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复习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如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粉碎进攻等。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有全面的理解。
2.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复习抗日战争的起因:分享PPT,讲解中日矛盾激化、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导致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 复习抗日战争的过程:通过视频资料或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主要事件,如南京大屠杀、烽火台会战等。
3. 讨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影响: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4. 知识点巩固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馈:1. 口头答辩:安排学生进行口头答辩,检测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文章谈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PPT资料: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视频资料: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
3. 图文资料:抗日战争的影响和胜利意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教案,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能力。
下节课可通过讲解详细事件案例,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印象和理解。
初中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抗日战争会发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案例,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学生分析英雄人物的特点,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提醒学生珍惜和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抗日战争》复习课教案付庭磊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发展史,掌握中考有关考点。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复习抗日战争史,使学生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归纳综合等,提高学生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考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难点是把屋好抗日战争历史的发展线索。
教法:讲练结合,精讲巧练宏观把握,了解线索纵横联系,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复习内容:直接导入抗日战争史专题复习。
二、复习以下内容1、宏观上把握抗日战争史,用“一、二、三”来概括:一指一种矛盾,即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指两条战线、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指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2、微观上把握中考知识点:战略防御阶段(1937.7.7—1938.10)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间是:标志是: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①“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②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是: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的战役是:指挥者:④1937年日本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
⑶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⑴在日本的诱降下,伪国民政府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日本“部队”在中国制造和投放细菌武器。
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②枣宜战役中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③中国派遣军人缅作战,与军配合,痛击了侵缅日军。
⑶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百团大战时间:指挥者: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8)⑴分析: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②通过了新的党章,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选举产生了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理清时序、知识整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单元知识网络】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时间:1931年—1937年中华民族开始标志:七七事变的抵抗全面抗战时间: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重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提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考点梳理、随点巩固】1.九一八事变:①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
炮轰东北军驻地城。
结果:蒋介石采取政策,致使沦亡。
日本在长春扶植清废帝建立傀儡政权。
②东北人民组织,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抵抗日军的侵略。
③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开始了。
3、全面抗日战争①全面爆发: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也叫“”。
中国驻军奋起还击,(标志)爆发。
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了,正式建立。
工农红军改编为、。
③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制造,万中国人遇难。
战时陪都是。
④平型关大捷:事变后不久,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史称“”,这是抗战以来。
⑤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在山东与日军展开激战。
取得抗战以来的胜利。
⑥、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⑦⑧⑨⑦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发动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
它是中国军队的战役。
⑧1945年4月,中共在召开。
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向日本的、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1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①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2)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4)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7、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历史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日本否认历史、修改教科书这一现象?(1)启示:珍惜生命,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2)目的: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3)如何看待:他们这种歪曲历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2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习目标】1.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难点:本单元用三课的篇幅来介绍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体裁,比较简略,如何将单个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脉络是个难点。
【自主探究】填注表格: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合作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以卢沟桥的名义》材料二“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太同坊。
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口口鬼子兵,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1)卢沟桥被谁“绑架”了?在哪一年“被绑袈”的?有什么影响?(2)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3)1945年“我”回到了上海,妈妈又给我买了汽车和小人。
请你想一想,中国能够收复失地的原因有哪些?(4)回望那一场战争,胡锦涛总书记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渝期间,吴伯雄一行出席了首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并先后参观了西永微电园、某国际知名企业重庆分中心、渝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城、人民大礼堂、渝中半岛夜景以及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日月光广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宋美龄旧居、特殊的历史渊源,蓬勃发展的势头,迷人的夜景,给访问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一、考点分析:本单元讲的是抗日战争历史。
各地历年中考出题率很高,分值也较大。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史实。
2008年这一部分考了两道选择题。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西安事变和台儿庄战役。
09年考了一道选择题内容为百团大战,10年考了一道判断题:主要是区分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二、知识回顾近代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1、2、3、二、知识梳理:抗日战争过程:日本—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无条件投降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战胜利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1)时间:_____年9月18日。
(2)地点:(3)经过: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炮轰_____。
九一八事变爆发。
(3)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________沦亡。
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各方的态度蒋介石:a.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派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c.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发动九一八事变是的开始【西安事变】:(1)时间:解决。
(2)发动者:、(3)目的:(4)结果:,(4)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2、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又称。
)(1)时间:年月日。
(2)经过:日军借口,无理要求进入搜查,但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向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3)影响:标志着从此爆发。
【知识点归类】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三次侵华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京大屠杀:(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
国民政府迁往,把作为战时陪都。
(2)经过: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战争起止时间、参战国家和地区、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3.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1)时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
(2)参战国家和地区: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26个国家。
(3)战争性质: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战争特点:持久战、消耗战、游击战、战略反攻。
3.讲解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在南京犯下大屠杀,杀害30万中国人。
(3)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对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
(4)红色娘子军: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海南岛的一支主要由妇女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
4.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1)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5.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抗日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弘扬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如何珍惜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弘扬民族精神。
四、课后作业1.列举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并简要描述其背景和影响。
2.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谈谈如何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使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执教者:陈冬梨一、教学目标描述通过材料解读、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学生理解掌握本单元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对本单元内容已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认识和了解仅停留在零碎的、片段性的、缺乏系统的层面,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对于已学的陈旧知识产生倦怠情绪。
四、教学思路描述抗日战争是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能翻过的一页,在本册书中“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与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
本单元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及南京大屠杀日本罪恶侵略本质,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正面战场有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有百团大战,最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其中理解三次事变对抗战进程的影响以及抗战胜利对中国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出现两种结果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描述三环三学教学模式、材料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老师设计意图预学定标导学以复习提纲的形式呈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核心知识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预学导学一、导入请说出近代中国遭受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一百多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什么战争?二、抽号码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成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题及分析材料。
2.检测预习内容,重点关注中下层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主题线索及主要内容。
研学精讲释疑三、难点剖析第一篇章团结抗日1.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西安事变的目的,结果以及国共关系的转变。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第一部分: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1.时间:2.地点:3.日军借口:4.结果:5.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6.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罪魁祸首是谁?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跟踪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2.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
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A.火烧圆明园B.九一八事变C.割占香港岛D.南京大屠杀3.“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长春B.上海C.北平D.沈阳4.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们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曾经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歌词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5.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将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A.东北三省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华东地区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请回答: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导致中国军队“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的罪魁祸首是谁?上述事件后,中国的哪一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部分:西安事迹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②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西安事变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初中历史抗日主要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战争
2. 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主要战争
2. 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难点:
1.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2.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
1. 讲义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地图和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10分钟)
老师通过介绍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内外形势,为后续抗日战争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争和重要事件
3.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如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讨论。
五、总结提高(10分钟)
老师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提高。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并撰写一篇相关的短文或演讲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和探究历史事件的背后。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共两课:“血染的丰碑”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事实,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伟大胜利,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战役产生浓厚兴趣,但也可能对战争中的一些残酷场面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重要战役、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掌握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重要战役、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战役和事件的背后原因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重要战役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战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视频资料: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7---1937、7---1945、8)
考点一、难忘九一八 (国耻日)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_____________;借口是:柳条湖事件;
2、蒋介石政府态度:_______________
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__________沦亡;中国________抗战开始
4、今年是九一八纪念日__________周年:
考点二、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的时间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事变:
2、七七事变的影响:揭开了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考点三、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在六周之内,共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
考点四、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抗日战争中,_______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 .
2、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
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抗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______,指挥者是____________,主要目标是___________
百团大战胜利的意义:
考点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自学检测: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七七事变
2.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反映的一段历史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 、抗日战争 D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一命令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发出的?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近年来,日本政府否认战争事实。
下列能揭露20世纪日本侵华史实的是()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华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
8、列举抗击日军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两次重大战役
9、学习了本单元,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三、中考链接:
1.国共十年对峙结束“宛平城外狼狗较,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全民族抗战开始
C.红军长征胜利 D、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2.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
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3.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
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 .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4
1. 材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庆祝。
” 材料二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
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件大事”指得是什么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这次大事是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3)材料二中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
(4)阅读《台儿庄战役示意图》,说明台儿庄位于哪两省交界处?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5) “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
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
拓展延伸:
1、列举近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哪些?
2、中国人民通过那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等等
材料二: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
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
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1)、根据材料,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议一议:
1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