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陈雨《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介绍
这是一份关于陈雨老师在《敬业与乐业》课堂上的实录。
在本节课中,陈雨老师深入探讨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他在职场和生活中的经验和观点。
敬业的含义
陈雨老师首先解释了敬业的含义。
他认为,敬业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敬业的人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以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陈雨老师强调了敬业对于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个人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成功,并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乐业的重要性
接着,陈雨老师讲述了乐业的重要性。
乐业是指对工作的热情和快乐,以及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和满意度。
他指出,乐业不仅可
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增强个人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陈雨老
师建议大家积极找到使自己乐业的工作,并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实践敬业和乐业
在课堂上,陈雨老师分享了一些实践敬业和乐业的方法和策略。
他建议大家:
- 建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以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 持续研究和自我提升,以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 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 平衡工作和生活,注重身心健康;
- 不断寻找乐趣和满足感,培养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
结论
陈雨老师在本节课上强调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
些实践方法和策略。
他的讲解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明白了如何在职
场和生活中更好地敬业和乐业。
这些价值观将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
个人幸福产生积极的影响。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执教者:李亚娟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师:现在开始上课。
第一件事情,翻到《敬业与乐业》,因为我们没有预习,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学生看书)师:快速浏览完课文之后,在笔记本上抄写字词。
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
抄完之后可以读读注释。
(学生抄词,读词)师:抄完之后读注释,大声读,读出声。
(生读注释)师:好,停!我看了,聪明的孩子一边读注释的时候,他就知道把注释上对你而言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
李路,这个词语的读音是?[ppt展示字词。
略] 生:赦。
师:赦,很好!不要读成“赫”了。
张迪,请读这个词。
生:鹜。
师:下边部分是什么?生:马。
师:对,马,跑得很快!王琛,这个读什么?(师指“强聒不舍”的“聒”)生:聒。
师:聒,好。
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气儿读给自己听,开始!(生大声读词)[Ppt展示梁启超的简介。
略] 师: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
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
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
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
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他的什么文章?生:《少年中国说》。
师:好,来,最后一句。
美哉我少年中国……预备起——(生背诵)师:今天学他的《敬业与乐业》,也是一篇好文字。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投影展示]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分论点在第三段和第五段,快找……?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本文用了对比论证……?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师: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用红笔圈出来中心论点在第一段。
生: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师:常青怡聪明,正是!请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中心论点。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主要介绍了新中国一直在弘扬的重要思想,敬业和乐业,它强调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参与和完成国家的重大工作及尊严的任务,并强调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去服务于社会。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要求教师尊重新生,以真诚的态度欢迎他们,将他们融入到新班级及学校生活中去,充分展示新生们品质和风采,鼓励他们踊跃投身国家宏伟事业之中。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还要求老师应该做到既尊重学生,又讲求良心、规范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表达内心热情,用自己的努力将国家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老师要以真诚和热情的心情,注重到每一位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发现希望,将敬业,乐业的思想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有效的深入到知识的海洋、收获其中的最大利益。
敬业与乐业名师课堂实录肖培东肖培东老师的敬业与乐业名师课堂4月28日上午,“敬业与乐业”震撼实录课堂开讲,晋九考长江高级中学学子们依次来到金橘报告厅,请到的敬业乐业的知名教育家肖培东老师对我们进行精彩的讲解授课。
肖老师根据现实学习和企业管理经验思考,要求我们把自己建成以快乐为基础,培养担当与敢于担当、改变与发展的文明人,让每个学子都充满责任感,他告诉我们要学会以协作的态度和行动谋求共同的利益,要培养团队精神,拥抱每一次挑战,在创新与敢想的路上,带领学生们一起走出敬业乐业的圆满结果。
肖老师以优雅谈吐、实事求是的态度展开了他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真经验,犹如英雄榜上的英雄,他在面对困难时体现出“学习才是硬道理”、“拒绝放弃不放弃”不断地追求完美真理认知,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大胆尝试,是肖老师搭建完美启航船只给每一个学生传递的深刻信息。
毫无疑问,肖老师的淋漓尽致的把握,拥有了令学生们晋九考长江高级中学,如温暖的江湖气息,给每个学生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包括一个敬业乐业的价值取向、一个新颖潜力玩出生机的灵感空间、一个新时代睿智成长的宝贵体验,一个可以感受智慧学习魅力的美好课堂。
面对当今的竞争,肖老师坚持“专业到底”,做到“渡人不如渡己,渡己不如乘天下”,在这里也感染到了肖老师的敬业乐业本色,用心聆听肖老师的教诲,让我们的思想更加进步,用实践去说明理念,再则用理念去改造实践,把敬业乐业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把我们每个人作为一名样样做到最好的学子,给未来考生更大的成就。
在结束课堂前,肖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很多学习书籍,让学生真正把这次课堂的精神带回去,深洞朦胧的课堂虽然只有一小时,但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浓浓的深刻感受,用最少的时间,让我们得到最大的收获!。
《敬业与乐业》课堂教学实录(最新5篇)敬业与乐业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导入简介作者()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地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地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介绍作者,学生读注释:梁启超(),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地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卷,余万字.初中七年级上册学过他地《最苦于最乐》.梁启超真地很了不起,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地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地生物学家、数学家、建筑学家等等.b5E2R。
梁启超共有有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地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地人才.梁思顺(令娴)(年-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年-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年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成地故事》八年级课文.梁思永(年-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年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年-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年-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年-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宁(年-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梁思礼(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学习字词,()给加点地字注音:容赦旁骛亵渎骈进痀偻承蜩强聒不舍()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解释词语,读注释,大声读.DXDiT 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行相顾强聒不舍()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两遍,开始!二再读课文,诵读抄写文中引用地经典名句.RTCrp。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课《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本节课的主题是“敬业与乐业”,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敬业”和“乐业”两个词,然后询问学生这两个词的含义和区别。
学生踊跃参与,纷纷举手表示:“敬业是指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不断努力。
”“乐业则是指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充实感,把工作当做自己生命中的有意义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包袱。
”接着,教师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写有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不会觉得它是一份工作,而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教师反复强调这句话的含义,并让学生们看看自己是否有获得这种工作体验的机会。
很多学生都表示,在生活中,只要希望得到什么就必须为其付出努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薪水。
接下来,教师展示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图片和相应的名言,如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快乐是劳动的结果”和杰出作家杜拉斯的“用心工作,用心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全部”。
教师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和名言,从中获取灵感和价值观。
接着,教师进行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不同的职业,如医生、工程师、教师等,并表演其职业角色,展示出所在职业的责任和特点。
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
最后,教师提醒学生要认识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要尽心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并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和成就感,让工作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言,表现出对敬业和乐业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取启示和价值。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认识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谈及自己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从事的工作充满了热爱和热情,把工作看做一种享受和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工作中可以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把握中心论点和写作思路。
⑵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⑶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⑷体会演讲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中锻炼独立思考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点评课前3分钟: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百零八将梁山好汉在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虽然最后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但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锻炼学生的练笔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激情诵读导入:师:天地苍苍,乾坤茫茫,我们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男1: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女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男1: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女1: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令我们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议论文比较抽象,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从语言气势,思想意识上刺激学生接下来的时间集中精力坚持学习)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梁启超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板书)。
三、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作者简介,有学生独立来完成,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师: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面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的一次演讲。
《敬业与乐业》[文本把握]课文《敬业与乐业》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稿,作为议论性文章被列为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现实感很强,还有一篇著名的带有文言色彩的散文《少年中国说》曾被选入教材,可谓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鼓励和进取精神。
“少年中国”是梁先生对中国未来的一种寄托,一种期待和希望所在。
梁先生从戊戌变法到晚年的执教清华、南开,作过无数次的精彩演讲,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时局、历史、生活、人生、书法、艺术、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晚年的演讲,更是人生经验和学术研究的集中阐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敬业与乐业》则是梁先生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所做的一次演讲,正可列为梁先生晚年之演讲,其“智慧的光芒”在于:首先,传统意蕴深厚。
当时作者退出政坛赴欧考察,对西方社会诸多弊端有所认识,回国之后力主发扬传统文化,试图用东方文明来疗救灵魂、拯救世界。
作者在说理中大量引用传统经典,演讲的背后浸润着博大精深、极为深厚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意蕴。
其次,论述层次分明。
演讲题目是“敬业与乐业”,毫无疑问,“敬业”“乐业”是本篇演讲论述的侧重点,所以开门见山指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但正文先从“有业”谈起,强调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因为这是基本前提,然后引出对待职业的态度首先要做到“敬业”,紧接着作者对什么是“敬业”、怎样做到“敬业”做出分析,接下来谈的一点是“乐业”,对于“乐业”应有的心态以及“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用自己通俗的说法总结全文,所谓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在于寻找“趣味”,从而向听众发出号召,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有业——敬业——乐业”三者层层递进,论述清晰层次分明。
再次,引证材料丰富。
除了大量引经据典,作者还列举孔子和百丈禅师等事例,引证材料显得丰富厚重,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强化了材料与观点的契合度。
《敬业与乐业》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4篇)《敬业与乐业》课堂篇1一、设计说明:《敬业与乐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它首先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其次它还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
因为文章的这些特点就注定了它在本单元中甚至整个初三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书中接触了一个单元,对议论文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无论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来看,学生对议论文掌握得情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学好这一单元的文章,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议论文体是至关重要的。
而本篇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无论在议论的层次、结构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
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篇演讲稿,一篇悼词,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学写演讲稿,并且进行演讲。
由此可以看出,体会演讲稿的特点,把握演讲的技巧,学习写演讲稿,学会演讲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
而本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也是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体现得很明显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演讲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
根据以上这些,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
目标设计好了,整节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
在解决了字词,理顺这篇文章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识的领悟和演讲特点的体会上。
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呢?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讲,就会在无形中抹杀这篇文章的深刻意蕴,更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恐怕学到的也会寥寥无几。
思量再三之后,我把目光索定在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敬与乐》教学实录.doc《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小编寄语】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学习,如何做到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呢?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课堂实录,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有个参考!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
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生:论说文。
师:对。
记叙文有六要素,那么论说文有哪些要素呢?生答后,教师归纳:论说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作者要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论据就是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正确的理论(自己的合乎逻辑的议论或名人名言);论证就是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的方法,有例证法(具体事例),引证法(名言),喻证法(作比喻),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
师:论说文的基本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后)论说文的结构有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最关键的部分是本论,就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提出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是或是什么?怎么样?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的思考和答案,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写出来,一篇论说文就基本形成了。
师:根据以上的介绍,请你思考一下: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题目应该提出并回答几个什么问题?(生答后)对。
这个题目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为什么要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下面请你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这么写的,课文中写了几个什么问题。
(在学生阅读完后,并初步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教师进行解答。
下面就不一一列出这个过程了。
)师:作者写的内容与我们事先的分析是不是基本一致的?好,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本文是怎么开头的?也就是说,如何提出问题的呢? 通过引用《礼记》和《老子》里的话,说明题目的来历。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理清论证的层次结构。
3. 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学重点:1.明确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教学难点: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谈感受学生谈如何劝同学勤奋学习,最后引出课题。
二、理解题目,明确作者观点。
(1)从题目来看,文章谈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明确题目即论题)(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学生解释“敬业”与“乐业”的含义)(3)学生谈预习课文后的感受: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框架思路。
三、初步感知课文文章的标题为“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的?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师明确:2.提问: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思路及依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并导入对课文的研读。
3.梳理本文结构思路。
生答,师明确: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
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一)分析有业之必要(一)分析有业之必要读文章3—5段,我们读出了什么?明确:阐述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
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二)分析敬业之重要读6—7段,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以演讲的口吻朗读第6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作者提供的依据。
)师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1、导入---简介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2)介绍作者,学生读注释: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着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着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初中七年级上册学过他的《最苦于最乐》。
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建筑学家等等。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着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成的故事》八年级课文。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着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着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着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敬业与乐业»。
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生:论讲文。
师:对。
记叙文有六要素,那么论讲文有哪些要素呢?生答后,教师归纳:论讲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确实是作者要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论据确实是作者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能够是客观事实,也能够是正确的理论〔自己的合乎逻辑的议论或名人名言〕;论证确实是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的方法,有例证法〔具体事例〕,引证法〔名言〕,喻证法〔作比喻〕,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
师:论讲文的差不多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后〕论讲文的结构有三部分:提出咨询题——引论,分析咨询题——本论,解决咨询题——结论。
最关键的部分是本论,确实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样能够提出这么几个咨询题:什么缘故?什么是或是什么?如何样?把对这几个咨询题的的摸索和答案,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写出来,一篇论讲文就差不多形成了。
师:依照以上的介绍,请你摸索一下:对〝敬业与乐业〞那个题目应该提出并回答几个什么咨询题?〔生答后〕对。
那个题目涉及如此几个咨询题:什么是敬业?什么缘故要敬业?如何样做才是敬业?什么缘故要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下面请你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不是这么写的,课文中写了几个什么咨询题。
〔在学生阅读完后,并初步回答了以上咨询题后,教师进行解答。
下面就不一一列出那个过程了。
〕师:作者写的内容与我们事先的分析是不是差不多一致的?好,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是如何样进行论证的。
本文是如何开头的?也确实是讲,如何提出咨询题的呢?——通过引用«礼记»和«老子»里的话,讲明题目的来历。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呢?这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核心部分。
《敬业与乐业》课堂教学实录一、设计说明:《敬业与乐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它首先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其次它还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稿。
因为文章的这些特点就注定了它在本单元中甚至整个初三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书中接触了一个单元,对议论文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无论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来看,学生对议论文掌握得情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学好这一单元的文章,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议论文体是至关重要的。
而本篇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无论在议论的层次、结构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
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篇演讲稿,一篇悼词,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学写演讲稿,并且进行演讲。
由此可以看出,体会演讲稿的特点,把握演讲的技巧,学习写演讲稿,学会演讲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
而本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也是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体现得很明显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演讲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
根据以上这些,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
目标设计好了,整节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
在解决了字词,理顺这篇文章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识的领悟和演讲特点的体会上。
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呢?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讲,就会在无形中抹杀这篇文章的深刻意蕴,更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恐怕学到的也会寥寥无几。
思量再三之后,我把目光索定在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的,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
并且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
这样以来,即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除此之外,为做到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丰富积累与能力培养并举,我还设计了一些精彩的环节,如“看看这些可敬的人”“挑战权威”“背诵大比拼”“畅所欲言”“互送书签”等,通过创设情境,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将学生学习引向高潮,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过程:师: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生1:我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许多病人的痛苦,挽救许多病人的生命。
生2:我想当一名画家,因为我喜欢画画,我想用我的笔描绘出五彩的世界。
生3:我想当一名慈善家,把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使他们过上向我们一样幸福无忧的生活。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点评: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落实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打下基础。
简单地对这篇文章演讲对象进行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师: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查到的梁启超的信息?生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生2:他是清光绪举人。
生3:他和康有为领导的变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师:是啊,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学者,他的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诸多领域。
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呢。
生合: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点评:通过作者简介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亲近、敬佩之情,这对学生走进这篇演讲稿,理解作者演讲的目的,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师: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见大屏幕)学生齐读。
(点评: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把你预习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出示大屏幕)请一名学生领读(一词读两遍)师:看看这些字和音,哪个字的音容易读错?生1:“强聒不舍”的“聒”。
师:“聒“什么意思?生:罗嗦师:用什么罗嗦?生:嘴师:对用舌头说话,说得人耳朵都生茧子了,就是“聒”生:中国的汉字真是有意思。
师:还有哪个字难读?生2:“容赦”的“赦”师:他容易读成什么?生:“赫”师:有反文读“shè”师:哪个字容易写错?生3:“亵渎”的“亵”师:怎样才不容易写错?生4:把这个字分分家,“执”把“衣”拆开了,就是“亵”师:很不错生5:“心无旁骛”的“骛”生6:不要把下面的“马”写成“鸟”生7:也不要把上面的“矛”少写一撇。
2、解释词语的含义:(大屏幕出示)师:你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学生逐一解释所出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3、回答预习问题: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生1: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生2: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生3: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师:这篇文章层次清楚,说理透彻,以敬业乐业为论题,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点评:字词教学采取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能使学生对易错的字音、字形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针对这篇文章层次结构比较清楚的特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顺序,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整体感知:师:那么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生1:业就是职业,正当的职业,我是在第五自然段第一行“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生2:“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句话不正好证明了作者所说的业,不光有职业,凡是劳作都是业,包括没有正式职业的人,比如说家庭主妇。
生3:第五自然段倒数第二行说“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业应当还包括。
生4:“凡可以名为一件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说明作者认为只要是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就是业。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集思广益我们的答案就完整而且准确了。
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能够从作者写敬业这一部分找到有关于业的阐述,更是难得。
正如同学们所说,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
学生也属于梁启超所说的业的范畴。
那什么是敬业呢?生5:“主一无适便是敬”师: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生5: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师:你从那知道的对这个句子的理解?生5:课下注释。
师:很不错。
其他同学还找到别的句子了吗?生6:“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就是敬业吗?生6:专心致志,一点私心杂念也没有,就是敬。
师:对,这就是成语“心无旁骛”的意思。
生7:老师,我觉得46页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写“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也是为了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个观点。
师:真不简单,还会通过寻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这两个事例正说明敬业的含义,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正正经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敬业。
生8:老师,我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师:是啊,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阐述敬业的含义的句子当然俯拾即是,可见作者的论述是针对性是相当明确的,中心也很清楚。
那什么又是乐业呢?生:乐业就是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领略到趣味。
师:综合上面同学们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总结的那样“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说的“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吗?生1: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并且能全心全意、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中。
生2:还应该能从中发现乐趣。
师: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完整一些。
(学生思考了片刻)生3:对于任何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都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做,并能在专心做得过程当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地步。
(学生鼓掌)师:简直阐述得太完美了。
(点评:在理顺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什么是有业、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作者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课文做准备。
)(六)深入探究:1、学习2-5自然段:师:初读课文时,老师首先就被课文前半部分吸引住了,猜猜吸引老师的原因?生1:因为引用了孔子的话。
师(点点头):什么话?学生齐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师:你们理解这两话的意思吗?生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生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师:这两种懒人即使是大圣人孔子碰见了他们也没有办法,看来真是无药可医,我相信咱们班没有这样的人。
再猜猜老师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生4:因为这一部分举出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
师(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完全是。
再猜不出来了?(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揣摩作者演讲这几段时的语气)生5: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