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你的皮肤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肤色医学科普
人类拥有多种肤色,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了人体基因和环境的多样性。
肤色的差异主要源于皮肤中一种叫做"黑色素"的天然色素。
黑色素的含量越高,肤色就越深。
影响肤色的主要因素包括:
1. 遗传:人体内控制黑色素生成的基因决定了肤色的基本色调。
2. 地理位置和日照强度: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黑色素的生成,生活在阳光充足地区的人,皮肤会较为深色。
3.激素水平:怀孕、服用避孕药等情况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4.年龄:婴儿出生时皮肤较浅,随着年龄增长,黑色素逐渐增多。
老年人的皮肤则会重新变浅。
5.皮肤病:如黑色素瘤、白癜风等皮肤病会改变局部或全身肤色。
不同肤色并不代表种族差异,每种肤色都同等美丽。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日晒和使用防晒霜等措施有助于肌肤健康。
如果出现异常肤色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
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皮肤属于哪种类型
一般来讲,我们的皮肤分为:中性、油性、干性、混合性(混合性偏干/混合性偏油)、敏感性这五大类。
1.中性皮肤:看起来毛孔细小,皮肤有通透感的光泽。
肌肤很健康且质地光滑,有均衡的油分和水份,很少有痘及黑头,皮肤通常也不油不紧绷。
2.油性皮肤:在脸部大部分区哉毛孔粗大明显,容易有满面油光,肤质看上去有些粗糙。
通常洗完脸不紧绷,而且2-3小时就有油腻感到恐惧了。
容易有黑头,粉刺和痘印的困扰。
油性皮肤的形成是回为皮脂腺过渡亢奋分泌过量油脂。
通常青春期肌肤会偏油,男性会偏油。
熬夜及压力也可能导致辞偏油。
3.干性皮肤:毛孔细小,几科乍不见,肌肤表面不泛油光,呈现哑光的状态。
容易形成细碎的干纹,表情纹,尤以眼部及唇部四周最为明显。
干性肌肤容易产生紧绷感,甚至会有脱皮现象。
在洁面之后通常容易有较长时间的紧绷感,有的女性年轻时就是干性肌肤,但通常大多数女性在年长以后,都会渐渐变成干性肌肤。
另外居中住在炎热或寒冷之低湿度气候中的人比较较多呈干性皮肤。
4.混合性皮肤:是最常见的肤质。
国为青春期之后大多数人都是看起来很健康且质地光滑,唯在t字区有些油腻,而两颊不太油腻甚至紧绷的肤质。
混合性肤质又及有2类,通常会随着季节而转换,例如,在夏季偏油,冬季偏干。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外衣——皮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奇妙的外衣——皮肤》。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皮肤的认识”,第二节“皮肤的功能”,第三节“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保护皮肤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肤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皮肤的基本结构和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肤结构图、皮肤功能图、示例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肤色的幼儿,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皮肤的认识。
2. 讲解:结合皮肤结构图,讲解皮肤的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功能。
4.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皮肤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周围同学的皮肤,描述其特点,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我的皮肤调查表”,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 皮肤的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排泄等。
3. 保护皮肤的方法:清洁、防晒、保湿、避免抓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皮肤调查表。
答案:根据观察和了解,填写自己的皮肤类型、颜色、特点等。
2. 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加强对皮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了他们对皮肤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对皮肤保护的认识和做法,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拓展延伸:开展“皮肤健康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实践保护皮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皮肤健康。
认识皮肤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皮肤教学目标:1. 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身体、感知外界刺激、调节体温等功能。
2.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3. 理解皮肤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
教学重点:1.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 皮肤的保护和护理。
教学难点:1. 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2. 学会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图片或模型展示皮肤的结构。
3. 视频资源介绍皮肤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4.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张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皮肤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皮肤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皮肤的结构和组成。
a. 表皮:外层最薄,有保护作用。
b. 真皮:中层,含有神经末梢和血管。
c. 皮下组织:内层,有储存脂肪的功能。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皮肤的功能,如感知外界刺激、调节体温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皮肤保护和护理方法展开讨论。
2. 学生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课堂活动(20分钟)1. 活动1:制作皮肤模型a. 提供材料,如纸板、颜料、画笔等。
b.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皮肤模型。
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模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2. 活动2:设计皮肤保护方案a.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皮肤保护方案。
b. 方案可以包括日常护肤方法、防晒措施等。
c.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确保护和护理皮肤的方法。
2.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皮肤相关的知识,如常见皮肤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和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
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教案标题:科学教案-我的皮肤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皮肤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皮肤的反应。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视频或图片展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材料:洗手液、洗面奶、温水、冷水、温暖的物体、冷的物体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皮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皮肤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认为皮肤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知识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由三层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2. 解释皮肤的功能,如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调节体温、感受触觉等。
3. 展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活动: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些洗手液、洗面奶、温水、冷水、温暖的物体和冷的物体。
2. 第一组:用温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3. 第二组:用冷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4. 第三组:用洗手液和温水洗手,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5. 第四组:用洗面奶和冷水洗脸,观察皮肤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6. 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下皮肤的反应差异。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了解不同因素对皮肤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皮肤,例如使用防晒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等。
3. 结合课堂知识,总结皮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皮肤保护的小短文,包括课堂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观察和记录皮肤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皮肤的认识。
皮肤科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知外界刺激等重要功能。
而皮肤科学则是研究皮肤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问题的学科领域。
通过对皮肤科学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由三层组成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表皮细胞和角质细胞构成,起到保护体内器官的作用。
真皮在表皮下方,包含有血管、神经末梢、汗腺和毛发等组织,是皮肤最厚的一层。
皮下组织则主要是由脂肪组织构成,起到保护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1.保护功能:作为身体最外层的屏障,皮肤可以防止外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2.感知功能: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的触摸、温度、疼痛等刺激,使我们能够及时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3.调节体温:皮肤可以通过出汗、散热等方式帮助调节体温,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4.分泌代谢:皮肤中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有助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滋润度,同时具有抗菌作用。
皮肤科学的重要性皮肤科学在医学和美容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方面,皮肤科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疱疹、皮肤癌等。
在美容领域,皮肤科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正确保养皮肤,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皮肤科学的研究方向皮肤科学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包括皮肤生理学、皮肤病理学、皮肤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皮肤科学的发展还涵盖了皮肤抗衰老、皮肤免疫学等新兴领域。
通过对皮肤科学的不断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
结语总而言之,皮肤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美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对皮肤科学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皮肤,享受健康美丽的皮肤所带来的好处。
愿每个人都拥有健康、亮丽的皮肤!以上是关于皮肤科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皮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人体奥秘》第三节《皮肤》。
详细内容包括:皮肤的组成、功能、保养方法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皮肤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肤结构图、实物模型、PPT、镜子、护手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幼儿对皮肤的思考,如“我们的皮肤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皮肤?”等。
2. 新课导入:(1)展示皮肤结构图,讲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2)让幼儿观察实物模型,加深对皮肤结构的认识。
(3)通过PPT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让幼儿了解皮肤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组织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皮肤,了解皮肤的特点。
(2)带领幼儿进行“保护皮肤”小游戏,培养幼儿保护皮肤的意识。
4. 例题讲解:(1)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2)如何正确使用护手霜?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绘制自己的皮肤结构图。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皮肤。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皮肤》2. 内容:(1)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皮肤的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3)保护皮肤的方法:勤洗手、注意防晒、使用护肤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自己的皮肤特点。
(2)请画一幅关于保护皮肤的画。
2. 答案:(1)皮肤特点:光滑、有弹性、颜色等。
(2)保护皮肤画:以洗手、涂抹护手霜等为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皮肤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爱皮肤,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2)组织幼儿参观医院皮肤科,了解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皮肤的秘密》阅读感想《〈皮肤的秘密〉阅读感想》当我们阅读完《皮肤的秘密》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对皮肤的认识是如此之少。
事实上,我们的皮肤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它具有许多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功能和特点。
这本书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图片,向我们揭示了皮肤的奥秘,包括皮肤的结构、功能、生理过程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皮肤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深入了解一些常见的皮肤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呵护我们的皮肤。
读完这本书,我们还会发现许多关于护肤的传言和误区。
例如,我们一直认为皮肤需要大量的保护和滋润,所以我们会使用各种护肤品和化妆品来呵护皮肤。
但是,事实上,皮肤具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它不需要太多的保护和滋润,过多的保护和滋润反而会对皮肤造成负担。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关于皮肤的谣言,例如“皮肤需要定期去角质”、“皮肤需要深层清洁”等等。
这些谣言往往是基于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误解,它们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和说法。
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对于皮肤来说,清洁和保湿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来清洁皮肤,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产品。
同时,我们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保湿产品来保持皮肤的水分。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油脂。
我们也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皮肤的光泽。
第一:皮肤角质层需要四周才能建立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打着“舒缓”、“镇静”、“持久保湿”皮肤招牌的护肤产品,这些打着具有“皮肤天然保湿因子”的产品,利用过于浮夸的广告词,吸引着我们去购买。
然而在购买那些所谓的“贵妇霜”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其实那些保湿因子人类的皮肤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皮肤设计意图: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也是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器官,有丰富的感觉和传导系统,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皮肤就容易受伤,很多孩子在户外活动中都有摔跤擦破皮、被树枝划破手臂、被刺扎破手指的经历,皮肤受伤后,孩子或大惊小怪、或置之不理,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从安全教育和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触摸,了解皮肤的触觉功能,知道皮肤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掌握一些保护皮肤的基本常识。
活动目标:1.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触摸,了解皮肤的触觉功能。
2. 知道皮肤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保护皮肤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1. 触摸箱1个,内装若干玩具:塑料玩具水果,毛绒小动物,羽毛,暖手宝,沙包等。
2. 认识人体图片1张。
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小手真能干》。
二、复习认识手的作用引出课题。
老师:你们的小手都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呀?幼儿:可以写字、画画,可以穿衣服,可以拿勺子吃东西,可以关门,可以帮妈妈择菜。
老师:小手不但可以做很多事情,它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
三、了解手部皮肤的触觉功能。
1.游戏《不看我也知道》出示触摸箱,请幼儿用手触摸箱子里的物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猜一猜摸到了什么东西?如: 我摸到一个暖暖的、有点软的东西,好暖手呀!我猜是一个暖手宝。
又如:我摸到一个毛绒绒的,有四条腿的东西,我猜是一个毛绒玩具。
2.互相交流。
老师:你的小手摸到这些东西是都有哪些起码的感觉?幼儿:有的硬硬的,有的软软的,有的冷冷的,有的暖暖的,有的滑滑的,有的毛绒绒的……老师:为什么小手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们不看也能猜出摸到什么东西?幼儿:因为我们的小手很能干。
老师: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小手能干,还因为我们的手上有皮肤,是皮肤让我们体会到硬硬的,软软的,冷冷的,暖暖的,滑滑的感觉,所以我们不用看,只用手摸也能猜出摸到什么东西。
皮肤基础知必学识点
1. 皮肤结构:皮肤由三层组成,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
是最外层,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起到保护作用。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包含有血管、毛囊、汗腺和神经末梢等结构。
皮
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起到保护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2. 皮肤功能: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作用、感觉作用、体温调节、排泄和吸收作用。
皮肤能够防止外界物质的侵入,通过神经末梢
提供对温度、压力、触觉等的感知,并通过调节汗液分泌和血管收缩
扩张等方式维持体温稳定。
3. 皮肤的颜色: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
黑色素
是一种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它能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皮肤不受阳
光伤害的作用。
人的皮肤颜色因遗传、外界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
不同。
4. 皮肤病:皮肤病是指影响皮肤健康的各种疾病。
常见的皮肤病包括
痤疮、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
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
严重程度来确定。
5. 皮肤保养:保持皮肤健康需要适当的皮肤保养方法。
常见的皮肤保
养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使用适合自己的洗面奶和护肤品、补
水和防晒等。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皮肤健康有益。
以上是皮肤基础知识的几个必学识点,有助于对皮肤的结构、功能、
疾病和保养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皮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人体奥秘》第三节“我们的皮肤”。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皮肤的组成、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皮肤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皮肤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肤的组成和功能,如何保护皮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肤模型、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皮肤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我们的皮肤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段,讲解皮肤的组成、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明的皮肤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皮肤,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皮肤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 皮肤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3. 保护皮肤的方法:清洁、防晒、保湿、避免受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关于保护皮肤的宣传海报。
2. 答案:海报内容包括皮肤的作用、保护皮肤的方法等,要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皮肤的基本知识,但在保护皮肤方面还需加强实践操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保护皮肤,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皮肤的组成、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皮肤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外衣——皮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外衣——皮肤”。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及其重要性,培养幼儿对身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皮肤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方法,探索皮肤的特点和保护皮肤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关爱身体、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重点:了解皮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皮肤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肤结构图、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彩笔、画纸、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张皮肤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一件奇妙的外衣吗?这件外衣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介绍皮肤的结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了解皮肤的特点。
(2)讲解皮肤的功能,如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3)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皮肤的重要性,如防水实验、触感实验等。
3. 随堂练习(1)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皮肤?(2)个人分享:我的皮肤保护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外衣——皮肤2. 内容:(1)皮肤的结构(2)皮肤的功能(3)保护皮肤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皮肤保护计划答案:幼儿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皮肤保护计划,包括日常护肤、防晒、避免受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皮肤科医院,了解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皮肤保护计划,共同关爱幼儿的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以生动、形象、易懂的方式介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作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关于皮肤,有许多深入的哲思,以下是一些例子:1.皮肤是自我与外界的界限:皮肤把我们与外部世界分隔开,但也连接着我们与外界。
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外部世界,同时也反映我们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这种界限既保护我们,也限制我们,促使我们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2.皮肤的健康与疾病:皮肤的状态能够反映出我们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皮肤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营养状况、荷尔蒙水平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也会对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健康产生影响。
这促使我们思考身体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3.皮肤的美丽与价值:在许多文化中,皮肤被视为美丽和健康的象征。
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保养皮肤,以保持其年轻、光滑和有光泽。
这种对美丽的追求反映出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4.皮肤的多元与包容:人类的皮肤颜色、纹理和质地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皮肤特征。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人类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这种多样性,而不是以肤色、种族、民族等为基础来评判他人。
5.皮肤的触感与感知:皮肤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触觉,我们可以感知到温度、湿度、纹理等,这些都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式。
通过触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与之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总的来说,皮肤是我们身体和心灵的重要部分,它引发我们对自我、健康、美丽、多元性、感知等方面的思考。
通过深入探索皮肤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并找到与之和谐共处的方式。
中班科学教案人体皮肤中班科学教案:人体皮肤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皮肤的功能和结构。
2. 掌握保护皮肤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手指健康模型、洗盆、水、肥皂、毛巾、画纸、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人体皮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引导他们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皮肤有什么作用呢?”等。
2. 知识讲解:a.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b. 通过手指健康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部位皮肤的特点,如手心、手背、手指尖等。
c. 引导学生思考皮肤的主要功能,如: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觉等。
3. 实践探究:a. 设置小组活动,准备一个洗盆、水、肥皂、毛巾。
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泡洗自己的手并洗净,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然后,轮换观察和记录。
b. 学生完成洗手后,进行观察总结。
提问:“你觉得洗手前后,皮肤的变化有哪些?” “皮肤是不是变干净了呢?”等。
c. 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持皮肤清洁对健康的重要性。
4. 制作手印画:a. 给每个学生发放画纸和颜料。
b. 提醒学生,先在画纸上涂抹一层保湿乳液,以保护皮肤。
c. 学生将手印沾上颜料,再将手印印在画纸上。
d. 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印,用感性的语言描述手印上皮肤的特点。
5. 温故知新:a.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皮肤的认识。
b. 提问:“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皮肤呢?” “你平时会怎样保养皮肤呢?”等。
c. 让学生与同桌分享彼此的保护皮肤经验。
6. 总结与评价:a.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体皮肤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b.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
四、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调查家庭中的保护皮肤经验,写成周记。
2. 借助图书或视频资源,进一步拓展关于人体皮肤的知识。
皮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意思
皮肤的工作原理指的是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如何发挥其保护身体和维持身体功能的作用。
皮肤由三层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其中,表皮是最外层,由多层角质化细胞构成,起到抵御外界物质和微生物的保护作用。
真皮是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的中间层,包含有血管、神经末梢和汗腺等结构,负责为皮肤提供营养和感觉功能。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有保护和绝缘的作用。
皮肤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作用:皮肤可以阻挡外界的水分、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进入身体,起到隔离和过滤的作用,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损害。
2. 温度调节: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调节机制,可以调节体温,保持身体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
当体温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降低体表温度;而当体温过低时,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
3. 感觉功能: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能感受温度、触觉、压力、疼痛等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传达给大脑,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外界的环境和对身体的触碰。
4. 吸收和排泄: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可以吸收部分水分、药物和化学物质,同时通过汗腺排出体内的废物和代
谢产物。
总结而言,皮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多个层面的结构和功能,完成对外界物质和刺激的隔离、保护、调节和感知,以保证人体的生存和正常运行。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皮肤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一、导入1.引起兴趣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2.出示小猫二、展开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小猫有几只脚?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怎样的胡子?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欣赏图片调皮的小猫睡觉的猫爱干净的猫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三、结束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5》桃园矿社区幼儿园——赵文琪活动名称:科学,活动1:认识数字5设计意图: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虽然会说数字1,2,3,4,5····但他们却对数字表示的模糊不清,为了让幼儿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能真正理解数字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数字5.。
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准确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实物,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明白实物与数字的对应性。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3、能仔细倾听,并按指令进行活动。
全面了解人体器官,带你认识奇妙的身体!人体是一个神奇而复杂的存在,内部布满了各种不同的器官。
这些器官如同一个个小工厂,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带你了解人体的各种器官,呈现给你一个全面而奇妙的身体世界。
1. 皮肤人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就是皮肤了。
皮肤是我们身体的外表保护层,它不仅能够防止外界物体直接接触到内部器官,还可以帮助调节体温。
除此之外,皮肤还有感觉神经,我们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到痛觉、触觉、温度等。
皮肤细腻而柔软,它就像是一面无声的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健康与情绪。
2.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着人的思考、记忆、情绪等方面的活动。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
不仅如此,大脑还是我们的意识之源,掌握着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可以说,大脑就像是人体的指挥中枢,没有它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
3. 心脏心脏是一个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心脏的律动可以让血液不断循环,保持人体的正常运作。
每一次心脏跳动,都是通过神经和荷尔蒙的调节才得以实现。
心脏的跳动象征着生命的存在,它默默地为我们提供着持续的能量。
4.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会进入肺部,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同时,肺部也将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部的工作就像是一个空气净化器,保证我们呼吸的畅通与清新。
5.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方。
肝脏承担着多项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工厂,负责合成与分解多种物质。
其次,肝脏还能够将毒素转化为无害物质,帮助净化血液。
此外,肝脏还可以储存一些重要的物质,如维生素和糖原。
可以说,肝脏是我们身体的化学工程师。
6.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腹部上方。
胃主要的功能是将食物进行消化和混合,并分泌胃液以促进消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外衣皮肤》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认识自己》章节,详细内容为第3节《奇妙的外衣皮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皮肤的组成、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皮肤。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皮肤对人体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皮肤的保护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保护皮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肤结构图、实物展示(如洋葱、苹果等)、PPT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湿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和人的皮肤,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皮肤结构图,让幼儿了解皮肤的组成。
(2)讲解皮肤的功能,如保护、调节体温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洋葱和苹果为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皮肤,引导幼儿理解皮肤的保护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皮肤。
(2)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皮肤。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外衣皮肤》2. 内容:(1)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皮肤的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皮肤。
(2)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2. 答案:(1)根据观察,画出动物皮肤的线条、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但在引导幼儿理解皮肤的保护作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开展“皮肤保护小能手”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皮肤保护。
(2)组织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的皮肤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5.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在外人看来,皮肤也许是人身上比较简单的组织。
可是在皮肤学家的眼中,皮肤却是一种极其复杂而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的组织。
从平面来说,小小的一平方英寸的皮肤上,平均就有650个汗腺,65个毛孔,17米长的毛细血管,71米长的神经组织以及上千个感知细胞、神经末稍和郎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
而换一个角度,从纵深来看,那么简单的皮肤就变成了更为复杂的多层组织。
而绝大多数关于皮肤保养的产品和方法,也就是针对不同的组织而起作用的。
习惯上而言,可以把皮肤由上至下分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部分。
一般意义上的护肤概念,主要集中在表皮和真皮部分,极少会涉及到皮下组织,所以本篇对于皮下组织也就略过不谈了。
一个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若不包括皮下组织,则厚度为0.5-4毫米不等,眼睑和耳后的皮肤最薄,只有0.5毫米。
可别小看皮肤这薄薄的一层,表皮和真皮的总质量好歹也占到人体体重的5%左右,若再加上皮下组织,就要在16%左右了。
先来说表皮(Epidermis),虽然统称为表皮,可是由上至下其实又可以分为五层,以此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以及基底层。
而这五层的形成,其实就是一个细胞不断分裂成章衰老最后死亡的过程。
且让我们从最下面的基底层(stratum basal)说起。
基地层的细胞中有一种名为“麦拉宁”的细胞,会分泌麦拉宁色素,而我们皮肤的颜色包括上面的斑点就是由这些麦拉宁色素所导致的。
其实不同肤色的人含有的麦拉宁细胞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分泌的麦拉宁色素多少有所不同。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当受到大量阳光照射的时候,麦拉宁色素分泌也会增多,因为这种色素有保护我们免遭紫外线伤害的作用,而这个过程用我们普通的表述,就是“被太阳晒黑了”。
除了产生麦拉宁色素之外,其实基底层更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不断的细胞分裂,新生下方的细胞取代原有的细胞成为基底层的组成部分,而被取代的上方细胞则逐渐衰老依次变成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的组织部分,之后死亡成为角质细胞从而构成角质层,最后从皮肤脱落,完成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
你可知道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其实不长,几乎可谓是“月月新”,对于一个青年人而言,大概不过26-28天,当然伴随着我们的衰老,这个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到了五十岁之后,大概就会延长到37-42天,这也就意味着衰老和死亡的皮肤细胞会在老年人的脸上逗留更多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的皮肤看上去总不如年轻人来的好。
除此以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前文说到因为太阳照射,皮肤会变黑。
但是伴随着含有大量麦拉宁色素的细胞脱落,只要没有在受到阳光的暴晒,自然含有较少麦拉宁色素的新细胞会取而代之,这也就是说无需使用任何的美白产品,皮肤的肤色自然会在几个月里逐渐变回原来的颜色。
说完基底层,让我们暂且跳过作为中间过程的有棘层(stratum spinosum)、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和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直奔最为关键的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前面说了,组成角质层的是已经死亡的细胞,可是切莫小看了他们,虽然已经死亡,可是他们却担负着表皮层最为重要的功能--保护皮肤免受有害物质的渗透和侵害,同时尽量阻止角质层之下水分的流失。
在角质层之外,还有一层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
一般正常的的皮肤表层处于一个弱酸的状态,脸上的皮肤PH值一般处于5.5左右,而深入到皮肤的内层 PH值就逐渐接近中性的7(基底层pH值一般在6.8-6.9)。
皮肤表层弱酸性的环境,除了可以抑制皮肤表面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外,
也有利于角质层的正常脱落。
也许你没有想到,其实几乎所有的护肤保养品说穿了都是在和角质层打交道。
一般来说,Cosmetic是指只能够是停留在皮肤表面或者最多渗透入角质层发挥功效的产品。
而一款产品的渗透范围如果超过角质层,抵达更深的部分或者对于更深层的组织有作用,那么就应该被视作药妆产品(cosmeceutical,此概念最早由Albert Kligman提出)。
普通化妆护肤品和药妆产品的区分,虽然尚未获得FDA的接受,但是在欧美市场日益受到重视,而在我国这个概念还不普及,不过读者可以多留一个心眼。
说完表皮层,接下来就要说真皮层(dermis)。
真皮层可谓是皮肤厚度的决定者,一般来说人皮肤的表皮层厚度只有0.04毫米到1.6毫米,而真皮层的厚度则在表皮层的20倍左右。
在如此厚的真皮层中,除了大量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汗腺以外,最重要的成分莫过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了。
尤其是前者,皱纹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衰老、紫外线等导致胶原蛋白流失,从而使表皮失去支持,从而产生下陷的问题。
说是胶原蛋白,其实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18 种胶原蛋白,其中11中会出现在真皮层中。
虽然有11种,可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胶原蛋白I 和胶原蛋白III,前者占到整个真皮层的80%,后者占到 15%。
除此以外胶原蛋白IV、V、VII、XVII亦是真皮层的重要组成者。
正是由于胶原蛋白与皱纹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美容护肤服务广告中会涉及到胶原蛋白。
比如说笔者常看到有一些护肤产品号称能够刺激真皮层中胶原蛋白II的产生,可是从刚刚提到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胶原蛋白II根本就不是真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商显然不过是在利用消费者知识上的缺陷加以误导。
又比如,有些厂商号称他们的产品可以通过涂抹在皮肤上之后渗透入真皮层,从而达到补充胶原蛋白使皮肤恢复年轻皱纹消失的功效。
前面我们也说了,表皮的角质层担任着防护墙的作用,防止外来成分的肆意渗透。
有研究限制,只有分子量在5000以下的胶原蛋白可以穿透角质层,可是坊间大多数类似产品使用的胶原蛋白分子量都在1万5千到5万不等,所以显然不用对外敷胶原蛋白报太大的希望。
现在有不少整形医师提供注射胶原蛋白的服务,这的确可以真正起到补充胶原蛋白的功效,但可惜只能维持几个月时间,并不持久。
说完皮肤的基本构造,当然额外还要说说男性的皮肤。
平常我们常会听到类似“女人皮厚,连胡子都钻不出来”的打趣,可实际上男性的皮肤是要厚于女性的皮肤,尤其是在真皮层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所以男性皮肤对于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要好一些,也相对比较少有皮肤过敏的问题,而且在衰老的过程中,皮肤的变化比起女性来要显得不这么明显,所以“厚脸皮”绝对是一件好事。
当然,造物主是公平的,凡是有利必有弊,男性皮肤的油脂分泌往往比较旺盛,虽然这有助于增加皮肤的抵抗能力和防止水分的流失,可是“油光满面”无疑是有碍观瞻的,而且停留在皮肤表面的油脂接触空气后会氧化,不但会有异味还且颜色会变暗,导致人的脸色失去神采,除此以外,对于年轻的男士,暗疮问题上会有比较多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