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2)(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是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歌曲,花城版教材。
这首歌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坚强的民族精神,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等。
此外,他们还学过一些简单的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歌曲《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
3.学会用适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讲授法:讲解歌曲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
3.实践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评价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文化背景等。
2.准备音乐器材,如音响、钢琴等。
3.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
同时,播放歌曲《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评价和鼓励。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地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研究重音记号f和轻音记号P,并研究渐强和渐弱记号,通过“弹舌”的方法感受音响的魅力。
2、引导学生用自信、乐观的声音学唱《勇敢地鄂伦春》,培养学生自主创编的兴趣。
3、了解鄂伦春族,增强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钦佩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并研究渐强渐弱知识,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
三、教学难点:学唱简谱,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引导学生后面的即兴创编。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聆听原唱: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曾经到哪些地方旅游过?(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多。
今天,老师也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
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最北部,有一个茂密的天然森林,叫大兴安岭,那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景观奇秀、民风淳朴,真是“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
同学们,这样一个美丽像人间仙境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
老师也很想去,今天我们可是去不了了,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短片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的美妙吧。
(展示:大兴安岭的图片)师:虽然今天去不了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学首歌,通过歌声来更多的了解大兴安岭,好吗?《勇敢地鄂伦春》(聆听原唱)(二)、阐发歌曲,教师范唱:同学们,大兴安岭有珍贵的动植物,那是谁在保护着这片大森林呢?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品格呢?伴随着题目我们再来聆听一遍。
(再次聆听原唱)师问:同学们,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鄂伦春人)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勇敢、性格彪悍)(大概请同学们自己说听后的收获?)师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
而现在的鄂伦春人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现在老师也想把这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弹琴示范唱)。
(三)、学唱简谱,用“LU”音模唱旋律:1、师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好听)这首歌曲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欢快乐波、自豪)那老师现在要看同学们用什么样的坐姿和表情唱歌?现在,你们来猜一猜老师弹的是哪一句?好吗?。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对鄂伦春族服饰和生活环境有简单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可以边听伴奏边唱边跳有感情的去表演。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坚韧品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活波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学生一节课的有效听课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老师要牢牢把握住有效的听课时间,合理的进行教学重难点的教授。
在整节课中药时时注意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学生大体掌握了基本音阶并能相对准确的演唱,但是对于节奏的掌握还是有所欠缺的,特别容易搞混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演唱过程中会出现节奏不稳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有效的听课时间进行节奏的联系,并与歌词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意境,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表现进行适当的环节调整,在共性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有机的把德育教育贯穿其中,让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从根本上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富有感情的边唱边跳的表演。
2、二分音符的学习,并能准确区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勇敢的鄂伦春》一、课前准备:上课问好:1、教师弹奏: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学生起立;2、师生问好:师:1 2 3 4 |5 - ‖同学们好生:i 5 i 5 ︱ 5 4 3 2︱1 - ‖您好您好蔡老师您好3、教师弹奏:do si la sol fa mi re do 。
学生坐下。
二、导入:1、播放多媒体,展示鄂伦春族服饰、中国地图和大小兴安岭图片,介绍鄂伦春族的相关的知识点。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鄂伦春族勇敢的事迹,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通过探讨和讨论,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鄂伦春族勇敢的事迹,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雄和勇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鄂伦春族勇敢的事迹,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2.难点: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鄂伦春族的认识和兴趣。
例如:你们听说过鄂伦春族吗?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勇敢事迹。
例如:讲述鄂伦春族人猎熊的故事,介绍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3.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鄂伦春族的勇敢事迹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
教师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结果。
整理出一张鄂伦春族勇敢事迹的知识框架。
5.讨论与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研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鄂伦春族的勇敢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并总结出几条具体的观点。
6.拓展延伸(5分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扩展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勇敢事迹,并向全班进行展示或写作。
7.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关于鄂伦春族勇敢事迹的文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鄂伦春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他们勇敢的事迹和文化特点。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有些眼花缭乱,学生的兴趣可能不够持久。
需要更好的引导和组织,提高课堂效果。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
许多80、90后在上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到过这首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
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6,观察鄂伦春民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6.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7.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XX,请回座位上。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
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问好1、“上课了”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二、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
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课件——闯关)关卡一:节奏关卡二:旋律(模唱)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
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1、多次聆听学习新歌1)、初听——情绪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欢快、自豪地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2)、复听——分析歌曲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生:2/4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
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3)、朗读歌词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舞蹈的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自学将歌词按节奏贴出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视频《魅力漠河》。
3、师:“你们知道我们漠河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谁能介绍一下。
”(同学举手发言)4、(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三、讲授新课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4、再次福听音乐学生分四组,每组一句自己按节奏吟读歌词,并按节奏贴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5、将各组贴好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什么动物在奔跑?如果选择乐器,用什么乐器呢?”6、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7、学唱歌曲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
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
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
③师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8、情感处理,教师伴奏。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的形象。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歌曲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和意义。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歌词含义和演唱技巧。
3.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提高演唱能力。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分组标识:便于学生分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弹奏吉他,演唱《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掌握情况,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及旋律。
2. 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
2. 对鄂伦春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音乐和文化。
2. 音乐教材或乐谱:《勇敢的鄂伦春》。
3.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4. 音频播放设备。
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
2. 播放鄂伦春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背景和歌词。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三、歌曲演唱(5分钟)1. 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演唱,表达出鄂伦春族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歌曲和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2. 强调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活动(10分钟)1. 学生听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讨论,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
3.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比赛,增强学习乐趣。
七、音乐实践(1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展示对歌曲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是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花城版。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鄂伦春族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歌唱技巧。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会用恰当的音色和情感演唱歌曲。
3.对鄂伦春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乐谱和录音。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
3.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纠正、鼓励,提高歌唱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为歌曲编排动作,进行表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鄂伦春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难点: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感受其英勇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钢琴、录音机等。
2. 准备歌曲的歌词和音乐素材。
3. 搜集有关鄂伦春族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介绍。
4.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学习和欣赏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英勇的鄂伦春》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唱歌《英勇的鄂伦春》。
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跟伴奏学唱歌曲。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2)学生分小组练习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展示歌曲演唱,教师给予评判和反馈。
3. 文化了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包括狩猎、饮食、服饰等方面。
(2)引导学生讨论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热爱音乐,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5. 安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英勇的鄂伦春》。
(2)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鄂伦春族的其他文化信息,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英勇的鄂伦春》歌曲,达到音准、节奏、速度、音色的标准要求。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歌曲表达鄂伦春人民的英勇和豪情。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二下第2课。
歌曲以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乐观的精神风貌。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对音乐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弱,音准、节奏等方面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
2.歌曲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
3.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和文化。
3.准备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是我国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豪迈的精神风貌。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旨在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了解和热爱我国的民族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能力逐步提高。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兴趣。
但在音乐课上,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演唱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
2.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鄂伦春族生活氛围的同时,学习歌曲。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3.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歌曲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讨论,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实践体验:邀请学生表演歌曲,感受鄂伦春族的勇敢和豪迈。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文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另一部分是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歌曲内容和民族文化。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从学生的演唱、讨论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进行。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1. 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合作能力。
3. 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1.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2. 用打击乐器演奏时,乐器间能够相互合作。
多媒体课件、钢琴、节奏卡片、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串铃1. 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学生回答)2.师: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巡逻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用自己的朴实与忠诚,无私地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课件)3.师揭题: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
①板书课题。
②跟师读课题。
1.投影目标(师读本节课目标)。
2. 学生欣赏歌曲范唱。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鄂伦春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心情唱这首歌的?(《勇敢的鄂伦春》动画)。
谁来说一说?3.师问: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板书:欢快、自豪)1. 再听范唱,小声随音乐唱歌曲,教师提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歌曲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 2/4 拍子的歌曲。
2/4 歌曲的节奏特点是强弱,你能用手势或者其他声势动作表示吗?(生用声势动作表示 2/4 节奏特点)师板书: 2/43.学习不认识的字,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师生接龙,有节奏的读歌词。
5.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歌词。
6 . 学生可能出现的节奏错误,教师要加以纠正。
比如(1)正确的: x森x x 林 里 错误的: x x 森 林 x 里(2)正确的: x x x x x ∣x - ∣ 错误的: x x x x ∣x - ∣伦 春 勇 敢 的 鄂 伦 春(3)如何接好前奏: 23 23 |56 52 |32 32 | 1— | 155 55| 155 55|7.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
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
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问好
1、“上课了"
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
二、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
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课件——闯关)
关卡一:节奏
关卡二:旋律(模唱)
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
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
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
1、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初听——情绪
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欢快、自豪地
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
2)、复听——分析歌曲
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
生:2/4
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
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
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
3)、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
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一试。
2、演唱歌曲体会音乐
1)、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山岭上的人们(播放图片,教师介绍鄂伦春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56个民族,他们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特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
也可以说是美丽、富饶的兴安岭林海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
他们世世代代以生活在那里,以游猎为生,一匹骏马、一杆枪、一只猎狗、一位鄂伦春族人往往就是他们守护山林的真实写照。
在每次游猎之前会祭拜神灵,以保佑他们捕获猎物。
归来后,人们用猎物的皮毛制成长袍,因为这样的衣服、靴子、手套、帽子是很耐用的.黄昏来临,人们会在仙人柱的中央架起篝火,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庆祝狩猎的胜利。
他们还担负着守卫森林、保卫家园的重任。
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深山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们”。
2)、跟琴模唱
3)、分句学唱
4)、完整演唱
四、创造表现
1、创编舞蹈动作(按照每一乐句的内容创编)
2、其他民族(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
五、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我们了解到了这个民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少数民族。
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
最后,用我们的小舞蹈来结束本次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