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文言文专题 28
- 格式:doc
- 大小:45.04 KB
- 文档页数:7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移,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贼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B.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C.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D.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题型组合滚动练(二十八) 语用+名句+文言文+作文(分值:44分,建议用时:45分钟)(不含作文)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4364263】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需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④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替美国火中取栗....。
⑤强权政治总是以舆论抹黑、武力威胁的方式压服反对的力量,这种危言危...行.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⑥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了生活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师心自用....。
A.①⑤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④⑥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②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
使用正确。
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使用正确。
④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使用正确。
⑤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此处语境指“危险的言行”,该成语不合语境。
⑥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此处误用褒贬,应该用“抗颜为师”。
抗颜为师: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
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
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
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
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
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
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
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
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
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
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
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进封英国公。
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
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
”乃止。
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
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
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
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
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
”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B.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C.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D.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地区。
文言文专题2022年【广西百色卷】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
②盘:圆的盘子。
③决:裁决,判断。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太行、王屋何闻水声,如鸣珮环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家穿井D.孰为汝多知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恐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单元,译文,【,第,【第二十八单元】王积薪闻棋【原文】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⑤。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⑥。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棋局的情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节选自《唐国史补》)【注释】①王积薪:唐朝人。
②逆旅:旅店。
③媪(ǎo):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诺:答应声;好的。
⑥伏局:认输。
【译文】王积薪棋艺有成就,自认为天下无对手。
(他)将游历京城,(路途中)投宿在旅店。
灭烛后,听到主人家老太隔着墙壁在喊她的媳妇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否下一局棋?”媳妇说:“好的”老太说:“下第几道子了?”媳妇说:“下第几道子了。
”她们各自说下了几十道子。
老太说:“你输了。
”媳妇说:“认输。
”王积薪默默记住,第二天(按她们的落子)恢复棋路,思路全比不上(她们)。
1.猴弈【原文】西番①有二仙,弈(下棋(围棋))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每天)窥(偷看)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技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隐)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莫之胜”即“莫胜之”)。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②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有人)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因)事系(关押)于狱,诏释出(使……出来)之。
靖请以盘盛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西番: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②上:皇帝。
【译文】西蕃这地方有两位神仙,在山中的树阴下下棋,一只老猴子每天在树上偷看他们下棋的技法,于是学到了他们下棋的技巧。
国度里人听到这件事前往观看。
(等他们到时)神仙已经隐身离去,老猴子就下树与人下棋,全国没有人能胜过它。
国度里的人对这事感到奇怪,(把猴子)献给朝廷。
皇上下诏书征求的善于下棋的人和它较量,全部不是(老猴)的对手。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天祥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山观大水记【宋】文天祥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
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
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
银湾之上有亭,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
而止焉,天图画居其西,两峰之间居其东,东西相望二三里。
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
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
时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
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临岸侧目,不得往视。
而隔江之秧畦菜陇,悉为洪流矣。
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
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
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汹涌澎湃,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
复命曰:“水断道。
”遂止,如银湾。
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故自今而言,银湾为观澜之绝奇矣。
坐亭上,相与谐谑,赋唐律一章。
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笑绝欲例,盖有渊明之琴趣焉。
倚阑移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
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
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
予最爱其说。
自予得此山,子之所欣,日新而月异,不知其几矣。
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间万物无以易此。
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纪。
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九》)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B.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C.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D.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戊辰、是将天干和地支组合的纪年法,该法只用于纪年、不可纪月和日。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云东校区二轮复习语文专题编号28 班级:姓名时间 3. 8 主备::刘海君于彩梅审批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三Ⅰ部分(课前自习完成)训练指导:分析概括内容、把握传主品质、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源乾曜,相州临漳人。
乾曜第进士。
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大夫。
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废射礼。
乾曜以为:“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夫射者,别邪正,观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递袭。
比年以来,射礼不讲,所司吝费,而旧典为亏。
臣愚谓所计者财,所亏者礼,故孔子不爱羊而存礼也。
大射谓春秋不可废。
”开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
累进尚书左丞。
四年,拜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会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
治尚宽简,人安之。
居三年,政如始至。
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京兆督捕,获于野,榛死。
吏惧得罪,乾曜曰:“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遂入自劾失旨。
帝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
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职,俊乂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
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
”诏可。
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絜为郑尉。
诏曰:“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
《传》不云乎:…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晋国之人,于是大和。
‟道之或行,仁岂远哉。
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
”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补。
帝尝自较其考,与张说偕赐。
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
”帝乃诏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②自此始。
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
帝幸东都,以老疾不任陪扈。
卒,赠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馀,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
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
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注]①邠王:李守礼,唐高宗李治之孙,封邠王。
②堂封:宰相的封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B.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C.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
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皇帝亲自考核官员政绩,他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奖励。
B.源乾曜忠心为国,积极进言。
当时射礼废弛,他建议恢复射礼;大臣们的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动要求从自己做起,外放儿子。
C.源乾曜敢于担当。
仗内白鹰丢失,属吏害怕获罪,他独自承担责任;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过失和让自己悔恨的事。
D.源乾曜执政重宽松简约。
他做京兆尹时,自始至终坚持宽松简约的为政方针,百姓安定,社会和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5分)译文:(2)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
(5分)译文:评价等级:规范甲乙丙整洁甲乙丙批阅时间3月日Ⅱ部分(课前预习完成)一、考纲要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近年高考题:(2015新课标1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三、16年高考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觷(xué),字柔直,福州人。
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
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
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
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
”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
”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
”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
”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
”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
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
”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
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
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
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
彻中流矢死,众败走。
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
”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
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
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
再知处州,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直,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
又有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
董役内官无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费三十二万缗。
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
后庙食..邵武。
(节选自《宋史·张觷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B.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C.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D.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缟素”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白色丧服,用白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C.“缗”指的是古代穿钱用的绳子,文中指代银两,八万缗,即八万两银子。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官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觷严厉孤傲,虽有才,却不被世人所容,被聘为老师,蔡京不接待他,学生也不能忍受他。
B.张觷敢说真话,即便在权贵子弟面前,他也敢说他们家长的不是,让这些学生非常惊讶。
C.张觷关心社稷安危,向朝廷推荐人才,认为网罗天下忠义之士,把他们安排到朝廷内外是第一要义。
D.张觷指挥打仗有勇有谋,既能独自率兵与敌寇周旋,又能团结其他将领合力打败敌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
(5分)译文:(2)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
(5分)译文:28号学配答案28配餐:1.选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2.选C“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3.选C“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错,原文说的是“晚节唯唯联署”,意思是晚年时不敢承担责任。
4.(1)皇上仁慈圣明,不会因为失去畜养的玩物而定罪,假如因此获罪,我一个人承担。
(得分点:“畜”“苟”“戾”“专”各1分,句意1分)(2)源乾曜身为百官榜样又谦逊礼让,不但已经请求任命他的儿子为外官,而且又降低品级。
(得分点:“庶寮”“让”“外”“下迁”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源乾曜,相州临漳人。
源乾曜考中进士科。
神龙年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巡视江东考察官员,奏报考核成绩最好,很快升任谏议大夫。
景云年以后,公卿百官在上巳日、重阳日废除射礼。
源乾曜认为:“圣王教化天下,必须制定礼仪来端正人心。
君子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必定破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定崩溃。
古代选择士人,先看射礼,不是为了一时取乐。
射是为了区别邪正,观察德行,应和祭祀,退却敌寇,古代的先哲圣王无不相继承袭。
近年以来,射礼废除,有关部门吝惜费用,而使得旧典亏缺。
我认为有关部门所计较的是财,所亏欠的是礼,因此孔子不爱羊而保存礼。
大射之礼是四季不可废弛的。
”开元初年,邠王府属吏犯法,唐玄宗诏令左右为邠王寻找能胜任长史的人,太常卿姜晈推荐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源乾曜神气清爽,对答有条有理,皇帝很高兴,提升他为少府少监,兼任邠王府的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