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研究课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6.03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激发探究的情趣。
【课前预习】1.奶奶在小商贩那里买到一个银手镯,小红认为它可能是假的,准备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索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2.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石蜡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小军对一支红蜡烛未做验证就做出如下判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有油腻感B.难溶于水C.密度比水大D.硬度大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来源:]5.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B.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C.均匀地被烧黑D.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6.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小丽得出如下结论:①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③燃烧时发光、放热;④燃烧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错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7.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 )。
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8.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蜡烛中含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 .可能是空气中的水,不足以证明什么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9.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来源:]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 )。
《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教课方案一、基本信息课题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型新授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二、教课剖析课题与课标、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的剖析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课题 1 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持续学习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的察看和记录的过程。
我以为学生进入化学学科学习,在实验的感觉过程中是向来在逐渐递进:从绪言开始,先简单感觉物理、化学变化实验,进入第二单元,再进入详细物质的学习,逐渐进行实验研究,学知识学方法。
蜡烛这节课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指引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在认识物质世界中的独到角度和价值,认识“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三个察看物质变化的基本环节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而体验研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欢乐,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特别意义,培育他们亲密化学、热爱化学的感情,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资源经过前言和课题 1 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观点,知道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本课教课以此为基础,睁开议论。
蜡烛及其焚烧是学生特别熟习的,但却从未对其细节进行过仔细的察看和剖析。
在 40 分钟内对变化及其现象的系统、全面、仔细的察看,达成对察看结果进行客观、正确、完好的记录,在教课中怎样能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感觉的基础上学会描绘,认识研究的过程,提炼实验的方法,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亲密有关,学习化学能够从身旁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研究。
1、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焚烧陪伴的现象,能判断蜡烛焚烧是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亲自感觉和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察看和描绘实验现象的方法,培育利用现象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合作和沟通中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意义,体验研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欢乐。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化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化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和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严谨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化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说课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
这是两节典型的入门实验课。
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
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
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co2 、h2o这些产物生成,就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怎样呈现出来?让我想到了“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这些哲理性诗句,何不让它们和冷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较量一下,让同学们认识,记住。
教材的设计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探究、我成功、我快乐!我一定能行!”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
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液体→气体→固体四个过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时1课时课型探究课单位授课人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准确描述;
⑵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石蜡性
质及变化的有关结论;
⑶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⑵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⑶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⑵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
方法
引导分析法、实验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播放】一首《相见难》的歌曲
引导学生注意到研究对象——蜡烛
聆听歌曲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郎君中学高慧敏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去看、闻、听、摸,使学生对化学变化及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和仔细的观察,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
该探究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化学的学科特点,即观察的重点放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几乎为零,但学生对于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掌握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但是对于怎么研究物质、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学生会将实验探究变成“照方抓药”做实验;弄不清楚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不会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
我要力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是需要我认真考虑的。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课题分析1.实验内容分析:本实验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一一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5.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小刀。
6.教学方法:活动型自主学习。
.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本实验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操作也比较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
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2.教法分析本实验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有关炸药的发明。
[总结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