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需求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8
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朱美英来源:《上海医药》2014年第08期摘要双向转诊制度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之一,它的有效推行与实施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通过“双向转诊”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上级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有机整合,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而能否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则成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双向转诊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网络中图分类号:R19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8-0015-03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way referral systemZHU Meiying(Ched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 Shanghai 201611,China)Abstract Two-way referral system works as one of ways to relief the difficulty and high cost of treatment, which is good for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Through the “two-way referral system”, basic medical services from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n combine with comprehensive medical services from the superior hospital effectively, which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effectively and reasonab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he medical model of “slight illness in the community, severe illness into the hospital,rehabilitation back to the community”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ommunity residents,but whether we can establish the standard and effective “two-way referr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ke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Key words two-way referral system; health resources; medical service network双向转诊是指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转院诊治过程[1]。
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本文分析我市目前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双向转诊发展的建议。
1 双向转诊发展现状目前,我市已建成1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46个,覆盖了32个区县约500万人口。
按照市政府规划,到2010年,全市将新建200所社区卫生机构,覆盖人口达到1000万,主城区及中心区每个街道都将拥有一所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医院接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看病模式将成为我市2010年社区卫生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6年重庆市开始着手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试点工作,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试点区,率先在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市急救中心推行双向转诊。
两家医院均与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制定了双向转诊条件、程序及监督管理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2.1 病人转入容易,转出难:目前,转入病人的人次数在转诊病人中所占的比例均偏大,且转入病人绝大多数来自下级医院,而从平级和上级医院转来的病人少,转出病人则多流向了比原住医院等级高的医院,而向平级和下级医院转诊的病人少。
这主要是由于转诊医院之间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还未完全理顺,医护人员及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认知度不足。
2.2 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要求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并要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连续性、主动性的特点,从而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而目前,我市公费医疗政策还是直接定点大中型医疗机构;物价部门还没有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没有在收费上与大型综合医院拉开明显差距,体现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在节约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优势;许多有社区特色的卫生服务项目如家庭病床等还没有纳入医保范畴等,影响了双向转诊的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运行的方式分析作者:梁洁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3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向转诊实施的意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针对引导患者进行合理流动以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双向转诊;运行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39-02doi:10.14033/ki.cfmr.2015.13.071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双向转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生首诊制度,建立起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者之间的双向转诊,针对于上下级之间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使患者小病社区治,大病转医院得到有效实现,这对于患者“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双向转诊实施的意义1.1 医疗费用得到降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城镇居民首诊都选择在医院中进行,但是很多大型医院的医疗级别是很高的,医疗级别越高,疾病诊治的费用就会越高。
据相关研究学者统计,在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条件下,家庭病床、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之比为1∶9.7∶14.1[1]。
由此可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具有非常优越的经济性,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现在我国很多医疗机构配置都是以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依据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卫生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配置合不合理的同时存在着资源不足与浪费两种现象并存的现状。
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应该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制定出一种双向转诊的医疗制度,以此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患者就可以得到合理分流,达到患者就医盲目性有效减少的目的,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利用使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下转难的认知调查+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魏楠苏映雪洪梦园朱晨鹏刘景华(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为找出双向转诊下转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鸡西市人民医院、鸡东县人民医院、鸡 东镇卫生院共432名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下转难的认知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鸡西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知 晓情况最高,为85.6%;鸡东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双向转诊下转支持率最高;导致双向转诊下转难的首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 疗技术水平差及基层卫生人才缺乏。
今后应加大对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明确规范下转标准,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力度,建立吸引 人才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医务人员;双向转诊;下转难;认知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22-0158-02双向转诊是政府优化和整合医疗资源的医疗改革方 式W,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难以真正开展的原因主要是下 转难,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鸡东县人民医 院及鸡东镇卫生院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不同 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下转难的认知情况,为鸡 西市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 医院、鸡东县人民医院、鸡东镇卫生院所有医务人员。
通 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为84.6%。
*表1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分析(N=423)变量分类频次百分比(%)男11928.1性别女30471.925岁及以下25 5.926-35 岁16438.836-45 岁13932.9年龄46-55 岁7517.755-65 岁14 3.365岁及以上6 1.4初中及以下20 4.7中专或高中5412.8文化程度大专或本科34782.0研究生及以上2 5.01.2分析方法运用数据统计法通过SPSS26.0对数据进行采用秩和 检验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实现“大病到医院,小病回社区,康复回社区”,使得老百姓小病在社区就能够得到治疗,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让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以往的竞争关系转变成互补关系。
是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要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手段。
我国许多地区均已试点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但制度的实际实行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双向转诊制度实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度的推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问题1997年,我国首次提到“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再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2011 年《卫生部工作要点》提出“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片[1]。
我国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是“上转容易,下转难;转上不转下,无序转诊和被动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较多,但从上级医院向基层医院转诊的患者极少,有些基层医院几乎为零[2]。
双向转诊呈现“一头热”的局面,所谓“双向转诊”成了“单向流动”,如此一来,大病虽到了医院,小病却回不了社区,大医院的抽吸效应仍然明显,扎堆看病现象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双向转诊方面的文献,对当前双向转诊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1.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制度是以单向转诊为主,下转患者极少。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双向转诊零病例” 的情况。
根据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PEST分析显示,政治因素是实行双向转诊存在问题的首要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态度[3]。
国家推进双向转诊的政治还不够完善,目前所出台的双向转诊制度政治原则性不强,操作性不强。
没有明确的转诊体系、转诊程序、转诊标准、监督管理机构、对医护人员的奖惩措施[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制度
为提高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双向转诊有关规定,特制定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对社区医疗站设备技术不足的、不能处理的病例,由全科医生负责会诊、转诊。
二、为专科医院医生提供病人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资料等.
三、对转诊病人进行随访,随时与专科医生联系,掌握病人在转诊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变化。
四、病人结束在专科医院的治疗后,要求专科医院提供转诊时间治疗及用药情况,并把病人转回到社区服务站,做到双向转诊。
五、医生应熟悉转诊医院的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
协助或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专家和检查项目,及时将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转往甲方医院,避免患者盲目选择和减少医疗开支。
六、医生转病人时,简要注明初步诊断、患者的病史及诊治情况、转诊原因等情况,由经主治医师签字并加盖公章。
七、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社区派专人护送并向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同时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
八、遇有职业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应及时上转至相应的专科医疗机构或有相应专业的综合医院
九、遇有传染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各类传染病人转至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并按规定上报疫情。
十、遇有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甲方,不得索取任何费用。
十一、对上级医院转回社区服务站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的患者,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要逐步扩大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并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一)引言概述: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是一种将社区居民患者从社区医疗机构转诊至专科医院治疗的模式。
通过该模式,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治疗质量,减轻社区医疗机构压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相关内容,包括双向转诊的概念和意义、双向转诊的具体操作步骤、转诊中应注意的事项、转诊的效果评估等。
正文:1. 双向转诊的概念和意义- 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是指将社区居民患者中被初级医疗机构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就诊,或将专科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转诊至社区医疗机构进行随访。
- 双向转诊的意义在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治疗质量,缓解专科医院的压力,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能力。
2. 双向转诊的具体操作步骤- 高血压初步筛查:社区医疗机构进行高血压的初步筛查,包括血压测量和相关问卷调查。
- 确诊和评估:初步筛查出高血压的患者,通过进一步检查和评估来确认高血压诊断,确定是否需要转诊。
- 转诊操作: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转诊申请表和相关检查结果,填写完整后将患者转至指定的专科医院。
- 专科医院接诊:专科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转诊回访:社区医疗机构对转诊回来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3. 转诊中应注意的事项- 患者知情同意:在进行转诊操作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明确转诊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 转诊资料准备:社区医疗机构应提供完整的转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记录、检查结果等。
- 专科医院接诊流程:专科医院应建立明确的双向转诊接诊流程,确保转诊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 转诊回访内容:回访时应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遵医行为和用药情况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转诊的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的效果评估,可以了解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的效果。
- 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就诊效率、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等。
-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可以针对性地优化转诊模式,提高转诊效果。
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需求调查2005年,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新型就诊模式下,复兴医院准备研发以分处异地的门诊、住院、社区和老年公寓医疗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以双向转诊、慢病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建设,逐步形成医院与社区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互动的共享机制,为居民创造连续的医疗服务环节,最终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实施信息系统进行双向转诊之前,复兴医院与社区之间已经进行过手工的双向转诊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以纸介为传递凭证的双向转诊工作。
在这种条件下,为使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成为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应用系统,课题组对社区全科医生及部分患者进行了有关双向转诊方面相关问题的调查,情况如下:1. 全科医生观点● 100%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机制;● 88%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的流程;●全科医生普遍认为手工双向转诊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其中认为方便的占12%,认为不方便的占88%;双向转诊中最不方便的环节●全科医生认为手工双向转诊过程中最不方便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社区转诊患者到医院取三级医院用药或做检验检查,需要找医院专科医生转录处方或检查检验申请单(79%);(2)社区全科医生看不到上转三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和诊疗信息目录,不能准确地开具处方或检验检查治疗单(67%);(3)社区转诊到医院取药或做检验检查的患者,需到医院交费(67%);(4)在社区看不到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63%);(5)在社区看不到门诊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断(54%);(6)在社区看不到住院患者的出院日志(54%);(7)社区转诊做检验项目的患者必须到医院抽血(54%);(8)转诊患者到医院就诊需重新挂号(50%);(9)转诊患者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持多种卡看病很不方便(38%);(10)在社区看不到医院床位情况,联系住院患者床位困难(25%)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题●对于现在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社区转诊患者应得到优先就诊服务(占54%);(2)转诊零挂号(42%);(3)应设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40%);(4)对转诊业务的咨询(8%)。
●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需要及时看到专科医生对患者病症的诊断(83%);(2)上转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能够及时与社区共享(83%);(3)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用药信息(75%);(4)转诊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29%)●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按病种: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患者、妇科病;(2)按类型: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检查检验的患者(67%);(3)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治疗的患者(67%);(4)需要进一步到医院住院诊治的患者(63%);(5)需要使用社区疗机构一级用药范围外的患者(58%)。
2.社区居民观点●被调查的患者大多数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被调查的患者都能知道双向转诊业务,其中的33%还清楚知道自己享受;过双向转诊一次或多次,其他患者没享受过或是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享受过;● 57%的患者认为现行的手工双向转诊有很多双向转诊需要改进的环节不便之处;●对于手工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有些药品不能在社区取用(47%);(2)转诊需要到医院重新挂号(43%);(3)有些需要到医院做化验的项目,患者不能在社区抽血(37%);(4)转诊医院的药品检验检查费用不能在社区交纳(33%);(5)有些三级医院用药需要到医院取药(33%);(6)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27%);(7)需要到医院取检查检验报告(17%)。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患者中33%能够了解双向转诊的流程,认为其中需要改进的方面:(1)转诊零挂号(30%);(2)转诊过程中的优先就诊服务(27%);(3)病情咨询服务(23%);(4)在社区交转诊费用(17%);(5)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17%);(6)医务人员陪同(10%);(7)心理咨询(10%)。
●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1)医院专科医生诊断结果(33%);(2)医院专科医生用药情况(23%);(3)转诊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23%);(4)在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23%)。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手工操作的双向转诊已经实行多年,并且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
但是,手工实现双向转诊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全科医生需要及时了解转往医院专科医生回馈的患者信息。
其中包括:检验、检查、诊断、康复建议等重要信息。
而手工转诊中,患者在医院的上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地传递,对病情的及时诊治不利。
(2)社区医生不仅需要了解患者在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还需要了解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若使二者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防,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而手工转诊无法实现;(3)对患者而言,患者非常需要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特别是需要零挂号机制,方便的转诊服务、咨询服务、多种就诊卡并存等问题,给患者在转诊中带来不便。
(4)在政策宣传方面,对双向转诊工作宣传不够,甚至有些患者已经享受双向转诊却还不清楚自己已经受到了这项服务。
(5)实行手工双向转诊的工作环节还不够顺畅。
社区医生上转到医院的环节还比较顺畅,而由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造成社区全科医生不能及时接收到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由于医院专科对患者的诊断、化验结果、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等信息传递不顺畅,直接影响了患者慢性病情的持续监控和及时治疗。
课题组针对双向转诊需求调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许多在手工转诊流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来解决。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双向转诊(1)确定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双向转诊业务流程为核心,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双向转诊业务,解决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2)建立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
课题组针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和手工双向转诊存在的不顺畅等问题,与医院及社区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流,结合需求调研情况,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社区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以医院双向转诊手工流程为基础进行医院与社区互动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结合医院与社区管理政策,优化并设计了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实现流程。
(3)确定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三个路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门诊之间的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住院部之间的转诊、社区患者来医院做检验、检查的转诊。
(4)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网络平台。
分别建立并逐步规范了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网络平台。
实现了医院(门诊、住院)与社区(一个中心、十个社区站)信息共享网络,采用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机制。
(5)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信息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
(6)研究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接口;研究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信息传递的流程;研究社区与医院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及其可操作性。
(7)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中间平台。
通过中间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与医院系统进行连接。
在中间平台上建立“注册数据中心”,注册数据中心系统针对新患者自动生成(患者唯一主索引),将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信息、医院患者信息与注册中心中的EPMI进行关联,注册中心记录患者历次转诊信息。
中间平台存储与电子转诊单相关的检验结果与检查报告,供相关人员查阅。
中间平台提供转诊单的保存、校验、状态变更以及检验检查结果上传下载服务。
(8)开展试点工作,以社区中心及一个社区站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9)2009年7月20日,复兴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信息中心、月坛社区中心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我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的通知》,(附件:《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检查检验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门诊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住院流程》),从此,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间应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进行双向转诊工作正式启动。
社区中心药房复兴医院与社区转诊实施效果1. 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1)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平台,应用双向转诊系统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在医生工作站开出电子转诊单,向中间数据平台提交申请单。
(2)数据平台审核患者信息是否已经存在,如不存在,创建EPMI,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生成对照信息。
(3)患者到达时,根据申请列表在HIS系统中登记、挂号,并将HIS系统患者身份信息与数据平台关联。
(4)医院专科医生接诊后,转诊单状态改编为接诊,并且医院各个工作站能够显示该患者为转诊患者。
(5)将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治疗过程完毕,医院门诊医生填写回转单,HIS系统自动回传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根据转诊单调阅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检验结果,检查报告自动上传、下载。
2. 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转诊单,了解患者健康档案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做出临床诊断,给予治疗方案。
经过安全授权的患者电子病历可以作为回转单的附件通过系统平台传输给社区全科医生,使得全科医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电子病历信息不仅包含了必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同时还包含了患者的医嘱信息、病程记录等。
通过系统平台EPMI实现与其他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患者各种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奠定扎实基础。
实施体会(1)医院与社区管理部门协调、相关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到位是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实施的关键。
(2)双向转诊规范的业务流程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是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
从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流程设计,可以使信息系统源于应用并高于应用。
(3)建立完善的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前提。
(4)通过使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建立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机制,从多方面改善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不利现状,规避不利因素,提高双向转诊的成功率,同时给医生以及患者带来便利。
(5)医院与社区的医务人员普遍愿意使用互动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6)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使医院为患者诊疗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检验检查项目,患者可在社区查看诊疗结果,提高转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7)复兴医院社区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