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十二指肠溃疡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十二指肠溃疡概述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指十二指肠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局部炎性缺损。
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好发于青壮年。
临床典型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
随病情加重,溃疡加深,可损伤黏膜下血管或穿透肌层,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英文名称:duodenal ulcer,DU。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出现家族聚集性发病。
发病部位:肠,腹部。
常见症状:上腹痛、饥饿痛、夜间痛。
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检查项目:HP检测、粪便潜血试验、血常规、胃镜检查、X线钡餐。
重要提醒: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须坚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特点三、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病因总述:胃酸具有腐蚀性,可腐蚀胃、十二指肠黏膜。
但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壁有一层能起保护作用的黏液屏障。
当某些原因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袭作用间失去平衡,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就会形成溃疡。
基本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Hp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
2、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的病人易于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其中NSAIDs是最常用药物,常见的有布洛芬、吲噪美辛、阿司匹林等。
3、遗传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家族史,存在遗传易感性。
基本病因:1、幽门螺杆菌(HP)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Hp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
2、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的病人易于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补充血容量,防治失血性休克,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1.抗失血性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建立可靠畅通的静脉通道,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周围循环状况,并判断失血量指导补液和输血及血浆代用品。
2.留置鼻胃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胃腔,动态观察出血情况。
可经胃管注入200毫升含8毫克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溶液,每4~6小时一次。
3.施行内镜下电凝、激光灼凝、注射或喷洒药物等局部止血措施。
检查前必须纠正病人的低血容量状态。
4.静脉或肌注止血、制酸、生长抑素等药物。
5.约10%的病人需急症手术止血。
手术指征为:①出血速度快,短期内发生休克,或较短时间内要输入较大量血液方能维持血压和血细胞比容者;②年龄在60岁以上伴动脉硬化症者自行止血机会小,对再出血耐受差,应及早手术;③近期发生过类似的大出血或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④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动脉搏动性出血,或溃疡底部血管显露再出血危险很大。
急诊手术应争取在出血48小时内进行。
术前处理:①禁饮食,胃肠减压,输液,必要时输血。
②使用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安络血等止血药物。
③严密观察病情,测血压,脉搏,记尿量、呕血和便血量。
手术方法有:①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
如术前未经内镜定位,术中可切开胃前壁,明确出血溃疡的部位,缝扎止血同时检查是否有其他出血性病灶。
②对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出血,先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贯穿缝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再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或幽门成形术,或作旷置溃疡的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外加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
③重症病人难以耐受较长手术时间者,可采用溃疡底部贯穿缝扎止血方法。
1.非手术治疗适应于一般情况好、年轻、主要脏器无病变、溃疡病史较短、症状和体征轻的空腹穿孔病人,可酌情采用胃肠减压、辅液及抗生素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病情加重则应立即改行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58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时机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58 例患者中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者37 例,行择期胃大部切除术者21 例。
术后57 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达98.28%;死亡1 例,占1.74%。
57 例治愈患者术后随访1 年,有3 出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26%。
手术时间45 ~ 70m i n,平均(53.4±10.9)min;术中出血量120 ~ 180ml,平均(130.5±10.5)ml;术后25 ~ 48 小时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停胃肠减压时间2 ~ 4 天,平均(2.7±0.4)天;住院时间7 ~ 12 天,平均(8.8±1.2)天。
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迅速立血,提高大出血痊愈率。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择期手术【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07-02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发病急,病情重,尤其是大出血,据我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15% ~ 20% 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至少发生过1 次溃疡出血,对于病情重,出血量大的10% 的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1]。
笔者自2007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共58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8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均为我院普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均以吐咖啡样或血性胃内容物、排柏油样大便为临床表现,伴心悸、多汗、头晕、乏力等症。
58 例患者中男35例,女23 例;年龄18 ~ 82 岁,平均 (45.4±7.6) 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程15 天至30 年,平均(9.4±1.3) 年;出血时间1 ~ 15 天,平均(3.3±0.8);其中胃溃疡34 例,十二指肠溃疡18 例,复合性溃疡6 例;合并症:胃十二指肠穿孔5 例,幽门梗阻5 例;无溃疡病史者8 例,有典型溃疡病史者34 例,溃疡病史不典型者6 例;症状:呕血为主者18例,黑便为主者31 例,二者均有者9 例;失血量:500 ~ 1000ml 38 例,≥ 1000ml 20 例。
主诉:中上腹隐痛不适1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感,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以饥饿后明显,伴有恶心、反胃、反酸、暧气、口苦症状,病人自发病以来,无食欲下降,无疲乏,无头晕,头痛、耳鸣,无尿频、尿痛、尿急、血尿,无黑便。
发病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不详,治疗不详,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治疗后症状能缓解,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未缓解,今日到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诊”收住我科。
病来,精神好,睡眠可,大小便无改变,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一般状况良好,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按相关免疫程序完成。
个人史:生于屏山,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无烟饮酒不良嗜好。
无毒品接触史;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1岁结婚,已育2子1女,家人均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经量一般,经期规则,无痛经;未次月经2016年04 月14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 : 36.1 C P : 70 次/ 分R : 20 次/ 分BP :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
眉毛无稀疏、脱落。
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双耳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
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
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正常,无胸膜摩擦感。
幼儿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例报告
常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袁捷钮建宏病例男,1岁10月。
因“吐泻四天”拟诊“急性胃肠炎”收住儿内科治疗,经予补液、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五天,患儿呕吐腹泻好转,但渐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反应差,查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到66g/L,并解暗红色血便,考虑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转ICU抢救治疗。
查体:体温正常,精神萎靡,脉搏180次/分,血压77/38mmHg,反应差,烦躁,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稍胀,肠鸣音存在,拟诊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即予生理盐水快速扩容、抗感染、制酸、吸氧以及输血球纠正贫血,补充凝血因子、禁食等积极治疗,患儿病情一度缓解,血红蛋白升至正常,但于入院第九天开始发热,热峰达40℃,伴口唇紫绀,解大量暗红色血便,胃管内亦有大量鲜红色液体引出,予紧急输注血球、止血处理,患儿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最低达38g/L,同时予快速扩容抗休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循环,请儿外科会诊,予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12指肠降部相吻溃疡,其中内侧溃疡处一动脉破溃喷血不止,压力高致血喷至天花板,伴局部穿孔,因术前麻醉过程中一度心脏聚停三分钟,立即予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成功,故仅行破溃动脉缝扎,局部穿孔修补,空肠造瘘术,术后送ICU监护治疗,但术后四小时又发现胃管内有大量鲜红色液体引出,八小时共引出400ml,需大量补液扩容、输血维持。
再次请全院儿内外科会诊后决定再次立即手术,术中探查原12指肠修补处无出血,胃内大量血凝块,胃粘
膜弥漫性渗血,考虑并发胃应激性溃疡出血,予采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入ICU机械通气、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与器官功能等积极治疗三周余痊愈出院。
讨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成人较常见,但在小儿发病率并不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国内近十年来有类似文章六篇,其中幼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极其罕见,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陈志勇报道的最少年龄为11天。
婴幼儿发病一般病情严重,这是与患儿的循环血量较少有关,因此一但发病出血量大,病情危急,治疗棘手,死亡率高【1】。
我院自1996年成立儿童医院以来仅为第一例,本例患儿上消化道出血呈反复性、出血量大,伴发出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显效情况下,不及时行剖腹探查术止血,将会导致死亡;术中探查12指肠降部双溃疡呈相吻状,其中一侧病灶处动脉破裂出血呈喷射状,压力高伴穿孔,出血病灶奇特;患儿在第一次手术后24小时内再次因并发胃应激性溃疡出血二次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前后历时八小时,出血量大、创伤大且病情不稳定,最终救治成功,住院36天,我们认为消化道出血在内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宜果断采用剖腹探查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控制出血的手段。
因本组病例少,对该类患儿的救治尚需继续探讨和进一步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小儿外科学.佘亚雄主编.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