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习得的发展程序与外语学习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01.25 KB
- 文档页数:5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田式国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着许多联系和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掌握外语学习的特点,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一、母语习得理论简介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该过程称为“母语习得”。
母语习得包括获得母语听和说的能力和掌握母语中若干相当复杂程度的句子结构,并较为自由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
母语习得的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the babbling stage);独词话语阶段(the holophrastic stage);联词成句阶段(the word-combining stage);语法形成阶段(the grammar stage)。
母语习得理论主要有三种,它们是:行为主义理论;“天性”论;认知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t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强化”论或刺激——反应论,其代表人物是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和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要观察语言行为就必须找出话语和产生它的环境之间的规律,找出话语和对它作反应的话语之间的规律。
儿童学话要经过模仿——强化——成形三个步骤。
他们模仿周围的语言,对环境和成人的话语作出反应。
如果反应是正确的,成人就给予赞扬或物质鼓励等,这就是强化,即肯定了儿童说话的正确性。
儿童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扬和鼓励,便会重复说过的话。
这样,就逐步形成习惯,并将其巩固下来。
儿童言语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直到其习惯与成人说话的方式相吻合。
行为主义理论虽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和心理特点,但它解释了一些母语习得的现象,反映了母语习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天性论”(innateness theory)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N. Chomsky)和马克奈尔(D. McNeill)。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不同方式分析梁 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07)摘要 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它有自己的学习规律,但又受母语学习的影响和支配,从二者的差异角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外语 母语 学习方式 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学生由于受最具东方语言特性的母语的影响和支配,对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学习感到困难重重。
许多学生不掌握外语的特殊规律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碰到各种学习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事倍功半。
笔者就两者的差异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引起同行的关注及学习者的兴趣。
1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的差异分析1.1 习得者本身接受能力的不同一个人的学习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习得者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不一样,掌握新内容的速度不一样,性格特征不一样,认知方式不一样,年龄大小不一样,接受能力更不一样。
因此,学习效果就不同。
其中习得者的年龄差异及接受能力占主要地位。
幼儿时期的初级语言习得与对世界的认识和生理的发育几乎同步。
不管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在生理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对外界的认知、认同方式,对自己的情感、动机、心理和知识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和对学习策略、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是完全不同的情形[1]。
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清楚地看到外语学习开始得越早,最终就越成功。
成人和少年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同样进步很快,甚至大孩子会比小孩子进步更快。
但从长远来看,儿童在成长期间,会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
随着词汇量的不断扩大,交际技巧的不断熟练,加上惊人的模仿能力及接受能力,儿童认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口语方面的熟练程度,终会超越成人,所以早学优于晚学。
但人们普遍认为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学外语,外语学得好的学生似乎有一些特殊的素质。
这些特殊的、适合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就叫做语言学习能力[2]。
小孩学英语与母语的差别在哪里?每次提到小孩子学英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问到,小孩子学英语太早会不会把两者弄混淆,影响母语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小E今天来分享下小孩学英语与母语的差别。
首先,小孩子母语是怎样习得的?听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母语根本不用刻意学啊,听起来好像是这样,每个人都自然而然的学会了自己的母语,然而母语的习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母语习得需要有大量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也即大量的活语言。
有意义的语言不是背景音乐里的磨耳朵,不是随便听一耳朵的八卦闲聊,要是磨耳朵有用的话学外语就不会那么辛苦了……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是真正的语音和意义建立连接,比如吃饭的时候告诉宝宝,我们今天吃苹果,“苹果”这个词同具体的苹果这件事物,以及苹果的色香味形联系在一起,就是有意义的语言。
此外,语言有生成性,宝宝听到的语言不是刻板的句子,而是活的语言,比如我们说“一个苹果”、“两个草莓”,某一天宝宝可能会说出“一个香蕉”,这是宝宝内在的语言机制在归纳规则,生成新的语言。
其次,母语习得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
宝宝大概六个月以后开始对语言的意义有兴趣,经过漫长的观察思考模仿,当然还有大脑发育不断完善,大约一岁左右能开口说第一个词,到两岁左右大概知道两百多个词,之后语言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学龄前的孩子应对日常的表达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通常只看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说话,却忽视了这一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在宝宝开口说话之前,他已经听过、模仿过无数次了,在他能系统表达之前,更是练习了无数次。
小孩学英语怎么学?因为在中国我们没有英语语言环境,所以需要给孩子创造学英语的环境。
一般小孩子学英语需要专业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来引导,因为低年龄阶段孩子还没有很大的学习意识,要想让孩子学习英语更多地需要把英语融入生活和玩乐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在专业幼儿英语培训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语言的难度把握、层级呈现、内容趣味都能控制得很好,这个时候孩子学英语的效率是比较高的,通常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应对十几、二十个场景会话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家庭教育环境再好一些,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补充的话,深入的话题探讨也不是不可能的。
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对比研究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需求,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小开始抓起。
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强化英语学习。
外语学习也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外语学习无非是母语习得的延续,和母语习得没有多大差异。
然而随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有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把母语习得的方法套到外语学习上面。
为了提高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教学及学习效率,有必要了解一下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课程学习条件的不同之处。
?一、所学语言特征的比较?母语教学这里指的是语文教学,而外语教学指的是英语教学。
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在很多地方有不同之处,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语言特征不同。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基本上是分析性的语言,英语基本上是综合性的语言。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汉语是世界上独具特点的一种丰富?发达的语言,是非形态语言,不同于形态语言的英语。
汉语在词汇、语音、汉字、语法较之英语有以下特征:?(一) 语汇方面?1. 以单音节语素为主。
绝大多数单音节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2. 构词法简易灵活。
最基本的构词法是合成法,组合关系有并列?偏正?陈述?支配?补充。
?3. 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
双音节词能产性大。
古成语?歇后词?惯用语等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二)语音方面?1. 有声调。
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区别单音节的意义。
?2. 没有复辅音。
一个音节里不会出现两三个辅音联结在一起的复辅音,音节结构比较整齐。
?3. 元音占优势。
一个音节必须有元音;有的韵母由两三个元音构成,元音结尾的音节多,又没有如英语中的闭音节,发音洪亮持久。
?(三)汉字方面?1. 汉语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信息量大。
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差异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母语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早学习并习得的语言,而外语则是指个体在非自己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具体探讨母语与外语习得的差异。
一、语音差异母语从婴儿期开始陆续习得,因此婴儿时期的母语习得更加自然而有效。
在母语习得中,孩子会接收到周围环境中的语音输入,并且通过模仿来发展自己的语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准确地模仿家人和周围人的说话方式,因此母语习得中的发音几乎没有明显的难度。
然而,对于外语习得者来说,语音的学习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不同语言间存在着不同的发音规律和音素系统,外语学习者需要通过刻意的练习和耳朵的训练来掌握外语的语音系统。
很多外语学习者可能因为习得较晚或者没有接触过外语的语音,导致在发音上存在困难。
母语与外语习得者在语音的准确性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二、语法差异语法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结构的组成。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各异,因此母语与外语习得者在语法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母语习得中,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接收输入学习语法。
他们通过观察和倾听,逐渐掌握自己母语的语法规则。
这个过程是潜意识的,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因此,母语习得者在使用母语时,往往能够自然而准确地运用语法规则。
相比之下,外语习得者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由于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外语习得者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以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外语学习者可能在应用语法规则时出现错误或者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词汇差异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也会导致母语与外语习得者的差异。
在母语习得中,孩子从小到大逐渐习得各种词汇。
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扩展词汇量,并通过不断使用来巩固记忆。
母语习得者在使用母语时,能够自如地选择和运用词汇。
外语与母语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然而,外语和母语之间有着不同的学习和应用场景,以及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外语和母语的区别与关联,阐述两者分别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外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它的语音、语法、辞汇以及使用场景等多方面与母语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学习、口语练习、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来掌握并运用它。
而母语则是孩子自然而然地获取,并随着成长而不断熟练掌握的语言。
相比外语,母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应用,而无需特别强调学习过程。
从这一点来看,外语和母语的学习方式以及使用场景是有很大差别的。
外语和母语的学习与应用对于个人的能力提高与素养培养有着不同的贡献。
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开拓视野,增加见识。
同时,由于外语和本国语言的差异,学习外语也能够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会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文本、增强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等。
而母语的学习与应用则能够培养人们对于本国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学生来说,在母语的学习中,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思想是其核心技能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外语和母语的学习能够为个人的素养提升带来不同的贡献。
外语和母语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必要性也有所不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成为人们求职、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资本。
比如,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跨国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员工能够运用流利的外语与国际伙伴交流。
而母语的应用则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文化传承、社会交往、媒体沟通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场中,母语的运用都显得至关重要。
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和应用都需要志愿者热情和积极性。
尽管学习母语较为简单,但母语没有必然能力,需要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和磨练才能够得到提高。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
韩明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02(000)035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韩明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4
【相关文献】
1.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外语学习的比较及启示 [J], 廖元娇
2.母语习得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J], 伏红霞
3.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过程及其逻辑问题的异同 [J], 龚玉苗
4.论儿童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 [J], 文敏琳
5.从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异同看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 [J], 井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母语和学英语有哪些差异英语作文On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learn these languages. 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naturally within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in a predominantly oral and immersive context. English, on the other hand, is often learned in a formal educational setting, with more emphasis on reading and writing.The grammar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native languages and English. Native languages often have complex grammatical rules, including verb conjugations, noun declensions, and gender agreements. English, however, has a simpler grammar system, with fewer inflections and a more straightforward sentence structure.Another distinction lies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associated with the languages. Learning a native language often involves understanding and being immersed in the cultural practic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of a particular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learning English provides a gateway to accessing a broader range of global cultures and facilitat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In conclusion, learning a native language and learning English differ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grammar complexity, and cultural contexts. While 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naturally and within a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learning English is often formal, with a simpler grammar system and a broader exposure to global cultures.一个主要的区别是我们学习这些语言的环境。
母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对小班幼儿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比较研究母语是幼儿最早接触和掌握的语言,是幼儿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基础。
在学习英语词汇方面,母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母语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母语教学,幼儿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扩大词汇量母语是幼儿最熟悉的语言,通过母语教学,幼儿能够更快地积累并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促进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母语教学可以促进小班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通过母语教学,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英语课堂的环境,更加自如地进行英语语言的交流。
在小班幼儿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幼儿的英语词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1、培养英语思维通过英语教学,幼儿能够更快地培养出英语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让幼儿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能够更快地融入英语文化,培养出纯正的英语思维。
2、提高英语词汇应用能力英语教学让幼儿更加熟练地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英语交流。
在母语教学和英语教学对小班幼儿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方面,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母语教学和英语教学在小班幼儿的英语词汇学习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语教学和英语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使幼儿能够在适合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教师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每个幼儿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培养出他们良好的语言思维和交流能力。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是人类语言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以下将从定义、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难度和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1.定义母语习得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和运用母语(即本民族语言)的过程。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特别的教授和学习,只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即可。
相比之下,外语学习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该语言的过程。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通常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自学、交流等方式进行。
2.学习方式母语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听、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母语。
他们不需要刻意去学习语法规则或词汇,而是在日常交流中自然地吸收和掌握。
相比之下,外语学习则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来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语法规则、词汇、发音等,并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式进行练习和提高。
3.学习环境母语习得的环境是一个人的自然环境,也就是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婴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母语,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母语。
相比之下,外语学习的环境通常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比如通过课堂教学、自学、交流等方式。
学生需要刻意去寻找和使用外语,才能逐渐掌握它。
4.学习难度母语习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和学习。
婴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而且一旦掌握,就不容易忘记。
相比之下,外语学习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语法规则、词汇、发音等,并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此外,外语学习的难度也与学生的年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学习外语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方法越科学、有效,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环境越优越,学习成果就越显著。
5.学习成果母语习得的结果是使一个人能够自然地运用母语进行交流和理解母语文化。
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推动,近年来外语学习不断掀起热潮。
在国内,旨在提高外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教改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然而收效甚微。
无论是强调结构的语法翻译法,还是关注交际能力的交际外语教学法都不能解决外语学习中的普遍失败问题。
但是儿童似乎非常轻松地就可以在几年之内掌握成人不可能掌握的语言技能(董燕萍,2005)。
为什么母语学习一般都是成功的,而外语学习却普遍以失败告终?语言学习到底在学什么?母语学习在学习什么?外语学习的实质又是什么?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之间有什么差异?又存在何种关系?外语学习的苦恼和困惑迫使许多教师和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母语学习(本文将母语习得与母语学习这两个概念等同)。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是心智属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了人类语言与人类心理、智力和认知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基于这些成果,我们不妨进一步假设,语言除了其外部表征或结构和交际功能之外,还可能同时具备与之对应的内部单位或内部运行机制,而语言思维可能就是语言符号的内部运行机制。
语言思维有两种含义,一是凭借语言进行思维,如平常所说到收稿日期:2007-06-13作者简介:梁春梅,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论。
张巧娟,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论.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及其启示梁春梅;张巧娟(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外语学习投入时间多,往往以失败告终。
外语教学改革力度大,但收效甚微。
比较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外语与母语自身差异、母语学习者与外语学习者的差异,分析得出两种语言学习的实质。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得出结论:尽管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外语学习还是要以母语学习,母语思维为辅助手段,尤其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外语学习者对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的依赖更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提到的习得,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但却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
许多学者主张把习得与学习区别开来,认为学习是自觉的活动。
过去一般认为,儿童能习得第一语言,成人则是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
近来又提出了成人第二语言习得问题,认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也可以习得,或者说习得和学习并存。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某些主张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结合的观点还是比较接近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看来这类观点所提出的已是第三种发展口语的途径。
这里我们围绕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问题作进一步阐述。
一、习得与学习克拉欣认为,区别习得与学习,在理论上很重要,也很有用。
成人学习者发展外语技能特别是发展口语,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那就是习得和学习。
简单地说,习得就是无意中获得。
习得语言就是不经听课而学会语言,亦即在自然的交际情境中通过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习得的结果即已习得的语言能力乃是无意识的。
他们并不一般地记忆语言规则,但却具有一种正确与否的感觉,这也就是语感。
听到言语中错误时也许不能准确地知道错在何处,但却能感到有错误。
成人也能习得。
他们并不完全象儿童一样习得语言,但看来,语言习得对成人也是掌握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
语言学习不同于习得。
语言学习是理解知识,自觉了解语法知识。
如果说习得是无意识的,学习却是自觉的。
学习有赖于"明确"理解规则,而习得则对规则的理解是"隐含的"。
许多研究者相信,语言习得能可靠地培养说外语的能力。
语言学习则只有利于培养监控能力。
我们用习得启动外语句子,从学习中得到的只是能够在思考后进行校正和改错的能力。
但自觉的规则在外语使用上的作用却是有限的。
这是说自觉的语法规则只能使言语有所改变,希望作出校正。
这些变化可能出现在句子说出之前,也可能在实际说出之后(自我纠正)。
为了进行纠正,必须具有几个条件:1.说话人在话语说出之前应有时间予以检查;2.说话人应自觉关心话语的正确性;3.说话人应懂得规则。
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外语学习的比较及启示摘要: 通过对比儿童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外语的进程,指出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1)语言行为习惯不同;2)语言的功能需求不同;3)习得(学习)的机制(程序)不同;4)互动激活的程度和联结强度不同。
我们将认识到成人外语学习中有意识和主观学习及开发联接强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母语习得成人外语学习语言行为习惯习得机制联结主义通过研读儿童习得理论方面的专著,笔者得出自己的结论:儿童语言习得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脑的一种自然机制。
而成人语言学习则是对这一自然机制加以干涉,从而使其不断完善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这种区别不仅是术语的区别,更是认识和掌握语言过程的差别。
1 语言行为习惯不同Bloomfield L在《语言论》( Language)中也表述了他的行为主义语言观,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人类行为的折射,是受到外界刺激后反复模仿的过程,是通过刺激—反应逐渐积累起来的。
他用一个公式来解释语言运用的心理过程: S1→| R1→S2 |→R2。
由于儿童头脑中只有一种母语符号系统正在建立,因此,语言的刺激和语言的反应都建立在同一种语言符号基础之上。
不断的强化和刺激,会形成固定的语言习惯。
模仿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客观事实,没有大量的语言接触和模仿,儿童不能学会说话。
强化也是语言习得的一个事实,而且强调的大多不是语言形式,而是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成为后来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成人的情形就大不一样。
成人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母语符号系统,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新的语言习惯就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简单的模仿和强化是不够的,它需要借助转移。
完成S1→R1的语言表达过程需要转移,完成S2→R2的语言理解也需要转移。
这种转移完全是有意识的。
2 语言的习得(学习)机制(程序)不同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Chomsky的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一直居主导地位。
母语学习方式与外语学习方式
当代所有学英语的培训机构和学校都不外乎两种方式:母语学习方式和外语学习方式。
大概跟大家说说这两种方式的在学习中有哪些区别。
母语和外语的学习氛围区别。
母语是靠本能学习,由人的潜意识记忆来学习。
而外语学习氛围是很对立的,是由外界强迫学习的,因不能营造自主自发的学习氛围,所以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按学母语的方式学英语。
母语是用耳朵学习,外语是用眼睛学习。
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听说,光用眼睛看是无法达到英语口语练习的。
母语是先经过耳朵听,然后嘴巴配合耳朵说出标准的单词发音,最后能准确的写出每一个单词。
母语注重思维阶段的发展,每一阶段学不同内容。
在学单词的时候,不会讲短句内容;学短句时不会教整句英语。
而普通学外语的方式都是单词、短语、整句一起来。
而这样学就好比建房子,打地基、建外墙、装修都同时进行,最终哪一样都无法做好。
学外语有一项最头痛的事就是要记单词,背单词。
外语主要靠死记硬背、灌输式拔苗助长的方式学习。
而使用母语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学习,激发学英语的兴趣,更好的刺激大脑学习。
196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母语学习过程与外语学习过程的差异分析文/张举红体对人体所产生的那种感觉所需要的声音符号。
第二种现象是学校里的学科学习过程。
我们在学习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时候,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把这个过程视为语言学习过程,而是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
我们在化学课上知道了元素和化合的概念,在物理课上学习了力学定律和电的正负两极,在生物课上学会了动植物的分类等。
平时,我们都觉得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课程,实际上,我们使用的许多词汇和特殊表达在语文课中从来都不会出现。
人类主要通过语言传播知识;一个人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学会了母语(第一语言)。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对于事物个体的认识和对于事物相互关系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把这类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
张承芬(123)对陈述性知识的总结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依据其概括和复杂的程度把陈述性知识分为:(1)符号;(2)具体事实(非概括性命题及其网络组织);(3)概念和抽象事实(概括性命题);(4)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等类型。
前两类可称为简单陈述性知识,后两类称为复杂陈述性知识。
如果一个概括性命题反映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就可以称作原理或规则。
概念、规则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核心内容,因为它们的获得可以为学习各种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提供建构和解释的基本框架,同时又是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的基础。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学习事物的名称、掌握各种概念,以及了解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这些知识主要依靠一定的语言来表示,即是以言语为表征的陈述性知识。
所谓母语或者第一语言就是我们最初或者主要认识世界的媒介,并且是用以储存和建立知识体系的那种语言。
我们关于母语的知识和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同时获得的,所以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所了解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事物的逻辑关系。
学科教育论文儿童语言习得与英语教学的差异儿童语言习得,又称第一语言习得,指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自己母语的习得。
英语是我国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门外语,许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直到大学他们都不能熟练地使用。
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但不能和外国人沟通交流。
为什么学生花费如此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仍然不能掌握呢?我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收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儿童语料,走访家长等方法,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语音资料。
在此根底上,分析与研究这些资料,找出儿童语言习得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英语教学的启示。
儿童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如语言输入不同、动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等。
1.1语言输入不同。
儿童语言习得最初是从听开始的。
早在儿童开口讲话之前,他们就接收到大量的母语输入。
儿童周围的人在对儿童讲话时,并未想过儿童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儿童可以听懂他们的话。
而在外语学习中,学生通常是在教师的带着下学习语言的,学生接触外语的时间和数量有限。
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翻译法教学。
如在教学生一个新句子时,教师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汉语意思,然后让学生跟着朗读英语句子。
学生是在有意识地学习,与学习母语完全不同。
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在真实地生活场景中进行的,而学生学习外语是在教室进行的,会话也是教科书上设计或教师规定的,在虚拟的场景下学习。
1.2动机不同。
儿童之所以热衷学习母语,是因为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
他们要用母语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从而让大人知道,进而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人们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生在日常交流中都使用汉语,英语说得好与不好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1.3学习环境不同。
儿童学习母语是在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气氛中进行的,通过观察与采访家长,我们发现,家长在教孩子讲话时,通常都会给孩子看相关的事物,并且会对事物加以描述,不厌其烦地重复该事物的名称,当孩子模仿时,家长会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