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711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9
107药学考试大纲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药物的化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以及临床药学等多个方面。
107药学考试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药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
以下是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药物化学1. 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3. 药物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4. 药物代谢的化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 药物稳定性与降解机制二、药理学1. 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 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受体理论3.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4. 主要药物类别及其作用特点5.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三、毒理学1.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 药物毒性的分类和评估方法3. 药物毒性的机制和预防策略4.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流程和标准5.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四、药剂学1.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剂技术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制剂稳定性3. 药物制剂的设计和优化方法4. 药物释放系统和药物传递技术5.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五、临床药学1. 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领域2. 药物的临床评价和合理用药3. 药物治疗的监测和管理4. 药物信息的获取和应用5. 药学服务和患者教育六、药事管理与法规1. 药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法规体系2. 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法规要求3.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4. 药品安全监管和风险管理5. 国际药品法规和贸易规则七、专业技能与实践1. 药物分析和检测技术2. 药物制剂的制备和评价3. 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4. 药学信息的检索和分析5. 药学服务的实践和创新八、考试形式与要求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2. 考试内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案例分析3. 考试要求:掌握药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评分:理论知识占总分的50%,实践技能和案例分析各占25%5. 考试准备:学生应熟悉大纲内容,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药学考试大纲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药学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药学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711药学基础综合(二)生理学部分练习大纲一.考试性质生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理学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差不多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实验技能。
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生理学基础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二〕考试为笔试,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参考书:《人体解剖生理学》〔第7版〕周华崔慧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8版〕朱大年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试题类型选择题,问答题4.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一绪论掌握: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反馈操纵系统。
二细胞的差不多功能掌握: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熟悉: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妨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掌握: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四血液循环掌握:1.心肌细胞(要紧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药学专业知识(一)》对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药物学角度考查考生系统认识药品和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专业知识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要求重点掌握各系统疾病治疗所需药物的分类和常用药品、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等内容;熟悉常用药品的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及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熟悉代表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711药学基础综合(二)有机化学部分复习大纲一、考试性质《药学基础综合》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是为我校招收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水平考试,选拔具有较全面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学生。
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要满足专业培养对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的考生。
考试内容和要求简述如下: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反应。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关系,对各类重要的有机反应机理有较好的理解,对有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及其与药学的关系有所了解等,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解决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知识等。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等,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和今后从事药学研究等打下基础。
笔试内容包括具体实验方法等。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为笔试,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其中《有机化学》总分120分。
四、参考书《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王积涛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五、试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回答问题或完成反应)、解释题(反应机理)、合成题、结构推导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六、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第一部分绪论了解(理解):有机化合物发展史、分类及结构测定掌握:有机酸碱的概念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和其特性了解(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氧化、燃烧和热裂反应、卤素活性与反应选择性重点掌握:(1)烷烃的命名、结构、构型及构象;(2)卤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3)自由基的概念及结构,反应活性与自由基稳定性的关系,过渡态与活活能。
【转】药学专业考研科目作者:生苑天空英语,政治,药学综合药学综合考试科目包括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为 300 分,各科目分值各占 20% 。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一、生物化学部分考试纲要参考用书: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考试纲要:1. 蛋白质的化学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空间构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 核酸的化学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 的双螺旋结构,RNA 的种类与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3. 酶学酶促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作用机理,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酶的抑制剂,寡聚酶,同工酶,诱导酶,调节酶,酶活力及比活性4. 糖代谢糖的分类及化学结构,糖的分解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关键酶及生理意义,血糖及其调节5.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高能磷酸键的形成,氧化磷酸化6. 脂类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脂蛋白与脂类的体内运输,脂肪代谢调节,酮体的生成与利用,胆固醇的代谢。
7.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脱氨,转氨,脱羧,氨的代谢,尿素生成,α–酮酸的代谢)。
8.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NA 的生物合成和修复, RNA 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心法则,基因的表达调控。
9. 激素与代谢调节激素作用机理(细胞膜受体的作用机理,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理),第二信使,酶活性变构与调节,酶活性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的诱导和阻遏调节。
二、无机化学(药学专业)考试纲要参考用书 : 许善锦主编,《无机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考试纲要:1 .溶液溶液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化学热力学初步基本概念4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 .酸碱平衡酸碱理论,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6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7 .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平衡,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影响因素8 .原子结构原子模型,多电子原子的结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9 .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理论,分子的偶极距,离子极化10 .配位化合物配位键的价键理论及晶体场理论,配位平衡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及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1 .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和硒,氮和磷,碳和硅,相应的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12 .金属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铝,砷分族,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生物效应13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通性,铬、锰、铁、铂、铜、锌、汞的性质,重要化合物,离子鉴定,生物毒性三、有机化学(药学专业)考试纲要参考用书 : 倪沛洲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邢其毅等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考试纲要:掌握必要有机化学结构和反应基础理论(如价键理论、酸碱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各官能团特征光谱知识,熟悉不同官能团鉴定、分离方法和技术;熟悉有机化学各官能团理化性质、及常规反应的机理(包括人名反应)和立体化学知识;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官能团间互换及设计合理合成路线。
781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781医学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各系统的器官位置、形态、功能等。
2. 生理学: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学科,包括细胞生理、神经生理、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等。
3.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结局及疾病的本质和特征的学科。
4.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
5. 诊断学: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6. 内科学:研究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7.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8. 妇产科学: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9. 儿科学:研究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等。
考试内容涵盖了医学综合的全部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辑: 吴新浏览次数:1153 来源:药学院说明:本大纲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的考试大纲,上述课程中每门课试卷总分为150分。
考生除考《生物化学》外,再在《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三门中任选一门作答,多选不得分,考试总时间为3小时。
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为100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或《药物化学》或《药理学》满分为300分。
考试课目一:(必考)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内容:1、蛋白质化学:掌握蛋白质的元素、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结构规律、溶液性质;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掌握蛋白质的分类,氨基酸序列分析,主要的蛋白质研究技术及其应用。
2、核酸化学:掌握核酸(DNA、RNA)的组成与结构规律、特点,核酸的溶液性质,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了解原核及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核酸的序列测定原理与基本程序。
3、酶学:掌握酶的分类、命名,化学本质,酶催化作用特点,酶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辅酶的组成、性质与功能;理解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及相关学说,掌握米氏方程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多种特殊酶的性质与功能,酶活力测定、生产制备的基本情况。
4、维生素与激素:掌握维生素、抗生素与激素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点;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激素的作用机理;了解激素分泌的三级调节体系。
5、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掌握新陈代谢的相关基本概念,生物氧化的定义、特点;理解、掌握生物氧化体系及相关机理;了解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多种学说。
6、糖代谢:理解和掌握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化学历程和各自的生物学意义,相互间联系及代谢调节规律;掌握代谢能量的计算方法;了解糖合成的基本规律。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业务综合二》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该考试大纲适用于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对象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考试范围主要涉及有机化学部分和分析化学部分,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生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
(二)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 300 分,其中有机化学部分、分析化学部分各占 150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约占 25%有机合成约占7.5%反应机理约占7.5%推断结构(含波谱分析)约占5%有机化学实验约占5%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约占30%分析化学应用部分约占10%分析化学综合部分约占10%五、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上、下册)第六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11 月;2.《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2 月;3.《分析化学》第九版,邸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年 6 月出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有机化学部分一、绪论1.共价键的相关概念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达方法3.同分异构现象4.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5.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官能团概念二、烷烃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2.烷烃的构象与分子内能的关系3.游离基取代反应机理4.普通命名法5.C-H 键活性与游离基稳定性的关系三、单烯烃1.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包括Z/E命名法)2.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H取代反应)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4.烯烃的催化加氢及聚合反应5.诱导效应对烯烃化学性质的影响6.碳正离子稳定性四、炔烃和二烯烃1.炔烃及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包括Z/E命名法)2.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端基炔烃的衍生化)3.共轭二烯烃的特殊化学性质(1,2-及1,4-加成反应)4.共轭效应5.炔烃与烯烃的加成反应的区别6.共轭效应对不饱和烃化学性质的影响7.共轭效应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五、脂环烃1.桥环及螺环烃的系统命名法2.环烃的构象及其稳定性3.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的表达4.脂环烃的加成开环反应六、对映异构1.对映异构体的 Fisher 投影式及其 R/S 命名法2.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3.手性及手性分子的判断4.外消旋体拆分的方法及意义七、芳烃1.苯环的结构特点及其衍生物的命名2.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3.定位基及定位效应4.芳香性及 Huckel 规则5.苯环上取代基的相关反应α-H反应为重点6.多苯芳烃的结构特点八、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1.紫外光谱的原理及其应用2.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其应用3.核磁共振氢谱的原理及其应用4.吸收峰信号与能级跃迁的关系5.质谱吸收峰信号的来源九、卤代烃1.C-X 的强度与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关系2.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3.SN 1 和 SN2 反应机理4.β-消除反应机理5.竞争反应的条件控制6.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十、醇、酚、醚1.醇分子 C-O 键和O-H 键断裂(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2.酚羟基的弱酸性及其对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3.醚的氧桥构建方法及酸碱性条件下的断键特点4.E1/E2-消除反应机理5.醇在酸性条件下的重排反应6.邻二醇的反应特点十一、醛和酮1.醛酮的系统命名法及其与醇命名法的一致性2.醛酮的化学反应(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α-H的相关反应)3.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4.羟醛缩合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特点6.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7.重要的人名反应8.Cram 规则9.醛酮的一般制备方法十二、羧酸1.羧酸的分类及命名方法2.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反应、脱羧反应、还原反应)3.羧酸成酯反应的机理4.酸性强弱判断的基本理论5.多元羧酸的特征反应6.多官能团的反应特点(醇酸、酮酸、氨基酸)十三、羧酸衍生物1.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及命名方法2.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历程3.Claisen 酯缩合反应4.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5.酰胺的相对稳定性6.有机合成设计的一般思路十四、含氮有机化合物1.硝基化合物和胺类的分类及命名方法2.脂肪胺和芳香胺的化学性质(碱性、N-衍生化反应、分解反应、还原反应)3.芳香族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亲核重排反应的机理5.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判断的基本理论6.亲电及游离基重排反应7.Cope 消除和 Hofmann 消除的机理十五、含硫、含磷和含硅有机化合物1.含硫、含磷和含硅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2.Wittig 试剂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有机硅化合物的反应特点5.有机磷配体和有机磷农药6.有机硅材料十六、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1.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2.过渡金属π-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原理十七、周环反应1.周环反应的特点2.电环化反应和周环反应的条件与结果3.分子轨道理论对周环反应的解释十八、杂环化合物1.芳香杂环的分子结构特点2.五元杂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3.杂环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十九、糖类化合物1.单糖分子的结构与反应特点2.单糖的环状分子结构3.α-1,4-苷键和β-1,4-苷键二十、蛋白质和核酸1.常见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2.等电点的概念和应用3.蛋白质的多级结构特点4.多肽的构建方法5.核苷和核苷酸二十一、萜类和甾族化合物1.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甾族化合物与激素类药物分析化学部分一、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减免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药学综合(二)》(代码:704)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药学综合能力是为高等院校招收药学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是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作为学校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 注重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系统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以达到重点院校药学和相关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识和水平。
Ⅱ考查目标药学综合能力考试包括药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药学的主干学科,也是医学和药学、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在新药研究过程中,药理学在新药靶点的研究,新药的成药性评价,临床前药效学、药代学的研究中至关重要,因此,要求考生们在学习领会药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理学每章节的经典药物,包括每章节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熟悉药理学中代表药物以外的每个药物,熟悉药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考试大纲,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其中20%的内容为新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大家关注药理学的进展。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学科的重要理论课程。
《生物化学》重点考查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能力。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规律和论断;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求考生系统准确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理解基因表达及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
Ⅲ.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内容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药理学占50%,生物化学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50%),名词解释(20%),简答题(10%),论述题(20%)Ⅳ考查内容一、药理学(一)药理学总论药理学总论包括总论、药效学、药动学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2020年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349 药学综合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吉卯祉、彭松、葛正华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4月第6版)吴立军主编;或《天然药物化学》(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董小萍主编。
总分300分,每门科目为100分。
考生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1.中药学《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月第1版)钟赣生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13年2月第九版),谈献和、王德群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总分300分,每门科目为100分,考生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月第1版)钟赣生主编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上) (新世纪第四版)张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下) (新世纪第四版)王淑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药理学《药理学》(模块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1版)淤泽溥,林青主编4.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13年2月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谈献和、王德群主编总分300分,每门科目为100分,考生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请自备计算器。
2024年考研652药学基础综合大纲
2024年考研652药学基础综合大纲如下: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包括:药剂学、药理学和药物化学三门课程。
1.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开发新剂型;研究开发新辅料;开发制剂新机械与新设备;研究开发生物技术制剂;研究制剂新技术等。
其核心是研究将药物制成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并应用于临床,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2. 药理学:药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将来在临床提高药物疗效、防治不良反应、药物研究开发等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3.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药物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大纲可能会有所变动,建议及时关注考试官网或咨询考试院获取最新信息。
河南工业大学2020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生物工程学院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学术学位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药学类专业中,《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结构鉴定,以及各种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等内容。
《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生命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一切生化过程及其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等。
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新进展。
二、考试形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其中《有机化学》部分满分150 分,《生物化学》部分满分150 分。
1、《有机化学》试卷结构(题型:从以下所述题型中选择部分题型进行考试):命名,名词解释,完成反应,选择题,判断题,推断结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简答题。
2、《生物化学》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题4 分,共5 道题;填空题共 20 分,每空1 分,共 20 个空;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题 2 分,共 15 道题;问答题共 50 分,每题 10 分,共 5 道题)三、考试内容有机化学第一章本章为了解章,不在本章出题。
第二章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2.掌握各有机酸碱理论对酸、碱的定义。
3.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脂肪烃1.了解σ键、π键的特征及其区别。
2.了解各类脂肪烃的命名、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
3.掌握各类脂肪烃的化学性质、特征反应。
4.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共振论。
5.熟悉价键理论定性说明定域键与离域键,说明乙烯、烯丙基、丁二烯的结构。
第四章脂环烃1.了解脂环烃的命名。
2.掌握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3.熟悉环的稳定性规律。
4.环己烷及其取代衍生物的构象的书写方法。
第五章芳香烃1.了解芳烃的分类与命名,芳烃的结构特点和芳香性。
2.熟悉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和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3.掌握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应用,并用共振论解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第六章对映异构1.了解互变异构、立体异构、旋光性、旋光异构、手性、手性碳原子、对称中心、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的概念。
2.掌握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的区别,掌握手性碳的构型的判定。
3.掌握透视式Fischer投影式表示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的方法。
第七章卤代烃1.了解卤代烃的命名;熟悉亲核试剂、亲核取代反应、区域选择性、格氏试剂的概念。
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熟悉查依扎夫规则;熟悉烯烃的稳定顺序。
3.熟悉烃基结构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
第八章醇、酚和醚1.了解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2.掌握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熟悉醇的取代反应历程和碳正离子的重排。
第九章醛和酮1.了解醛、酮的命名、异构与物理性质。
2.熟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加成的反应机理。
3.了解发生碘仿反应和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结构特点。
第十章羧酸和及其衍生物1.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2.羧酸的基本性质及电子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3.熟悉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及反应历程和规律。
第十一章羟基酸和羰基酸1.了解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羟基酸,羰基酸的命名。
2.掌握羟基酸、羰基酸的化学性质。
3.熟悉β-丁酮酸酯的互变异构和原因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二章胺1.胺的分类、命名与物理性质。
2.掌握胺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3.熟悉季铵化合物的热分解规律及重氮盐的性质与应用。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结构、芳香性和主要反应。
3.熟悉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和性质。
第十四章有机合成(本章为了解章,不在本章出题。
)1.掌握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2.了解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考试内容:(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特点,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分类;(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生物活性肽)、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单位、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说明)、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说明);(4)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两性解离与等电点、胶体性质、沉淀反应及紫外吸收的性质;(5)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
考试要求:(1)了解蛋白质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分类;(2)熟悉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缩写符号;(3)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原理;(4)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二级结构的特点和类型及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特点;(5)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掌握蛋白质的性质及其应用;(7)了解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酶学考试内容:(1)酶的主要生物学作用、酶作用的专一性、酶的分类和命名;(2)酶的化学本质与结构:酶的化学本质与分子组成(全酶、酶的辅助因子)、酶蛋白的结构(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酶的辅助因子(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酶的结构与功能(酶原的激活);(3)酶的作用:酶作用的基本原理--能降低反应活化能、酶作用的机制;(4)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底物浓度的影响(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及其意义)、pH的影响与最适pH、温度的影响与最适温度、酶浓度的影响、激活剂的影响、抑制剂的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5)酶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酶比活力;酶活力单位);(6)酶的多样性:寡聚酶、同工酶、诱导酶、调节酶(共价调节酶、变构酶、核酸类酶和抗体酶)(7)酶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酶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1)掌握酶的概念、酶的结构、酶活性中心的概念、结构及作用;(2)了解酶作用的特点及酶的分类与命名;(3)熟悉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4)掌握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几种抑制类型及其动力学特点,了解其他的影响因素;(5)掌握同工酶及调节酶的概念及应用;(6)了解酶学知识在临床与药学研究、应用中的作用。
第三章糖化学考试内容:(1)糖的概念及其生物功能、分类;(2)单糖的结构和性质、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3)寡糖的一般结构、性质及几种常见的寡糖;(4)多糖的种类和生物功能,几种重要多糖(淀粉、糖元和纤维素等的结构和性质)。
考试要求:(1)掌握糖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了解糖类元素的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作用;(3)掌握重要单糖的构型、构象及性质;(4)掌握常见的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5)了解糖类在临床与药学研究、应用中的作用。
第四章脂类化学考试内容:(1)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功能;(2)脂肪酸的定义及常见的脂肪酸;(3)三酰甘油的结构和类型;(4)油脂的理化性质及常用分析指标;(5)甘油磷脂、鞘磷脂的结构与性质;(6)糖脂的结构与性质;(7)萜和类固醇的结构与性质;(8)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脂质双分子层的动态结构。
考核要求:(1)了解脂质的分类及其功能;(2)几种重要脂肪酸的组成、表示方法及性质;(3)掌握甘油脂、磷脂的通式、重要脂肪酸的组成、表示方法及性质;(4)掌握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结构与性质、油脂常用的评价指标;(5)了解糖脂的结构与性质;(6)了解脂类在临床与药学研究、应用中的作用。
第五章核酸化学考试内容:(1)核酸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单位:碱基、核苷、核苷酸的组成及连接方式;(2)核酸的分子结构:DNA一级结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真核细胞染色质DNA与原核细胞DNA的结构特点;DNA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及其要点;碱基互补规律、Chargaff法则;左手螺旋;RNA的种类和结构:三种RNA的结构特点及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3)核酸的理化性质:紫外吸收的性质、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4)核酸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考试要求:(1)熟悉核酸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单位;(2)掌握DNA一级结构的概念及连接方式;(3)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4)掌握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及功能及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及功能;(5)掌握核酸的变性与复性;(6)了解分子杂交的应用。
第六章生物氧化考试内容:(1)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2)线粒体氧化体系:呼吸链的主要组分、排列顺序、主要的呼吸链、ATP的生成、利用与储存、细胞质中NADH的转运与氧化(两种穿梭系统);(3)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微粒体氧化体系(单加氧酶)、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超氧化物歧化酶。
考试要求:(1)掌握呼吸链的概念、主要组分、种类和功能;(2)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体内ATP生成的方式,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3)掌握细胞质中NADH的转运与氧化机制;(4)了解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七章糖代谢考试内容:(1)糖的消化与吸收;(2)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途径、调节、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反应过程、生理意义、调节)、磷酸戊糖通路(反应过程、生理意义);(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作用、糖原的分解作用、糖原代谢的调节)、糖异生(途径、乳酸循环、生理意义、调节);(4)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水平异常与治疗。
考试要求:(1)了解糖的消化与吸收过程;(2)掌握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部位、主要步骤、关键酶及生理意义;掌握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意义;(3)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及生理意义;(4)了解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及血糖的调节;(5)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6)熟悉血糖水平的异常与治疗原则。
第八章脂类代谢考试内容:(1)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储存、运输;(2)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结构、分类及功能;(3)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概念,关键酶)、甘油的氧化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活化、转运进入线粒体、β-氧化、能量的生成);(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特点、生理意义、调节);(5)脂肪的合成代谢:α-磷酸甘油的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部位、原料、过程、调节);(6)脂肪的生物合成;(7)类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胆固醇的代谢(生物合成部位、原料、限速酶、代谢转化、排泄);(8)脂类代谢失调与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