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李依亭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4
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一课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场景,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此外,学生们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鄂伦春族,了解他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点。
2.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4.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气息和咬字方式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使用“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轮换演唱,互相纠正错误。
3.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资料。
4.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定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4.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阶和节奏。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视听法:观看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图片。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音阶、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勇敢的鄂伦春歌词
勇敢的鄂伦春歌词
导语:《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民的精神面貌。
许多80、90后在上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到过这首歌。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歌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版本一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
翻山越岭打猎兴隆护呀护森林
鄂伦春本是受苦的人,
鄂伦春今天翻呀么翻了身,
一呀一杆红旗空呀空中飘,
民族平等自由幸福当呀当主人。
黑龙江的`流水哗啦啦的滚,
兴安岭的森林根呀么根连根,
同喝甜水不忘我们的挖井人。
共产党是鄂伦春最亲的人,
黑龙江的流水哗啦啦的滚,
兴安岭的森林都呀么都有根。
咱们的日子美好又呀么又快活,
千年万年我们也要记呀记在心。
版本二(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 鄂伦春语部分略
汉语部分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翻山越岭打猎兴隆护呀护森林。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时,需要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勇敢的鄂伦春》,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文化,认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鄂伦春族的勇敢与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文化,感受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如何在歌唱中表现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勇敢的鄂伦春》,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腔和节奏。
3.分句教唱:教师分别教唱歌曲的每一句,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4.表演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加入舞蹈、器乐等元素,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
一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一课《勇敢的鄂伦春》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但他们大多未曾接触过专业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音乐素养。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认识民族音乐的魅力。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学习: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民族特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走向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生动展现歌曲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一课(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湘艺版。
这首歌描述了鄂伦春族勇敢、热情的生活态度,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鄂伦春族的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鄂伦春族文化内涵。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仿。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2.音乐教材: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勇敢的鄂伦春》。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4.课堂道具:如小乐器、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让学生对鄂伦春族产生兴趣,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勇敢的鄂伦春》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鄂伦春族人在森林中狩猎的情景;第二乐段节奏缓慢,抒发了鄂伦春族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
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唱名等。
但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还较有限,对于《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培养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并能用适当的情感演唱。
3.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4.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高和节奏。
2.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3.运用适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感受和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的方式教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歌曲的欣赏点和演唱技巧,促进互动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3.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4.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对鄂伦春族的好奇心。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智慧的生活态度,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童趣。
通过学唱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师问生答、生生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歌表演教学法:让学生在唱、跳、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乐播放设备。
3.歌表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表演,让学生在唱、跳、演的过程中,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所传达的勇敢、智慧的生活态度。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唱给家人听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课《勇敢的鄂伦春-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概念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以及鄂伦春族的语言特点。
2.重点: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和音高。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的勇敢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视频,以及鄂伦春族的图片、资料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节奏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同时,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一年级的小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上带有幼儿的特征,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低年级的特点,音像结合,视听结合,创设学习意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依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民诉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民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特点及歌曲的歌词和情绪特点,并能够用自豪的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比演唱,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带来的歌曲情绪的变化。
3、通过歌曲学习、舞蹈动律、打击乐伴奏、幻灯片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性、服装特点,拓展学生对于多民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已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度记号,但是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还很弱。
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还不错,但是部分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稍有差异。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课《勇敢的鄂伦春-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热爱音乐,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伴奏》,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呼吸、音准、节奏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伴奏》,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等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运用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伴奏》表现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勇敢的鄂伦春-伴奏》1.鄂伦春族生活特点2.歌曲结构3.演唱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 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把握。
2. 对鄂伦春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音乐教材和乐谱。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授:教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发音和唱腔,提高演唱水平。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6. 扩展:向学生推荐其他鄂伦春族的歌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了解家人的观点,增进家庭氛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家庭分享,了解学生对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家庭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鄂伦春族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2. 邀请专业音乐人或民族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亲身体验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八、教学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勇敢的鄂伦春》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以打猎为生,性格剽悍歌曲由五声音阶,四个乐句组成。
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通过这首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和他们的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感受并认知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能通过演唱和律动表现出来;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学生结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鄂伦春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
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并认识打击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1、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具:铅笔、冲剂、盒子、串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来自远方的小客人,他们就住在高高的兴安岭上,我们让他们来自我介绍一下好吗?(出示图片)(师模拟):大家好,我们是鄂伦春族的朋友,我叫阿伦、我叫阿欣。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鄂伦春族就生活在东北部的大兴安岭里,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有很多的珍禽异兽,原来我们以狩猎为生,但在近些年来,随着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呼吁,善良淳朴、勇敢坚强的鄂伦春人现在就不打猎了,而翻山越岭日夜巡逻于山林间,负责保护那儿的森林,被人们称为“兴安岭王者”。
师:孩子们,他们多能干呀!你们喜欢他吗?(生:喜欢。
)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们穿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学生说)“狍皮衣”是鄂伦春人的传统服装,鄂伦春语叫“苏恩”,多半保持狍皮的本色,用狍筋搓成细线缝制,形式多半为右偏襟长袍,身上装饰“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既美观又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