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_张毅
- 格式:pdf
- 大小:165.90 KB
- 文档页数:3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韩根良【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年(卷),期】2008(8)16【摘要】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ALB水平。
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PA、ALB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1)。
结论:血清RBP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能更准确地反映肝储备功能。
【总页数】2页(P3810-3811)【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诊断;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分析;前白蛋白/分析;血清白蛋白/分析【作者】韩根良【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29.304【相关文献】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吴丛霞;张晓芳;陈琳;翟祥军2.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临床价值[J], 张毅;余永胜;汤正好;江红;奚敏;臧国庆3.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J], 朱玉;王启之;燕善军4.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J], 李嘉5.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水平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J], 孟祥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的价值谢金水;徐燕珊;黄妙霞【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nd prealbumin in the evaluation of preterm infant nutrition. Methods Ninety-eight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t the same time, 98 full-term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gesta-tional age difference, the 98 premature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53 neonates with gestational age<34 weeks) and group B (45 neonates with gestationalage≥34 weeks). The level of prealbumin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se-rum albumin of all newborn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albumin, prealbumin,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0.13±3.84) g/L, (23.91±3.93) mg/L, (122.83±24.47) mg/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the three proteins in group A was (29.06±5.28) g/L, (19.89±5.91) mg/L,(110.08±21.14) mg/L,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of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prealbumin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can more accurately, sensitively reflect the nutritional status in premature infants,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的价值。
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朱玉;王启之;燕善军【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8)012【总页数】3页(P1561-1562,1565)【关键词】肝硬化;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作者】朱玉;王启之;燕善军【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合成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时,其合成蛋白及酶的能力下降。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蛋白[1],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共同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为了及时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更加灵敏地判断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并使肝硬化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本研究对81例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 RBP、PA、ALB和CHE。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冯佩青朱军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测定观察组121例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及7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以及前白蛋白(PA)的水平,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肝损伤患者血清中的RBP、PA均出现异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人群水平(P<0.01)。
结论:血清中RBP浓度水平体现机体肝功能的变化,能够快速灵敏的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对于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的诊断及病程观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肝损伤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0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001-01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主要是在肝脏内合成,它在血液中作为维生素的转运蛋白,能够快速反映蛋白质代谢的改变,及时敏锐的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1]☆,并可以作为肝病早期诊断以及后期病程观察等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类型肝损伤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探究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血清中RBP的水平及相互关系,以及RBP的测定对肝脏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2]☆,本文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1例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以及75例对照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清中RB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的水平进行测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121例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患者,其中男8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4±7.4岁。
按照2000年西安会议标准进行诊断分型:慢性肝炎27例、急性肝炎35、肝炎后肝硬化23、重型肝炎29、肝癌7例,患者均排除肝肾原发性疾病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有包膜的DNA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HBV病毒,其中约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
HBV感染和CHB是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造成严重健康威胁和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尚无根治之法,因此进行有效的治疗需要对该疾病的机理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产生的一种抗体,是抵御病原体侵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HBV感染的过程中,Ig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对病毒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来清除病毒。
血清中的Ig含量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和预测治疗效果。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IgM和IgG是最常用的Ig亚型,因为它们的含量可以反映在感染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病毒清除和病情严重程度。
本文将着重讨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gM和Ig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IgM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IgM是一种相对较大的分子,对初次感染病原体有强的亲和力,可迅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
在HBV感染的早期,IgM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病毒清除后,IgM水平会迅速降低,但在某些情况下,IgM水平可能会持续升高。
因此,IgM检测是初诊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在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IgM的升高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研究表明,IgM的持续升高与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相关。
因此,对于AHB患者,及时检测和监测IgM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病情进展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IgM的水平可能会反映病毒活动性的变化。
研究表明,CHB患者中的IgM水平通常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肝炎病毒反复复制或再活化时,IgM水平可能会升高。
此外,高IgM的CHB患者伴有较高的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建议定期检测IgM水平以确定病毒活动程度,指导治疗决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三者联合检测的价值
陈应强;龙腾飞;吴亚云
【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34)4
【摘要】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正日益受到重视。
临床上多以传统的生化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和总胆红素等来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对血清前白蛋白(prcal-bum in,PA)、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CHE)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研究较少,故于2006年3月-2007年12月对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432-433)
【作者】陈应强;龙腾飞;吴亚云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感染科,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大学,北区卫生院,贵州,贵阳,550025;贵阳医学院附院,感染科,贵州,贵阳,5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水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孙晓霞;袁丽莉;郑悦;孙艳兰;苑立娟;张筱美
2.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及甲状腺激素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 [J],
黄伟雄;郑智鑫;郑传进
3.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水平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J], 孟祥洁
4.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前白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李燕;李新霞
5.肝脏疾病诊断中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及总胆汁酸联合检测的价值 [J], 黄祖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意义袁立新;陈忠【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ealbumin (PA),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 and total bile acid (TBA) in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of hepatic cirrho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Child-Pugh standard, A group (A grade, 40 cases), B group (B grade,42 cases) and C group (C grade,38 cases), respectively. And 40 healthy cases were as normal control.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sator was used to assay serum PA, RBP and TBA. Results: The levels of PA and RB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P < 0.01 or P < 0.05),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lewtion of Child-Pugh classifiea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ree groups(P < 0.01 or P < 0.05). However, the level of TB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P < 0.01 or P < 0.05), and elevat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groups (P < 0.01 or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a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 RBP and TBA to evalua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作用.方法:12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A级)40例,B组(B级)42例,C组(C级)3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血清PA,RBP和TBA的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A和RBP水平较对照组均减低(P<0.01或P<0.05),且随着Child-Pugh积分升高而递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Child-Pugh积分升高而递增,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联合检测PA,RBP和TBA可以较好地判断肝硬化患者分级状况,为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1(039)005【总页数】2页(P424-425)【关键词】肝硬化;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血浆;胆汁酸类和盐类;预后【作者】袁立新;陈忠【作者单位】212300,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12300,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而Child-Pugh分级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肝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其分级指标有5项,包括3项生化指标(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2项临床指标(腹水和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张毅;汤正好;余永胜;江红;奚敏;臧国庆【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19)1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前白蛋白(P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其他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R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的异常率均高于同组血清PA与白蛋白(ALB)的异常率(P<0.05).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RBP与队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1).血清RBP、队与ALB水平之间亦呈正相关(r1=0.597,r2=0.516,均P<0.01).结论血清RBP和P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两者的血清水平逐渐下降.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且RBP的半衰期明显短于PA,比PA能更灵敏、更快速、更特异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总页数】3页(P2693-2695)【作者】张毅;汤正好;余永胜;江红;奚敏;臧国庆【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敏 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杨波2.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姚碧婉3.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傅念;卢放根4.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J], 朱玉;王启之;燕善军5.脑外伤急性期血清前白蛋白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陈浩;田恒力;胡锦;高文伟;王敢;陈世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杨倩;文婷;康敏【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24(33)4【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在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本次入院是否合并肝癌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测定患者血清PA和RBP的水平,分析两项指标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相关性。
结果Child-Pugh-A级患者的血清PA和RBP水平最高,Child-Pugh-C级最低,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血清PA和RBP水平逐渐降低(P<0.05);低MELD组患者血清PA和RBP水平显著高于高MELD组(P<0.05);肝硬化合并肝癌组患者的血清PA和RBP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血清PA、RBP水平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呈负相关(r<0,P<0.05),血清PA水平与肝癌的发生也呈负相关(r<0,P<0.05)。
结论血清PA和RBP能够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伤情况,评估肝硬化患者的残余肝细胞功能,并且P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肝癌的发生。
【总页数】4页(P413-416)【作者】杨倩;文婷;康敏【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R735.7【相关文献】1.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临床价值2.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总胆汁酸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3.肝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4.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5.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蔡勇进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蔡勇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1[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6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划分为一般组、重症组,并选取同期健康献血的4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根据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结果一般组、重症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般组、重症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有效控制病情,重型组、一般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直接反应患者的肝功能,为之后乙肝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乙肝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020-02[作者简介] 蔡勇进(1959.12-),男,福建金门人,大专,副主任技师,从事免疫方面工作。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为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疾病,病情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发作,危险性高,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传染性以及危害性。
该疾病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该疾病的发生率、传染率高,若未治疗,可能会恶化为肝癌或肝硬化,因此做好患者病情的监测,对于提高临床预后,十分重要[1]。
免疫球蛋白类似于抗体,有抗体活性,可特异性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在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主各个指标的特点以及分工不同,对于早期评价机体免疫情况效果显著。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统计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17期1投稿邮箱:sjzxyx88@·论著·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杨金库,李桂花△(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 )、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 )、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 )、胆碱酯酶(cholineesterase ,cHe )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与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肝病组、对照组。
对肝病组与对照组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清rBP 、Pa 、tBa 、cHe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比较肝病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比较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
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肝病组的rBP 、Pa 、cHe 均低于对照组(P <0.05),其tBa 、alt 、as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
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rBP 、Pa 、tBa 、cHe 、alt 、as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相关性分析,rBP 、Pa 、cHe 与肝脏疾病呈负相关,tBa 、alt 、ast 与肝脏疾病呈正相关。
结论 rBP 、Pa 、tBa 、cHe 与肝功能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对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脏疾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17.001本文引用格式:杨金库,李桂花.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01-02.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Prealbumin, Total Bile Acid and Cholinesterase inLiver DiseaseYanG Jin-ku,li Gui-hu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of Xinjiang, Shihezi, Xinj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rBP, Pa, tBa and cHe in liver diseases. Methods 200liver disease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and 80 healthy voluntee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liver 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loo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liver dise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rBP, Pa, tBa, cHe, alt and ast were measured, the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liver dise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he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liver diseases were compar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lood and the liver disease. Results the rBP, Pa and cHe of the liver dise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tBa, alt and as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differences of rBP, Pa, tBa, cHe, alt and AST in acute hepatitis, chronic hepatitis,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BP, Pa and cH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ver diseases, and tBa, cHe, alt and ast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liver diseases.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RBP, PA, TBA, CHE and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can b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liver disease diagnos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judgement.KEY WORDS: liver disease; 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Prealbumin; total bile acid; cholinesterase0 引言肝脏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多采用ALT、AST 等肝功能指标对其进行检测,而随着生化检验技术的逐渐成熟,更多的血液生化指标被用于肝脏疾病诊断中,如RBP、PA、TBA、CHE 等[1-3]。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cin,RBP)为血液中视黄醇(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
1961年Berggard在免疫电泳中发现在α2-球蛋白区域能形成一条长沉淀线的蛋白质,曾称为长α2-球蛋白[1]。
在以后几十年中,人们对这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这种蛋白质广泛地分布于正常人体液中,属α1-球蛋白,具有从肝细胞中转运视黄醇至周围组织的功能[2]。
现认为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自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3]。
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是反映肾脏、肝脏及营养性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4~7]。
本文就近年来对RBP理化特性、代谢以及RBP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一、RBP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RBP分子由一条多肽链及小部分碳水化合物组成,不含中性糖和氨基已糖,分子量为21,000,沉降系数S020W 2.3S ,等电点pH 4.4~4.8,半衰期3~12小时。
RBP经硫酸乙基葡聚糖层析(Slfoethy Sephadex Chromatography)得到A、B两个峰,二乙氨基乙醇葡聚糖(DEAE-Sephadex)层析A、B两部分后可获得A1、A2与B1、B2四组分。
免疫扩散法显示RBP的四个组分抗原性是一致的[8]。
RB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
在血液中,RBP与视黄醇、前白蛋白以1:1:1(mol)的复合物形式存在,转运体内90%的视黄醇至机体组织,当RBP与细胞表面的RBP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RBP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出[9]。
第19卷第1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Vol.19No.17 2009年9月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Sep.2009肝脏是机体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各种急慢性肝病均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多种血清蛋白浓度变化。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均在肝脏合成,能及时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变化,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本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文章编号:1005-8982(2009)17-2693-0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张毅,汤正好,余永胜,江红,奚敏,臧国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上海200233)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 BP)与前白蛋白(P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 BP与PA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其他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R 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血清R BP的异常率均高于同组血清PA与白蛋白(ALB)的异常率(P<0.05)。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R 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
血清R 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1),血清R BP、PA与ALB水平之间亦呈正相关(r1=0.597,r2=0.516,均P<0.01)。
结论血清R BP和P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两者的血清水平逐渐下降,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且R BP的半衰期明显短于PA,比PA能更灵敏、更快速、更特异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乙型肝炎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retinol-bindingprotein and pre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ZHANG Yi,TANG Zhenghao,YU Yongsheng,JIANG Hong,XI Min,ZANG Guoqing(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33,P.R.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and preal-bumin(PA)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Methods】The levels of serum RBP and PA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immuno-turbidimetry in178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and35healthy controls.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done.【Results】Except chronic mild hepatitis,the levels of serum RBP and PA in other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P<0.01).The abnormal rate of serum RB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rum PA and ALB in the same group(P<0.05).The levels of serum RBP and PA in dea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survival group in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P<0.01).Serum RB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0.728,P<0.01),serum RBP and PA were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B(r1=0.597, r2=0.516,P<0.01).【Conclusions】The levels of serum RBP and PA were correlative with the degree of liver dam-age.The levels of serum RBP and PA declined with the decrease of liver function.Serum RBP and PA can be an in-dex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liver damage.The half life of serum RBP i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serum PA, serum RBP is more sensitively,rapidly and specifically to reflect changes of liver function.Key words:retinol-binding protein;prealbumin;albumin;viral hepatitis B收稿日期:2009-01-14[通信作者]臧国庆,E-mail:zangguoqin@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RBP与PA水平,探讨两者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中的血清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为2007年1~12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118例,女60例;年龄20~71岁,平均(38.8±10.3)岁;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轻度31例、慢性肝炎中度28例、慢性肝炎重度23例、肝硬化56例、重型肝炎19例(存活11例,死亡8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9~52岁,平均(35.2±6.8)岁;均排除肝、胆、肾、甲状旁腺和营养性疾病。
1.2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
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
RBP与PA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为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ALB溴甲酚绿法测定试剂盒为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产品。
血清RBP、PA和ALB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30~70mg/L、200~400mg/L和35~55 g/L。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异常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血清RBP、PA与ALB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2.1各组乙型肝炎血清RBP、PA和ALB检测结果17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RB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除慢性肝炎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血清AL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同时对血清RBP、PA 和AL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发现RBP与PA呈正相关(r=0.728,P<0.01),且RBP、PA与ALB之间亦呈正相关(r1=0.597,r2=0.516,均P<0.01),见表1。
表1各组乙型肝炎血清RBP、PA和ALB检测结果(x±s)注: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2重型乙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RBP、PA 和ALB检测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RBP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且血清PA水平亦低于存活组(P <0.05);而血清ALB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重型乙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RBP、PA和ALB检测结果(x±s)注:1)与存活组比较,P<0.01;2)与存活组比较,P<0.052.3各组乙型肝炎血清RBP、PA和ALB异常率比较血清RBP、PA和ALB水平降低具有一致性。
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RBP、PA和ALB的异常率均升高,且RBP的异常率均高于同组PA与ALB的异常率(P<0.05)。
在急性或肝功能轻、中度损害的乙型肝炎患者中,PA的异常率是ALB 的2、3倍,RBP的异常率又高于PA的异常率,提示在疾病早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方面,PA较ALB敏感,而RBP又较PA、ALB敏感,见表3。
组别n RBP(mg/L)PA(mg/L)ALB(g/L)急性肝炎2126.21±5.72覮169.32±25.73覮40.95±4.32慢性肝炎轻度3138.52±8.13251.81±38.2441.74±4.89慢性肝炎中度2828.12±6.81覮182.56±29.47覮41.06±4.67慢性肝炎重度2321.65±6.47覮134.28±22.32覮33.46±4.95覮肝硬化5619.16±4.68覮116.47±34.56覮31.68±4.23覮重型肝炎1912.47±5.46覮91.23±21.75覮28.15±4.54覮正常对照组3542.64±9.84269.17±39.6943.71±5.72组别n RBP(mg/L)PA(mg/L)ALB(g/L)死亡组89.28±3.581)72.15±28.122)27.49±4.89存活组1114.79±4.73105.11±26.8728.63±5.97组别n RBP PA ALB急性肝炎2116(76.19)13(61.90)4(19.05)慢性肝炎轻度3115(48.39)13(41.94)6(19.35)慢性肝炎中度2822(78.57)19(67.86)9(32.14)慢性肝炎重度2322(95.65)20(86.96)16(69.57)肝硬化5650(89.29)46(82.14)38(67.86)重型肝炎1919(100.0)19(100.0)16(84.21)表3各组乙型肝炎血清RBP、PA和ALB异常率比较例(%)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第19卷!!!!!!!!!!!!!!!!!!!!!!!!!!!!!!!!!!!!!!!!!!!!!!!!!!!!!!!!!(上接第2692页)第17期张毅,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3讨论目前反映肝功能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很多,但能灵敏、快速、特异地反映肝脏功能,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