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与贮藏共5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58
中药药理学_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附子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参考答案:正确2.以下哪一项不能体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参考答案:麻黄碱成分的化学结构确定3.中药药理作用具有双向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参考答案:机体的机能状态4.肠道菌群在口服中药后的多成分代谢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产生多种代谢酶,其中是研究较多的一种水解酶。
参考答案:β-糖苷酶5.中药体内过程包括。
参考答案:吸收_分布_代谢_排泄6.许多苷类成分大多原形吸收少,在肠菌作用下水解成苷元被吸收,这些苷常被称为“天然前药”。
参考答案:正确7.“整体观”是中药产生药效的一大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8.许多临床有效的中药,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原形吸收比较困难,生物利用度较低,如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1%。
参考答案:正确9.地域、气候、饮食与起居和时辰可归类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中的因素。
参考答案:环境10.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包括。
参考答案:中药的采收季节_中药的基源与产地_中药的加工与炮制_中药的药用部位11.中药低温、避光、干燥贮藏可减少药效下降。
参考答案:正确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柴胡具有抗病毒作用13.苦参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和氧化苦参碱。
参考答案:苦参碱14.以下药物中,抗内毒素作用比较突出的是。
参考答案:金银花_板兰根15.关于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机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大黄可以改善胰腺微循环16.以下有关大黄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大黄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也能促进胆囊排出胆汁17.祛风湿药大多味属。
参考答案:辛_苦18.丹参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包括,它们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参考答案:丹酚酸B_丹参素19.黄芩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不包括。
参考答案: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20.茯苓和猪苓在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属于中药在方面的祛邪作用。
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技术规范指导原则一\前言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过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包材的选择、包装的方式以及贮藏运输过程的保管与养护,均直接影响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稳定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保证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是保证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材质量生产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3年)》(国办发(2015)27号)、《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川中医药强省办发〔2019〕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生[1998)11号)、《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SB/T11182-2017).《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11094-201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运输技术研究,包括制定新的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以及已有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及饮片生产者和销售者、科研院校等参照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基本要求1.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技术规范的制定必须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地方标准,通过科学的研究评价,并在实践中应用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2.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包装贮藏运输规范的研究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检验方法及相关要求等,均执行有关规定。
关于中药的贮存条件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一)(1)易虫蛀、生霉、泛油的根与根茎类中药主要有:当归、党参、怀牛膝、川牛膝、天冬、麦冬、木香、板蓝根、太子参、独活、百部、地黄、前胡、桔梗、紫苑、防风、菖蒲、川芎、白术、玉竹、大黄、黄精、知母、苍术、薤白、远志、巴戟天、胡黄连等。
(2)易虫蛀、生霉的根与根茎类药材主要有:白芷、天花粉、葛根、郁金、防己、甘草、三七、玄参、苦参、、紫草、商陆、柴胡、黄芪、银柴胡、白头翁、山豆根、白芍、地榆、赤芍、何首乌、乌药、续断、三棱、贝母、天麻、升麻、白茅根、白及、沙参、虎杖、光慈菇、延胡索、芦根、羌活、泽泻、干姜、草河车、射干、莪术、黄药子、萆懈、藕节、香附、藁本、高良姜、石菖蒲、姜黄、山药、仙茅、狗脊、山豆根、千年健等。
其养护方法有:密封法、吸潮法、低温法。
(二)(1)易虫蛀、霉变、散气、变色的花类药材有玫瑰花、月季花、代代花、款冬花、菊花、西红花、佛手花、金银花、梅花、腊梅花、厚朴花等。
(2)易虫蛀、霉变、变色的花类中药有红花、旋覆花、槐花、辛夷、葛花、芫花、闹羊花、山茶花、芙蓉花、木槿花、凌霄花、野菊花、扁豆花等。
其养护方法:密封法、吸潮法、晾晒法。
(三)(1)易生虫、萌霉、泛油的果实类中药有枸杞子、大枣、佛手、金缨子、使君子、桑椹、槐角、香橼、火麻仁、筚拨、桂圆肉等。
(2)易生虫、萌霉的果实类药材有川楝子、山楂、山茱萸、木瓜、青皮、枳实、枳壳、橘红、乌梅、陈皮、橘络、柿蒂、栀子、五味子、胡椒、谷芽、麦芽、浮小麦、小茴香等。
(3)易萌霉、泛油的果实类药材有丁香、鸦胆子、大茴香、牛蒡子、草果等。
其养护方法:晾晒法、密封法、低温法、醋洗法。
(四)(1)易生虫、萌霉、泛油的种子类药材有柏子仁、郁李仁、胡桃仁、苦杏仁、桃仁、冬瓜子、肉豆蔻、黑芝麻、酸枣仁、橘核、白果、莱菔子等。
(2)易生虫、萌霉的种子类药材有白扁豆、淡豆豉、芡实、赤小豆、荔枝核、槟榔、莲子、莲子心、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薏苡仁、胖大海等。
永胜县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我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有:木香、秦归、黄苓、秦艽、续断、桔梗、白术、天门冬、天麻等。
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三、规范性引用标准(一)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中药材法定质量标准主要有:1、国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53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以来,已连续7版收载中药材,并且遵循“质量可控,准确灵敏,简便实用”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使用的中药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部颁标准已收载的品种外,另行颁布的标准。
(二)农药残留标准应遵循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69-94 GB14870-94 GB16319-1996。
2001年发布的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的农药残留量:BHC≤0.1μg/g,DDT≤0.1μg/g,PCNB ≤0.1μg/g,艾氏剂(Aidrin)≤0.2μg/g。
(三)重金属含量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重金属的限量指标: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5.0mg/kg,镉≤0.3mg/kg,汞≤0.2mg/kg,铜≤20.0mg/kg,砷≤2.0mg/kg。
四、产地生态环境产地标准符合NY/I391-2000标准清洁等级,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产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土壤质量、水源质量、气象条件等。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中药执行标准
一、产地来源与组成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产地来源与组成,包括中药材的来源、采收时间、药用部位等,以及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制备工艺等。
二、鉴别与检查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以及中药的检查项目,如水分、灰分、重金属等。
三、炮制与制剂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炮制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艺流程,以及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
四、品质与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品质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外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要求。
五、储存与运输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储存条件、运输方法等,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六、临床试验与评价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的临床试验方案、试验方法、评价标准等,以评估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其他相关事项
本标准还规定了中药的术语解释、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材白芍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白芍栽种后3~4年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则根心空,不仅产量低,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三年即可采收。
采收季节对药材的品质、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各产地的具体情况,采收期最早不能早于6月下旬,否则会影响产量,最迟不能迟于10月上旬,否则根内淀粉转化,干燥后不坚实,重量也会减轻。
采收时先割去茎叶,挖去四周泥土,翻掘深度约0.33~0.5m(1~1.5尺),再挖尾部泥土,这样可防止芍药主根被挖断。
待主根全部挖出后,抖掉泥土,运至室内,割下芍根(把根头另放作种用),剪去侧根或须根,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在室内堆2~3天,每天翻堆两次,促使芍根水分蒸发,质地变得柔软,便于加工。
芍药加工方法虽有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修削、擦白、煮制、干燥四个步骤。
有些地区是采用先擦白(刮皮),后煮制的方法,也有些地区是采用先煮制后刮皮的方法。
1.修削用小刀将芍根上的须根削除干净(切勿用手扯,否则会留下许多下陷的麻根,影响品质,切去头尾,削平两端及表面凸出部分,使表面平整。
2.擦白先将修削好的芍根装入箩里浸泡在流水或水塘中1~2h,使皮容易擦去。
但浸泡时间不宜生长,否则会使部分根皮脱离。
然后将芍根捞起放在木床上搓擦。
木床高65~70cm,宽85~100cm,长约200cm,两侧有栏板,高17~20cm。
在木床两边各站两人,各拿一木槌,两端互相交叉来回推动。
推动时,加入一定量的黄沙以增加摩擦力。
待表皮擦净后,用水洗净泥沙,浸于水中待煮。
3.煮制芍根要当天浸当天煮,浸泡时间约为半天.不可太长。
先将锅水(最好用铝锅)烧至80~90℃时,把芍根放入锅中,放水量以浸没芍根为度.每锅约放芍根15~25kg。
先将锅密闭5min,然后打开,锅盖上下翻动,使芍根受热均匀.控制火力以保持锅内水微沸即可。
若发现锅水过沸,要及时加入凉水,并上下翻动迅速使热度一致,因为锅水过沸,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