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2篇论文喜获第十一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 格式:pdf
- 大小:47.86 KB
- 文档页数:1
广东化工2021年第5期· 82 · 第48卷总第439期锂─21世纪能源战略金属王晖1*,王毓明2(1.黎明职业大学轻工学院,福建泉州362000;2.华侨大学化学系,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本文简介锂在减少碳排放、寻找非化石能源中扮演着储能、生能和节能的重要角色。
在锂离子电池中大放异彩,在受控核聚变中展露卓越、才能出众,其节能效能惠及四方。
世界对锂的需求量增速惊人,锂资源将处于能源战略的风口浪尖上。
[关键词]锂电子电池;受控核聚变;节能;锂资源[中图分类号]TD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5-0082-03Lithium─energy Stratagic Metals in the 21st CenturyWang Hui1*, Wang Yuming2(1. Light Industry College,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at Lithi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ergy storage, energy gener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searching for non-fossil energy. It’s brilliant in the Lithium - ion battery and outstanding in th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It’s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and quartet. The world’s demand for Lithium is growing rapidly, and Lithium resources will be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strategy.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Energy conservation;Lithium resources2019年12月1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站的一项气候变化的研究显示,自1992年以来格陵兰冰盖(世界第二大冰盖)减少了3.8万亿吨,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6毫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于2013年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每年可能有近4亿人面临沿海洪灾的风险[1-2];科学家预测委内瑞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有5000多万人依靠安第斯山脉供水)的冰川可能在20年内消失[3]。
黎明职业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健全学生奖罚机制,通过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方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测评的基本内容:综合测评是对学生每学期德、智、体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测量和评定,包括基础素质测评与拓展素质测评,其中基础素质测评内容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拓展素质测评包括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团体活动与社会工作、文体艺术等方面测评。
第三条综合测评总成绩由基础素质分和拓展素质分两方面成绩组成,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测评总分100分=基础素质分80分(德育素质分10分+智育素质分65分+身体心理素质分5分)+拓展素质分20分(科技创新6分+社会实践4分+团体活动与社会工作6分+文体艺术4分)另设附加分5分。
第四条综合测评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结果作为各级学生工作部门评定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推荐入党、就业的重要依据,并归入学生档案。
毕业班最后一学年测评于每年3-6月份开展,由各系视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测评结果、毕业论文(或设计)及顶岗实习成绩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之一。
第五条转院系学生综合测评的实施办法:转院系(或转专业)的学生带着原班级学习成绩到新的班级参与综合测评;转院系学生本学年度在原系就读期间涉及加分、扣分情况的,由原所在院系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移交学生所转入的院系;转院系(或转专业)的学生凭在新班级的综合测评和学习成绩排名参与各项评奖、评优活动。
第六条组织保证:各系应由党总支组织成立人员相对固定的学生考评领导小组,名单送学生处备案,督促各班级成立由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本班级综合测评的具体工作,小组成员名单院系备案。
第七条评价程序及基本要求:一、测评工作开展要依据《班级事务公开办法》精神,保证测评工作有理有据,保证程序公开公平,各班级、各系、有关部门应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各类评价原始材料。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泉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字号】泉政文〔2016〕157号•【施行日期】2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泉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泉政文〔2016〕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泉州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项目申报、形式审查、异议公告、专家组评审及泉州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审核,2016年11月14日市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决定授予“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科技创业奖,授予“高电导多功能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等17个项目自然科学奖,授予“60%再生浆在高透明礼品包装纸中应用的研究”等58个项目科技进步奖。
希望以上单位及个人再接再厉,为我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进步,为泉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奋斗。
2016年度泉州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项目科技创业奖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泉州市迈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军鹏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德化恒亿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中能泰丰特种保温技术有限公司。
黎明职业大学2018年大事记三月3月1日上午,我校在慈山楼509会议室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资源库建设工作会议。
校长黄世清主持会议,副校长余大杭、各项目组组长以及海丝资源库建设办公室的成员参加会议。
3月2日下午,泉港区财政局副局长王建华莅临我校就泉港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事宜进行调研。
3月3日,我校在慈山大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全校干部大会,研究部署2018年特别是新学期科学办学和创新发展工作。
3月6日下午,我校在慈山大楼601会议室召开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
3月7日下午,2018年泉州市青年志愿服务表彰大会在泉州市音乐厅举行,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获泉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团体”表彰,林永亮同学获泉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个人”表彰。
会议中,校团委蔡君雄老师代表获奖团体作题为“坚持‘五抓五促’,凝聚志愿服务青春力量”的典型经验发言。
3月7日下午,中石化校企联合培养班在中石化泉州分公司会议室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
3月8下午,校党委书记王松柏到信电学院指导新学期工作。
3月8日下午,我校在新落成的土建学院教学实训大楼前举办了简洁隆重的乔迁启用揭牌仪式。
3月9日上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IEET认证。
3月12日,学王松柏书记、黄世清校长、余大杭副校长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土建学院检查、协调大楼设备设施、室外工程和学生人行便道的建设和使用。
3月12日下午,我校在慈山801会议室召开期初党建与思政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庄一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13日上午,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深入学生社区,联合开展对11栋学生宿舍楼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
3月13日上午,团市委书记杨凤翔、学少部部长陈涌、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陈为籓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共青团工作。
3月13日下午,我校与北斗(泉州)开放实验室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和合作共建“北斗导航技术应用推广平台”的授牌仪式在慈山601隆重举行,宣告双方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黎明职业大学关于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为了鼓励我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和学术创新活动,提升我校科研整体水平,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一章奖励对象和范围第一条本办法奖励对象为黎明职业大学在职的教职员工.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科研成果"指《黎明职业大学关于科研工作量管理的办法》所规定科研范围的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类项目。
第三条本奖励办法所指“论文",系指我校教职员工公开发表于正式报、期刊的学术论文,并且是论文署名作者前三位内的作者,同时又标识或注明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我校作者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不受署名前三位限制;论文作者单位没有标识或注明“黎明职业大学”不属于本办法奖励的项目.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出版的著作”是指具有国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及核准号的出版物.正式出版的教材不在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的“发明专利”是指专利成果的发明单位或发明人署名黎明职业大学。
第六条本办法所指的“科研成果获奖类项目"其获奖者必须是我校人员为第一获奖人。
第二章奖励金标准第七条科研课题项目奖1、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国家级项目的立项资助主课题,每项奖励30000元;立项资助子课题每项奖励10000元;本级自筹主课题每项奖励6000元;自筹子课题每项奖励3000元。
2、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等省部级立项资助的主课题项目,每项奖励10000元;本级项目立项资助子课题每项奖励5000元;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课题项目(青年博士为对象),每项奖励5000元;本级自筹主课题每项奖励3000元;自筹子课题每项奖励1500元。
3、泉州市科技局、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泉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教育厅等市厅级资金资助课题项目,每项奖励1000元;市厅级的自筹科研课题项目每项奖励200元。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11.10•【字号】闽教办体[2008]53号•【施行日期】2008.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闽教办体〔2008〕53号)各高等院校:根据我厅《关于举办全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评选的通知》(闽教办体[2008]25号),各校认真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并准时上报,我厅组织专家对参评的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7篇,评出4个优秀组织奖,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附后)。
附:1、福建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获奖名单2、福建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优秀组织奖名单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二○○八年十一月十日附1:福建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5篇)1、试论宋代武学的历史意义李敏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2、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探析陈美荣福建行政学院谢建山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3、《晚清国防教育对当代国防教育的启示--以晚清军事学堂为例》张艺腾福州大学军事教研室4、《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单章辉福建师范大学武装部5、《对大学生实行基地化军事训练的思考》刘文炳福建农林大学军事教研室二等奖(10篇)1、《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互相关系研究》薛向阳庄汉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论大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魏联集美大学政法学院3、《我国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张文娟福州大学军事教研室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徐婧福建警察学院5、《通识教育视野下对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思考》杨雅达厦门理工学院6、《新的国家安全观与高校国防教育理论创新》林东旭福州大学军事教研室7、《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民族精神的培育》刘新华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8、《高校军事训练运动性病症和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刘宏杰福建师大武装部9、《试谈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作用》杨君玉漳州师范学院学生处10、《试论高校国防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黄伟东漳州师范学院学生处三等奖(17篇)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王英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尉缭子》对信息化战争的启示蔡宏伟福建水利电力技术学院3、《试论“经济人”在高校国防教育发展中的制约作用》朱江红福建师范大学武装部4、《关于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设想》张劲松张春华福州大学军事教研室5、《论我国国防教育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对策》黄庆贵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地方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思考》邹晓芟陈德钦福建三明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7、《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陈培涵福建莆田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8、《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陈金辉刘芳温友文福建中医学院武装部和护理学系9、《中医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探素》温友文陈金辉福建中医学院武装部10、《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意识教育》李莉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院1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特性的探讨》高水练福建农林大学武装部军事教研室12、《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刘文炳池有忠福建农林大学武装部军事教研室13、《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研究》黄乐福建大学军事教研室14、《国防教育课创新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尹华荣福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军体教学部15、《加强国防教育,重振中华民族精神》罗泽标福建警官职业学院16、《高职院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与育人功能审视》王培芳三明职业技术学院17、《论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沈军集美大学军事教研室附2:福建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论文优秀组织奖名单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质检试题(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留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抗击疫情中,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时间用诗歌、绘画、音乐、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主动投身抗疫主题的文艺创作,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极大地缓解了公众的恐慌与焦虑,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土气。
这表明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文化并享用文化②文化的价值取决于题材形式和受众的广泛性③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须要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化的看法》指出:把劳动教化纳入人才培育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和学生生活实际,主动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化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留意教化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劳动教化①说明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继承中华传统美德②表明教化确定文化发展方向,具有文化传承的能动性作③能够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④有利于引导学生酷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地名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而且是透视华夏文明的一扇窗。
“六尺巷”,彰显着和谐礼让的大家风范;“义乌”,持续着“颜乌尽孝”的乡风典故;“崇礼”,体现着崇德向善的品德追求。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地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②以上地名作为文化载体,孕育了一种地域独特的民风民德③发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情感和信仰,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④地名文化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需全面地加以继承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4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实行。
78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4-01-05作者简介:金浩晶,浙江东阳人,主要从事优质㊁高产㊁多抗水稻新品种选育,E-mail:1942152531@㊂通信作者:董国军,浙江龙游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E-mail:dongguojun@㊂文献著录格式:金浩晶,曹郁青,郑利欣,等.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780-784.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1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金浩晶1,曹郁青1,郑利欣1,厉伟杉1,马强1,董国军2∗(1.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磐安㊀322300;2.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㊀310006)㊀㊀摘㊀要: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㊁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 (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㊂该组合具有高产㊁优质㊁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㊁特征特性㊁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㊂关键词: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选育;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780-05Breeding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variety Jiafengyou 3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JIN Haojing 1,CAO Yuqing 1,ZHENG Lixin 1,LI Weishan 1,MA Qiang 1,DONG Guojun 2∗(1.Zhejiang Kedefeng Seed Industry Co.,Ltd.,Panᶄan 322300,Zhejiang;2.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and Breeding,Hangzhou 310006,Zhejiang)㊀㊀Abstract :Jiafengyou 3is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developed by Jiax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and Zhejiang Kedefeng Seed Industry Co.,Ltd.,which using Jiahe 112A (longgrain type japonica rice three line male sterile line)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G1143(medium indica late maturing restoringline)as the male parent.This combination ha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yield,high quality,an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riceblast.It was approved by Zhejiang in April 2021(Zhe Authorized Rice 2021019),and from 2021to 2023,it has successively passed the introduction registr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Gan )Introduction 2021 No.001],Anhui Province (Wan Introduction Rice 2021066),Fujian Province [(Min)Introduction 2022 No.1],and Hubei Province(E Introduction Rice 2022055),making it suitable for planting medium ri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s,high-yield cultivation,and seed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Jiafengyou 3.Keywords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variety 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Jiafengyou 3;breeding;seedproduction technology㊀㊀籼粳杂交稻作为一类新型水稻品种,通常被认为产量相对较高,但米质较差㊂选育单位围绕粳不籼恢这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创制粳不籼恢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组配了优质高产的新型籼粳杂交稻组合嘉丰优3号,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1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㊀母本嘉禾112A㊀㊀嘉禾112A 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BT 型粳稻三系不育系,2020年5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不育系)2020013]㊂2011年嘉兴正季,利用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嘉禾212A 为母本,自育半矮生型长粒粳稻新品系嘉禾112作父本测交配组㊂2012年海南成对种植F 1代,与测交父本嘉禾112成对回交;后经海南 嘉兴多次回交和逐代逐株育性鉴定,2015年海南初定B 6F 1并少量制繁种,定名为嘉禾112A;2015年嘉兴正季继续回交并制繁种㊂转育各个世代进行套袋观察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同时对稻瘟病等多种农艺特性进行表现型鉴定㊂该不育系繁茂性佳,开花习性好,配合力较强,异交结实率中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㊂1.2㊀父本G1143的选育㊀㊀恢复系G1143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偏籼型恢复系㊂2007年在杭州富阳试验基地用IR64与R25(献党/测64-7)进行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进行单株系统选育,通过富阳㊁海南10代选育而成的偏籼型恢复系㊂1.3㊀嘉丰优3号的选育㊀㊀2013年春,在海南用恢复系G1143分别与嘉禾112A㊁嘉禾212A 等测交配组,次年开展小区品比试验和小面积制种,2015年起由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在浙江嘉兴㊁磐安等地布点试种,观察其抗逆性㊁适应性㊁丰产性,最终表现长势繁茂㊁生育期适中㊁抗性强㊁米质优㊁产量高㊁后期熟色好的嘉禾112A /G1143组合入选,新组合暂定名嘉丰优3号㊂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 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 2021 第001号]㊁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㊁福建省[(闽)引种 2022 第1号]㊁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㊂2㊀主要特征特性2.1㊀农艺性状㊀㊀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偏弱,剑叶内卷㊁长挺㊂叶下禾,着粒中等,穗大粒多,谷壳黄亮,颖尖秆黄色,短顶芒,谷粒椭圆形,结实率较高㊂2.1.1㊀浙江省㊀㊀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8.2d,比甬优1540(CK)短5.9d㊂表1表明,该品种两年区试每667m 2有效穗数11.9万,株高125.2cm,每穗总粒数306.9粒,实粒数258.8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65g㊂与甬优1540比较结实率低6.45百分点,千粒重高2.60g㊂表1㊀嘉丰优3号与甬优1540生育期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汇总分析结果(中稻)Table 1㊀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of growth period and main agronomic and economic traits of Jiafengyou3and Yongyou 1540(medium rice )品种名称全生育期/d 每667m 2有效穗/万株高/cm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嘉丰优3号138.211.9125.2306.9258.884.5025.65甬优1540144.110.5118.6331.9302.190.9523.052.1.2㊀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㊀㊀两年嘉丰优3号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平均生育期114.3d,生育期比CK 早熟2.7d,表2表明,嘉丰优3号每667m 2有效穗16.5万,株高112.0cm,穗长23.0cm,每穗㊀㊀总粒数212.4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7.2g㊂与五优308比每穗实粒数多35.6粒,结实率低2.8百分点,千粒重高3.9g㊂2.1.3㊀国家统一区试(黄淮海粳稻组)㊀㊀2022年生育期154.8d,比CK 晚熟0.3d,每㊀㊀表2㊀嘉丰优3号与五优308生育期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汇总分析结果(连作晚稻)Table 2㊀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of growth period and main agroeconomic traits of Jiafengyou 3and Wuyou 308(continuous late rice )品种名称全生育期/d 每667m 2有效穗/万株高/cm穗长/cm 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嘉丰优3号114.316.5112.023.0212.4167.979.527.2五优308117.022.6106.221.8160.8132.382.323.378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667m 2有效穗16.5万,株高118.1cm,穗长24.3cm,每穗总粒数233.8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6.3g㊂2.2㊀稻米品质㊀㊀中稻:表3表明,嘉丰优3号平均整精米率50.6%,长宽比2.7,垩白度1.90%,透明度2.0级,胶稠度77.5mm,碱消值5.8级,直链淀粉含量13.6%,与甬优1540比较米质均为二等㊂表3㊀嘉丰优3号与甬优1540米质和抗病分析结果(中稻)Table 3㊀Analysis results of rice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between Jiafengyou 3andYongyou 1540(medium rice )品种名称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级碱消值/级胶稠度/mm直链淀粉含量/%部标等级稻瘟病综合指数穗瘟损失率级别白叶枯病级嘉丰优3号70.7050.60 2.7 1.90 2.0 5.877.513.60二等 3.457甬优154071.9563.152.31.451.57.077.016.15二等3.957㊀㊀晚稻:表4表明,该品种糙米率81.2%,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2.4%,粒长6.7mm,粒型长宽比2.9,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含量15.3%,综合评级为部标等级优3,米质优于五优308(普通)㊂表4㊀嘉丰优3号与五优308米质和抗病分析结果(连作晚稻)Table 4㊀Analysis results of rice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between Jiafengyou 3andWuyou 308(continuous late rice )品种名称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级碱消值/级胶稠度/mm 直链淀粉含量/%部标等级稻瘟病综合指数穗瘟损失率级别白叶枯病级嘉丰优3号72.362.4 2.9 1.52 5.38115.3优3 2.857五优30872.260.72.81.825.86622.6普通5.7992.3㊀抗病性㊀㊀中稻:中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指数3.4,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感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最高7级;高感褐飞虱,褐飞虱最高9级,抗性和甬优1540不差上下㊂晚稻:稻瘟病综合指数2.8,穗瘟损失率级别5级,白叶枯病级7级,褐飞虱病级9级,抗性优于五优308㊂2.4㊀产量表现(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4.1㊀浙江㊀㊀表5表示,2019年浙江省单季籼粳交偏籼稻区试,每667m 2平均产量712.2kg,比甬优1540(CK)增产3.6%;2020年区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39.1kg,比甬优1540(CK)增产0.8%;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75.7kg,比甬优1540(CK)增产2.2%㊂2020年生产试验每667m 2平均产量628.9kg,比甬优1540(CK )减产0.9%,产量略高于甬优1540㊂2.4.2㊀国家统一区试(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㊀㊀表6表示,嘉丰优3号2021年初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28.48kg,比五优308(CK)增产4.97%;2022年续试每667m 2平均产量616.43kg,比五优㊀㊀表5㊀嘉丰优3号每667m 2产量(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Table 5㊀667m 2yield of Jiafengyou 3(regionaland production trials in Zhejiang Province )试验名称嘉丰优3号/kg甬优1540(CK)/kg 比CK 增减产/%2019年区域试验712.2687.5 3.62020年区域试验639.1634.30.82020年生产试验628.9634.3-0.9表6㊀嘉丰优3号每667m 2产量(国家统一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Table 6㊀667m 2yield of Jiafengyou 3(nationalunified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rials )试验名称嘉丰优3号/kg 五优308(CK)/kg 比CK 增减产/%2021年区域试验628.48598.74 4.972022年区域试验616.43579.93 6.292022年生产试验547.07539.171.47308(CK)增产6.29%,两年区试667m 2平均产量622.46kg,比五优308(CK)增产5.62%;生产试验667m 2嘉丰优3号平均产量547.07kg,比五优308(CK)增产1.47%,嘉丰优3号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㊂2.4.3㊀国家统一区试(黄淮海粳稻C组)㊀㊀2022年初试每667m2平均产量719.71kg,比CK增产15.86%,增产点比例91.7%㊂3㊀栽培技术要点3.1㊀适时播种,培育壮秧㊀㊀作中稻栽培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667m2秧田用种量10~12kg,大盘机插秧每盘50g, 667m2大田用种量0.75~1.5kg㊂3.2㊀适龄移栽,合理密植㊀㊀手插秧龄25d之内,机插20d以内,秧苗二叶一心期和移栽前5~7d,每667m2施尿素5kg,以培育多蘖壮秧,有效穗数13万~15万穗利于高产㊂单季手插密度27cmˑ27cm,双本插,机插密度30cmˑ21cm㊂3.3㊀肥水管理㊀㊀应根据当地的土地肥力水平,合理运筹肥水,实施健身栽培㊂每667m2施复合肥40kg,移栽返青晒田后结合除草,每667m2施尿素7.5kg,隔4~5d后每667m2再施尿素7.5kg加氯化钾10kg;每丛分蘖数15个左右时,排水烤田7d左右,促进根系下扎和稻株基部粗壮,此后灌水2d,搁田5~7d,间歇灌排,直至孕穗;主茎叶枕距为零时灌5~10cm水层,根据苗情667m2施尿素7.5kg加氯化钾7.5kg或复合肥20kg,以提高颖花成花率和结实率㊂如叶片宽长㊁叶色偏深则不可施穗肥,以防贪青和倒伏㊂抽穗扬花结束后间歇灌水,干湿交替,直至收割前7~10d断水,严禁断水过早,直到90%以上谷粒黄熟后收割㊂3.4㊀种子处理和病虫害防治㊀㊀播种前选对药剂,做好浸种,防治恶苗病;稻曲病要在破口前10d和破口期选对口药剂连防两次;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严格按规范施用除草剂,严禁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结合大田生产和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稻瘟病㊁纹枯病㊁稻飞虱㊁螟虫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1-2]㊂3.5㊀风险提示㊀㊀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㊁稻曲病㊁白叶枯病㊂4㊀高产制种技术4.1㊀播种期的确定㊀㊀播种期需根据嘉禾112A和G1143的生育期来制定播种差期,父本G1143为中籼材料,花期相遇是杂交稻制种获得高产的前提㊂4.2㊀培育期壮秧㊀㊀父母本种子用浸种灵等抗菌剂浸种24~36h㊂秧田父母本播种量每667m2不超过10~20kg,父本要求稀播,以培育分蘖壮秧,播后及时塌谷可以预防麻雀和鼠害㊂早施断奶肥(二叶一心)和起身肥(移栽前),秧板上水前要求秧沟有水㊁秧板湿润,上水后保持一定水位;秧龄20~25d左右带分蘖移栽㊂4.3㊀合理种植,做好花期预测㊀㊀父母本种植比为2ʒ12较为理想,父本按株行距33.3cm,株距23.3cm,单本或双本插栽㊂母本株行距为16.7cmˑ16.7cm,父母本间距以20cm为宜㊂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并及时搁田,及时观察父母本幼穗分化进程,使父母本花期处于最佳相遇状态㊂薄水分蘖㊁浅水扬花㊁活水养稻到老㊂4.4㊀肥水管理㊀㊀每667m2施氮㊁磷㊁钾肥比例为1.6ʒ2.0ʒ1.0,底肥主要以氮㊁磷肥为主,适施保花肥,施纯氮2.5~3.0kg,促进大穗,从而提高制种产量㊂4.5㊀授粉㊀㊀授粉以人工辅助授粉方式进行,从而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㊂中午开花后每天赶2~3次粉,旺花期时要求赶3~4次,如遇阴雨天需抢晴赶粉㊂4.6㊀防治病虫害㊀㊀在病虫防治上宜采取化学与生物综合防治的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㊂重点做好纹枯病㊁稻飞虱㊁稻瘟病的预防㊂除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外,还可以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方式捕杀二化螟㊁稻纵卷叶螟㊁飞蛾,具体病虫害的预测及防治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为准㊂4.7㊀严把质量关㊀㊀为保证制种纯度,需严把亲本质量关和亲本繁殖田隔离关,繁种田四周要保持150~200m间隔,最好选择天然隔离田块进行繁种,防止不同品种互相串花㊂做好亲本种田间去杂关,父母本移栽后应经常进行田间去杂工作,特别是喷施九二〇前要加大去杂力度,彻底去除异型株及同型可育株㊂收割时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父本授粉结束后78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及时割去父本,以防父本混进杂交种,同时机器要清理干净㊂种子收割后应及时进行田间纯度鉴定,有杂质的应及时进行加工精选,种子保存期间应经常测定含水量㊁发芽率,以保证大田用种质量㊂5㊀示范推广效果㊀㊀嘉丰优3号适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米质稳定性好,出米率高,晶莹剔透,米饭有劲道,冷饭不回生㊂2022年因长时间持续罕见高温导致许多水稻品种脱肥早衰,产量严重降低,但嘉丰优3号产量和品质都很稳定,以优异的表现和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㊂参考文献:[1]㊀赵力勤,杨华军,朱东平,等.嘉禾优7245品种特性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机,2020(1):42-43. [2]㊀张怀杰,宋扬.籼粳杂交稻嘉丰优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1977-1978.(责任编辑:董宇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16 ( 5 ): 724~729Chin J Appl Environ Biol=ISSN 1006-687X2010-10-25DOI: 10.3724/SP.J.1145.2010.00724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玉米、花生、花生油、大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制品,其次是小麦、高粱和甘薯. 现已经确定的黄曲霉毒素有20余种,但是污染粮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 1、B 2、G 1、G 2和M 1等. 在天然污染的粮食中以黄曲霉毒素B 1(AFB 1) 毒性最大,量也最多[1],致癌性也最强[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AFB 1列为人类致癌物[3],AFB 1属于肝脏毒素,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1]. AFB 1的危害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肝毒素和致癌剂,而且影响血液循环、造血和消化机能等[4]. 人类健康受AFB 1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AFB 1污染的食物. 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AFB 1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5~6]. 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为深入研究AFB 1的致病机理,就必须提取AFB 1,建立各种动物模型. 目前已有针对相对湿度和温度建立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生长模型的相关报道,SamapundoL 等建立了黄曲霉生长的相对湿度、温度模型[7],彭坚等以小麦为基质建立了黄曲霉的生长预测模型[8],但研究结果发现,菌斑直径并未随着产毒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增. 为掌握黄曲霉的产毒规律,获得更高浓度的毒素,本实验以不同时间、温度和湿度为培养条件,用Logistic (一级)和Ratkowsky (二级)模型对黄曲霉产毒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庄振宏 郑传琦 汪世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Optimization of Aspergillus fl avus Culture Conditions and Extractionof A fl atoxin B1*ZHUANG Zhenhong, ZHENG Chuanqi & WANG Shihua **(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350002, China)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Aspergillus flavus was carried out to extract high concentration of a fl atoxin B 1. A. fl avus was cultivated in the rice mediu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15 ℃, 20 ℃, 25 ℃, 30 ℃, and 35 ℃) and different humidity gradients (0%, 80%, 85%, 90%, 95%,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size of plaque was continuously measured every day for 18 times with Logistic Model and Ratkowsky Modeland. At last, the conditions of toxin production by A. fl avus were optimized by means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ized culture conditions (35 ℃,100% humidity at a culture time of 16~17 day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ed a fl atoxin B 1 was 3 312 ng/mL, and the aflatoxin B 1 yield of per unit are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1 101.471 ng/mL) extrated before optimization in our lab.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for carcinogenic mechanism of a fl atoxin B 1. Fig 5, Tab 4, Ref 18Keywords Aspergillus fl avus ; a fl atoxin B 1; rice medium; temperature; humidity; optimization CLC Q949.327.106摘 要 为提取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 1,以大米为培养基培养黄曲霉,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5 ℃、20 ℃、25 ℃、30 ℃、35 ℃)和湿度梯度(0%、80%、85%、90%和95%和100%)下培养,每天测量一次菌斑直径的变化(共测18 次),然后采用Logistic (一级)和Ratkowsky (二级)模型对黄曲霉菌斑大小进行拟合和检验,最后借助响应面模型对黄曲霉产毒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在35 ℃和100%湿度的培养条件下,只需培养16~17 d 即可获得直径较大的黄曲霉菌斑,提取黄曲霉毒素B 1浓度为3 312 ng/mL ,单位面积黄曲霉毒素B 1产量是优化前(1 101.471 ng/mL )的3倍. 图5 表4 参18关键词 黄曲霉;黄曲霉毒素B 1;大米培养基;温度;湿度;优化CLC Q949.327.106收稿日期:2009-11-09 接受日期:2009-11-17*国家“863”计划项目(No. 2007A A10Z4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31000961,3077140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010J01068,2009J06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 NCET-10-001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No. 111032)、福建省重点引智项目(No. SZ200803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JB08068)、福建省教育厅资助省属高校专项计划(No. JK2010022)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863” Program of China (No. 2007AA10Z430),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31000961, 30771400),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China (Nos. 2010J01068, 2009J06008), the Progra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No. NCET-10-0010), the 11th Fok Ying T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No. 111032), the Key Project of Fujian for Intellectual Introduction (No. SZ2008039),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Fujian (No. JB08068), the Subsidizing Program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Fujian for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No. JK2010022), and the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of Fujian**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shyyl@)725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1.1.1 菌 种 黄曲霉菌标准菌株3.4409,购自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 点植接种于PDA 试管斜面培养基,28 ℃培养2~3 d供实验用.1.1.2 培养基 在大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甘油,分别制备相对湿度为0、80%、85%、90%和95%和100%的培养基[9]. 1.1.3 毒素检测试剂盒 ELISA 试剂盒购自北京营养源研究所. 组成:AFB 1抗原包被酶标板(96孔),抗体,酶标二抗,空白对照液,底物(1 mg×6),底物液A ,底物液B ,终止液,PBS-T 洗液.1.2 方 法1.2.1 黄曲霉菌的培养条件及优化 菌落生长实验[10]: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培养2~3 d 的黄曲霉菌落孢子,稀释. 吸取10 μL 孢子稀释液点在相应湿度的大米培养基正中央,分别置于15 ℃、20 ℃、25 ℃、30 ℃、35 ℃的培养箱中,每隔1 d 测量直径变化.拟合生长模型的建立:1)模型的假设:孢子接种时,不考虑其初始直径差异,统一假设初始直径为1 mm ;并假设椭圆菌斑的直径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平均值. 2)Logistic (一级)模型:采用Logistic (一级)模型[11]拟合实际测定的生长曲线:用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个模型的参数r ^和X m :其中,X m 为最大生长值,X 0为初始值,r ^为比生长速率. 用Matlab 7.0软件拟合,得到预测生长曲线的参数最大生长值和比生长速率. 3)Ratkowsky (二级)模型检验:(二级)模型用经典的Ratkowsky 方程[12]拟合,即最大生长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中,C 1、C 2、T min 和T max 分别是4个经验常数,T min 是微生物能生长的最低温度,T max 是微生物能生长的最高温度. 说明温度较低时,比生长速率的平方根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4)响应面法分析实验: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因素的t 值和可信度. 根据各显著影响因素效应的大小、正负确定效应值(正效应的因素均取较高值,负效应的因素均取较低值),用MATLAB 7.0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培养较大直径菌斑的优化方案. 1.2.2 AFB 1的提取 在通风橱中,往每个培养黄曲霉菌的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甲醇水(体积比为1 : 1),用玻棒搅拌. 超声萃取10 min 后,快速抽滤,收集滤液,摇匀,然后将滤液倒入球形瓶中,在45 ℃下将滤液旋转蒸发至大约5 mL ,最后经10 000 r/min 、4 ℃离心15 min ,取上清,置于4 ℃冰箱中保存. 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 : 1)稀释即可得到不同浓度的AFB 1. 1.2.3 ELISA 标准曲线法测定AFB 1浓度[13~15] AFB 1酶联免疫试剂盒平衡至室温,用1.5 mL 酶标稀释液稀释冻干酶标抗原[16]. 用洗涤液洗板2次并拍干. 按表1依次加入试剂.表1中,1号孔为阳性孔,2号孔为阴性孔,3号孔为限量孔,4~12号孔为试样孔. 4~9号孔中分别加入50 µL AFB 1系列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 ng/mL 、0.1 ng/mL 、0.25 ng/mL 、0.5 ng/mL 、1 ng/mL 和2 ng/mL ,10~12号孔中分别加入50 µL 不同浓度的AFB 1提取液,再把酶标抗原溶液加于各孔中,摇匀,37 ℃温育30 min. 甩干后用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各孔分别加入50 µL 底液a (0.2 g/L 四甲基联苯胺)和50 µL 底液b (乙酸钠柠檬酸缓冲液),37 ℃显色15 min ,各孔分别加入50 µL 终止液,并于450 nm 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值A [12]. 以4号孔的吸光值A 0为分母,5~9号孔的吸光值A 5~A 9为分子,以吸光值的比值为纵坐标,以6个AFB 1标准溶液浓度的对数(lg C )为横坐标,绘制AFB 1的标准曲线,再以此标准曲线求出待测AFB 1溶液的浓度.2 结果与分析2.1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2.1.1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Logistic (一级)模型拟合 采用Logistic (一级)预测模型拟合各环境条件下测得的实际生长数据,得出各条件下黄曲霉菌落的生长预测值,拟合曲线如图1. 由于湿度为0的阴性对照组中菌斑完全没有生长,所以不进行拟合.由表2可知,Logistic 模型拟合生长值的拟合优度R 2都达到0.98以上,因此可以作为预测黄曲霉生长的模型,接着以Logistic (一级)模型拟合数据为基础,建立二级模型.2.1.2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Ratkowsky (二级)模型检验 黄曲霉菌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比生长速率μ对温度(二级)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15~35 ℃范围内,培养的黄曲霉生长速率的平方根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生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模型拟合度较高.2.1.3 响应面法分析黄曲霉菌培养条件 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因素的t 值和可信度.由表3可看出,温度、时间表现为正效应,湿度表现为负效应. 可信度均大于95%,表现为极显著. 因此以下试验分别以确定的正最大温度(35 ℃)和负最大湿度(100%)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时间因子的效应.由图3-A 可以发现,在100%湿度下,菌斑的直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35 ℃时达到最大值,接近200 mm ,而温度低于15 ℃时没有明显变化. 在时间方面,发现100%湿度条件下培养16~17 d ,菌斑的直径即可达最大值,菌斑直径随温度和时间响应面的方差分析及其显著性分析的表1 AFB 1酶联免疫试剂盒试剂添加顺序表Table 1 The adding order of reagents for enzyme-linkedimmunoassay of AFB 1次序Order 加入量Dosage 孔号 Hole No.123456789101112150 μL A A B 待测试样稀释液 Diluted samples to be tested 2………………………摇匀 Shaking………………………350 μL D C C C C C C C C C C C 4………………………摇匀 Shaking………………………A :7%甲醇溶液;B :AFB 1标准物质;C :酶标AFB 1抗原;D :酶标AFB 1抗原稀释液A: 7% methanol solution; B: AFB 1 reference material; C: Enzyme-labelled AFB 1; D: Diluted enzyme-labelled AFB 172616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结果发现,该回归模型在α=0.01水平上显著(P≈0),相关系数R2为0.957 0,调整后的R2为0.927 0,即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2.7%的响应面黄曲霉菌斑的变化,说明该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由图3-B可知,在35 ℃条件下,菌斑的直径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培养基的湿度达到100%时达到最大值,也接近200 mm,而湿度低于90%时增长极为缓慢. 菌斑的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100%湿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一致,即培养16~17 d后可达最大值. 菌斑直径随湿度、时间响应面的方差分析及其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回归模型在α=0.01水平上显著(P≈0),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63 0,调整后的R2为0.960 0,即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6.0%的响应面黄曲霉菌斑图1 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落生长值的拟合曲线Fig. 1 Fit curves of A. fl av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ies by Logistic model表2Logistic(一级)模型拟合优度R2统计表Table 2 The goodness of fi t(R2)of each Logistic modelθ/℃RH100%95%90%85%80%150.99680.99000.99470.99140.9864 200.99620.99850.99730.99750.9952 250.98890.99260.99300.98760.9925 300.99830.99610.99450.98910.9956 350.99710.99140.99740.99220.9877727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的变化,说明该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为进一步确定菌斑在最佳温度或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变化趋势,分别绘制了100%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温度和时间(Y =f (X 1,X 3))变化的响应等高线图,以及35 ℃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湿度和时间(Y =f (X 2,X 3))的响应等高线图.从图4-A 发现,在100%湿度下,当温度达到35 ℃时菌斑的直径达到最大值. 当培养时间为16~17 d 时菌斑的直径可达最大值. 根据图4-B 可以发现,在35 ℃条件下,当培养基的湿度达到100%时菌斑的直径达到最大值. 在35 ℃条件下培养图2 各相对湿度黄曲霉菌斑比生长速率对温度的回归直线Fig. 2 Regression line of A. fl avus speci fi c growth rate at different humidity with temperature表3 各因素水平、效应值及显著性分析Table 3 The analysis for the level of various factors, effect size, and signi fi cation因素Factor效应值Effect size 效应水平Effect levelt P 温度 Temperature (X 1)0.629+20.0800.000湿度 Humidity (X 2)-0.483-15.4670.000时间 Time (X 3)0.528+17.0540.000图3 不同时间((X 3)下黄曲霉菌斑直径 (Y )与温度或湿度的三维响应面图Fig. 3 3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the diameter of A. fl avus plaque (Y )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X 3) against temperature or humidityA: Under 100% humidity [Y =f (X 1,X 3); X 1, temperature]; B: Under 35 ℃ [Y =f (X 2,X 3); X 2, humidity]72816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16~17 d 后菌斑的直径可达最大值.表4显示两个不同响应面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增强了模型的可信度. 本实验结果提示在35 ℃、100%湿度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6~17 d 可提取黄曲霉毒素. 因此,后继试验按照以上结果培养和提取黄曲霉毒素.2.2 AFB 1的浓度测定按照AFB 1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17](具体见1.2.3),绘制AFB 1的标准曲线(图5). 由吸光值A 10~A 12与A 0的比值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对应的浓度对数值,求导数后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最后得到待测溶液的平均浓度为3 312 ng/mL ,即按响应面分析设计的方法提取的AFB 1浓度为3 312 ng/mL.3 讨 论目前虽然已有针对相对湿度和温度建立的黄曲霉生长模型,SamapundoL 等以5个温度梯度(16 ℃、22 ℃、25 ℃、30 ℃和37 ℃)和7个湿度梯度(0.801~0.982)为条件分别培养黄曲霉菌,运用二次方程函数分析发现30 ℃左右黄曲霉生长最迅速,并指出温度和湿度与黄曲霉菌的生长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7]. 彭坚等发现黄曲霉生长的温度模型符合Rosso 模型,并通过该预测模型发现在6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黄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4 ℃[8]. 但这些研究并未考虑各相关培养条件组合下时间因子对菌斑直径变化的影响. 本实验首次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上对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 首先对实验进行必要的假设:进行孢子接种培养时,不考虑移液枪每枪打在培养基正中央的初始直径的差异,统一假设初始直径为1 mm ;假设椭圆菌斑的直径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平均值. 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并进行显著性分析,最后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方法,系统体现了温度和湿度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时间点对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获得了大米培养基条件下黄曲霉产毒的最优方案,即在35 ℃、100%湿度培养条件下,培养16~17 d ,黄曲霉菌产AFB 1的平均浓度为3 312 ng/mL ,而未经试验设计所提取出的AFB 1的浓度为1 101.471 ng/mL [18]. 运用本方案单位面积AFB 1产量是未经试验设计的3倍,本研究方法测得大米培养基中的AFB 1含量至少为165.6 ng/mL. 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在AFB 1胁迫下,各种动物组织特别是肝脏组织中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发现了防止储藏大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备选方案,即大米储藏条件应为:温度低于15 ℃,相对湿度低于90%.References1 Xiao CY (肖传英), Feng GP (冯广鹏), Wei JT (魏金涛), Zheng JY (郑金玉). A review: A fl atoxins in feeds. Livestock Poul Ind (畜禽业), 2007, 5: 4~72 Liu J (柳洁), He BY (何碧英), Sun JH (孙俊红).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Chin J Public Health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 122~1233 Gao X (高秀), Ji R (计融), Li YJ (李燕俊), Wang YP (王玉平). 北京市城区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B1污染调查. J Hyg Res (卫生研究), 2007, 36 (2): 237~2374 Li MY (李梦云), Chen DW (陈代文).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几种脱毒剂的作用机理. Feed Rev (饲料博览), 2005, 4: 10~13图4 在不同时间(X 3)下黄曲霉菌斑直径(Y )与湿度或温度的响应等高线图Fig. 4 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Y ) against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X 3)A: Under 100% humidity [Y =f (X 1,X 3); X 1, temperature]; B: Under 35 ℃ [Y =f (X 2,X 3); X 2, humidity]图5 AFB 1标准曲线图Fig. 5 AFB 1 standard curve表4 响应面模型结论表Table 4 The result of response surface model analysis项目Item100%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温度、时间的响应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responding to temperature and time under 100% humidity35 ℃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湿度、时间的响应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responding tohumidity and time under 35 ℃建议时间 Proposed time frame16~17 d 16~17 d 估计菌斑直径 Estimated plaque diameter150~160 mm 140~150 mm R 20.92700.9600729 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5 Daniel EV, Jimmy DB. Clostridium diffi cile toxins: Mechanism of actionand role in disease. Clin Microbiol Rev, 2005, 18 (2): 247~2636 Ira P, D avid F. Pseudomonas exotoxin: Chimeric toxins. J Biol Chem,1989, 264 (26): 15157~151607 Samapundoa S, Devliegherea F, Geeraerd AH. Modelling of the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Aspergillus fl avus and A. parasiticus on corn. Food Microbiol, 2007, 24: 517~5298 Peng J (彭坚), Han BZ (韩北忠). The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growth ofAspergillus fl avus in wheat.J Henan Univ Technol Nat Sci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 (2): 51~549 Pardo E, Ramos A J, Sanchis V, Marín S. Modelling of effects of water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ochratoxigenic isolates of Aspergillus ochraceus on a green coffee-based medium. Int J Food Microbiol, 2005, 98: 1~910 Li RF (李瑞芳), Han BZ (韩北忠), Chen JY (陈晶瑜). Establishment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growth of a Spergillus fl avus and content variation of Afl atioxin. Food Res Dev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 (12): 129~13211 Jiang QY (姜启源). Mathematical Models. 3rd ed. Beijing, China: ChinaHigher Education Pres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62~16612 Zheng MY (郑美英), Du GC (堵国成), Chen J (陈坚), Gu WF (顾王芳).A strateg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in batch MTG fermentation. Chin JBiotechnol (生物工程学报), 2000, 16 (6): 759~76213 Martin CN, Garner RC, Tursi F, Garner JV, Whittle HC, Ryder RW,Sizaret P, Montesano R.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procedure for assaying afl atoxin B1. IARC Sci Publ, 1984 (59): 313~32114 Gathumbi JK, Usleber E, Ngatia TA, Kangethe EK, MärtlbauerE. Application of 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enzymeimmunoassay in rapid detection of afl atoxin B1 in chicken liver tissues.Poult Sci, 2003, 82 (4): 585~59015 R a m BP, Ha r t LP, Shot wel l OL, Pe st k a JJ. En z y me-l i n ke dimmunosorbent assay of aflatoxin B1 in naturally contaminated corn and cottonseed. J Assoc Off Anal Chem, 1986, 69 (5): 904-90716 Gong Y (龚燕), Zhao CC (赵春城), Zhang DS (张东升), Zhao XL (赵晓联). ELISA法检测五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前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 Sci Technol Food Ind (食品工业科学与技术), 2003, 4 (24): 82~84 17 Chen L (陈玲), Chen L (陈丽), Feng JW (冯建文), Tan BL (谭宝玲),Zhong CY (钟彩英). ELISA在检测饲料黄曲霉毒素总量中的应用.Feed Ind (饲料工业), 2006, 27 (21): 38~3918 Huang YY(黄缘缘). Aflatoxin B1on the mouse liver proteome study on the initial impact: [Master’s Degree Dissertation]. Fuzhou, China: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17~18。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闽政文[2017]304号【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发布日期】2017.09.01【实施日期】2017.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闽政文〔2017〕30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省政府决定,授予洪茂椿院士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授予“平面三角构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设计与生长”等2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我国四种主要水稻病毒突破介体昆虫传播屏障的机制”等4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影像探针功能化设计与细胞/分子标记示踪”等4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印染用可控型还原剂及关键技术”等2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内墙涂料组合物研发及产业化”等4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智能化多媒体通信系统及终端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16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超吸水纤维非织造布研制及其应用”等51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钢铁制件表面高性能防腐处理关键技术”等108项成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同时,对上述获奖者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希望获奖的科技工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模范带头作用,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奋发进取,积极作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和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12.04•【字号】闽教高[2008]116号•【施行日期】2008.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闽教高〔2008〕116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根据我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08]111号)要求,经有关博士学位授予高等学校评议推荐,我厅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评选,评选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17篇。
现公布如下:一、一等奖(8篇)1、《太谷学派生命哲学研究》,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作者:江峰;导师:詹石窗。
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厦门大学,企业管理,作者:许年行;导师:吴世农。
3、《基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华侨大学,材料学,作者:郝三存;导师:吴季怀。
4、《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研究》,华侨大学,数量经济学,作者:王恒;导师:吴承业。
5、《电致化学发光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福州大学,分析化学,作者:林振宇;导师:陈国南。
6、《镓基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福州大学,工业催化,作者:侯乙东;导师:付贤智。
7、《竞技运动表演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作者:方千华;导师:黄汉升。
8、《新生霉素抑制Bcr-Ab1+人白血病细胞增殖与阻断Hsp90伴侣功能的关系》,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作者:吴丽贤;导师:许建华。
二、二等奖(17篇)1、《正则性理论的新方法及其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和拟凸积分中的应用》,厦门大学,应用数学,作者:陈淑红;导师:谭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