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六、七、八单元课文、百花园五、六、七、八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e
- 格式:docx
- 大小:210.61 KB
- 文档页数:108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作者和萧山杨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单元:19 我和祖父的园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感受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 认识“蝴、蝶、铲、锄、韭、尾、瓢、枕”等 8 个生字,会写“蚱、韭、嘟、承、蚯、蚓”等 6 个生字,掌握“蝴蝶、承认、自由”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作家萧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0* 母亲的呼唤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紧扣“呼唤”,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的教育。
2.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
3.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着。
潮来潮去,波浪滔天,母亲声嘶力竭地呼唤着。
(5)这急切的、近乎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呼唤,都可以化为一个字,什么?(6)一声声呼唤,流露出的是对孩子深切的爱!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3.第三件事。
(1)对母亲的呼唤,作者为什么有时会感到心烦呢?后来发生了什么,让她改变了看法?(2)你们有过和文中小蓉一样心生厌烦的感受吗?那现在,你又怎么想?(3)引读:是呀,此时,我们都深深地领悟到——而愚笨的我们,竟然……(4)既然意识到自己的愚笨,那聪明的你们,能不能给“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改个字?(三)引读中心句:身在福中要知福!因为那一声声的呼唤,都是——都是——现在,还是常听到母亲的呼唤,但我们已了解那一声声的呼唤,都是……都是……(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二、总结写法再读一读课文的开头,想一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一)你们有过听到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二)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
生活中的母亲或许并不完美,但那声声的呼唤是母爱的流露,是我们最甜蜜的体验。
希望我们能用心去体会这份爱,珍惜这份爱,用爱去学会理解,用爱去学会感恩。
(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播放歌曲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深入地进入文本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
通过改一字的设计,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意在渗透文章写作方法,并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回归学生生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感受母爱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在《懂你》的乐曲声中,回味“母亲的呼唤”所包含的深深母爱,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爱。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五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语文百花园五”的五个栏目里,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词语分类、标点符号的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读背古诗、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读、思、议、说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一文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儿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重难点分析:1.“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2.“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2.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视频录像。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1 爬山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字。
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2 语言的魅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盲老人的可怜。
2.通过前后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姗、辰”等 4 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 8 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教学难点: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课前准备:课件、春天图片、音乐。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1.谈话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话让你最难忘,能说说为什么吗?2.师:你能想象到语言的作用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3.板书:语言的魅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2.反馈自学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姗.姗.而去衣着.华丽良辰.美景衣衫褴.褛.魅.力绅.士(2)读词语。
无动于衷莺歌燕舞衣衫褴褛姗姗而去(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以孩子们喜欢的话题拉开了课堂的序幕,同时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