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公在敲门(综合)
- 格式:docx
- 大小:17.17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
一、教学内容:《雷公公在敲门》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简单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
2. 能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 能够模仿雷公公的声音,模仿敲门的动作。
三、教学重难点:
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模仿雷公公的声音和敲门的动作。
四、教学准备:
1. 故事卡片。
2. 雷公公的模型。
3. 节拍器。
五、教学过程:
1. 入教:让孩子看一看老师带来的雷公公模型,然后询问孩子
们,他们知道雷公公是谁吗?雷公公有什么特点?
2. 教学: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故事卡片,讲述故事《雷公公在敲门》。
故事梗概:雷公公到村里敲门,村里的人们都害怕,都躲起来了。
小马听到雷声就很害怕,妈妈给他讲述了雷声的起因,小马就不怕了。
雷公公来到小马家的门口,小马友好地向雷公公问好,并帮雷公公拿回了散落在地上的袋子。
3. 提问:教师问孩子们: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4. 分组练习:
(1)分角色朗读故事;
(2)分小组模仿雷公公的声音和敲门的动作。
5. 教学评估:
教师观察孩子的学习、模仿和反应情况。
六、教学延伸:
1. 让孩子们模仿小马,用友好的态度去对待雷公公,向雷公公问好,帮助雷公公拿回散落的袋子。
2. 通过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雷声声音有何不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雷声的形成原理。
《雷公公敲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雷电现象。
2. 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编。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雷公公敲门》2. 相关图片:雷电、雨、风等3. 记录卡、画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察天空,引导幼儿关注雷电现象。
b. 教师讲述故事《雷公公敲门》,引导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2. 讨论:a.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雷电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b.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幼儿巩固对雷电现象的理解。
3. 创作:a. 教师发放记录卡和画笔,引导幼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关于雷电的画作。
b. 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展示:a.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b.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了解雷电知识。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画作布置在主题墙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雷公公敲门》2. 相关图片:雷电、雨、风等3. 记录卡、画笔等绘画材料4. 音乐CD:《雷雨声》七、活动过程:4. 活动主题歌曲:a. 教师播放音乐CD《雷雨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感受雷电现象的生动形象。
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了解雷电知识。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画作布置在主题墙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兴趣。
中班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雷公公敲门的寓意。
2. 学会正确表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难点:学会用语言描述雷公公敲门的情境,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雷公公在敲门》2. 雷公声音效3. 敲门道具4. 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幼儿观察课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b. 邀请幼儿分享关于雷公公的知识,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a. 老师讲述故事《雷公公在敲门》,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b. 讲解雷公公敲门的寓意,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勇敢、坚强。
3. 情景扮演:a. 邀请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扮演。
b.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雷公公敲门的情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讨论与交流:a. 提问:“你们觉得雷公公敲门有什么寓意?”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创作环节:a. 发放画纸、画笔,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雷公公。
b.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故事《雷公公在敲门》的内容,学会了用语言描述雷公公敲门的情境。
幼儿在创作、讨论等环节中,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勇敢、坚强,像雷公公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户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雷电”主题的户外游戏,如“雷电捉迷藏”、“雷电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雷电现象的乐趣。
2. 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雷电现象的发生,并和家长分享课堂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创作展示: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包括绘画技巧、创意思维等,鼓励幼儿发挥个性。
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雷公公敲门的缘由。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学会用比喻句形容雷声,发挥想象力。
4.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雷公公敲门》2. 雷电道具:雨伞、闪电玩具等3. 画纸、画笔,供幼儿绘画雷电场景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谈论雷电现象2. 讲述故事《雷公公敲门》,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3.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表演4. 绘画环节:请幼儿用画笔描绘雷电场景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用比喻句形容雷声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生活中的雷电现象,与幼儿共同讨论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雷电主题展览,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雷电科普角,提供相关图书、道具等资源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能否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2.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3. 幼儿在绘画环节的创新能力,能否用比喻句形容雷声4. 幼儿在活动延伸中的表现,能否在家庭和班级环境中继续探索雷电现象六、活动准备1. 雷电主题视频素材2. 雷电声音效果道具3. 闪卡和雷卡道具4. 记录表格七、活动过程1. 视频观看:播放雷电主题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雷电现象2. 声音体验:播放雷电声音效果道具,让幼儿感受雷声3. 闪卡和雷卡游戏:通过闪卡和雷卡道具,让幼儿熟悉雷电相关词汇4. 记录环节:请幼儿用记录表格记录雷电现象5. 分享环节: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雷电现象八、活动延伸1. 科学实验:在家进行简单的雷电实验,如静电实验2. 亲子活动: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雷电现象,共同完成记录表格3. 班级展示:请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展示给班级同学九、教学评价1. 幼儿对雷电现象的观察能力,能否用准确的词汇描述雷电2. 幼儿在闪卡和雷卡游戏中的参与程度,能否熟练掌握相关词汇3. 幼儿在记录环节的动手能力,能否规范填写记录表格4. 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能否清晰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雷电现象十、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适当引导和支持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 家园共育,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4. 定期进行类似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十一、活动准备1. 雷电主题绘本2. 雷电声音效果道具3. 雷电手工材料4. 记录表格十二、活动过程1.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阅读雷电主题绘本,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知识2. 声音体验:播放雷电声音效果道具,让幼儿感受雷声3. 手工制作:分发雷电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雷电作品4. 记录环节:请幼儿用记录表格记录自己制作的雷电作品5. 分享环节: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十三、活动延伸1. 科学实验:在家进行简单的雷电实验,如静电实验2. 亲子活动: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雷电现象,共同完成记录表格3. 班级展示:请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作品展示给班级同学十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能否用准确的词汇描述雷电2. 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能否制作出有创意的雷电作品3. 幼儿在记录环节的动手能力,能否规范填写记录表格4. 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能否清晰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十五、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适当引导和支持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 家园共育,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4. 定期进行类似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雷公公敲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雷公公敲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雷电现象,知道雷电产生的原因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 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对雷电现象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雷公公敲门》2. 雷电现象图片3. 自我保护方法图片4. 记录表格5.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课件《雷公公敲门》,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吸引幼儿注意力。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雷公公敲门》,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现象及自我保护方法。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雷电产生的原因、雷电天气如何保护自己等问题。
4.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雷电现象和自我保护方法的图片,帮助幼儿加深记忆。
5. 绘画环节: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了解的雷电现象和学会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雷电现象,学会自我保护。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绘画的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雷电现象的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反思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班级环境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雷电现象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六:观看雷电现象视频1. 活动目标:a.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雷电现象。
b.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活动准备:a. 雷电现象视频。
b.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
3. 活动过程:a. 教师播放雷电现象视频,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b. 观看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雷电现象。
c. 绘画环节: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雷电现象。
七、活动七:手工制作雷电模型1. 活动目标:a.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语言:雷公公敲门在大班幼儿园中,老师们经常会通过各种形式创设的情境来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
其中,讲故事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之一。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个适合大班学生的故事——《雷公公敲门》。
故事背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兔子,在一天的黄昏时分,小兔子正在家中安静地玩耍着。
突然,雷声大作,雷电交加。
小兔子非常害怕,开始哭泣起来。
一旁的爸爸妈妈赶紧过来安慰他,告诉他这是雷公公在敲门。
小兔子听了父母的解释,虽然还是感到有些害怕,但他的好奇心也被引起了。
他问:“雷公公是谁呀?为什么会敲我们家的门呀?”父母告诉他,雷公公是天空中的一位大仙人,他每当发脾气的时候,就会用雷声来表达。
小兔子觉得很神奇,他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模仿着雷声高喊了起来。
父母则借机教育他,告诉他雷声是有规律有脉络的,还带着许多种不同的情绪。
小兔子则更加认真地聆听,并且紧随父母的步伐模仿着不同的雷声。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故事,老师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以下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听力理解能力故事中蕴涵了许多情绪和语音的变化,例如害怕、好奇、嘈杂、温柔以及紧张等等。
通过助教老师讲述时,可以放慢语速,加强语调表情以及模拟雷声效果,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些语音变化的细节。
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借机培养孩子们的听力观察能力,要求他们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辨认不同的情绪和语音变化,加深对它们的印象和理解。
讲述能力在故事讲述完毕后,老师们可以布置一项任务,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不仅能够通过分角色讲述来检验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提升讲述能力和自信心,加强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交流能力在故事中,小兔子和他的父母之间有许多对话。
而这些对话,也是孩子们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关键。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年龄层次,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简单的语言点和生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总结通过运用这个故事《雷公公敲门》,老师们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雷公公敲门》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雷公公敲门》,学习并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跳、爬、钻”,了解汉字组成的基本规律。
2、能在集体中自然大方地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出动的样子。
3、通过捉迷藏游戏,对汉字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1、《雷公公敲门》图片一副,青蛙、水蛇、小熊、蚯蚓的小图片以及头饰若干。
2、《雷公公敲门》图夹文画面。
3、“跳、游、爬、钻”汉字卡片四张。
三、活动过程:1、阅读画面,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画面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2)、教师:你们知道吗,这幅图里藏着一首有趣的诗歌,你们想听吗?教师朗诵儿歌《雷公公敲门》2、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1)、轰隆隆,轰隆隆,谁来了?(2)、雷公公来干什么?它是怎么说的?(3)、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出动了,它们是怎么出动的?3、引导幼儿观察图夹文儿歌画面,记忆儿歌的顺序,感受儿歌的主要情节。
(1)、教师边指图边带领幼儿完整地念一遍儿歌。
(2)、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的形式念儿歌。
4、引导幼儿认读汉字“跳、游、爬、钻”。
(1)、(出示汉字卡片“跳”)教师:这个字是表示青蛙出动的动作,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青蛙跳好吗?(幼儿回答正确后,将汉字卡片放在青蛙图片下面)。
(2)、分别出示“游、爬、钻”,启发幼儿认读汉字,方法同上。
(3)、带领幼儿边认读汉字边做相应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动词,了解汉字组成的一些规律。
(1)、手指“跳”字提问:“跳”字是什么偏旁?想一想,为什么“跳”字有一个“足”字旁。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游、爬”。
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跳”要用脚,所以有“足”字旁;“游”是在水里游,所以有“三点水”旁;动物爬要用爪子,所以有“爪”字旁。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及教学反思《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雷公公在敲门(综合)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到来时冬眠动物的变化。
2.理解动词并能灵活的用相应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小动物图片若干。
2.相关声音片段。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播放雷声)(打雷的声音)【轰隆隆】这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原来是天上的雷公公。
师:哦,春天到了,打雷了,下雨了,那打雷发出了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二、基本部分1.学习儿歌师:轰隆隆,轰隆隆,天上跑着雷公公:“孩子们,起床啦!莫做被窝里的小懒虫。
问:雷公公在说什么啊?师:哪些孩子在睡觉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雷公公在敲门》播放录音问:雷公公在喊那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出洞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述说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其余的幼儿可以一起学着动一动。
2.分角色,按儿歌内容游戏师:雷公公可这能干,老师也想做回雷公公,你们来学一学而儿歌里的小动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雷公公敲门的游戏》。
小动物们可要听仔细了,雷公公在敲谁的门,谁就要做相应的动作。
(1)教师根据每一组幼儿的选择动作分别练习一次。
师:青蛙听见——跳出洞水蛇听见——游出洞小熊听见——爬出洞蝙蝠听见——飞出洞春天的太阳红彤彤照的大地暖烘烘(2)交换角色再练习一次(3)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他们都是怎么出洞的呢?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蜗牛、蜥蜴、刺猬等)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4)戴胸饰分角色玩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小动作,请小朋友们自己来选一选,你选到了哪个小动物你就扮演他,想一想听到雷公公他们是怎么出洞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雷公公敲门》及内容总结《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雷公公敲门》及内容总结》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忙,快来看看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雷公公敲门》及内容总结!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游、跳、爬、钻',并通过身体动作感知动物出洞姿势。
2.激励幼儿尝试仿编动物出洞姿势的句子。
3.能在集体中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出洞的样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激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预备:1.图片及头饰:雷公公、太阳、青蛙、水蛇、小熊、蚯蚓。
2.雷声的录音,汉字卡。
活动过程:1.复习诗歌《春天》,引出"春雷'。
(1)老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诗歌《春天》好吗?小朋友听到诗歌里都有什么声音呢?'(2)老师:"下面请小朋友再听一段录音(老师放打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呢?'(3)老师:"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来了,我们平常听到雷声会怎样啊?你们猜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赏识儿歌《雷公公敲门》。
2.学习儿歌《雷公公敲门》(1)老师:"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在干什么?它是怎么敲门的呢?它说了什么?'(2)老师:"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出洞了?(青蛙听见是怎样出洞的?水蛇听见是怎么出洞的?小熊听见是怎样出洞的?蚯蚓听见是怎样出洞的?)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 晒得大地怎么样?'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动物出洞的姿势,幼儿边学边随老师念儿歌。
(3)老师依据幼儿的叙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一列。
(4)老师:"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5)老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
(6)老师:"儿歌里为什么说天上跑着雷公公?雷公公为什么要叫醒这些小动物呢?'3.初步感知动词"跳'、"游'、"钻'、"爬'。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雷公公在敲门》雷公公在敲门(综合)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到来时冬眠动物的变化。
2.理解动词并能灵活的用相应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活动准备:1.小动物图片若干。
2.相关声音片段。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播放雷声)(打雷的声音)【轰隆隆】这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原来是天上的雷公公。
师:哦,春天到了,打雷了,下雨了,那打雷发出了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二、基本部分1.学习儿歌师:轰隆隆,轰隆隆,天上跑着雷公公:“孩子们,起床啦!莫做被窝里的小懒虫。
问:雷公公在说什么啊?师:哪些孩子在睡觉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雷公公在敲门》播放录音问:雷公公在喊那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出洞的?第 2 页共 6 页教师根据幼儿的述说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其余的幼儿可以一起学着动一动。
2.分角色,按儿歌内容游戏师:雷公公可这能干,老师也想做回雷公公,你们来学一学而儿歌里的小动物,(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雷公公敲门的游戏》。
小动物们可要听仔细了,雷公公在敲谁的门,谁就要做相应的动作。
(1)教师根据每一组幼儿的选择动作分别练习一次。
师:青蛙听见——跳出洞水蛇听见——游出洞小熊听见——爬出洞蝙蝠听见——飞出洞春天的太阳红彤彤照的大地暖烘烘(2)交换角色再练习一次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他们都是怎么出洞的呢?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蜗牛、蜥蜴、刺猬等)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戴胸饰分角色玩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小动作,请小朋友们自己来选一选,你选到了哪个小动物你就扮演他,想一想听到雷公公他们是怎么出洞的。
雷公公在敲门(综合)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到来时冬眠动物的变化。
2.理解动词并能灵活的用相对应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若干,相关声音片段。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出儿歌,感受雷公公与动物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播放雷声)
问:这是什么声音?(打雷的声音)【轰隆隆】这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原来是天上的雷公公。
师:哦,春天到了,打雷了,下雨了,那打雷发出了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儿歌。
师:轰隆隆,轰隆隆,天上跑着雷公公:“孩子们,起床啦!莫做被窝里的小懒虫。
问:雷公公在说什么啊?
师:哪些孩子在睡觉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雷公公在敲门》。
(1)播放录音
问:雷公公在喊那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出洞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述说出示相对应的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用相对应的动作来表现,其余的幼儿能够一起学着动一动。
(2)知识扩展
师:原来雷公公是喊这些小动物起床的,不过他们为什么不自己起床而要雷公公喊呢?
教师小结:冬天非常冷,有很多小动物都冬眠了,他们不知道春天来了,要雷公公在天上跑来跑去的把他们叫醒呢。
2.分角色,按儿歌内容游戏。
师:雷公公可这能干,老师也想做回雷公公,你们来学一学而儿歌里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雷公公敲门的游戏》。
小动物们可要听仔细了,雷公公在敲
谁的门,谁就要做相对应的动作。
(1)教师根据幼儿的作为选择动作练习一次。
师:你们这排想做什么动物,行,那你们就是—。
孩子们起床啦!莫做被窝里的小懒虫。
青蛙听见—跳出洞
水蛇听见—游出洞
小熊听见—爬出洞
蝙蝠听见—飞出洞
春天的太阳红彤彤
照的大地暖烘烘
(2)交换角色再练习一次。
师:那现在我们来换一换,请这排小朋友做。
在游戏过程中能够问问个别幼儿(3)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他们都是怎么出洞的呢?
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蜗牛、蜥蜴、刺猬等)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做相对应的动作。
(4)戴胸饰分角色玩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小动作,请小朋友们自己来选一选,你选到了哪个小动物你就扮演他,想一想听到雷公公他们是怎么出洞的。
师:雷公公可真勤快,把所有的动物都叫醒了,于是他悄悄地离开了。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其实还有很多动物在冬眠呢,我们快去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