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合集总汇
- 格式:doc
- 大小:16.70 KB
- 文档页数:9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抵抗外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和战局变化。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胜利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引导学生了解战斗过程和抗战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
2.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5.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学习。
2. 讲解战役:详细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点讲解战役的经过、战略意义和抗战精神。
3. 分析胜利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4. 讨论胜利意义: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进行讨论,如民族独立、尊严、抗日战争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
5. 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坚定信念、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役和战斗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假设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会战,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的战斗过程与历史意义;理解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战略意义、牺牲精神以及对全民族抗战的重要贡献;分析正面战场抗战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变化原因,培养分析归纳历史资料、解读史料以及绘制会战形势图呈现战争态势的能力,提升对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全貌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锻炼合作探究、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正面战场抗战,如评价国民党将领指挥策略,探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动关系,掌握从多维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国民党军队爱国官兵在正面战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体会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认识到正面战场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珍视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处于八年级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篇章之中,聚焦于国民党军队主导的正面战场。
在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妄图速战速决,迅速征服中国。
淞沪会战率先打响,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国民党调集百万大军顽强抵抗,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幻想,彰显抗战决心,但也付出惨重代价。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军队首次协同作战,平型关大捷作为会战关键一战,八路军115师重创日军精锐,提振全国军民信心,展现合作力量。
徐州会战里,台儿庄战役堪称经典,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是正面战场重大胜利,鼓舞抗战士气。
武汉会战规模宏大,虽武汉最终沦陷,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彻底破产,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台儿庄战役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一)创设情境:想一想,议一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指挥官李宗仁的哪些有关事迹?(二)问题生成,出示导学单。
1、时间、地点、指挥、战果概括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武汉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列举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4、从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角度,概述第三次长沙会战。
5、你如何评价正面战场?6、从正面战场的战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依据导学单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2、3、4题。
2、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导学单第5、6题。
3、教师巡回其中,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练(一)学思联动:1、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此次溃败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溃败最多的一次战役。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答案提示: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正面战场的抗战》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议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目标3:了解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理解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带来的后果。
目标4: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
领导“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的将领是谁?在正面战场,他在台儿庄指挥的战役对抗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还组织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是如何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丧师失地的原因?3.日本在抗战不同时期的侵华方针?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单元前几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侵华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本课则聚焦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对全民族抗战有更全面的认识。
2.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四次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通过对这些战役的讲述,展现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
教材还提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突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战后期的积极表现。
3.教材特点以战役为线索,突出了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抗战的过程。
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材中配有图片、史料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正面战场抗战的特点和意义,认识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正面战场抗战的成败得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正面战场的抗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役的地理位置和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正面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1(师生互动型[时间线索])【课程标准】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能正确评价正面战场;通过本课学习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历史。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经过和意义。
(重点)2.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经过和意义。
3.体会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
4.正确评价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难点)学生阅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带着任务学习本课内容。
教师:根据前面所学,同学们知道了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开始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先后挑起了“七七事变”、发动了“淞沪会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
为了尽快实现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军队继续向我国南部侵略,同时紧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于是,便有了本课的三次战役。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整体把握三次战役共同的历史背景。
(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分析教师:观察《徐州会战前期形势图》,找出徐州的地理位置,明确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想一想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 学生阅读地图,利用教材内容,分析日本进攻意图。
2.战役经过教师:在台儿庄战役中,中方投入兵力29万,指挥将领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日方投入兵力5万,指挥将领为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三次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明确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通过前面的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抗日战场的残酷,认识到日军给中国民众所带来的灾难,而本课是中国军对在抗日战争中的反抗。
学生对国民党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贡献认识不清,在战役分析上缺少全局观。
【教学目标】一、陈述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在史实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意义的能力。
二、利用地图《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图片《李宗仁在台儿庄》《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江西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和视频《一寸山河,一寸血》,能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能用总结性的语言表达历史观点。
三、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台儿庄战役和保卫大武汉是本课的重点;对正面战场的客观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一寸血》片。
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认为这是哪支军队?依据是什么?讲:是的,这就是国民党军队。
抗日战争何其惨烈,战士们何其英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
答:国民党依据是着装(特别是帽徽)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
自主学习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重要战斗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采集、筛选、归纳资料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爱国情感,懂得珍惜和平、推崇英雄。
二、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和战斗;2.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快速复习抗日战争的由来和进行了几年。
2. 学习与探究(35分钟)(1)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大致了解正面战场的定义、构成和作用。
(2)正面战场的抗战介绍正面战场的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让学生了解每一场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3)抗日战争的其他战役和战斗让学生查阅资料介绍抗日战争中的其他战役和战斗,如百团大战、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等。
(4)抗日战争中的主力军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介绍国民政府主力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抗日军事力量的壮大过程。
3. 总结与归纳(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归纳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
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归纳一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和抗日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的表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评议以及课后作业的评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了解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还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进一步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情感。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以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讲述十四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需要突出重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进而准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图文史料分析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如何在保护这种热情前提下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一直思考探究的问题。
学生虽然对本课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但是知识不够严谨,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不全面。
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思维方式过于简单,欠缺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
因此适当丰富材料,拓展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同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由浅入深,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在此过程中适时恰当引领其情感教育,在重大事件中看清人物的力量,感受人格的震撼与引领并自我激励。
【导入新课】学情分析教学过程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日本侵略与中国抗战》图片导入,解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让学生识记视频中关键词,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
壹正面战场战役贰正面战场的评价【壹】正面战场战役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94100页大字部分,梳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战役(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时间、结果、意义等),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内容: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在抗战中的正面战场情况;2. 了解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在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布局;2. 了解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 了解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上所做出的积极抗击日军的努力和牺牲。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明白中国在抗战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 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上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教学方法:1. 讲述、讨论;2. 视频展示;3.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视频展示抗战中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勇场面,引发学生对抗战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述抗战中的正面战场1. 介绍中国在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布局;2. 分析中国在抗战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 讲述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
三、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让学生思考抗战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四、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海报或PPT展示抗战中的正面战场情况和中国军民的英勇事迹。
五、总结总结抗战中的正面战场情况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作业:撰写一篇感想,表达对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布局和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抗战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分期:1. 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2.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3.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4.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一、台儿庄战役(一)背景1. 日军在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和占领南京之后,形成了华北和华东两个日军侵略战场,为了打通南北战场,日军预谋夺取徐州。
2. 徐州的地理位置: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3. 日军战略意图,日军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4.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预夺徐州,必夺台儿庄。
(二)经过1. 时间:1938年3月2. 指挥官: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李宗仁于台儿庄车站留影3. 概况:1938年3月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日军依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
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五分之四,日方电台宣称已将台儿庄全部占领。
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多次在夜间展开反击,又奇迹般的夺回大部分街市。
就在双方激战之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保卫,发起全面反攻。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中国守军在炮灰中坚守不退战火中的台儿庄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过浮桥(三)结果1.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中国军队乘胜追击逃跑日军逃跑的日军骑兵2. 台儿庄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史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背景,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2. 通过分析正面战场的战役,使学生了解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顽强抵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提高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背景2. 正面战场的战役概述3.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斗争4. 抗日战争中的平民英雄5.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的战役概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背景、战役概述、中国军队的英勇斗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抗日战争中的平民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正面战场的战役概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3. 案例分析:分析抗日战争中的平民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状况。
2.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纪念碑,让学生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增强爱国情感。
3.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抗日战争,提高历史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查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拓展活动表现:关注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纪念馆、参与班会等,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
合集总汇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
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
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
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
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
9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倾听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