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及CLSI标准更新 马筱玲
- 格式:pdf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93
2016年CLSI M100S(第26版)主要更新内容解读张雅薇? ? 王辉(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此文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3月第39卷第3期,165-169建立和完善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是加强微生物室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其对优化临床药物选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CLSI制定的药敏试验标准是我国实验室遵循的指导性文件。
作为CLSI批准的药敏试验标准(包括M02-A12、M07-A10和M11-A8)的补充文件,2016年M100-S26正式更名为M100S(第26版)。
本文将重点解读CLSI M100S(第26版)文件[1]中的主要更新内容,以供临床实验室参考。
一、常规试验及报告药物的更新CLSI M100S(第26版)文件新增了多种目前新上市的新药如ceftolozane-他唑巴坦、奥利万星、泰地唑胺和特拉万星作为临床选择性报告的药物,并修订了几种抗菌药物的临床药敏报告组别,见表1。
注:a A组: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
b B组:常规测试,但选择性报告的药物。
c C组:补充性抗菌药物,选择性地报告。
d U组: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e O组:其他药物,是指对微生物有作用,但在美国不常规要求测试的药物。
f其他非肠杆菌科:包括假单胞菌属和其他非苛养、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外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二、药敏折点的相关更新2016年CLSI M100S(第26版)文件修订了头孢唑林对肠杆菌科的纸片法和MIC 折点,并建议将头孢唑林药敏结果用于预测口服头孢菌素的药敏。
当头孢唑林用于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时,建议使用新修订的折点,见表2,折点建立基于的给药方案为1g每12h;除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外,当患者为其他感染时,仍沿用M100-S25中头孢唑林对肠杆菌科的折点。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CLSI药敏试验标准一直是临床检验领域中的重要指南。
而随着2023年版的中文版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布,对于临床实验室和医护人员来说,这意味着有了更多便捷和权威的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药敏试验质量和准确性。
在新的标准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在整个流程中,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到试验的操作和结果的解释,都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这包括对于药敏试验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药物浓度、试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试验方法和技术。
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又应该采用怎样的浓度和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问题。
在新的标准中,也会对一些常见问题和困扰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比如对于一些难以培养或者多重耐药的细菌,我们该如何进行药敏试验?又或者对于一些药物的混合使用,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些都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难题,新的标准将会给出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
除了对于试验方法和技术的规范外,新的标准中也会对实验室管理和质控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要求。
在实验室内部,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质控体系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出现异常结果时,又该如何进行排除和处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规范的问题。
新的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将会为临床实验室带来更为全面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提高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和技术,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在我看来,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更新和发布,不仅是对临床实验室的一种规范和指导,也是对医学发展的一种促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CLSI M100-ED32:2023是一份关于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性能标准,不过,到2023年为止,我并未了解到有“CLSI M100-ED32:2023药敏试验标准中文版”的发布或具体细节。
但是,根据以往的CLSI药敏试验标准,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该标准可能包含的内容的一般性信息。
CLSI的药敏试验标准通常包括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的详细描述,这些方法用于确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这些标准还可能包括对测试条件的规范,如培养基的组成、接种物的制备、药物的稀释和测试结果的解释等。
对于CLSI M100-ED32:2023,虽然我不能提供具体的中文版内容,但一般来说,它可能会包含以下方面的更新和改进:
1.新增或修订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以反映最新的科学进展和临床需求。
2.对现有测试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对测试条件的进一步规范,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比性。
4.对结果解释的更新,以反映最新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是基于以往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推测,并不能代表CLSI M100-ED32:2023的实际内容。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查阅CLSI的官方网站或联系CLSI进行咨询。
同时,如果你需要中文版的药敏试验标准,可以尝试在国内的相关医学或微生物学专业网站、论坛或学术机构进行查找,可能会有一些专家或机构进行了中文翻译或解读。
但是,请注意确保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免误导实验结果。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临床常见菌药敏试验标准及近年来CLSI主要变更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马筱玲交流内容•药敏试验操作规范基本要求•MIC与抗菌药物浓度(PK/PD)•临床常见菌药敏试验标准主要变更•药敏试验结果审核•药敏试验结果解读和应用药敏试验操作规范基本要求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定义:使用体外方法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
•评价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 ——在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主要目的:预测体内抗菌效果药敏试验基本原则•仅对明确的感染菌进行药敏试验–标本中混合菌生长,不能确定其致病性时不进行药敏试验–污染菌或正常菌群生长•所试验的药物均为临床有确切疗效的–天然耐药不需要做药敏试验•从细菌的种属特征不能推测其对某类药物的敏感性,或其药敏结果易变时,需做药敏试验。
–已知肯定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以不做药敏试验,如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不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必须使用推荐的试验方法才能按推荐的折点解释药敏试验培养基•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Mueller-Hinton(MH)琼脂•链球菌属: 5%脱纤维羊血(马血、兔血)MH琼脂•淋病奈瑟球菌:GC培养基+1%特定的生长添加剂•脑膜炎奈瑟菌: 5%脱纤维绵羊血药敏试验菌悬液制备•菌悬液制备–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苛氧菌:直接菌落悬液法药敏试验孵育条件•孵育(温度、气体、时间)–温度:35℃ ±2 ℃–气体:空气, 5%CO2(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时间: 16-18小时,20-24小时葡萄球菌质控:纸片扩散法与MIC 法质控菌株不同四、关于天然耐药及罕见耐药◆药敏试验结果违背细菌的天然耐药,或出现罕见的表型特征,应进行如下检查:◆试验细菌是否有污染;◆是否使用了有缺陷的药敏试验板条,琼脂平板或卡条(如损坏、充料不足等);◆抄写是否错误◆与患者以前的结果是否一致◆假如以上检查不能查明原因,必须重新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同时要保留菌株。
clsim100 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介绍:药敏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来指导临床用药的测试方法。
药敏试验标准是为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更新了之前版本的内容,添加了新的试验项目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本文将对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范围: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适用于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药敏试验。
其中包括对常见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药敏试验,以及对罕见病原体如多重耐药菌株、病毒等的药敏试验。
该标准还适用于临床、科研和药品监管等领域。
二、试验项目: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包括以下试验项目: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该项目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MIC测定是药敏试验的核心内容之一。
2.抗生素敏感度测试:该项目通过对不同抗生素的浓度进行渐进性稀释,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平。
3.抗菌圈直径测定:该项目通过测定抗生素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抗菌圈直径,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临床上,抗菌圈直径的大小通常用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该项目通过检测细菌分泌的特定酶或蛋白质的水平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分子生物学检测:该项目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存在与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试验方法: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试验操作步骤、结果解读等。
标准强调了试验的操作规范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标准强调了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要求。
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阳性对照菌株和阴性对照菌株来进行比对和验证。
质控菌株的选取和保存也在标准中有所规定。
五、结果解读和报告:标准对试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也进行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