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49.34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12月 第28期临床研究腔镜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束小峰东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盐城 224200【摘要】目的:分析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用于甲状腺肿瘤治疗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其开放式手术疗法和腔镜下外科手术疗法,对两种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传统开放手术技术和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用于甲状腺肿瘤治疗时均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对而言,腔镜外科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理想,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8-0084-02甲状腺位于气管两侧,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具有调节机体钙平衡、调控代谢和生长速度等作用。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多发与女性的颈部肿瘤,患者以颈部症状位置出现肿块,肿块会随着吞咽动作发生移动为主要表现,且随着病情的进一部分发展,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功能障碍甚至是呼吸困难等症状。
目前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1]。
在过去应用开放式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时,虽然效果备受肯定,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且位于胸颈部,不仅极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还对患者外形美观造成了影响。
近年来我国临床中微创技术高速发展,其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常规术式。
本文将就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用于甲状腺肿瘤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共计纳入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采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水平接近(P>0.05),可对比,详见表1。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肿瘤;行影像学检查可见单个结节直径不超过6 cm,T10RADS分期为III期,符合临床手术指征;患者年龄不超过60岁;无甲亢以及甲状腺手术史等情况;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凝血系统疾病;不存在甲状腺淋巴结肿大或者是转移情况;对研究知情同意。
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1. 引言1.1 概述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是指对患者在甲状腺手术后进行评估的一种评分方法。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一些甲状腺疾病的常见方法,然而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后患者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应运而生。
该评分标准主要通过对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对应的治疗需求等信息。
通过对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应用,医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术后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要点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该评分标准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要点,包括评估指标、评分等级和对应的临床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该评分标准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背景、意义和内容。
这将对医生在术后患者管理和治疗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提高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评分标准也有助于推动甲状腺手术领域的研究和进步,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会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结构、章节划分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如下结构组织:2.1 引言2.1.1 概述2.1.2 文章结构2.1.3 目的2.2 正文2.2.1 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要点12.2.2 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要点22.3 结论2.3.1 总结2.3.2 展望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进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要点。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两个章节介绍甲状腺术后分级评分标准的要点。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作者:赫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提高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1]。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1年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40例患者呈显效的有20例,呈有效的有14例,呈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的40例甲状腺患者呈显效的有25例,呈有效的有13例,呈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5.0%;术后对所有的甲状腺进行1年的随访,对照组的甲状腺患者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7.5%,观察组的甲状腺患者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之间相关的差异具有显著差性(P【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甲状腺肿瘤是颈部的慢性病变,好发于颈前部,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
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不影响说话、吃饭。
所以,通常当人们体检时才被发现。
但有的可短期迅速增大,颈部变粗,再继续发展可影响呼吸,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2]。
普外科手术治疗是除了没有分化癌以外的各种类型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采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并辅助使用碘131治疗以及甲状腺激素和外照射等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3]。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对所有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相关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胡夏荣,谢楚平,陈思远,吴志明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广东 东莞 523018)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3D 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前入路,观察组采用胸乳入路。
比较两种入路的3D 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 [(16.37±3.22)ng/L 、(15.17±2.79)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20.14±3.67)ng/L 、(19.24±2.68)ng/L ],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经胸乳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优于经颈前入路3D 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癌;3D 腔镜;经胸乳入路;经颈前入路;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1-0078-04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22胸乳入路),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5~58岁,平均(51.13±2.13)岁;病程5~15个月,平均(9.79±1.62)个月;肿瘤位置:左侧19例,右侧26例。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评级评分标准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级评估。
通过评级评分,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理报告中的肿瘤特征来评估,并根据这些特征的不同赋予相应的分级评分。
这些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细胞类型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评估,可以将患者的甲状腺癌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经验,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这些评分标准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生存预后,还可以指导医生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的选择。
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评级评分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精确化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应用前景,希望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推动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文章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简要介绍。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个可能的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展开深入探讨。
文章整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甲状腺癌及其评级评分标准的背景信息,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包括甲状腺癌的背景介绍和评级评分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对甲状腺癌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病率以及临床表现等。
接着,我们将阐述甲状腺癌评级评分的重要性,包括其对患者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性,并介绍目前已有的常用评级评分系统。
结论部分将对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探讨甲状腺癌评级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包括相关研究方法和标准制定的依据。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以及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背景和重要性。
肿瘤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
肿瘤疗效评价是评估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反应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还对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影像技术,利用特殊的放射性标记剂(如18F-FDG)追踪和测量患者体内代谢活性,从而提供了更准确、客观的肿瘤疗效评价指标。
它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生理功能和分子水平的改变,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实时、可视化的肿瘤评估手段。
本文将从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和背景、分类和应用、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阐述该技术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对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进行探讨,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推动肿瘤疗效评价领域的不断进步。
总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作为一种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对肿瘤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对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总体概述。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定义和背景、分类和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 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
整篇文章将以这个结构来探讨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相关问题,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肿瘤疗效评价标准PET的重要性、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效果丁峰【摘要】目的探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普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编序后分为对照组与微创组各组30例,分别采用传统甲状腺腺瘤开放手术治疗和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以评价微创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微创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微创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术后更有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8(029)021【总页数】3页(P3521-3523)【关键词】低领式小切口;微创;甲状腺腺瘤;临床效果【作者】丁峰【作者单位】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甲状腺腺瘤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为良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如果肿块体积较大则可能压迫邻近组织,并引发明显不适,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假装疾病[1]。
甲状腺腺瘤有出现恶变可能,概率为18%左右。
当前,对甲状腺腺瘤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传统手术可能造成严重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手术留下的瘢痕也影响美观,因此人们对于该手术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2]。
微创理念已经在外科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并推广,如何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机体伤害程度,是本科室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笔者就近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7年间12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秦明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1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8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病理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参照组(39例,甲状腺恶性肿瘤)。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3.08%)(P<0.05)。
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临床效果显著,特别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9-69,70)
【作者】秦明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分析 [J], 张晓东;赵俊;
2.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冯方栋;孙团起
3.护理干预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临床效果 [J], 李晖;梁欢庆;黄春柳;许教远;张强;焦伟华;李永贺
4.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观察 [J], 赵小刚
5.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 [J], 刘高;叶绍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手术43例分析发表时间:2016-07-22T16:21:09.0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李云鹏[导读] 探究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甲状腺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哈尔滨锅炉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甲状腺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选取4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患者临床分期情况,采取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等个性化手术方式。
结果:43例手术无一例死亡和甲状腺危象发生,41例治愈,治愈率为96%,2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能够大大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医生结合保守的甲状腺治疗方法治疗,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临床分析甲状腺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些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甲状腺肿瘤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肿瘤好发于颈前部,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1】。
据数据统计显示,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女性,产生原因与不同地区饮食或饮用水中的含碘量密切相关。
目前,对甲状腺良性肿瘤采取保守治疗,在其无效时需采取手术干预。
但是,手术治疗的方式也分为很多种。
本研究将对本院收治的4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本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3例甲状腺癌患者。
其中,男66例,女94例,年龄最大的为77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为(45.3±6.4)岁;患者患病的时间为12d~8年,平均时间为(34.2±3.2)个月。
其中,良性肿瘤的患者有28例,15例为甲状腺腺瘤,13例为甲状腺囊肿;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有15例,8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为滤泡状癌,2例为髓样癌。
甲状腺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作者:阳瑾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6例,应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对照组50例,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法,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两组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比对照组少。
结论:甲状腺疾病采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低,是一种安全、临床应用效果好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外科手术;并发症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1],甲状腺疾病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疾病,治疗甲状腺肿物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是外科手术[2],如若手术方式不正确,则易引起甲状腺危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12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以期发现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小的手术方式,来指导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00年8月-2011年4月诊治的126例年龄为16~52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4例,女性62例。
甲状腺双侧均有肿瘤者45例,肿瘤为单侧者81例,甲状腺结节的直径1.2~4.3 cm。
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抗体等检查,手术中切除的标本送冰冻切片检查。
良性病变有11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为42例,毒性甲状腺肿为38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恶性病变有16例,其中甲状腺腺瘤为9例,甲状腺癌为5例,微小癌为2例。
把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6例,应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对照组50例,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法。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甲状腺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4T16:57:26.3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2期作者:刘斌[导读] 核工业416医院普外科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核工业416医院普外科四川成都 61005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VAS评分、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NSS 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有效改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疼痛及NSS评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临床疗效甲状腺良性肿瘤是我国少部分地区常见的疾病,其中严重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传统的手术切除术为开放术式,术后美容效果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近些年,腔镜下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将开放术式及腔镜小切口术式同时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17例,女61例,年龄在39-55岁之间,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平均年龄(45.8±2.1)岁,肿物直径(2.43±0.22)cm,病灶个数为单发者33例,多发者9例,病灶位于左叶者24例,右叶者18例,对照组36例,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4.6±2.7)岁,肿物直径(2.29±0.27)cm,病灶个数为单发者30例,多发者6例,病灶位于左叶者19例,右叶者1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的临床特点
许永良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16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实施诊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30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3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疗效对比上,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和保守治疗结合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临床复发率.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许永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福康医院 2265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2.浅谈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3.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4.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5.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5-07T14:40:54.1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作者:吴世喜[导读]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方法:实际研究中,将来我院就医的78名甲状腺肿瘤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之后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39名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开放式手术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腹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措施。
吴世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方法:实际研究中,将来我院就医的78名甲状腺肿瘤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之后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39名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开放式手术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腹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措施。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
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来说,对其实施以小切口手术为主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所以应当做好这部分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进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患者;普外科手术治疗措施;临床特点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头颈部肿瘤疾病,而且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女性的发病率也要高于男性【1】。
临床中,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普外科手术为主,虽说基本能够取得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却会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近几年,以腹腔镜为主导的小切口手术已经在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这类手术措施降低了治疗过程对患者的伤害,所以已经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经常会出现的肿瘤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并且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
由于甲状腺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疾病和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上建议及时采取有效医治方案。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对甲状腺肿瘤病人行腹腔镜外科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有效。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1、引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一项调查,2019年甲状腺癌总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7位,居女性群体疾病第4位,较2017年调查数据有显着增加趋势。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较多的一种类型,对于该病临床上应该坚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但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需要使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其他仪器来诊断病人,这样才能准确检测甲状腺肿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联系等等,为了能给病人制订出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概述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TT)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第9位,在中国癌症人群中发病率居第7位。
中国肿瘤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范围内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其中TC为20.1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WAIR)为10.44/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中国女性人群中TT发病率在15-19岁时快速上升并在45-54岁达到高峰。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其中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比最大和增长最快,女性甲状腺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发病年龄存在年轻化趋势。
2018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发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为567233人,约占新发癌症的3.1%。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评价李 春,梁昌景,潘日星(广东省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徐闻 524100)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癌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方法 选自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进行甲状腺肿瘤患者158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38例,采取手术治疗,有患者未手术治疗的原因有诊断明确后拒绝手术;晚期病人伴发器官功能不全;伴有肺转移以及病情不严重者。
另选取我院2001年3月-2005年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8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主要是采取化疗等保守治疗,对比以上两组治疗效果,以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组显效患者32例,占84.2%,有效患者4例,占10.5%,无效患者2例,占5.3%,对照组显效患者16例,占42.1%,有效患者12例,占30.6%,无效患者10例,占26.3%。
结论 提高患者诊断率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甲状腺癌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评价中图分类号:R 736.1 文献标识码:B甲状腺癌,系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癌,大约占75%,已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转移较早[1],手术治疗目的系切除颈部所有的肿瘤组织和受甲状腺癌累及的淋巴结,对此,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效果我们并不是很明确,因此,针对此现象选自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进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38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进行甲状腺肿瘤患者158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13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34.8岁,本组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现肿块和腺体外组织出现粘连者20例, 占52.6%,其中1例患者手术探查时未能切除。
以上有患者未手术治疗的原因有诊断明确后拒绝手术;晚期病人伴发器官功能不全;伴有肺转移以及病情不严重者。
探究普外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究普外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纳入本次研究中,依据随机数字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
对照组57例患者采取传统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研究组57例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切除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对比。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外手术;改良小切口术;甲状腺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57-02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颈部肿瘤,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通常有恶性及良性之分。
良性一般为单纯腺瘤及胶体腺瘤等,恶性则主要是未分化癌、滤泡癌及乳头状瘤等。
因肿瘤占位的影响,患者的吞咽及呼吸功能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如何实施科学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对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现将研究报道作如下整理。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26~68岁,平均(37.3±5.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2±0.4)年;单发甲状腺结节29例,双侧甲状腺结节85例。
依据随机数字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57例患者采取传统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研究组57例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切除手术:行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行一道长度在1.5cm左右的切口,给予0.5%肾上腺素15.0mL皮下注射,采用内镜协助手术操作,依据常规次序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颈阔肌,进行皮瓣游离,将白线切开并充分维持颈前静脉完整,对双侧胸骨甲状腺肌及舌骨肌进行保存,然后暴露甲状腺,术者使用手指对甲状腺肿瘤性状及甲状腺腺叶进行探测,对病变部位确定后,依据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顺序剥离腺瘤,然后对下动脉和中静脉进行结扎[2]。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赵海鹏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该100例患者分为A、B组,各有患者50例。
给予A组患者保守治疗,给予B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A组50例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和有效共40例,有效率为80.00%,B组50例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和有效共49例,有效率为98.00%,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通常有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肿块,同时该疾病主要发病于女性人群。
甲状腺肿瘤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而导致治疗延误,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肿瘤会不断增大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受阻以及剧烈疼痛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有很多方式,如药物保守治疗以及普外科手术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该100例患者分为A、B组,各有患者50例。
A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12例,分别是19例和31例,年龄跨度有50岁,最小23岁,最大73岁,平均
(48.0±2.5)岁;B组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14例,分别是18例和32例,年龄跨
度有51岁,最小23岁,最大74岁,平均(48.5±1.5)岁。
两组患者在男女分布以及年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保守治疗,具体操作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治疗原则在于扶正驱邪,标本兼治,不仅需要注重局部的治疗,还需要注重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
给予B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开始手术操作,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垫高肩部,让患者头朝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位置。
在患者颈部位置行5-7cm 切口,依次切开患者颈部的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浅层肌肉,之后将甲状腺肿瘤充分暴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分別有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甲状腺肿瘤根治术、腺叶次切除术以及单纯性肿瘤切除术[2]。
而对于甲状腺肿瘤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需要有效清扫淋巴结。
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和止血,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同时将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常规检查无异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常规检查发现有细小肿囊,需继续加以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A组50例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和有效共40例,有效率为80.00%,B组50例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和有效共49例,有效率为98.00%,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以及病情进展缓慢的特点,同时该疾病主要发生于女性人群之中,并且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不易被察觉。
甲状腺肿瘤大部分都是良性肿瘤,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肿瘤会转化为恶性肿瘤,与此同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吐烟困难以及疼痛等临床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肿
瘤的治疗以普外科手术最为有效。
普外科手术是对甲状腺肿瘤治疗最为直接以及最为彻底的一种治疗方式,术式有多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如对于有完整包膜的患者需采用单纯的肿瘤切除术;对于包膜不完整以及肿瘤边缘模糊的患者需采用侧叶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的术式;而对于肿瘤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则需要切除肿瘤的同时彻底清扫淋巴结。
总而言之就是需要针对不同的病情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最大化的降低并发症和复发几率,进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质量。
本文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80.00%,数据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良好,但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术者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充分契合患者的肿瘤具体情况以及医疗条件进行术式的合理选择,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王长勇.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41.
周庆亮.研究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7-8.
弓传利.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4):71.
栾荣刚,储著凌,尹鹏,郝希璐,吉涛.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解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