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孔子学院的一堂课
- 格式:pdf
- 大小:436.51 KB
- 文档页数:2
孔子学院: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作者:郭晶刘帅奇来源:《丝路瞭望》2019年第01期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过五载,“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精髓深入人心,各方合作取得快速进展。
然而,若加强文化沟通,实现“民心相通”,需以语言相通为基础。
孔子学院从汉语和中华文化教学入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为加强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合作带来了机遇。
从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至今,孔子学院始终坚持中外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用心灵沟通,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家孔子学院持续培养语言人才、开展文化活动、推动民间交往,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3年以前,沿线孔子学院建设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增长趋缓。
这与全球孔子学院增长趋势大体一致(见下图1)。
这说明在孔子学院建设启动后的头十年,为完成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伴随着中国综合同力的增强,全球出现了“中国热”和“汉语热”。
2013年以后,经历了十年的迅猛发展,孔子学院建设由注重规模的扩大转向质量的提升,孔子学院建设趋于饱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趋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洲际分布“不平衡”。
当前孔子学院布局的基本格局是欧美发达国家偏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较少。
这种格局体现了孔子学院建院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也是配合过去十几年间国家外交战略的体现。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快速增长,大批中资企业走出去,带动了语言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中国需要大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沿线国家也需要大批通晓中国语言文化的人才。
因此,配合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更多孔子学院很有必要。
Sep16 -Sep30,2011WORLD VISION 2011.NO18People 人物“中国和美国的对话大多不是平等的对话,都是在博弈、施压。
只有一种对话,可以实现平等,这种对话就是核心价值的对话。
”儒家的普世价值特约记者 | 崔莹 文并摄影 发自爱丁堡在爱丁堡对话儒学大师杜维明人物介绍杜维明是国际知名的儒学大师。
祖藉广东南海,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
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
他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
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1996年~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Institute)社长。
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家讲座”。
2001年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为“文明间对话杰出人员小组”成员。
“亚当·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之父’,其实这样的判断很片面。
实际上,他对那本《国富论》并不太重视。
他最关心、最引以为豪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在亚当·斯密自己设计的墓碑上这样写着:这里安葬的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作者。
”杜维明说:“我们曾经研究亚当·斯密和儒家传统思想的关系。
实际上,亚当·斯密关于情感、理性各自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同时代的康德有很大不同,而与先秦儒家的荀子、孟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康德注重纯粹理性、强调先验哲学的理性主义,他的主要思路是反亚当·斯密、反大卫·休谟的。
倒是后两者的思想与中国文化更关切。
”中国到了文化复兴的时代1年前,70岁的杜维明从哈佛退休,到北京大学担任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他认为:中国到了文化复兴的时代。
杜维明毫不含糊地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摧残得太厉害了。
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联合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共同举办了“芽孢茶”线上品茗活动。
德国茶叶鉴赏家、医师和汉学家苏朗先生(Wieland Schulz )为参与者耐心地讲解了冲茶奉茶技艺。
In Germany,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t Leipzig University, joine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t Erfur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Metropole Ruhr at the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to host an online tea tasting workshop on the spring Pu’er tea. Wieland Schulz, German tea connoisseur, physician, and sinologist, gave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on how Chinese tea is brewedand served.联合国在每年中国农历节气“谷雨”设立“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2022年4月20日,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也是第3个“国际中文日”。
全球80余所孔子学院(课堂)举办了“国际中文日”系列庆祝活动,孔子学院(课堂)师生及当地民众踊跃参与,多家主流媒体相继采访报道。
Every year, at the start of the sixth solar term “Guyu”, or “Rain of Millet”, in Chinese lunar calendar, the United Nations celebrates the Chinese Language Day, to pay tribute to Cangjie, the inventor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year’s Chinese Language Day falls on April 20, 2022. It is the 13th United Nations Chinese Language Day and the 3rd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Day. To mark the occasion, over 80 ConfuciusInstitutes (Classrooms) around the world held a range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celebrations received enthusiastic response from students, teachers and local people and were widely reportedby multiple mainstream media outlets.—————作者: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 CIEF 翻译:李睿 Li RuiC O N F UC I U S I NS T I T U T E S W O R L D W I D E CE L E B R A T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L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D AY W I T H C R E A T I V E C U L T U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保加利亚书法家伟熙(S il v i V e le v )讲解了中国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基本特点,现场演示了运笔要领和美学构图,手把手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孔子学院发展历程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的,旨在促进中文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播。
下面将简要介绍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标志着孔子学院
的正式创办。
随后,孔子学院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纷纷设立。
2007年,孔子学院开始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如在南非、埃
及等地建立了孔子学院。
此举推动了中文学习在非洲的普及,并为中非友好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首个由孔
子学院资助的项目——孔子课堂在俄罗斯开始运营,为俄中友谊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4年,孔子学院在美洲地区发展迅速,成为美洲大陆上中
文教育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孔子学院不仅在美国设立多所分院,还在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扩大了影响力。
截至2021年,孔子学院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0多所机构,遍布各大洲。
通过举办中文课程、文化活动、师资培训等,孔子学院努力提升中文教学质量,深化中外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孔子学院在近20年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文教
育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未来,孔子学院将继续扩大影响力,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是3 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逐渐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
这表明中华文化( )①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④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9三明九上期末质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滋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启发我们与人为善、平等待人;“群己合一”,启示我们要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②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观念③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④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3. (2019泉州5月质检)2019年2月22日,我市某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学生们展示了妆糕人、木雕、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 )①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②吸收外来的一切文化成果③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④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2020年,故宫将迎来600周年诞辰。
2012年以前,故宫仅有30%的空间对公众开放。
现在,故宫80%的地方已经触手可及。
故宫文创产品也日益走进人们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让人们对故宫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有利于( )①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④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5. (2019呼和浩特13)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下列古诗词能体现这一规范的是( )①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③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 “2019最美孝心少年”肖乃军,要同时照顾患癌的爸爸和有智力缺陷的妈妈;11岁少女孙美平连续6年给出车祸瘫痪在床且记忆出现问题的母亲讲课,锻炼她的记忆力;13岁少年宫井豪在父亲去世后,不仅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还要回家每天带着弟弟上学。
2012年第6期第37卷(总第183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No.6,2012General No.183Vol.37非洲孔子学院:检视、问题与对策徐丽华*(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非洲孔子学院建设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与全球其他孔子学院相比,在办学模式、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汉语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文章全面回顾了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非洲孔子学院;现状;不足;对策中图分类号:G125;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12)06-0052-05自从2005年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成立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2011年底,非洲共有23个国家建立了25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
[1]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非洲已有26个国家(地区)开设孔子学院31所,孔子课堂5所。
[2]孔子学院的建立满足了非洲人民在本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了中非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校长乔治·马果哈说:“孔子学院在不断满足非洲朋友学习汉语需求、促进彼此的交流与学习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同时,它也拉近了非洲与中国的距离,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一、非洲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非洲国家的汉语教学始于1950年代。
1954年,中国向埃及开罗大学派出了第一名汉语教师,从而揭开了非洲汉语教学的序幕。
1956年,开罗高等语言学校(1973年该校并入艾因夏姆斯大学)开设中文班,1958年正式设立中文专业。
1960-90年代,刚果、马里、也门、突尼斯、毛里求斯、毛里塔尼亚、喀麦隆、塞内加尔、苏丹等国相继在中国政府及本国教育部门的援助和支持下,在中学、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