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37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百花园七”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中的第七章“词句乐园”,深入理解词语的内涵,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和俗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和俗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新词、成语和俗语的掌握,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成语,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的新词、成语和俗语,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句式学习:分析教材中的例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并进行交流分享。
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本章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新词、成语和俗语列表。
2. 不同句式的例句。
3. 阅读理解的短文及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章的新词、成语和俗语,并解释其含义。
(3)阅读本章短文,回答课后问题。
答案:(1)见课本。
(2)例如: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吧。
(3)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新词、成语和俗语,并学会了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以本章成语为主题的小故事,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词、成语和俗语的掌握。
2. 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设计1.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练习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思考:如果去掉这些词行不行,为什么?比如第一句话,“人如潮花如海”这几个字,能更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节日的北京是多么的繁华和热闹。
第三句中“沉浸在睡梦中”这几个字更能体现出夜的宁静。
2.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第1小题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认识修改符号,并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在训练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多读几遍,使学生先了解这句话的主要意思,然后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第二步是要对病句进行正确的修改,能够正确地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
第2小题的练习中,第一句话的错误是“代”字用错了,应用“带”字;另外,标点符号也有错。
“××说”应用冒号,不是逗号。
第二句话是“便”字写错了,应该用“遍”字,而且“喜爱”和“爱不释手”重复了,应该把“喜爱得”删去。
应注意的是,在学生修改完病句后,还应让学生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再读一读,从而达到检查的目的。
《儿童和平条约》讲述了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我们需要和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要消灭破坏和疾病。
阅读中可以请学生思考:《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读后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或班内进行交流)《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在美国纽约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语文大课堂的训练目的是想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同学们对那些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
既然是活动,突出的应该是“活”。
在“活”上做,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堂精彩的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大课堂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群体性、自主性、活动性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百花园七语文S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节:《秋天的雨》详细内容:学习描写秋天景象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2. 第二章节:《古诗两首》详细内容:学习《望洞庭》和《山行》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第三章节:《语文园地七》详细内容:通过趣味语文、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词、短语和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景象,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秋天的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分享感受。
(2)学习《古诗两首》,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绘一幅秋天的画面。
(2)分组进行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生词:清凉、温柔、丰收、欢乐好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2. 《古诗两首》《望洞庭》《山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秋天的雨》,描绘一幅秋天的画面。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语文百花园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百花园七”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写作技巧的探讨以及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学习写作技巧,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阅读理解的提升,写作技巧的运用。
重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文知识学习(15分钟)(1)学习词语积累与运用。
(2)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教师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4. 写作技巧探讨(10分钟)(1)学习写作技巧,分析范文。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2. 词语积累与运用3. 阅读理解技巧4. 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阅读理解题目。
(2)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阅读理解题目答案见课本附录。
(2)短文写作答案见学生个人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量,积累更多语文知识。
组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2. 教学难点中的写作技巧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阅读理解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题目。
一、阅读理解能力提升1.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运用预测、推断、归纳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课件语文百花园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乌鸦喝水》、《狐狸和葡萄》两篇寓言故事,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并对故事中寓意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乌鸦喝水》和《狐狸和葡萄》两篇寓言故事内容;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3. 使学生解寓言特点,学会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寓意;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拓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导同学们思考寓言故事作用,激发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乌鸦喝水》和《狐狸和葡萄》两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细节,理解寓意;3. 例题讲解:针对阅读理解中难点,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语文百花园七2. 内容:a) 《乌鸦喝水》寓意:智慧力量;b) 《狐狸和葡萄》寓意:正视现实,勇敢面对困难;c) 阅读理解方法:关注细节、把握寓意、解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乌鸦喝水》和《狐狸和葡萄》两篇寓言故事,用自己话复述故事情节;b) 选取一个寓言故事,写出故事中寓意,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启示;c) 按照课堂所学,完成一篇阅读理解练习。
2. 答案:a) 略;b) 略;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反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寓言故事,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寓言,学会从中汲取智慧。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百花园七语文S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百花园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1. 词语理解与运用;2. 句子表达与修改;3. 阅读理解与拓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重点词语、句子表达及阅读理解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子表达与修改、阅读理解与拓展。
教学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句子表达与修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词语理解与运用:讲解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2)句子表达与修改: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句子,并进行修改练习。
(3)阅读理解与拓展:分析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拓展练习。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理解与运用2. 句子表达与修改3. 阅读理解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本章所学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水平,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及答案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求。
在本节课中,句子表达与修改、阅读理解与拓展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和指导。
1. 句子表达与修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掌握句子修改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百花园七语文S版1教学目的1、培育先生的言语实际才干,提高先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2、稳固识字,积聚词汇。
3、读背古诗,培育阅读兴味。
4、积聚言语和停止口语交际练习。
2重点难点搜集、展现、交流出色人物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3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向您致敬〔一〕导入1、读本次语文大课堂提示。
解题:提问致敬是什么意思?先生回答。
致敬就是表示恭敬,表达敬意〔出示课件一〕。
2、出示课件二,交流讨论本单元看法的出色人物。
说说这些人物有什么让人致敬的中央?顽强的小红军小兵张嘎林那么徐许海锋说说这些人物有哪些让人致敬的中央。
〔先生讨论发言〕,小红军:把困难和风险留给自己,不拖累他人。
小兵张嘎:机智英勇,协助杀鬼子。
林那么徐:长中国人民的志气,灭本国侵略者的威风。
许海峰: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出示课件三〕3、同窗们想对他们说什么?〔我们向您致敬〕出示课件四。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物资料——展一展1、先生分小组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班上停止展现。
2、全班交流,讨论:这些人物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致敬的中央?3、先生各自发言。
出示资料之后让先生对搜集的资料和搜集状况停止评价——在活动中的协作态度和参与水平。
——能否在活动中自动地发现效果和探求效果。
——能否积极地为处置效果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让先生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沟通课堂内外,充沛应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先生的学习空间,添加先生语文实际的时机。
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三〕、认一认,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名人照片,说说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致敬的中央?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课件〕交流之前提出要求:a、要想好重点引见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b、听他人引见时,要听清楚引见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c、先小组内交流,人人动口,再在班上交流、展现【目的是让先生经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出色爱国人士的事迹,先小组人人动口,再在班上交流。
2020小学语文s版第7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2. 学习并理解《荷花》和《小水珠》两篇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我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行有效的写作。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荷花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学习《荷花》和《小水珠》两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a. 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b. 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c. 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的梦想”主题讨论,启发学生进行写作。
a.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梦想。
b.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c.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2. 内容:a. 美丽的荷花b. 小水珠的世界c. 我的梦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写作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思路不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大自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开展“我的梦想”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写作环节的指导与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