体力的处理操作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5.1.5制定重体力劳作作业规范,并向员工提供有关体力的处理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资料,确保员工的安全及健康。
5.1.6所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应参加公司的安全教育训练。
人机工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版本:A0版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文件编号: COP-018生效日期:修订记录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改版内容说明1 .目的对本公司人机工程学评估、工作姿势、工作设备、工具、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人工搬运等内容进行评估,特制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和内容。
3 . 术语和定义3.1 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
它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评价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的安全,从而解决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机工程学通过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把使用者作为工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等设计的出发点,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合适的机械,创造最舒适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中的差错,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3.2 工作环境在工作空间中,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3.3 工作设备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要素。
3.4 工作过程在工作系统中,人、工作设备、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
4 .职责和权限4.1 生产部门4.1.1 生产部对人机工程学进行调查,做出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
4.1.2生产部根据公司年度人机工程学风险概述需改进项目,跟踪各部门整改的完成情况。
4.2 人事行政部门4.2.1 各区域代表在月度安健环检查内容中应包括对管辖区域的人机工程学的调查。
4.2.2 对员工受伤或疾病的安健环事故(件)记录的原因分析应包括人机工程学内容。
4.2.3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符合项进行整。
SAP030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操作和过程效果的评价方法,使工厂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场地空间得到增值使用,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制造过程能力之目的。
合理减少员工由于不适当的人、机关系、工作环境或手工处理操作所引起的精神压力、身体疾病和伤害。
2、参照法律法规:GB/T 12330-90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T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13379-92视觉工效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GB/T14790-93人体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GB1251.3-1996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 1 —GB1251.2-1996人类工效学危险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GB/T14774-93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14775-93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15241-94人类工效学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GB/T16251-96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原则3、进行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调查评价3.l、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R转及岗位人体工学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杳评估,以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需改善的内容。
3.2、由评估小组填写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分,将分数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要因素项日并向总经理提出改善的措施。
— 2 —3.3、总经理确认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上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确认。
43.4、评估小组按要求进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l}l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落实。
4、跟进行动4.1 应至少每12个月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跟进调杳,但当工作环境出现实际转变或人员调动,而导致现有的调杳结果不再有效时,亦应进行跟进调杳。
4.2评估部在进行每月检杳时,也应对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进行抽样检杳。
医疗器械产品人体工程学评估方法及实践案例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其中人体工程学评估是确保产品符合人体使用需求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产品人体工程学评估的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人体工程学评估方法1. 用户需求分析:首先,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环境、用户特征、使用场景等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以确定评估的重点和范围。
2. 人体测量学数据采集:通过人体测量学方法,获取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形状、力量等数据,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人体参数。
3. 人体模型建立:利用采集到的人体数据,构建数字化的人体模型,包括三维模型和人体关节模型,以便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估。
4. 人体仿真与模拟: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医疗器械产品在人体上的使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评估产品的舒适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5. 人体实验验证: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中进行人体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对产品的人体适应性和性能进行验证。
二、实践案例分析以心脏起搏器设计为例,介绍医疗器械产品人体工程学评估的实践案例。
1. 用户需求分析:针对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对象是心脏病患者,需求包括植入舒适性、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人体测量学数据采集:对心脏病患者的胸部尺寸、肌肉组织厚度等数据进行测量,以获取植入位置的人体参数。
3. 人体模型建立: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建立心脏病患者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包括胸部解剖结构和心脏位置。
4. 人体仿真与模拟:通过软件对心脏起搏器在不同植入位置的使用情况进行仿真模拟,评估植入位置的舒适性和起搏效果。
5. 人体实验验证:在临床环境中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并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心脏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估,验证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结论通过人体工程学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使用体验,确保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和用户需求,为医疗保健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产品。
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
人因工程评估控制程序(GB/T28001-2011)1. 目的1.1 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责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评估。
通过有效评估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之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合理定员定量的安排生产活动,防止体力劳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体力劳动强度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3. 定义3.1 人体工程学:又称工效学、人因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
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
是涉及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一门学科。
3.2 能量代谢率: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均值。
3.3 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内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3.4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因相同的体力强度引起男女不同的生理反映,就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3.5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映,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1,扛方式系数为0.4,推/拉方式系数为0.05,(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值,但范围需在0.05~1之间)。
3.6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4. 责任部门4.1 各生产部门4.1.1 工程人员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安排产品制程,并对每个工站进行劳动强度指数认定;4.1.2 工程人员对于劳动级别较高项目提出改善点并推动项目的提案或者专案;4.1.3 车间管理人员针对劳动强度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并做好安全防护以及安全培训工作。
《人体工程学》课程考核评分方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通过“人体工程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学说。
在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能灵活运用人体尺寸,将人与环境融洽的融于设计当中去。
二、考核原则
以体现学生作品专业水准为原则,杜绝任课教师打人情分,报复分,确保课程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核方式开展,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三、考核方式与标准
(一)考核方式
1、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方式,以论文为评分标准。
2、记分方式为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与专项实践与技能合占50%、期末考试占50%。
3、平时成绩和专项实践与技能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行安排考核方式。
4、期末成绩以期末考核作品为考核标准,完成考核内容后,由任课教师按照《考核评分标准手册》中相应的任教课程章节的评分规定,对照学生作品提出评分参考,教研室评分组讨论确定最终分值。
注: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对考核标准做适当调整。
(三)期末成绩考核参考标准
注: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对考核标准做适当调整。
人机工程评估课程目录原理概述风险伤害预测风险识别/鉴定风险评估(定性、定量)人体工程学原理概述原理概述各国学科命名:欧洲Ergonomics(工效学),目前普遍采用;美国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 日本人间工学;中国人类工效学、人因工程。
心理学家Engineering Psychology(工程心理学);英国1950年成立英国人机学研究会,1957年创办会刊《Ergonomics》。
美国1957年成立人因工程学会,发行会刊《Human Factors》。
日本于1963年成立日本人间工学研究会。
1960年成立国际人机学协会。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中国进入80年代以后,开始人因工程的研究。
发现人的能力和限制保持一个自然的姿势人体工程学应用实例?1、2、3、4、YES orNO ?YES or NO?YES or NO?人体工程学风险伤害预测伤害预测肌肉骨骼韧带肌腱神经软骨动脉静脉血管常见的累积性创伤失调背部受伤肌腱炎腱鞘炎(扳机指)外上髁(ke)炎胸部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腕骨隧道筋血管中部神经手掌侧手腕的横截面腕骨头手指屈肌腱横向腕骨韧带粘液囊炎、滑囊炎橙色代表手的麻木感无名指和小指手麻-尺神经麻木手腕突然抬不起来-桡神经麻木拇指和中指手麻-正中神经麻木手部神经麻木振动性白指vibration induced white finger,VWF鼠标手足痛风和韧带拉伤胸廓出口综合征腿部神经麻木脊柱(背部)受伤腰部劳损压缩性骨折的椎骨肌肉痉挛脊柱侧弯不稳定的椎骨脊柱后凸腰椎前屈曲颈椎综合症椎间盘压力和姿势的关系上交叉综合征:圆肩、驼背、肩胛骨耸起、头部前倾颈椎综合征长期站立的健康影响下背部疼痛脚疼或其他脚部疾病足底筋膜炎和足跟刺足部骨改变(如平足)受限的血液流动脚部和腿部的肿胀静脉曲张增加膝盖和臀部关节炎的机会 早产和自然流产长时间坐着的健康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血液压力静脉曲张过早死亡代谢综合征肥胖慢性病,如血液病、癌症、糖尿病 下背部失调颈部、手臂和腿部疼痛站vs坐增加血液循环更好的血液糖分控制 更低的血液压力由于活动增加新陈代谢 释放能量来改善焦点肌肉骨骼类疾病慢性-重复的动作、过度劳累、累积性疾病急性-拉伤(韧带损伤)、扭伤(肌腱和肌肉伤)在美国,每年因人体工程学引发的伤害达到了工伤索赔案例数的60%伤害损失赔偿额的80%良好人机工程应用,改善了员工的福利,改善了业务绩效。
1.目的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作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全体员工3.职责3.1 人力资源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
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4.定义4.1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4.2研究内容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
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并不统一。
5.作业内容5.1内容和改善方案(一)原则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强调工作时在以人健康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
(二)内容: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1肺部高度: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2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3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4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他是动态的人体状态下测得。
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他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是很有用5种族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特质的不同,人体尺寸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6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7 正态分布: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和过小的值,他们分布在范围的两端8 身高: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9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10眼高(站立):是指人体直立、眼镜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11眼高:是指人的内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离12肩高:是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13两肘宽:是指两肋屈曲、自然靠近身体、前臂平伸时两肋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14肘高:是指从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离15大腿厚度:是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16膝盖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17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一、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操作和过程效果的评价方法,使工厂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场地空间得到增值使用,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制造过程能力之目的。
合理减少员工由于不适当的人、机关系、工作环境或手工处理操作所引起的精神压力、身体疾病和伤害。
二、参照法律法规:
1.GB/T12330-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2.GB/T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3.GB/T13379-92 视觉工效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
4.GB/T14790-93 人体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5.GB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
6.GB1251.2-1996 人类工效学危险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
7. GB/T 14774-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
学要求
8. GB/T 14775-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
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
9. GB/T 15241-94 人类工效学与心理负荷
相关的术语
10. GB/T 16251-96 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
原则
三、进行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调查评价
1、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评估,以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需改善的内容。
2、由评估小组填写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分,将分数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要因素项目并向总经理提出改善的措施。
3、总经理确认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确认。
4、评估小组按要求进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跟进行动
1. 应至少每12个月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跟进调查,但当工作环境出现实际转变或人员调动,而导致现有的调查结果不再有效时,亦应进行跟进调查。
2. 评估部在进行每月检查时,也应对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进行抽样检查。
3. 负责部门应采取跟进行动,以改进调查中所发现的人体工效问题。
4.技术部应执行并监察所有尚待进行的人体工效变动/改
善项目。
五、意外事故跟踪
行政部应记录因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而引发的意外事故资料,分析并要求改善。
六、附件
相关《评价表》、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重要因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