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留守儿童是指不随父母或监护人生活在一起,而是留在家乡或户籍所在地的儿童。
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生活条件等原因,无法与孩子一同生活在同一地方。
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的总数已经达到了6000万以上,占儿童总数的15%左右,是一个庞大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一、家庭背景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比较单一,多数家庭都属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父母或监护人在外打工,家中通常只有老人或其他亲属照顾孩子。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家中的地位和角色经常比较模糊,他们往往面临着品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生活状况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饮食和睡眠方面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儿童的饮食方面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等现象。
其次,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无法得到父母亲的陪伴和指导。
这种缺失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此外,由于在同村或者同校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容易形成“留守儿童圈子”,产生孤立和自闭现象。
三、教育状况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学业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落后。
同时,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往往被忽视,被老师和同学少加关注。
由于家庭背景差,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较差,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的压力下更加努力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未来的生存能力。
四、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大问题。
由于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虚荣、自闭等问题。
同时,缺乏家庭的步步督促,孩子往往会产生恶习、不良习惯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早期教育和及时干预才能有效解决。
同时,由于缺乏亲情,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并且不成熟的心理容易产生出轨问题。
2023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23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通用4篇)2023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展,经济社会进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进展。
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等新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对此,市关工委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并实行乐观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关爱广阔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今年四至五月,市关工委又组织2个调研组,6位同志(每组3人)到全市县(区)、乡(镇)、村、校进行专题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一起,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法和阅历、对策和建议等再次进行仔细研讨。
现将调研状况综述如下:一、现状和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
据关岭、紫云等县的初略统计,他们外出的农夫工每年仅从邮局汇回的钱就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的总收入。
有的县初略估算,农夫工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要占全县农夫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部分乡(镇)、村的经济状况进行了了解,农夫工在外务工的年总收入大大超过乡(镇)财政年总收入,是农夫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
这样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体现了农夫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进展与进步。
从长远分析,农夫工外出务工的趋势将会持续进展,进城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河南留守儿童调研情况报告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也是留守儿童问题非常突出的地区之一。
根据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河南省留守儿童数量高达100多万,占全省儿童总数的比例超过20%。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和心痛,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首先,调研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家中缺乏监护和照料,可能面临着安全风险和心理困扰。
他们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料,但由于年龄偏大或健康状况不佳,这些亲人也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十分突出。
由于他们无法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导致他们面临与其他儿童相比的不公平待遇。
一方面,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质量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繁忙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他们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再次,社会心理问题也是留守儿童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和沮丧。
他们可能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甚至自卑。
在沟通和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可能与他人形成更加孤立和封闭的状态,导致与人交往能力的退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还鼓励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支持。
同时,一些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组织义务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然而,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
面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加强合作,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和关爱,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这不仅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社会责任的体现。
新时期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3-02-17T03:05:08.36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9期作者:赵启杰[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
赵启杰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一个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群体为例,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状况,分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1.引言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但是农村地区所突出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仍然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来到城市地区寻找工作。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农村独有的现象之一。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1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作为社会的重点关爱对象,是关爱行动的受益人,为了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接受良好的教育。
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相比,在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和受教育机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对农村地区的儿童关注不够。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帮扶项目的投入,但是由于该项目资金不足,因此在项目落地实施阶段,仍然存在许多无法顺利进行的项目,需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持续投入相关经费,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
2.2关爱与服务主体落实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其次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和相应的经济资助,亲情连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问题。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一: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024留守儿童调查报告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4留守儿童调查报告7篇没有具体的思路,我们在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就无从下笔,调查报告是我们分析了调查发展情况后写出的书面文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留守儿童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河南省商丘市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组长李波组员:陈国旗李瑞涛于其燕张朵王璐伟唐小燕刘晴朱远延[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 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4年五一调研活动中,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
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
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014年5月1日—5月3日,我们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
睢阳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
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
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
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
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
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
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
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
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
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
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
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