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与呕血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5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建国呕血是指呕吐物含有鲜血或血性物,一般上消化道,如食道和胃出血时容易引起呕血,先有恶心感,继之发生反射性呕吐。
如呕吐物为鲜血则提示是食道出血,如呕吐物为咖.啡色的则表明是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咯血又叫咳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多因肺部或支气管出血。
咯血前常有喉部发痒感,血中常混有痰液。
患者对呕血与咯血分不清,往往把它们都称为吐血。
如果是呕血,医生会考虑是上消化道出血,而咯血则多考虑是肺部或支气管出血。
假如患者主诉不清,很可能导致医生误诊。
因此区别呕血与咯血,对临床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呕血与咯血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别:
(1)病史:呕血患者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或肝硬变等病史;而咯血患者一般有结核,支气管扩张或心肺疾病等。
(2)出血方式:呕血多随呕吐引起,咯血一般是咳嗽后吐出。
(3)血液颜色:呕血的颜色呈紫红或咖啡色,无泡沫,咯血的则为鲜红,有泡沫。
(4)内容物:呕血的食物残渣及胃液,咯血的混有痰液。
(5)出血前症状:呕血前常先发生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咯血前常有喉痒、咳嗽、胸闷。
(6)血液反应:呕血的血液呈酸性;咯血的血液呈弱碱性。
(7)大便检查:呕血患者常拉柏油(黑色)样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咯血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常阴性,除非吞下血液外,一般粪便正常。
附:。
论述题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鉴别点呕血咯血鲜红色颜色咖啡色,暗红色,偶有鲜红色血内混有物食物残渣或胃液泡沫及痰出血方式呕出咯出伴随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喉部瘙痒,胸闷,咳嗽黑便常伴随无酸碱反应酸性碱性病史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呼吸系统疾病病史2、酸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①稳定内环境,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是治疗酸中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呼吸性酸中毒时需积极改善通气功能。
当pH<7.2或PaC02>70mmHg或HC0<15mmol/L,患者处于危险的状态,需要立即处理。
②血气pH<7.2:为严重失代偿性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暂停可加重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药物,去除引起酸中毒的病因和诱因,遵医嘱用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或血液透析治疗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②补碱:常用碳酸氢钠。
补碱量的估计:补碱量(mmol/L)=(预期HCO3,-测得HCO3)×WB(kg)×0.3。
一般先补入估算量的1/2,再根据患者血气监测结果调整。
③血气PaCO2>70mmHg,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急性发作患者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此时要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创/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遵医嘱应用解痉、平喘、化痰、抗感染药物或辅助应用呼吸兴奋剂等。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3、休克急救措施①将患者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或此体位与平卧位相交替。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医嘱选用鼻导管面罩吸氧或建立人工气道。
③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a、需首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
一条通路保障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通路则保障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b、需要根据休克类型和患者情况,考虑输注液体的种类。
呕血医学名词解释
呕血是指患者口中或鼻中出血,也叫做咯血。
呕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
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血液病、肿瘤、药物毒性、感染性疾病等。
呕血的原因可以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血液病、肿瘤、药物毒性、感染性
疾病等。
内科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肝病、肾病、心脏病等;外科疾病包括胃溃疡、肠息肉、肝癌、肺癌等;血液病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白血病等;肿瘤包括胃癌、肝癌、肺癌等;药物毒性包括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感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结核病、梅毒等。
呕血的症状可以根据具体原因而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口中或鼻中出血,也可
能伴有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呕血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液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等检查结果来确定。
呕血的治疗方法也取决于具体原因,一般可以采取止血、改善血液循环、改善
营养状况、抗感染等措施,如果是由肿瘤引起的,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呕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