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NGX6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32.22 KB
- 文档页数: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桂科自0542094)△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櫚毎毎毎毎通讯作者论 著NGX6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 甘嘉亮△ 高枫 唐卫中 刘小健 郭云 张小龙(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 探讨NGX6基因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
方法 应用RT-PCR检测4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NGX6表达,并对其表达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癌组织NGX6阳性表达率21.95%(9/41),NGX6表达强度相对值为0.16±0.08;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85%(26/41),强度相对值为0.35±0.15;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NGX6表达与TNM分期(P<0.01),但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CEA状态、微卫星状态均无关(P>0.05)。
结论 NGX6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微卫星不稳定无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结直肠癌;NGX6基因;表达;RT-PCR[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771(2012)01-0001-03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NGX6 gen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relationship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Gan Jialiang,Gao Feng,Tang Weizhong,et al.(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And An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NGX6gene and to investigate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in colorectal carcinoma(CRC).Methods Samples from 41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RC tissue group and the matched paracanceroustissue group.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GX6gene in the CRC and the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 specimen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NGX6in the CRC and the matched paracancerous tissues were 21.95%(9/41and 65.85%(26/41),andthe ratios of NGX6/Actin mRNAwere 0.16±0.08and 0.35±0.1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the two groups(P<0.05).The expression of NGX 6gene was related to TNM stage(P<0.01),butnot with age,gender,lymph node metastasis,CEA state and MSI state in CRC.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of NGX6probab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suppressor gene in the gene transcription level in CRC.Theaction mechanism of NGX6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MSI,and is needed to further research. 癌基因变异和抑癌基因失活一直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LHX6基因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预后意义袁堂战;蒋珂;程海涛;朱湘南【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癌切片免疫组化研究观察侵袭指标的表达状况,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利用细胞建立肝癌动物模型,通过上调和下调LHX6基因表达,观察LHX6对肝癌细胞黏附、迁移能力以及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肝癌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项指标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性.设计LHX6特异性引物,分别用质粒转染及siRNA转染上调和下调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LHX6基因表达水平,通过RT-PCR法检测LHX6基因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肝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制备LHX6稳定高/低表达的肝癌细胞株,建立原位和皮下肝癌动物模型,观察瘤块大小、皮下浸润、远处转移和腹腔播散情况,记录皮下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LHX6基因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Snail的表达呈负相关.质粒转染可以上调LHX6表达,抑制肝癌细胞体外黏附、迁徙、侵袭、克隆形成;而siRNA转染可以下调LHX6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体外黏附、迁徙、侵袭、克隆形成.低表达LHX6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转移,而高表达LHX6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转移.结论 LHX6基因、E-Cadherin的高表达与Vimentin、Snail的低表达是促进肝癌预后的保护因素.高表达LHX6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低表达LHX6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这对于肝癌靶向治疗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28【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LHX6基因;肝癌;细胞培养;动物模型【作者】袁堂战;蒋珂;程海涛;朱湘南【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西南昌 330003;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西南昌 330003;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南昌 330003;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西南昌 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人类LHX6(LIM homeobox domain 6)基因定位在9号染色体的q33.2位置,是编码LIM同源域的一类转录因子[1]。
肝癌ki67表达标准肝癌 Ki-67 表达标准Ki-67 是增殖细胞核抗原,是细胞增殖的标志物。
Ki-67 表达水平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肝癌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Ki-67 表达。
检测过程中使用 Ki-67 抗体与组织切片上的 Ki-67 蛋白结合,随后显色反应。
阳性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染色强度与 Ki-67 表达水平成正比。
评分标准Ki-67 表达水平的评分采用半定量方法。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阴性:视野下所有肿瘤细胞核均无 Ki-67 免疫反应性染色。
低表达(1+):视野下少于 10% 的肿瘤细胞核有较弱的 Ki-67 免疫反应性染色。
中表达(2+):视野下 10%-50% 的肿瘤细胞核有中等强度的Ki-67 免疫反应性染色。
高表达(3+):视野下超过 50% 的肿瘤细胞核有强烈的 Ki-67 免疫反应性染色。
Ki-67 表达水平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表明,Ki-67 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Ki-67 表达水平越高,表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越强,患者的预后越差。
低表达(1+):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较高。
中表达(2+):预后中等,5 年生存率介于低表达和高表达之间。
高表达(3+):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较低。
影响 Ki-67 表达水平的因素影响肝癌中 Ki-67 表达水平的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肝癌 Ki-67 表达水平往往较高。
肿瘤大小:肿瘤越大,Ki-67 表达水平倾向于更高。
肿瘤侵袭性:侵袭性强的肝癌 Ki-67 表达水平往往较高。
肝脏功能:肝功能不全的肝癌患者 Ki-67 表达水平可能升高。
治疗方案:某些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或放化疗,可能会影响Ki-67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Ki-67 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高表达的Ki-67 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强,预后较差。
Cullin7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林兰;李乾【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ullin7protein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ullin7protei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tissues and normal liver tissues among 130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ullin7protein in the primary liver canc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racancer group (t=170.644,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Cullin7in the primary liver canc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racancer group (χ2=115.535, P<0.01) ;Cullin7protein express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 (χ2=3.211, P>0.05) , bu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TMN stage, recurrence, interstitial infiltrate of lymphatic vessels, pathological grade and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 (≥5cm) , with statistic difference(χ2=19.238, 37.717, 20.512, 23.662, 15.331, 20.910, 15.455, P<0.01).The 3-year survival rate and survival time of Cullin7-nega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ullin7-positive group (χ2=34.592,Z=19.764, P<0.01).Conclusion As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Cullin7protein 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primary livercancer tissue, so its low expression can obtain better prognosis.%目的探讨Cullin7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海口市人民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1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原发性肝癌癌组织 (原发性肝癌组) 及正常肝脏组织 (癌旁组) 中Cullin7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Cullin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 (t=170.644, P<0.05) ;原发性肝癌组Cullin7阳性率高于癌旁组(χ2=115.535, P<0.01) ;Cullin7蛋白表达与年龄不相关(χ2=3.211, P>0.05) ;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复发、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病理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相关性明显, 且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TMN分期越高、有复发、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病理学分期越高、肿瘤最大径≥5cm, Cullin7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χ2=19.238、37.717、20.512、23.662、15.331、20.910、15.455,P<0.01) ;Cullin7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Cullin7阳性组(χ2=34.592, Z=19.764, P<0.01) .结论 Cullin7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Cullin7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癌组织中表达量增加, Cullin7蛋白低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5页(P221-225)【关键词】Cullin7;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作者】林兰;李乾【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海口 570208;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海口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己成为全世界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2]。
鼻咽癌相关基因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张翠;姬明丽【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7【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相关基因6(NGX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GX6的表达,并分析NGX6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GX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4/26)和100.0%(26/26),结肠癌组织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NGX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分化程度越高,NGX6的表达水平越高.NGX6 mRNA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983±0.479和2.741±1.245,NGX6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结论 NGX6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NGX6可以作为评估结肠癌进展程度的一种指标.【总页数】4页(P593-596)【作者】张翠;姬明丽【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相关文献】1.鼻咽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N2B/p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贺蓉;邹德学;余振东;郭敛容2.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树斌;张延新3.脑胶质瘤相关基因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苏英锋;纪志鹏;周勇;丁印鲁4.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珂;蒋谦;俞军5.肿瘤相关基因FRAT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于庆功;乔素仿;常慧丽;吕梅;王飞;王媛媛;舒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GX6基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体内外研究张敬;王哲;史晓宇;孟玮;马峰;王金;赵永明【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探讨 NGX6基因联合顺铂对肺癌 A549细胞和 NCI-H1975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体内抗肿瘤效果。
方法以脂质体鱼精蛋白为载体,构建载NGX6基因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
将A549细胞和NCI-H1975细胞均分为NGX6组(载NGX6基因的LPD,NGX6浓度为30μg/mL)、顺铂组、NGX6+顺铂组,以PBS为阴性对照。
采用MTT检测各组对A549细胞和NCI-H197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和抑制率;构建肺癌移植肿瘤模型,将裸鼠分为同细胞处理相同的4组,每组10只,统计各组裸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显著强于NGX6组和顺铂(P<0.01)。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NGX6+顺铂组的肿瘤细胞克隆数小于NGX6组和顺铂组(P<0.01)。
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NGX6+顺铂组对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NGX6组和顺铂组(P<0.01)。
NGX6+顺铂组,NGX6组,顺铂组和生理盐水组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31、29、15d。
结论 NGX6基因联合顺铂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
表明基因干预联合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GX6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on the inhibition rate of A549 cells and NCI-H1975 cells and antitumor effects in vivo.Methods The NGX6 was loaded in the LPD, and prepare Liposome protamine DNA complexes.A549 cells andNCI-H1975 cells were seperately divided into NGX6 group ( 30 μg/mL NGX6 concentration ) , cisplatin group, NGX6 +cisplatin group, PBS as negativ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of cytotoxicity of four group on A549 cells and NCI-H1975 cell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the clone forming rate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were determined by Cell colony count.lung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n nud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abeve, each group of 10, tumor size and survival period were determined tumor cell apoptosi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ell viability of A549 cells and NCI-H1975 cells of (NGX6 +cisplatin)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NGX6 group, cisplatin group and saline group, respectively(P<0.01).The cloning efficiency of A549 cells and NCI-H1975 cells of ( NGX6 +cisplatin)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NGX6 group, cisplatin group and saline group, respectively(P<0.01).The tumor inhibitory rate was in vivo for (NGX6 +cisplatin) was higher than othergroup(P<0.01).The median survival of nude mice in (NGX6 +cisplatin), NGX6, cisplatin and saline group were 43,31,29 and 15 days.Conclusion NGX6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can inhibit the cell proliferate of lung cancer cells and inhibit the tumor growt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NGX6 and cisplatin may be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ung cancer.【总页数】4页(P33-36)【作者】张敬;王哲;史晓宇;孟玮;马峰;王金;赵永明【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李琳慧;田劲猛2.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方案与足叶乙甙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J], 林菜梅;潘妙君;罗泽民;李勇;池海波;陈洪毅;史华帝;李乔巧3.紫杉醇联合顺铂与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J], 杨金山;魏传芳;李静4.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J], 杨常建;董海林;聂改红;樊松庆;闫建强;景晓刚5.重楼皂苷Ⅰ联合顺铂抗肺癌的体内外协同增效研究 [J], 石寒冰;牟海军;赵丹;毕红霞;牛英才;刘波;姜云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34・综述抑癌基因NGX6研究进展杨波,张速勤,李兆基【摘要】NGX6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
最初认为是鼻咽癌相关的抑癌基因,近年来研究显示,NGX6也具有抑制结肠癌、肝癌等肿瘤的作用。
NGX6抑制肿瘤的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清楚。
文中综述鼻咽癌、大肠癌等肿瘤的NGX6基因研究进展。
【关键词】鼻咽肿瘤;结肠癌;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中图分类号】R739.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010)03-0334-03AnupdateoftheantioncogeneNGX6YANGbo,ZHANGSu—qin,LIZhao-ji(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ChanghaiHospital,The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NGX6isanewantioneogeneprimarilythoushtt0berelatedwithnasopharyngealcarcinoma,butrecentresearcheshaveshownthatitalsohasasuppressingeffectoncoloncarcinoma,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othertumors.TheNGX6gen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tumorsuppression,butitsactionmechanismisrathercomplicatedandnotyetentirelyknown.[Keywords】NGX6;NasopharyngealNeoplasm;coIoncarcinoma;Tumorsuppression;Geneexpression;Molecularbiology0引言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肝细胞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6表达观察熊伟;周铁军;佘琴;牟春如;杨成万【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22(62)30【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真核翻译起始因子6(EIF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116例HC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H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HCC及癌旁组织EIF6,分析EIF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IF6表达对HCC 患者预后的影响,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HCC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EIF6表达升高(P<0.05)。
EIF6表达与HCC 患者乙肝表面抗原、WHO分级、TNM分期有关(P均<0.05)。
与EIF6低表达者比较,EIF6高表达的HCC患者生存时间短(P<0.05);EIF6表达、TNM分期与HCC 患者预后相关(P<0.05)。
EIF6表达、TNM分期均不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分别为7.129、0.485;P均>0.05)。
结论HCC组织中EIF6高表达。
EIF6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
EIF6表达不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总页数】4页(P6-9)【作者】熊伟;周铁军;佘琴;牟春如;杨成万【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 和 PTEN 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 h、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意义3.肝细胞癌患者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5 A2、P53和上皮型黏附素表达及意义4.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表达特征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c 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80・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年10月第24卷第10期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Oct.2019,Vol.24,No.lO微小RNA-3677靶向调控SOX6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541000广西桂林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肝胆胰外科黄高,畅庚云,吴定国,陆开艺,杨志坚,文明波|【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3677(miR-3677)对SRY盒转录因子6(SOX6)表达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釆用癌症多组学和临床数据库LinkedOmics分析TCGA数据库中has-miR-3677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脂质体法向肝癌细胞SMMC7721转染miR-3677抑制剂(Inhibitor组)和阴性对照(NC组),并以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677水平,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增殖和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677对SOX6的靶向调控作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6.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
结果miR-3677表达与临床分期和T分期有关,其中miR-3677表达随分期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预后方面,miR-3677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期较高表达者延长(P< 0.05)o Inhibitor组的miR-3677水平为0.374±0.03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39±0,042和NC组的1.107±0.316(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NC组相比,Inhibitor组转染24-48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5);Inhibitor组的凋亡率为(11.241±1.235)%,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578±0.598)%和NC组的(4.216±0,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细胞中固有干扰素调节因子7的表达及其抗病毒作用齐月;金清龙;温晓玉;牛俊奇【摘要】目的:检测肝细胞中固有表达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IRF7固有表达对肝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以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HuS-E/2以及肝肿瘤细胞株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台病毒(SV)感染原代肝细胞和HuH-7细胞,以RT-PCR法检测IFNα1、IFNβ、IFNλ3及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RIG-I)的诱导表达,以IRF7显性负性突变体表达载体pcDNA3-7DN转染HuS-E/2细胞,RT-PCR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诱导变化.IRF7表达载体pcDNA3-IRF7转染HuH-7细胞后,进行2a型HCV病毒株JFH1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CV感染情况.结果:SV感染12 h内,HuH-7细胞中未检测到明显的IFNα1、IFNβ、IFNλ3和RIG-I的诱导表达;而在SV感染早期(3 h),原代肝细胞中即可检测到上述基因的mRNA条带.IRF7功能受到抑制后,RT-PCR结果显示SV感染的肝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感染早期的mRNA条带灰度降低;实时定量PCR可见SV感染3h内,上述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异位表达IRF7的HuH-7细胞中JFH1感染后未检测到明显的HCV信号.结论:肝细胞中固有IRF7的表达与细胞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对于防御病毒感染起到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8)002【总页数】5页(P183-186,封2)【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7;肝细胞;病毒感染;免疫反应【作者】齐月;金清龙;温晓玉;牛俊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R392.11在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体外培养过程中,肿瘤细胞株HuH-7对于基因型2a 型的HCV病毒株JFH1的复制容许度要远远高于人永生化细胞株HuS-E/2[1-2]。
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MBOAT7已被证实在肝脏中高表达,而且与肝脏脂肪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MBOAT7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来揭示其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一、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发现,MBOAT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证据表明,MBOAT7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表明MBOAT7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揭示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功能。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预测MBOAT7在肝癌中的可能功能和调控途径。
1. 脂质代谢调控2. 信号转导通路调控MBOAT7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发现,MBOAT7能够影响Wnt/β-catenin、PI3K/Akt和AMPK等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能力。
MBOAT7还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转移。
3. 调节肝癌干细胞特性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肝癌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MBOAT7可能通过调节肝癌干细胞特性参与肝癌的发展。
MBOAT7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增殖和干性特征的维持,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耐药。
MBOAT7作为肝癌中的新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干扰MBOAT7的高表达或抑制其活性,可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针对MBOAT7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MBOAT7抑制剂的研发针对MBOAT7的抑制剂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已有研究证实,针对MBOAT7的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
肿瘤细胞免疫学标记结果ki67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ki-67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癌症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
它是一种蛋白质,其对细胞周期的生物学活性及增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ki-67在细胞分裂的G1至M期间表达,并且其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速率呈正相关。
ki-67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标记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质在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来进行的。
ki-67常常与其他肿瘤标记物一起使用,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预后和治疗反应等情况。
ki-67的检测结果通常以阳性表达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即指出ki-67阳性细胞在所有肿瘤细胞中的百分比。
值得一提的是,ki-67不仅在癌症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其他领域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ki-67的表达可以用来评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ki-67的表达可以用来判断肝脏再生的活性等。
ki-67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ki-67的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未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ki-67的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第二篇示例:肿瘤细胞免疫学标记结果Ki67肿瘤细胞免疫学标记是一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方法,用来评估肿瘤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Ki67是一种核蛋白,通常用于评估细胞增殖的速度和活性。
在肿瘤学中,Ki67的表达水平通常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预后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利用Ki67的检测结果来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在临床上,Ki67的检测结果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
在乳腺癌的诊断中,Ki67的表达水平被用来判断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预后情况。
通常来说,Ki6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生长速度呈正相关。
CK19、Ki67、CK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周锦宏;崇杨【期刊名称】《肝脏》【年(卷),期】2022(27)8【摘要】目的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角蛋白7(CK7)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以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65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K19、Ki67、CK7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
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癌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观察CK19、Ki67、CK7不同表达HCC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
结果癌组织中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0%(26/65)、73.85%(48/65)、70.77%(46/6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1.54%(1/65)、23.08%(15/65)、1.54%(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16、33.639、67.483,P<0.05)。
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有被膜浸润患者的CK19、Ki67、CK7阳性检出率较高(P<0.05),CK19、Ki67、CK7阳性HCC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4.52%(9/26)、58.33%(28/48)、58.70%(27/46),低于CK19、Ki67、CK7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87.18%(34/39)、88.24%(15/17)、84.21%(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0、4.767、3.910,P<0.05)。
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中CK19、Ki67、CK7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浸润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887-890)【作者】周锦宏;崇杨【作者单位】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CK、Ki67、Gly-3及P5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2.MCM2、Ki67、CyclinD1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Galectin-3、CK19的对比研究3.Ki67在HBV相关肝细胞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肝细胞癌中CK7、CK19及AFP的表达相关性研究5.细胞角质素CK18和CK1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性激素受体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肖开银;李绍森;卢全书
【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9(6)2
【摘要】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30例手术治疗的男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良性病变肝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
结果:肝癌组织AR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6.7%)及良性病变肝组织(40.0%),P<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ER阳性率为43.3%,显著低于癌周组织(80.0%),P<0.01,与良性病变肝组织(50.0%)比较无差异(P>0.05);PR阳性率在3种组织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本实验结果提示:性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测定癌组织性激素受体状态可对肝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因此。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肝细胞癌;受体;性激素;表达;病理学
【作者】肖开银;李绍森;卢全书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02
【相关文献】
1.性激素受体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黄贵和;肖海涛;杨伟民
2.性激素受体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黄贵和;肖海涛;杨伟民
3.性激素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常宁;葛旭鹏
4.乳腺增生病的性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安凤玲;李永茂
5.射频热疗对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和PSA、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 王共先;熊礼生;彭轼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