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作业答案及其他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98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1.1 沿水平方向前进的枪弹,通过某一距离s 的时间为t 1,而通过下一等距离s 的时间为2t .试证明枪弹的减速度(假定是常数)为由题可知示意图如题1.1.1图: {{SSt t 题1.1.1图设开始计时的时刻速度为0v ,由题可知枪弹作匀减速运动设减速度大小为a .则有:()()⎪⎪⎩⎪⎪⎨⎧+-+=-=221210211021221t t a t t v s at t v s 由以上两式得 11021at t s v +=再由此式得 ()()2121122t t t t t t s a +-=1.26一弹性绳上端固定,下端悬有m 及m '两质点。
设a 为绳的固有长度,b 为加m 后的伸长,c 为加m '后的伸长。
今将m '任其脱离而下坠,试证质点m 在任一瞬时离上端O 的距离为解 以绳顶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如题1.26.1图所示坐标系.题1.26.1图设绳的弹性系数为k ,则有 kb mg = ① 当 m '脱离下坠前,m 与m '系统平衡.当m '脱离下坠前,m 在拉力T 作用下上升,之后作简运.运动微分方程为 ()ym a y k mg &&=-- ② 联立①② 得 b b a g y b g y +=+&& ③ 0=+y bg y &&齐次方程通解 t b g A t b g A Y sin cos 211+= 非齐次方程③的特解 b a Y +=0 所以③的通解b a t bg A t b g A Y +++=sin cos 211代入初始条件:0=t 时,,c b a y ++=得0,21==A c A ;故有 b a t b g c y ++=cos 即为m 在任一时刻离上端O 的距离.'1.39 一质点受一与距离23次方成反比的引力作用在一直线上运动。
试证此质点自无穷远到达a 时的速率和自a 静止出发到达4a 时的速率相同。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道小题)1. 平面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1(B) 2(C) 3(D) 4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2. 平面平行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图示结构是()。
(A) 静定(B) 一次超静定(C) 二次超静定(D)三次超静定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4.图示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作用在齿轮A上的切向力平移到齿轮B的中心。
(A) 不可以(B) 可以(C) 不能确定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5.图示桁架中杆件内力等于零,即所谓“零杆”为。
(A) BC, AC(B) BC, AC, AD(C) BC(D) AC[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6.沿正立方体的前侧面作用一力,则该力。
(A) 对轴x、y、z之矩均相等(B) 对轴x、y、z之矩均不相等(C) 对轴x、y、之矩相等(D) 对轴y、z之矩相等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7.空间力对点之矩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自由矢量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8. 力对轴之矩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 自由矢量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9.空间力偶矩矢是。
(A) 代数量(B) 滑动矢量(C) 定位矢量(D) 自由矢量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10. 空间任意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6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11. 空间汇交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 6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2. 空间力偶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 6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13. 空间平行力系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c) (d)(e) (f)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
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2-9 支架由两杆AO、CE和滑轮等组成,O、B处为铰链,A、E是固定铰支座,尺寸如图,已知:r=20cm,在滑轮上吊有重Q=1000N的物体,杆及轮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和E以及AO杆上的O处约束反力。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1.1.7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1.1.18 如图 1.1所示三铰拱,受力 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二、填空题1.2.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约束力由主动力引起,且随主动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引言习题1-11.问题描述:给定物体的质量m=2kg,加速度a=3m/s^2,求引力F。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代入已知值,可求得F=6N。
习题1-21.问题描述:给定物体的质量m=5kg,引力F=20N,求加速度a。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4m/s^2。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习题2-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以恒定速度v=10m/s匀速直线运动,经过t=5s,求物体的位移。
2.解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
代入已知值,可得s=50m。
习题2-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以初始速度v0=5m/s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经过t=3s,求物体的位移。
2.解答:由于物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可以通过公式s=v0t+0.5at^2计算。
代入已知值,可得s=(53)+(0.52*3^2)=45m。
第三章: 动力学基础习题3-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4kg,受到的力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5m/s^2。
习题3-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3kg,受到的力F=6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第四章: 动力学基本定理习题4-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8kg,受到的力F=16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习题4-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6kg,受到的力F=12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以上是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力的作用原理。
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些理论力学的学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一个质点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恒力F的作用,已知质点的质量为m,求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所以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 = F / m。
2. 一个质点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个重力作用,已知质点的质量为m,求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mg = ma。
所以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 = 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3. 一个质点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个重力作用和一个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质点的质量为m,求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mg - F = ma。
所以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 = (mg - F) / m。
4. 一个质点在斜面上受到一个斜面法向力N和一个斜面平行力F的作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求质点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解答:将斜面的坐标系选择为斜面的法线方向和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斜面的法线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列出方程。
在斜面的法线方向上,N -mgcosθ = ma_n,其中a_n为质点在斜面法线方向上的加速度;在斜面的水平方向上,F - mgsinθ = ma_t,其中a_t为质点在斜面平行方向上的加速度。
通过这两个方程可以解得质点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5. 一个质点在圆周运动中,已知质点的质量为m,圆周的半径为r,求质点的向心加速度。
解答:向心加速度是质点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等于质量乘以向心加速度,即F = ma_c。
而向心力可以表示为F =mω^2r,其中ω是质点的角速度。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概念1 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 汽车的上坡能力就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3 自由半径静力半径滚动半径4 轮胎的迟滞损失。
5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1)、越低档,系数越大。
2)、汽车总质量越大,系数越小。
2 填空题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就是最高车速,加速时间与最大爬坡度。
2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常用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来表示加速能力。
3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与液力损失两大类。
4 汽车的驱动力就是驱动汽车的外力,即地面对驱动轮的纵向反作用力。
5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只受驱动力的制约,它还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3 作业题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与作用形式。
【答】定义: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受到道路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为轮胎的滚动阻力产生机理: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完全回收,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的内部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叫迟滞损失。
这种迟滞损失表现为一种阻力偶。
当轮胎不滚动时,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就是前后对称的;当轮胎滚动时,由于弹性迟滞现象,处于压缩过程的前部点地面法相反作用力大于后部点的地面法相反作用力,使它们的合力F a相对于法向前移一个距离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而增大。
即滚动时产生阻力偶矩,阻碍车轮滚动。
作用形式:2解释汽车加速行驶时质量换算系数的意义。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答】A.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与旋转质量两部分;为了便于加速阻力计算,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移质量的惯性力,对于固定传动比的汽车,常以系数δ作为计入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B.该转换系数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的传动比有关。
3汽车轮胎半径增大,其她参数不变时,对汽车的加速性能与爬坡性能有何影响?说明理由。
【答】根据汽车驱动力计算公式,汽车轮胎半径增大,驱动力减小。
又根据汽车行驶方程,讨论加速性能时,坡度阻力为0,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不变,所以加速阻力下降,所以加速性能下降。
同理,爬坡性能下降。
4 已知某路面车辆的满载质量为1700 kg,发动机最大输出转矩180N·m,对应的发动机转速为2800r/min;驱动轮滚动半径为365mm;空气阻力系数为0、48;迎风面积为2、8m2;第1 挡与最高挡工作时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分别为20、5 与4、63,相应的传动系统机械效率分别为0、85 与0、92。
若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重力加速度取为9、8m/s2,试求:(1)该车第1 挡的最大动力因数;(2)该车最高挡的最大爬坡度。
【答】5【答】第二章汽车燃油经济性1 概念1 等速工况,循环工况2 碳平衡法2 填空题3 作业题1 “车开得慢,加速踏板踩得小,就一定省油”,或者“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这两种说法对不?为什么?【答】均不正确。
1、由燃油消耗率曲线知:汽车在中等转速、较大档位上才就是最省油的。
速度过低,油门小,后备功率大,发动机负荷率较低,燃油消耗率高,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并不低。
2、发动机本身特性及其发动机负荷率高只就是汽车省油的一个方面。
由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算式(2-1)知,汽车油耗量不仅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有关,而且还与发动机功率、车速、底盘的设计、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备质量之比)大小均有关,发动机省油时汽车不一定就省油。
2为什么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不好会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试举例说明。
【答】1、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很重要,(因为汽车主要以最高档行驶)。
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大,后备功率大,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较低,燃油经济性较差;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小,后备功率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动力性差。
而且发动机如果在极高负荷状态下持续工作,会产生很大震动,对发动机的寿命会有所影响。
2、若最大传动比的选择较小,汽车通过性会降低;若选择过大,则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较大,档数多,结构复杂。
3、传动比档数越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与爬坡能力,动力性较好;档位数多,也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燃油经济性也较好。
4、变速器与主减速器的速比应该进行适当配合,才能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
3达到最佳动力性的换挡时机就是什么?达到最佳燃油经济性的换挡时机就是什么?两者就是否相同?【答】4为什么公共汽车起步后,驾驶员很快换入高挡?【答】因为汽车在低档时发动机负荷率低,燃油消耗量高,高档时则相反,所以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应该起步后很快换入高档。
5试从汽车结构方面简述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答】(1)缩减轿车总尺寸与轻量化;(2)提高发动机设计水平:1)提高现有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机械效率2)扩大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3)增压化4)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3)增加传动系档位数(以提高效率)(4)优化汽车的外形与轮胎(使用方面)1、中速行驶2、尽量使用高档3、合理拖挂4、正确的保养与调整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 概念等比级数分配其优点:1、发动机工作范围相同,加速时便于操作2、各档工作所对应的发动机功率多比较大,有利于汽车动力性。
3、便于与副变速器配合,构成更多档位的变速器。
2 填空题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与传动系的传动比。
2.发动机功率:根据预期最高车速与比功率选取。
3.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力,最低稳定车速。
4.最小传动比的选取依据动力性,经济性要求,以及驾驶性能。
3 作业题1.试分析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对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答】1、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对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最小传动比的选择上。
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大,后备功率大,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较低,燃油经济性较差;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小,后备功率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动力性差。
2.传动系中最大传动比的确定原则就是什么?【答】1、满足汽车最大爬坡度。
2、满足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满足汽车附着条件。
4、满足汽车加速时间要求。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1 概念1.汽车制动性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与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1、制动效能2、制动效能的稳定性(热衰退) 3、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3.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4.水衰退问题滑水现象5.制动距离主要与路面条件,载荷条件,制动初速度有关。
2 填空题1.汽车的制动性能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与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来评价。
2.车轮的滑动率越小,侧向力系数越大。
3.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附着条件的限制。
4.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其制动效能低,稳定性能好,反应时间短。
5.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制动时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与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3 作业题1.请叙述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三者之间关系与区别就是什么?并用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区别:地面制动力由地面提供;制动器制动力与踏板力成正比关系;地面附着力由轮胎与路况决定。
关系: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2.请分别描述什么就是车轮滑动率、制动力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峰值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
【答】车轮滑移率: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滑动附着系数:s=100%的制动力系数。
峰值附着系数:s=15%~20%的制动力系数。
同步附着系数: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
3.叙述车轮的滑动率与纵向附着系数的关系,并绘图说明。
【答】:(横向制动力系数随车轮滑移率的增大而减小。
)滑移率从0%增加时,纵向附着系数随滑移率增加而明显增加,当滑移率增至15%~20%区间内,纵向附着系数在某点达到最大值时,此后其值随滑移率增加而下降,直至s=100%。
4.造成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为什么两前轮制动力不相等对制动跑偏的影响更大。
【答】1、制动时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与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2、因为前轮为转向轮,由于主销后倾,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对转向轮产生同一方向的偏转力矩,增大了前轮转动角度。
5.为什么汽车在光滑路面上高速制动时,后轮抱死就是一种危险工况?对于轻型货车,满载与空载两种情况下,哪一种更容易出现后轮抱死现象?为什么?【答】6.某前置前轮驱动的轿车,轴距L=2、55m ,质心高度hg=0、58m ,满载质量为1460 kg,静态时前轮承载为61%。
采用常规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系数β=0、828 。
(1)该车在附着系数ϕ=0、7 的路面上制动时,试计算前轮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
(2)在前轮刚抱死时后轮能提供多大的制动力?【答】7.某汽车总质量为4000kg,前轴荷为13500N,后轴荷为26500N,质心高度为0、98m,轴距为2、8m,同步附着系数ϕ= 0、55 ,试确定该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分配比例就是多少?【答】8.一轿车的有关参数如下:总质量1600kg,质心位置a=1450mm,b=1250mmhg=630mm。
轿车装有单回路制动系统,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 = 0、650 。
试求:( 1) 同步附着系数;( 2) 在ϕ = 0、70 路面上的制动效率;( 3) 汽车此时能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指无任何车轮抱死时);【答】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 概念2 填空题1.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3种类型:过多转向、中性转向与不足转向。
2.汽车重心向前移动,会使车辆过多转向量变小。
3.轮胎气压越高,则轮胎的侧偏刚度越大。
4.由轮胎坐标系有关符号规定可知,负的侧偏力产生正的侧偏角。
5.当汽车的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6.一般而言,最大侧偏力越大,汽车极限性能越好,圆周行驶的极限侧向加速度越高。
7.汽车横摆角速度的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8.在侧向力作用下,若汽车前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若后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于减小不足转向量。
3 作业题1.什么就是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什么就是侧偏力与侧偏回正力矩?它们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侧偏特性:主要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