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21
以下不属于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1. 不根据商品的功能或用途进行分类:商品分类应该基于商品的功能或用途,以帮助消费者更容易地找到所需商品。
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分类,可能导致消费者难以找到需要的商品。
2. 不根据商品的品牌进行分类:商品分类应该基于商品的性质或特征,而不是商品的品牌。
品牌是不同商品的一个特定属性,不应该成为分类的唯一依据。
3. 不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商品分类应该根据商品的性质或特征进行,而不是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会变化的,分类应该是稳定的,以便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商品。
4. 不根据商品的销量进行分类:商品分类应该基于商品的性质或特征,而不是商品的销量。
销量是一个变化的指标,可能随时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不能成为分类的基本原则。
5. 不根据商品的习惯用法进行分类:商品分类应该基于商品的性质或特征,而不是商品的习惯用法。
商品的习惯用法可能因个人偏好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分类应该更加客观和通用。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1. 商品分类
1.1 商品分类原则:明确商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品类、生鲜程度、保质期等因素进行分类。
1.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确保每个商品都能明确归属到相应的分类。
2. 食品分类
2.1 食品分类原则:明确食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食品种类、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2.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食品分类标准,确保各类食品都能被正确分类。
3. 存放管理
3.1 存储设备规定:明确不同商品、食品的存储设备,确保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3.2 存储位置安排:规定每类商品、食品在仓库或货架上的存储位置,方便取放和管理。
4. 保质期管理
4.1 保质期标识:要求每个商品、食品都清晰标明保质期,以便及时取出或调整销售策略。
4.2 临近过期处理:建立商品、食品临近过期的监测机制,提前采取相应的促销或处理措施。
5. 库存监控与调整
5.1 库存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系统,确保及时了解商品、食品的库存情况。
5.2 库存调整程序:明确库存调整的程序,包括报损、退货、清库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6. 定期清点与盘点
6.1 定期清点制度:制定商品、食品的定期清点制度,保证库存数据与实际一致。
6.2 定期盘点程序:建立商品、食品的定期盘点程序,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 超市陈列规范
7.1 陈列设计规范:制定超市陈列设计规范,提升商品、食品的吸引力和销售效果。
7.2 定期调整陈列:规定定期调整陈列的频率,确保陈列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简述商品分类的原则文档
(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就是要选择商品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就是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和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套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3)可扩延原则
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也可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扩延细化创造条件。
(4)兼容原则
兼容原则即要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并要求分类体系能兼容并蓄地将总体范围的商品全部包含进去。
(5)综合使用原则
综合使用原则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商品学复习资料10级市营本科二班郭进宝1.德国约翰.贝壳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2.商品学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技术论商品学,代表是维次纳的《商品学鉴定》;一个是经济论商品学。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4.商品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应该以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
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延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6.商品分类的方法:一.线分类法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的应用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有便于计算机处理。
二.面分类法。
7.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系统》(HS),《主要产品分类》(CPC),《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8.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9.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简明性,层次性,可扩性,稳定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10.《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可运输产品》(GB/7635.2-2002)。
11.见课本27页表2-5。
12.长城葡萄酒EAN/UCC-13代码是6901009904747,6901009是厂商识别代码,690是前缀码,90474商品项目代码,最后7是校验码。
13.店内条码,(GB/T18283-2008)将其定义为:前缀码为20~24的商品条码,用于标识商店自行加工店内销售的商品和变量零售商品。
14.见课本表2-19.15.中国标准书号的构成。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16.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结构格式:ISSN XXXX-XXXX。
17.见课本图2-20.18.国际上通行的商品目录。
《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主要产品分类》(CPC)。
19.酒和茶的知识点。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色毛峰,庐山云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货物分类的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要分类的商品所包括的范围。
2、商品分类要从有利于商品生产、销售、经营习惯出发,最大限度地方便消费者的需要,并保持商品的分类上的科学性。
3、选择的分类依据要适当。
4、应具有科学的系统性。
二、商品房一类二类是怎么分类1、规划中所指的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主要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TOWMHOUSE、别墅等。
(1)按楼体高度分类,主要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2)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
(3)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主要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4)按房屋型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复式住宅、跃层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小户型住宅(超小户型)等。
(5)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主要分为廉租房、已购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资建房等。
三、邮包运输保险的分类1、邮包保险按其保险责任分为邮包险(parcelpostrisks)和邮包一切险(parcelpostallrisks)两种。
邮包险与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水渍险的责任相似,邮包一切险与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一切险的责任基本相同。
2、邮包险负责赔偿被保险邮包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碰撞、倾覆、出轨、坠落、失踪,或由于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此外,该保险还负责被保险人对遭受承保责任范围内危险的货物采用抢救、防止或减少损失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获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
3、邮包一切险包括邮包限的责任外,还负责被保险邮包在运输途中由于外来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商品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商品分类标志是指在商品上标识的一种标志,它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辨别商品所属的类别。
在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为了方便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商家常常会在商品上标注相应的分类标志。
本文将介绍商品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志。
1. 一致性原则商品分类标志应该具有一致性,即同一类别的商品应该采用相同的标志。
例如,同一品牌的不同种类的饮料应该采用相同的饮料分类标志,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饮料。
2. 易识别原则商品分类标志应该易于被消费者识别和理解。
标志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符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认知规律。
例如,食品类的商品分类标志可以采用餐具或食物的图案,这样消费者一眼就能够辨认出该商品属于食品类。
3. 信息准确原则商品分类标志应该准确地反映商品所属的类别。
标志的设计应该与商品的实际属性相匹配,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例如,洗发水的分类标志应该采用与头发相关的图案,而不是与身体护理相关的图案,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准确地判断该商品属于洗发水类别。
4. 多样性原则商品分类标志应该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同类别的商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志设计,这样消费者在购物时可以更加直观地区分不同类别的商品。
例如,家居用品的分类标志可以采用家具、家电等图案,而化妆品的分类标志可以采用化妆品瓶、化妆刷等图案,这样消费者就能够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5. 品牌一致性原则商品分类标志应该与品牌标志保持一致。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根据品牌来进行选择。
为了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和形象统一性,商品分类标志应该与品牌标志相协调、相一致。
例如,著名运动品牌的运动鞋分类标志可以采用与品牌标志相似的颜色和图案,这样消费者就能够更容易地将该商品与该品牌联系起来。
商品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一致性原则、易识别原则、信息准确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品牌一致性原则。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商品分类标志,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商品选择和购买。
试述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商品分类是指将商品或服务分类组织划分模式,所遵从的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实用性:即基于对对象的性质特征和使用功能,依照某种归纳方法,排列形成一定的范畴。
二、精细性:细分程度可以合理满足各种需求。
三、可把握性:易于理解,如遵循全标准分类,形成易于把握和理解的体系。
四、稳定性:有固定的标准,并能稳定地成为一定规范,便于各类资源在分类本身的标准体系内展示和利用。
五、发展性:及时跟进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其适应新增产品的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