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二节气候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我国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知识拓展:东北三省东部为湿润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不同干湿地区产生的影响植被: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是、沙漠。
空间规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中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到秦岭--淮河附近减少至800毫米,再向西北方向到大兴安岭--阴山--兰州--青藏高原东南部减少为400毫米,再向西北到贺兰山--青藏高原中部减少为200毫米,再向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时间规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C以上,气温南高北低。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海拔地区气温明显低。
形成原因:夏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是白昼比南方长。
因此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温差不大。
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影响气温低。
扩展资料: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据记载,在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或“湿极”。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到1971年为止,那里已有400年没有下一场雨。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藏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9000毫米以上。
我国最干旱少雨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是5.9毫米。
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单位为毫米,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有时也称为雨量。
降水量大凡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雾凇等。
在自然资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
中国全国平衡年降水量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内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
1.地域分布情况:
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东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以及台湾等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毫米;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毫米;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毫米;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不够50毫米,盆地中心不够20毫米。
2.季节分配不匀:
春季降水:长江流域中下游占全年30%~45%,新疆占30%~35%,全国其他地区小于20%;夏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和新疆部分地区占全年50%以下,其他地区都大于50%;秋季降水:西南地区占全年25%,其他地区不够20%;冬季降水:长江中下游、华南大部、新疆地区占全年10%~15%,其他地区都在10%以下。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 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学案鲁教版必修3【知中国的气候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气温相差,一月0℃等温线大体经过________________一线最低温在原因有①②③夏季:南北普遍,最低温在,最高温在原因有①②根据积温的分布划分温度带和农作物寒温带:马铃薯、大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降水分布空间:从向递减。
时间降水多集中在月。
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进入雨季。
六月:“梅雨”。
七、八月:、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
十月:雨季结束。
台风雨:夏秋我国东南沿海台风过境时降暴雨。
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与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课内探究】一、我国气温特点(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来源网]1、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最低温为 ℃ 以下。
2 、冬季我国大陆上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最高温为 ℃以上。
3、上述两地冬季气温相差约 ℃以上。
4、一月0℃ 等温线经过什么地方?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暖 冷,南北温差 。
探究一: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1、太阳辐射因素:冬季,太阳直射 半球,我国越向北,正午太阳高度越 ,白昼越 ,所获太阳辐射能量越来越 ,所以,气温越来越 。
2、大气环流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离 风的源地近,受 风的影响大,所以加大了气温的 差异。
3、地形因素:冬季,来自 一带的冬季风,受三列 走向山脉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层层阻挡,到达我国南方地区时,势力大大 ,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原因)1.我国大陆上南北两端的气温相差 ℃以上 ,与冬季相比,哪一个的差异大?( )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原因是 。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原因是 。
结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 ,南北温差 。
探究二:想一想 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1.太阳辐射因素:夏季,太阳直射 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向北,正午太阳高度越 ,白昼越 ,两者相互抵消,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南北差异 ,所以,气温南北气温差异 . 2.大气环流因素:我国南方地区离 风的源地近,受 风的影响大, 天气多,所以缩小了气温的南北差异。
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是由气候局势引起的空间分布现象。
因地形不同,受不同类型气候的降水分布情况也不同,因此将我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降水地区来分析其降水分布特点。
首先是我国的沿海地区,这个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江南、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
这些地区通常是风雨量较大的地方,总体降水量大于其它地区,是特大降水量中心之一。
它们受太平洋副高气团广泛影响,从5月份起,就出现频繁的暴雨或强降水,这种降水是涉及江淮流域的最大来源。
其次是长江流域,长江流域覆盖地区广,横跨重庆、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
长江流域处于地壳下垒的洱海穹隆上抬,以及其上游地区的大江大河两侧地形平坦,处在具有良好气流条件的流域,把主要降水带聚集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发,总体降水量较高,夏季降水量丰富,雨季与冬季转换特别快。
再次是山西和河南沿边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和江西等省,因这里地势西高东低,沿山脊分隔湖南和江西两大盆地,由于气流不能很容易在两个方向进行冲刷,因此降水时常会出现积累的现象。
夏季降水在云蒸发上升以及太阳辐射吸收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降水量小,但受雨季降水带气流的影响,夏季居然发展出较强的夏季降水带。
最后是西北地区,它覆盖地有陕西、青海等省,它们降水量大小受其地理位置及高原效应的结合影响,大气压力低,降水量少;随着高原效应的强度增强,降水活动增强,降水量逐年增加,年均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量较少。
综上所述,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是由不同的气候局势引起的,因为地质、地理环境差异,催生出不同的降水分布状况,如沿海地区降水量大,长江流域夏季多雨,典型山地地区夏季短暂多雨,西北地区降水量少,这就形成了我国不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初一地理降水知识点: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我国的气候主要分为南北气候地带,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南部地区大部分地方都有降水。
降水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东西方面看,从东海海岸到西藏刚好是从东南到西北变化,逐渐从东南风向变化到西北风向,因此从东到西,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形成条状分布,南部多雨,北部少雨,东西则有差异但不明显。
二是从南北方面看,南部地区降雨以热带季风和夏季雨水为主,并且降雨量多,东北地区降雨以冷空气降雨为主,北部地区降雨则相对较少,中部偏西部地区也是雨量相对较多的地方。
三是季节上的变化规律,春季是全国降雨最多的季节,夏季降雨也比较多,上半年降雨量较多,下半年减少,且10月到次年的3月为雨季,此外,一些山区还会出现冬季小降雨。
全国降水量分布图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一张2016年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从
中可以得出结论:2016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比较充足。
从气象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华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充足,比
如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的全年降水量都超过了1000毫米,这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西南地区,四川、云南、
贵州等省份的全年降水量比较充足,超过了900毫米,较2015
年增加了不少。
另外,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比较充足,比如黑龙江、吉林、辽
宁等省份的全年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西北地区和华南
地区的降水量尚可,也在800毫米以上。
总的来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2016年都比较充足,
对于农业都有利,降低了许多地区的灾害风险。
实际上,近年
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比较充足,可见我国气候变化现
象并不明显,而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