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各种各样的建筑欣赏PPT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8
幼儿园大班教案《各种各样的建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奇妙的建筑》。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欣赏各种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建筑物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表现建筑物的特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建筑物的图片、视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讨论:你最喜欢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一幅建筑物图片为例,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建筑物的方法。
(2)教师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建筑物的细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建筑物,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讨论:课后我们可以去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尝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出来。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建筑》2. 内容:(1)建筑物的特点(2)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3)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建筑物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使幼儿对建筑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中外建筑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中外建筑,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中外建筑的欣赏进行,包括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故宫、长城,西方的埃菲尔铁塔、白宫、大本钟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中外建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画纸、彩笔、剪贴材料等美术工具。
3. 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或者立体拼图。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建筑?”引发幼儿的兴趣和讨论。
2. 展示和讲解:逐一展示收集到的中外建筑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其名称、所在地区和特点。
3. 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种建筑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4. 创作活动:提供美术工具,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剪贴或者制作模型。
5. 分享和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教师和其他幼儿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留意和观察周围的建筑,比较它们与所学的中外建筑有何异同。
2. 可以组织一次“小小建筑师”活动,让幼儿用积木或其他材料尝试搭建自己的建筑模型。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欣赏和创作中外建筑,不仅让幼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保持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分享,评估他们对中外建筑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在教学延伸活动中,观察幼儿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否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各种各样的建筑》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社会公开课,主题为“各种各样的建筑”。
通过介绍和讨论各种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并且能够认识到建筑对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设计和构建一个模型建筑。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2. 社区实地考察建筑。
3. 小组合作构建建筑的材料。
4. 分组展示建筑作品的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师生对话:A: 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B: 我住在公寓楼里。
A: 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建筑吗?B: 我不太清楚。
2. 学生小组讨论,列出他们知道的建筑类型。
3.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图片,介绍各种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Step 2 观察和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张建筑图片。
2. 学生讨论建筑的特点和功能,并记录在纸上。
3. 小组代表将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建筑对社会的重要性。
Step 3 实地考察(30分钟)1. 学生分组到社区附近考察不同类型的建筑。
2. 学生填写观察表,记录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合作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
Step 4 模型建筑设计(20分钟)1. 学生继续保持分组,每个小组设计和构建一个模型建筑。
2. 学生可以使用纸板、牙签、胶水等材料。
3. 教师提供建议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构思。
Step 5 分组展示(2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建筑。
2. 学生可以用口头和图示的方式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点。
3. 教师和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讨论。
大班美术《各种各样的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如塔、亭、楼、宫殿等。
2.能够用简单的形体描述来表达建筑之美。
3.能够体验建筑的美感,理解建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1.建筑形态:塔、亭、楼、宫殿。
2.美术表现手法:线条、形状、颜色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认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建筑中的线条、形状和颜色等美学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践环节
1.教师介绍建筑表达的线条和形状特点,对学生进行线条和形状训练。
2.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
3.学生学习颜色表达的基本知识,搭配上述建筑形态进行绘制。
3. 总结环节
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学习。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
2.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达建筑之美。
五、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自我评价。
六、教学延伸
1.学生自主探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建筑文化,进行多元文化交流。
2.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如纸张、丝绸、布料等)来表达建筑之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和掌握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培养美学素养以及观察和表达美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有利于启发学生对不同文化、风俗和人们生活环境的理解,进一步促进艺术素质和文化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