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轴
- 格式:docx
- 大小:14.65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一)广州花城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广场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公建所在地。
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
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
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
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
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
此处成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
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一)广州历史中轴线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调研背景 (1)1.2调研范围 (1)1.3调研方法 (1)1. 4 CBD专题研究 (2)1.4.1 CBD概念理解 (2)1.4.2 CBD类型 (2)1.4.3 CBD结构布局 (2)第二章调研内容 (3)2.1用地性质 (3)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2.1.3现状用地构成 (5)2.1.4分析 (5)2.2空间形态结构 (6)2.2.1空间形态布局 (6)2.2.2天际轮廓 (8)2.3建筑现状 (10)2.3.1建筑质量分析 (10)2.3.2建筑高度分析 (10)2.3.3建筑风貌分析 (11)2.3.4综合评价 (11)2.4交通分析 (12)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2.4.2车行系统分析 (13)2.4.3人行系统分析 (13)2.5.公共空间体系 (14)2.5.1公共空间结构 (14)2.5.2公共空间类型 (15)2.5.3公共空间尺度 (16)2.5.4行为活动 (16)2.5.5地下公共空间 (18)2.5.6小结 (18)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2.6.1景观分析 (19)2.6.2视线分析 (20)2.6.3绿化植被 (21)2.7公共服务设施 (22)第三章综合评价 (23)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第一章调研背景1.1调研背景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广州城市新中轴范围。
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车架5通指的是中轴安装的位置。
因为有5根管子接到那里,所以大家俗称上中轴的地方叫5通。
BB其实就是指的中轴,应该是英文的简写,因为BB两个字母在键盘上好按,所以在国内大家也喜欢用BB来代替中文中轴。
目前大家常见的一体牙盘,比如SHIMANO M775,FSA CK9150等等的都是GXP规格的牙盘,也就是大家说的一体结构牙盘。
目前XTR 970个人感觉就代表了GXP 最高的使用效果了。
M970牙盘相信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了,甚至觉得M775就已经非常好用了。
我自己长时间使用过M775和M960,觉得确实非常好用,但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所以注定新的设计会不断诞生,那么刚性更好,重量更轻,使用更耐用的产品自然会出现。
说说目前一体牙盘的缺点,首先重量。
因为中轴的培林放在车架外面,里面的轴承需要金属套来包裹住,无疑增加了重量。
另外因为中轴在车架外侧,中轴和车架还需要连接,那么中间螺纹那节也会产生多余的重量。
(想减重就是要简化结构)另外是耐用性方面。
因为目前的GXP中轴系统中轴在车架外面,固然更容易被风吹日晒雨淋,而且不好直接清洁。
实际上目前的GXP中轴耐用性也没有原来的放在车架内部的花键中轴好。
第三是踩踏效果。
这个才是确定一个牙盘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你说XTR牙盘硬不硬?肯定硬,而且非常的硬朗。
那么新的中轴系统如何提高踩踏效果?其实就引出了一个牙盘数据,就是牙盘两端曲柄之间的宽度(抱歉啊,英文怎么叫忘记了)。
相对窄的两端曲柄宽度,可以让腿部发力更顺畅,更直接,也更耐久。
就像跑步,没有人会岔开膝盖跑吧,跑的快的人都会腿部垂直蹬踏。
刚才简单说了下目前GXP中轴的缺点,那么新的中轴系统自然要出现。
FSA这次当了领导者,和最最喜欢标新立异的CANNONADLE合作,搞出了个BB30系统。
BB30系统其实上就是借鉴了腕组的设计,让培林直接卡在车架里面。
这样车架5通那里就不会出现外露的BB了。
来张BB30的内部图,大家一看就明白原理了。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6月8日下午,万庆良市长主持召开市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以下简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接珠江新城、南望番禺洛溪岛,是广州市实现“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
为把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和滨水地区,优化提升广州中心区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何要选择中轴线南段地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一是落实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要求。
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的旅游好去处,塑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使新城市中轴线成为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导向线。
二是落实市政府五大功能区规划建设战略部署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广州新时期“加强中心城区职能的优化、集聚与提升,从区域、市域向中心城区的重点功能区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决策管理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的重点发展战略,并决定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地区、白鹅潭地区、中轴线南段地区等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
三是落实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的要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广州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而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一般性功能有机疏解,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和具体实践。
通过率先建设五大功能区,进一步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高空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广州“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正是按照上述要求,以努力打造示范区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Transform: New City Axis and east RailwayStation Gateway Area of Guangzhou持续更新中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及火车东站天幕广场文_夏晟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提升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品质为契机,以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为指引,广州市通过开展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的城市设计及其后续项目作为实施“中调”城市发展战略抓手之一,通过整合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核心地区开放空间品质,提升重要门户地区与节点的城市形象和运作效率。
本文梳理小结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北段的城市设计优化与重要节点火车东站天幕广场的更新过程,作为一个城市更新实施案例,供组织和研究城市轴线及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者参考。
图7 火车东站天幕广场亚运改造实景照片背景从白云山南面的燕岭公园往南跨珠江到广州塔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建设过程历时30多年。
(图1,2)1987年广州六运会后,天河体育中心带动了城市中心的东移;20世纪90年代规划及建设初期,新中轴线地区的用地性质未被完全考虑;从1993年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提出的《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到2000年前后,随着《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广州地区总体规划纲要(讨论稿)》与《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等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不断推进,新城市中轴线经历了概念生成与发展调整阶段;在2005年后,随着全面建设推进,新城市中轴线逐步建成。
在轴线谋划的初期,吴良镛、武延海先生在探索逐步酝酿建立新的规划体制时,即已强调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地区、敏感地区,特别要加强城市总体设计工作。
随着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根据广州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从燕岭公园到广州塔)整体城市设计和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与轴线谋划初期不同,在项目启动时,该范围内大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或已完成建设审批程序。
一、新中轴线规划介绍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开展早、起点高、规划体现了战略性、国际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市组织开展了新城市中轴线及珠江新城地区的规划设计。
近期,为配合亚运会举办和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2009年广州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新城市轴线北段和南段地区城市设计。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在广州市两千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向的新旧两条城市轴线。
传统城市中轴线是旧城区的中心,北起越秀山镇海楼,经过中山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南至海珠广场,总长约3.3公里。
1980年以来,广州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向东和向南扩展。
1984年广州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新城市中轴线的概念,历今26年。
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总长约12公里。
为深化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在2010年亚运会之际展示广州新的城市形象与风貌,把广州新中轴线地区打造成国际先进、全国领先的城市核心地区,广州市政府提出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城市核心地区的城市设计,具体实践“中调”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中心区核心职能和展现城市形象和风貌特色。
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作为2010年第16届亚运会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将优化城市轴线的开放空间,高水平、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北连新城市北中轴珠江新城CBD地区,南跨洛西岛隔珠江与番禺新市镇相望,东至广州“南肺”万亩果园和国际会展中心区琶洲地区,西接广佛一体化的桥头堡白鹅潭地区。
作为连接广州东西南北的纽带,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是广州市实施中调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城市产业调整、大力提升城市职能和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
12公里长的新城市中轴线,将成为承载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战略性地区,体现广州21世纪城市风貌特色和最高品味的标志性地区,按照国际眼光规划、建设、管理的高水平城市轴线地区。
广州南站核心区市政支路工程(1标)第三方检测服务技术服务合同合同编号:项目名称:广州南站核心区市政支路工程(1标)委托人: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受托人:签定日期:2019年月日目录一、技术服务合同二、附件1:工程量清单三、附件2:廉政责任书四、附件3:保密责任书五、附件4:本项目机构人员一览表技术服务合同委托人(全称):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受托人(全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委托人、受托人就广州南站核心区市政支路工程(1标)第三方检测服务工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南站核心区内,本标段包含12条市政支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规划二十六~二十八路、规划三十二路、规划三十四路、规划三十七~四十路、规划四十二路,其中道路红线宽度10米的6条,红线宽度15米的6条。
全长约3.28公里,道路面积约4.78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公共交通工程、电力管沟工程、绿化工程等。
项目总投资为26932万元,建安工程费19045万元。
(具体检测范围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为准,详见附件)二.服务内容、方式和要求1、服务内容:(1)本项目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方案必须符合《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本项目的钻孔抽芯检测、超声波法检测、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方案必须符合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5-31-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或规定以及设计单位的技术要求。
(3)本项目的道路工程检测、交通工程检测、排水工程检测技术方案必须符合《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
规划的设计范围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珠江后航道,总长约12公里,包括了广州火车站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行政中心和海珠湖等多个重要节点。
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将新城市中轴线分为南北两段,具体范围为:
1.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燕岭公园,南至电视塔广场,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约5.88平方公里。
新中轴北部规划为珠江新城新区。
珠江新城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边,东起华南快速干线,西至广州大道。
占地6.12平方公里,其中以冼村路为界,东面为居住区,西面为商务区。
规划居住人口30万,就业人口18万。
珠江新城规划建有核心商务区,即所谓的CBD。
核心区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至黄埔大道,南临珠江边。
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有39幢建筑,以高档商业、酒店、商务为主。
总建筑面积达460万平方米,规划人流量81万人次/日。
2.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整体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珠江前航道和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西起广州大道,东至海珠岛东岸,包括万亩果园地区,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规划的设计内容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规划集中体现了以下特点:延续“山城水”的自然空间格局;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区域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集聚服务功能;突显城市中轴线岭南文化特色;强化步行可达性与延续性。
中轴线南北两段的规划内容具体如下:
1.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城市设计提出了打造“亚运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的总体目标与功能定位,着重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提出了“岭南印象,花城绿轴”的规划理念和“具有岭南特色的
行政中心”的定位,规划了旅游观光区、行政办公区、生态休闲区、滨水居住区、科技创意区等五大功能分区,提出了“海珠塔、岭南第一门、海心沙五羊雕塑”三个重要景观节点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和彰显岭南特色的规划理念,既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行政办公等高端要素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职能定位,又体现了多中心、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新中轴线建设情况
新中轴建设有3个重要节点。
一是核心区商务区,二是海心沙,三是新电视塔。
核心区商务区规划39幢建筑中,有7幢已建成,29幢在建,3幢正在筹备开工。
已建成的7幢中,分别有少年宫、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西塔等。
东塔正在建设中,业主为香港新世界集团。
核心区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地下空间与交通组织系统的完美结合。
核心区地下空间分三层。
负三层是地下集运系统,负二层是停车场,设有停车位2300个,负一层是公交车和车行隧道以及商业设施。
核心区地下空间设有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由中信广场往南至新电视塔,全长3.9公里,设有9个站,其中,核心区内有5个站。
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在核心区内又和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贯通。
北自白云机场,东至黄埔,西至佛山,南至南沙。
旅客均可搭乘地铁和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到达珠江新城核心区和新电视塔。
负二层停车场为核心区的社会车辆提供泊位。
负一层的车行通道和39幢建筑物的地下车辆连接起来。
地面的车辆通过负一层的车行通道即可到达预定建筑。
地面的交通通过四纵四横的道路形成网状循环,从而保证了核心区与外面车辆的互通。
核心区建设的第二个特点是:人车分流。
核心区地下空间有独立的人行系统,地面广场也有多个出入口及道路与周边建筑相连。
此外,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还建有二层连廊,行人
可以通过地下、地面、空中立体的行人通道到达目标地点,十分便捷。
核心区建设的第三个特点是地面建有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公园。
整个地面绿化已超过40万平方米。
从北往南分别是:市民广场、中央广场、双塔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庆典广场,给市民和游客提供充足的休闲观光空间。
核心区建设的第四个特点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体现低碳、环保观念。
核心区建有集中供冷系统、真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光亮工程则采用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