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比较[荟萃精制]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26
真菌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本次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真菌菌株,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每种药
物的敏感性测试结果的解读:
1. 抗真菌药物A:
对真菌菌株A的浓度敏感性测试显示,抗真菌药物A在低浓度下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生长,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效果。
然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对真菌的杀菌效果逐渐降低。
2. 抗真菌药物B:
对真菌菌株A的浓度敏感性测试表明,抗真菌药物B在各种浓度下均能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效果。
尤其是在高浓度下,抗真菌药物B的杀菌效果更为显著。
3. 抗真菌药物C:
对真菌菌株A的浓度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C对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尤其在低浓度时,其杀菌效果有限。
然而,在高浓度下,抗真菌药物C表现出一定的杀菌作用。
综合上述结果,不同真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药物B在各种浓度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效果,可以作为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选择。
抗真菌药物A和C在高浓度下也
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在低浓度下的抑菌效果较弱,需谨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试验结果仅针对真菌菌株A进行了测试,对于不同的真菌菌株可能存在一
定的变异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真菌菌株的特点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进行
合理的抗真菌药物选择和应用。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菌株选取:选择适当的病原菌株进行测试,一般使用已知药敏性的参比菌株作为对照。
2. 菌液的制备: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培养至菌量合适后,采用生理盐水调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3. 菌液的稀释:取一定数量的菌悬液,根据草浆法或直接法进行适当稀释,使菌量达到目标细菌的浓度,一般为0.5-2×10^8个CFU/mL。
4. 抗生素的制备:按照制备好的抗生素试纸或试剂盒的说明,将抗生素溶液或药片溶解成合适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5. 稀释菌液的扩散:将已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良好的抗生素稀释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上。
6. 培养基的培养:将涂布了菌液的培养基在合适的温度(通常为35-37)下培养约16-20小时。
7. 结果的解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
感性。
一般,对抗生素敏感细菌培养后,会在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圈,直径会随着对菌体敏感程度的增加而扩大。
8.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抗生素的名称、浓度、菌株信息、抗菌圈直径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可能会因实验目的、试验样本、试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药敏试验前应详细阅读试剂盒或试纸的使用说明,并按照说明书操作。
酵母样真菌鉴定流程及药敏试验方法English response: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yeast-like fungi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d molecular methods.First, the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involves observing the colony morphology on agar plates. Different species of yeast-like fungi have characteristic colony appearances, such as color, texture, and shape. This can provide initial clues to the identity of the fungus.Next,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volves observing the cellular morphology of the fungi using a microscope. This can reveal important feature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pseudohyphae, true hyphae, budding patterns, and theformation of spor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help narrow down the possible species of the fungus.Biochemical tests are then performe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yeast-like fungi.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carbohydrate assimilation tests, enzyme assays, and assimilation of nitrogen sources.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can be compared to known patterns for different fungal species to aid in identification.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molecular techniques 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ing of specific genes can also be used for fungal identification. These methods can provide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Once the yeast-like fungi have been identifie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an b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antifungal treatment. The standard method for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like fungi is the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nvolves exposing the fungi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ntifungal drugsin a liquid medium and observing the growth or inhibition of the fungi.In summary, the 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d molecular methods. Once identifie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an help guide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antifungal therapy.中文回答: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涉及到几个步骤,包括宏观和微观检查、生化试验和分子方法。
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
法和NCCLS纸片法的对比研究
陈霁明;姚涌;汪学龙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法和NCCLS纸片法.方法采用前述3种方法 ,检测105株白色假丝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依曲康唑、两性霉素、氟胞嘧啶的敏感性.结果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ROSCO纸片法和NCCLS纸片法用于检测白色假丝酵母样真菌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复性.结论 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和ROSCO纸片法可以作为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陈霁明;姚涌;汪学龙
【作者单位】230032,安徽省池州市第二民医院检验科;合肥,安徽省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30032,合肥,安徽省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30032,合肥,安徽省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ATBFUNGUS2微量稀释法测定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初步研究 [J], 俞碧霞;徐成良;孔海深
2.ROSCO纸片法与ATBFUNGUS3微量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J], 段新科;缪应业;刘小圆;郭照静;刘洪强
3.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对比研究 [J], 张晓冬
4.1998年美国NCCLS纸片法药敏试验法规中的主要变动 [J], 吕绳凯;葛平
5.1997年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法)法规介绍——抗生素的选择与报告 [J], 潘云华;葛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是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药敏试验主要根据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判定,以下是药敏试验判定标准的一般指导:
1. 敏感(S):菌株对药物的MIC低,表示菌株对该药物敏感。
2. 中度敏感(I):菌株对药物的MIC中等,表示菌株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低。
3. 高度耐药(R):菌株对药物的MIC高,表示菌株对该药物耐药。
4. 缺乏临床数据(NC):该菌株与此药物之间的敏感性还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
5. 不适用(NA):该药物对该菌株没有药敏试验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的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并不绝对
决定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体
的临床意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该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解读。
实验原理药敏实验的原理基于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或抗真菌活性。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收集需要测试的细菌或真菌样品,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2. 制备培养基: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其含有必要的营养物质。
3.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4. 微量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加入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5. 结果记录:记录不同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效果,通常使用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评估药物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药敏实验的结果通常以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表示。
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最小抑菌浓度越低,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是治疗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反,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抗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产生干扰。
2. 实验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相关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结论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并避免使用对细菌或真菌无效的药物。
药敏实验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的方向。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由病原性真菌、条件致病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由气传真菌所致的变态反应真菌症即过敏;由污染真菌产毒所致的真菌中毒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治疗手段的开展,免疫障碍疾病的大量发生,使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增加,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因而,掌握真菌检验的方法就成为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材料与方法1.1 真菌来源收集临床送检标本所分离出的真菌120例,男性84例,女性36例,其中痰液96株,粪便11例,咽拭子12例、尿液5例、血液4例,分泌物3例。
1.2 采集及处理根据真菌侵犯组织和器官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标本,而采集最合适的标本是决定能否找到病原性真菌的关键,要尽量用消毒方法采集标本以免污染。
深部真菌病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脓液、尿、痰等应及时收集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变质污染,标本采取前,应忌用药。
为避免污染杂菌,在收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在培养基内加入抗生素类。
1.3 检验方法1.3.1 酵母样菌的检验直接涂片法各类标本,除脑脊液、尿、胸水、腹水等需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作涂片外,其他均可用生理盐水或10%~40%KOH作涂片后直接镜检或用革兰、墨汁、0.1%甲苯胺蓝染色后镜检。
分离酵母样菌所选用的培养基为沙保弱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可加入各种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真菌生长含抑制剂的霉菌琼脂。
将备类标本直接接种上述培养基,除新型隐球菌需同时接种两支培养基;一支孵育于37℃,另一支孵育于22~28℃,其他酵母菌均孵育于22~28℃。
每日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在玉米粉吐温80培养基上生长物在显微镜下生长情况可作初步鉴定。
1.3.2 丝状真菌的检验某些丝状真菌如孢子丝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直接涂片,必须染色后检查。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染色更为清楚,不染色涂片不易保存,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法吴绍熙;郭宁如【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1997(000)003【摘要】近数十年来,真前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新抗真菌药物也大批涌现,耐药菌株在临床上亦时有发生。
因此,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成为临床实验室中的一个重要技术。
然而,与抗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有所不同,在国内外至今尚未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测试方法可被公众接受,这可能与真菌本身生长缓慢,体积大又具厚的胞壁等有关。
1992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组首先提出一个初步方案,规定了有关酵母样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总页数】3页(P38-40)【作者】吴绍熙;郭宁如【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相关文献】1.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 张莉莉;王强兄;沈亮亮;冀燕芬;邓淑文;赵敬军2.2014~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 刘文静; 赵颖; 郭莉娜; 刘亚丽; 张丽; 朱任媛; 徐英春; 孙宏莉; 张小江; 杨文航; 肖盟; 王瑶; 杨启文; 窦红涛; 王贺3.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曲霉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一致性研究 [J], 李颖;王贺;张戈;刘文静;徐英春4.两株非典型烟曲霉临床株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形态异常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J], 姜媛;张彩云;孔庆涛;桑红5.39株指/趾甲分离黄曲霉复合体(Aspergillus sec-tion Flavi)菌种鉴定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J], 许雪;邓淑文;王晓东;赵蓉芬;张虹;于农;Mohammad Javad Najafzadeh;史冬梅;陆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敏感试验1.药物敏感试验种类1.1纸片琼脂扩散法(disc agar diffusion test)常采用Bauer-Kirby)法。
1.2液体稀释法(dilution test):肉汤稀释法(broth dilution)和琼脂稀释法(agar dilution test),肉汤稀释法又包括试管稀释法(tube dilution)和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2.应用2.1纸片琼脂扩散法:2.1.1术语:敏感——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治愈,禁忌症除外。
耐药——被测菌株不能被常用剂量所达到的组织内或血液中的抗生素所抑制。
中度敏感——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被抑制或在生理性浓集的部位被抑制,如β-内酰胺类药物。
中介度——这一范围只是抑菌圈直径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的较大的结果解释错误,抑菌圈落入中介度范围,意义不明确,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应重复或以稀释法测定MIC。
2.1.2应用:一般认为药敏结果与临床约有80~90%合格率,药敏实验是提供治疗感染性疾病最有力的依据,也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
此外利用药敏谱可对被检菌株进行鉴定。
2.2液体稀释法(dilution test)2.2.1术语:MIC——最小抑菌浓度MBC——最小杀菌浓度MIC50——能抑制50%的试验菌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对被测菌的MIC。
MIC90——能抑制90%的试验菌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对被测菌的MIC。
2.2.2应用:液体稀释法比较繁琐,一般不作为常规试验。
仅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调查罕见耐药,调查药敏定性试验是敏感但临床疗效不佳的原因,确定中介度的敏感性,有效的选择二线药,评价新药。
3.影响药敏性试验准确性的因素3.1细菌的分离培养综合动物的临床发病症状,剔除并避免选用少量杂菌。
选取5份以上菌落,平板划线于血平板上,或根据实验要求划线于不同的鉴别培养基,再培养。
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
郑憧娇;赵恕;张虹
【期刊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2008(20)3
【总页数】3页(P291-293)
【关键词】真菌;药敏试验
【作者】郑憧娇;赵恕;张虹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临床医学:临床诊断学: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的应用前景 [J], 李若瑜;刘伟
2.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的应用前景 [J], 李若瑜;刘伟
3.几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的体外药敏试验 [J], 张馨予;陈集敏;梁伶;曹存巍;刘栋华;黄绍标;刘燕芬;严煜林;李菊裳
4.4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 [J], 陈蕊
5.抗真菌药物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曲霉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J], 敖俊红;杨燕妮;周村建;钟白玉;郝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 标本来源 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临床各科送检的各类标本,同一病人标本2次以上分离出同种真菌,结合临床表现确证后按一株计算,共分离出144株真菌。
1.2 方法 将标本接种在沙保弱培养基中,28℃培养48小时后出现酵母样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酵母样真菌后,按真菌鉴定的操作要求,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2个麦氏单位的菌液,接种在APl220C 真菌鉴定板及ATB2Fungus 真菌药敏板上,28℃,48小时,在A TB 微生物鉴定仪上读取结果。
1.3 药敏试验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 药敏卡测试,药物: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T),咪康唑(MIC),益康唑(ECO),酮康唑(KTC),按NCCLS 标准判定。
1.4 质控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l4503,热带念珠菌A TCCl4085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
3.2 白色念珠菌在真菌感染中分离率最高,为54.9%,同国外报道的基本一致[3],次之是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分别为10.4%、9.1%、6.2%。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寄居在正常人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下转91页)3.3 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对真菌的耐药率均低于唑类抗真菌药。
真菌对两性霉素B 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7.9%,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的肾毒性和其它不良反应。
144株真菌对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12.5%、13.0%、16.0%,显示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增高,目前认为是细胞膜对唑类药物通透性的改变及靶酶改变,使该药未能有效抑制念珠菌生长。
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的亲合力低而影响肝酶较轻,毒性小[4]。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7.V ol.32 No.4)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周汛,李桂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重庆400016)【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 、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
酵母样真菌鉴定流程及药敏试验方法英文回答: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and the methods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re essential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this response, I will explain the general process of yeast-like fungi identification and the methods used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Yeast-like fungi identification process:1. Specimen collection: The first step is to collect a clinical specimen from the patient, such as blood, urine, or respiratory secretions. The specimen should be collected using aseptic techniques to avoid contamination.2.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e collected specimen is then examined under a microscope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yeast-like fungi. The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of yeastcells, such as budding or pseudohyphae formation, can help in the initial identification.3. Culture: If yeast-like fungi are observed in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e specimen is cultured on appropriate agar media, such as Sabouraud dextrose agar or chromogenic media. The culture is incubated at an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yeast growth, typically around 30°C.4. Colony morphology: After incubation, the colonies that grow on the agar media are examined for their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lor, texture, and size.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provide additional clues for identification.5. Biochemical tests: Various biochemical tests are performed to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species of yeast-like fungi.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carbohydrate assimilation tests, enzyme production tests, and other metabolic reactions.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help in narrowing down the identification to a specific species.6. Molecular methods: In some cases, molecular methods 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or DNA sequencing are used for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These methods can detect specific genetic markers or sequences that are unique to different species.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ethods:Once the yeast-like fungi are identified to the species level,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antifungal drugs. This helps in selecting the most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Th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re:1. Disk diffusion method: In this method, paper disks containing different antifungal drugs are placed on an agar plate that has been inoculated with the yeast-like fungi. The plate is incubated, and the zone of inhibition around each disk is measured. A larger zone of inhibitionindicates greater susceptibility to the drug.2.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nvolvespreparing a series of dilutions of antifungal drugs in a liquid growth medium. The yeast-like fungi are then added to each well of a microtiter plate containing the drug dilutions. The plate is incubated,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the drug, which is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that inhibits fungal growth, is determined.中文回答: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