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格式:ppt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9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含答案解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B.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农药DDT(敌敌畏)与我们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住在亚洲【答案】B【分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答题。
【详解】A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各生态系统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地区性的,AD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因此某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可以获得较多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B.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C.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D.长江水灾和城市沙漠化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答案】C【详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此项忽视了非生物部分。
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可以获得较多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长江水灾和城市沙漠化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都正确。
重难点01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梳理】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3.探究实验的要求,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4.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5.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等。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7.生物圈的范围、特点、概念;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1·云南广南·)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红杏出墙”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红杏出墙”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应激性,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趋利避害,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故选A。
2.(2020·山东冠县·)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的是()A.呼吸B.需要营养C.由细胞构成D.生长和繁殖【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D.呼吸、生物需要营养、生长和繁殖,都属于生物共有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符合题意。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背诵清单整理高频考点提分必记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2、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5、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6、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1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干燥和潮湿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
三、生态系统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3、食物链: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既: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4、伴随食物链:由于能量↓所以养活的生物数量↓;但由于生物富集的原因使物质浓度↑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A正确。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正确。
野大豆在黄河三角洲,丹顶鹤栖息地生活在我国云南,孔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图中既有植物也有动物,如果再补足非生物部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C.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D.如果人们大量捕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后减少,最后又会处于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描述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且唯一的家园,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并回顾: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是什么?从而引出生物圈的定义。
新知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教师活动】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在地球圈层中是如何分布的?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生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教师活动】展示生物圈的范围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约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成几个圈层呢?【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常识,推测出生物圈可以划分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推测作出评价。
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三个圈层中的生物因素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活动】思考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讨论结束后,学生概括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生物因素的特点。
1.大气圈的底部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的大部组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生物:鱼、虾、藻类等水生生物。
大多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小结与复习知识点小结1.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实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既适合环境又影响环境等。
按照形态结构: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用途:把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药用、观赏生物等3.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分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秧苗与稗草,草原上的狼与狐等)、合作关系(如群狮围捕野牛,蚂蚁搬蝗虫尸体等)、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大豆体中等)、共生关系(大豆与根瘤菌)。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适合环境,同时又影响和改变环境。
6.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块农田等都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藏能量,养活自身,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自然界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特点: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水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知识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1: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⑴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⑵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⑶生物圈能为其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
其组成成分与分布生物种类如右表: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D.生物圈能为生物生存提供所需的基本条件2.下列关于生物圈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B.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2: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特点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比如下:类型分布环境特点主要作用(功能)森林生态系统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有“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由和海洋生物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海洋植物制造70%的氧气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饮用、灌溉、调节气候湿地生态系统多水和过湿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A.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B.阳光普照所有生态系统C.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发现了DDTD.迁徙的大雁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参考答案】A说明DDT等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不符合题意;D、大雁的迁徙跨越了森林、海洋、农田等多个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哪一事实不能证明此观点A.大雁南飞B.阳光普照C.黄河入海流D.物竞天择2.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B.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C.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1.【答案】D【解析】大雁南飞跨越了森林、海洋、农田等多个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A错误;阳光普照,说明森林、海洋、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都受到光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错误;黄河入海流,体现了淡水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C 错误;物竞天择,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D正确。
学科……网2.【答案】D了DDT,这说明DDT等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体现在地域相互关联、非生物因素相互影响、生物因素相互关联。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的生物,不可能各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