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矿物学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622.50 KB
- 文档页数:26
实例1:黑龙江省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只作为铁矿床进行开采、选矿。
由于当时只片而地注重了其量的属性,认为该矿床的全铁(TFe)平均品位己达32. 56%,可开采利用。
因而投资很多,自日建设了铁矿选矿厂。
但实际上铁矿石中60%以上的铁是以硅酸铁的形式存在,致使矿石选冶试验后铁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铁不能为工业所利用,铁矿选矿厂未能开工既被废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2:矿床中的金在1976年既被发现,但由于对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未搞清楚,直至1987年才开始开发利用。
根据通‘常清况,开发者认为金也赋存于硫化物中,所以选矿试验设计为浮选工艺流程,结果两次矿石可选性试验效果均不理想,金的回收率均低于50%。
后通过研究查明,该矿床的自然金主要与造岩矿物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密切相关,大部分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中,其次才赋存于硫化物中,据此研究成果,开发者设计了氰化法为主、浮选法为辅的选矿工艺流程,经可选性试验,金的回收率达到93. 66%。
一、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二、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人类对矿石的利用,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是从矿石中获取某种有用元素,直接将矿物拿来使用的情况非常少。
另一方面元素在矿石中多数都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几种元素结合成某种矿物,或者是“寄生”在某种矿物之中。
显然,为了使有用元素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查清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他们在各组成矿物中的分配比例,就成为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有这些内容,即统称之为“有用元素赋存状态”考查。
一、独立矿物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粒径大于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当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化学元素在地质岩石矿物中的赋存状态(一)多金属矿石主要包括铜、铅、锌、砷、锑、铋、镉、钨、钼、锡、汞、镍、钴等元素,它们在矿石中或多或少地共生形成多金属矿床。
1、铜其主要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黝铜矿、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等。
其共生元素为硒、碲、锗、镓、铼、铊、金、银。
铜矿、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等。
其共生元素为硒、碲、锗、镓、铼、铊、金、银。
是典型的亲硫性,在岩浆中Cu与Si的含量略成反比关系。
Cu的共生元素:以阴离子形式与铜结合的主要有:S、Se、As、Sb、Bi、O、Cl和Cu 一起成阳离子与其它阴离子结合的主要:Fe、Co、Ni、Ag、Zn、Sn、Pb、As、Sb、Bi和(UO2)2+。
与铜共生最主要的铁族三元素及Pd、Pt、铜族本身,亲硫元素和硫簇,半金属元素和Cl、C、P。
伴生元素各种类型铜矿伴生元素情况较为复杂,一般来讲较普遍的伴生元素有:Ag、Zn、Pb、As、Sb、Se、Au、Ni、Co 等。
指示元素为:S、Hg、As、Se、Ag、Zn、Pb、Ba、Mo、Bi、Au。
有些共生元素可以指示一定的主要成矿元素,如Cd2+指导示Zn2+(低温),In3+指示Zn2+(高温),Ge4+指示Fe3+,Zn2+指示Fe2+等等,因而这些元素的组合不同,可以综合指示相应的矿石、矿物。
2、铅铅多以硫化物石炭酸盐形态存在,硫化物占90%,主要矿物有方铅矿(Pb86.6%)、白铅矿(Pb77.6%)、铅矾(Pb68.3%)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Pb与Zn共存,其它共生元素为:铜、金、银、镉、锗、铋、锑、锡、铟、镓、黄铁矿、萤石等。
铅矿床一般均为多金属矿床与Zn、Cu、Ag、Bi等紧密相伴,此外还含有少量稀有元素。
3、锌主要矿物有闪锌矿(Zn67%)、红锌矿(Zn80.3%)、菱锌矿(Zn52%)、异极矿(Zn53.7%)、硅酸锌矿、水锌矿等,闪锌矿常与铅的硫化物共生,共生元素铅、镉、铜、金、银、锗、铊、铟、镓、锑、铋、锡、黄铁矿、萤石等形成多金属矿,锌精矿含Zn约50%,一般均形成多金属矿体与Pb、Cu、As、(Cd、Ag)等伴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矿石中有用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是拟订选矿试验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是矿石物质组成特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有用和有害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吸附形式。
1、独立矿物形式指有用和有害元素组成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以三两种情况:
(1) 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自然银、自然铋等。
(2) 呈化合物形式存在矿石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矿物赋存于矿石中,这是金属元素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选矿的主要对象,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的黄铜矿等。
同一种元素可以以一种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不同矿物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存在的矿物,有时呈微小珠滴或叶片状的细小包裹体赋存于另一种成分的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黄铜矿,磁铁矿中的钛铁矿,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等。
元素以这种方式赋存时,对选矿工艺有直接影响,如某铜锌矿石中,部分黄铜矿呈细小珠滴状包裹体存在于闪锌矿中,要使这部分铜单体解离,就需要提高磨矿细度,但这又易造成过粉碎。
当黄铜矿包裹体中的粒度小于2μm 时,目前还无法选别,从而使铜的回收率降低。
(3)呈胶状沉积的细分散状态存在于矿石中。
胶体是一种高度细分散的物质,带有相同的电荷,所以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胶体溶液中。
由于自然界的胶体溶液中总是存有多重胶体物质,因此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在一种主要胶体物。
建始官店铁矿石有用组分及磷的赋存状态报告建始官店铁矿石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之一,其矿体广布于湖北省建始县和宜昌市官店镇地区。
该地区铁矿石具有较高的品位、良好的矿物组合和较为优异的选矿性能,因此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掌握该铁矿石的有用组分及磷的赋存状态,本文对该矿床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建始官店铁矿石的有用组分主要包括铁、硅、锰、钙和镁等元素。
其中,铁是该矿石中最主要的组分,品位较高,并且矿物类型丰富。
矿物中主要含有磁铁矿、铁硅酸盐等,平均品位在35%-40%左右。
硅元素含量较大,与铁成正比,品位一般为20%左右。
锰元素含量较少,平均品位只有0.2%-0.5%。
钙和镁元素含量较低,均小于0.1%。
总之,建始官店铁矿石中铁和硅的含量较高,且品位均处于较好的水平,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其次,建始官店铁矿石中的磷元素含量也较高,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磷在该矿石中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其中不同的磷酸钙矿物赋存状态不同,对选矿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橄榄石中,磷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含量较高,平均品位达到了0.25%-0.3%,但由于其硬度较高,因此较难选别。
在透辉石中,磷主要以磷酸钙和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且含量较低,平均品位在0.03%-0.05%之间,对选别影响不大。
在磁铁矿中,磷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但含量较少,平均品位只有0.01%-0.02%,对选别影响很小。
总之,建始官店铁矿石中磷元素含量较高,但磷酸钙赋存状态不同,且有矿物的选别性差异。
综上所述,建始官店铁矿石是一种含铁量高、品位较好的矿石,具有较为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
同时,其磷元素含量高,具有较为复杂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需要在选矿过程中加以注意。
在今后的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该矿床的各种有用组分及其规律,为后续的工程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为更好地掌握建始官店铁矿石的有用组分及其赋存状态,本文对该矿床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实例1:黑龙江省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只作为铁矿床进行开采、选矿。
由于当时只片而地注重了其量的属性,认为该矿床的全铁(TFe)平均品位己达32. 56%,可开采利用。
因而投资很多,自日建设了铁矿选矿厂。
但实际上铁矿石中60%以上的铁是以硅酸铁的形式存在,致使矿石选冶试验后铁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铁不能为工业所利用,铁矿选矿厂未能开工既被废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2:矿床中的金在1976年既被发现,但由于对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未搞清楚,直至1987年才开始开发利用。
根据通‘常清况,开发者认为金也赋存于硫化物中,所以选矿试验设计为浮选工艺流程,结果两次矿石可选性试验效果均不理想,金的回收率均低于50%。
后通过研究查明,该矿床的自然金主要与造岩矿物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密切相关,大部分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中,其次才赋存于硫化物中,据此研究成果,开发者设计了氰化法为主、浮选法为辅的选矿工艺流程,经可选性试验,金的回收率达到93. 66%。
一、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二、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人类对矿石的利用,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是从矿石中获取某种有用元素,直接将矿物拿来使用的情况非常少。
另一方面元素在矿石中多数都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几种元素结合成某种矿物,或者是“寄生”在某种矿物之中。
显然,为了使有用元素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查清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他们在各组成矿物中的分配比例,就成为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有这些内容,即统称之为“有用元素赋存状态”考查。
一、独立矿物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粒径大于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当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1铁矿石的化学组成(X荧光)由表1铁矿石的XRF化学成分分析知,矿石中TFe的含量较低,仅为13.26%,Fe2O3含量是18.98%、SiO2 37.59%、Al2O3 9.824%、MgO 15.05%,值得注意的是TiO2含量较高,达3.12%。
磷的含量较低P2O5 0.075%,SO3的含量为0.53%,如果要选铁,需排除的主要元素是Si、Mg、Al和S。
由于XRF不能分辨二价铁和三价铁,因此无法计算TFe / FeO的比值,但根据以下铁物相和镜下综合分析,铁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归为混合矿物。
根据(CaO+ MgO)/ (SiO2+ Al2O3)=0.48,小于0.5,该铁矿石为酸性矿。
2铁矿石的物相组成根据甲方提供的矿样,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从中选出不同的三种矿样,分别磨制了光片(观察不透明的矿物即目的矿物)和薄片(观察透明矿物即脉石矿物)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具体如下:矿物肉眼观察为深灰色—灰黑色,侵染状—斑点状构造、半自形颗粒结构:主要的目的矿物有磁铁矿(含钛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钛铁矿。
脉石矿物主要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蛇纹石、菱镁矿、方解石和透闪石等。
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后期蚀变强烈,这对磨矿和选矿有影响。
目的矿物:磁铁矿(钛磁铁矿)根据铁矿物嵌布粒度和颗粒大小,可把铁矿分为三类:1)自形程度高,颗粒大于45μm;2)粒度小于45μm的粒状;3)粒度小于45μm长条状。
1)自形大颗粒的钛磁铁矿(照片1-6),颗粒自形程度高,一般为自形—半自形粒状,零星分布,颗粒最大可达1-1.5 mm,一般为0.074—0.15mm,解理发育,沿解理缝赤铁矿化。
钛磁铁矿和脉石矿物相互嵌在一起,为不等粒毗连镶嵌,颗粒边缘平直,这类磁铁矿易单体解离,为选矿的主要目的矿物种类。
2)粒度小于45μm,一般在5—10μm,磁铁矿自形程度高,分布在脉石颗粒内部或颗粒边缘(照片4,5,9,10,11,15,16,17,18)。
稀土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主要分为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
稀土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种:1.稀土矿物。
稀土元素参加矿物的晶格,构成矿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类矿物通常称之为稀土矿物,独居石、氟碳铈矿都属于此类。
2.类质同象置换矿物。
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置换矿物中钙、锶、钡、锰等元素的形式分散在矿物中,这类矿物在自然界中较多,但是大多数矿物中的稀土含量较低,含稀土的萤石、磷灰石均属于此类。
3.风化壳淋积型矿物。
稀土元素呈离子吸附状态赋存于某些矿物的表面或颗粒之间,这类矿物属于风化壳淋积型矿物,稀土离子吸附于哪种矿物与该种矿物风化前所含矿母岩有关。
目前,世界稀土资源拥有国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扎伊尔等;主要稀土矿物是氟碳铈矿、离子吸附型矿、独居石、磷钇矿、黑稀金矿、磷灰石、铈铌钙钛矿等。
主要进行开采、选矿生产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在未来五年内,将克服技术障碍,生产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产品。
届时世界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独居石Monazite独居石又名磷铈镧矿。
化学成分及性质:(Ce,La,Y,Th)[PO4]。
成分变化很大。
矿物成分中稀土氧化物含量可达50~68%。
类质同象混入物有Y、Th、Ca、[SiO4]和[SO4]。
独居石溶于H3PO4、HClO4、H2SO4中。
晶体结构及形态: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
晶体成板状,晶面常有条纹,有时为柱、锥、粒状。
物理性质:呈黄褐色、棕色、红色,间或有绿色。
半透明至透明。
条痕白色或浅红黄色。
具有强玻璃光泽。
硬度5.0~5.5。
性脆。
比重4.9~5.5。
电磁性中弱。
在X射线下发绿光。
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
生成状态:产在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碳酸岩中;云英岩与石英岩中;云霞正长岩、长霓岩与碱性正长伟晶岩中;阿尔卑斯型脉中;混合岩中;及风化壳与砂矿中。
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工艺矿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选矿并加工矿石,将矿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矿物组成、含量、粒度大小、与脉石的嵌布状态、矿物自身的解离度等进行分析。
本文分析工艺矿物学在国内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探讨某含金磁铁矿主要矿物工艺特征研究。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矿物加工;应用分析1工艺矿物学概述1.1工艺矿物学研究目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矿床进行合理地综合评价,对矿床、矿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为选择与确定最佳的矿石处理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矿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一方面要用地质学方法观察这种天然化合物的产状,另一方面要用化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他们的化学成分、结晶和物理性质,然后综合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理论进行分析解释。
1.2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偏光显微镜:通过薄片研究和鉴定透明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及相互之间关系等。
反光偏光显微镜:通过光片研究和鉴定不透明矿(金属矿物)种类、含量、粒度及嵌布关系。
单矿物分离:基本上与选矿所采用的方法相同,仅是规模不同。
双目镜下单矿物鉴定和挑选,(1)进行单矿物化学分析;(2)进行同位素测定;(3)进行未知矿物X射线分析;(4)称重各种单矿物重量百分含量;(5)包裹体测温等。
X射线分析:(1)鉴定矿物;(2)测定矿物含量;(3)测定矿物的晶包参数。
差热分析:鉴定含水矿物、碳酸盐、含水硼酸盐及硫酸盐矿物,如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都可以通过差热分析而准确鉴定。
电子探针:光片中偶然见的一颗微小矿物(>0.002mm)矿相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矿物名称时,用电子探针即可直接测定该矿物化学成份,达到鉴定矿物的目的。
经验证明对鉴定铂族矿物很有效。
电镜扫描:研究金等贵金属元素在黄铁矿中赋存状态是十分有效的。
2工艺矿物学在国内矿物加工领域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就我国目前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而言,它在配合选矿工艺实施研究应用过程中就主要发挥了两点重大功能作用。
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及其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意义刘飞燕,朱志敏,沈 冰,陈家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是指研究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状态,且尽可能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工作。
目前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手段很多,不同的矿山和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我国是资源短缺型国家,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是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关键,可以避免盲目开采对资源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
关键词: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TD913;TD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6)06-0564-02Research on State on Associated Element and Its Meaning in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LIU Fei-yan ,ZHU Zhi-min,SHEN Bing,CHEN Jia-biao(Insti tute of Multipurpose Utilizati on of Mineral Resources,C AGS,Chengdu 610041)Abstract:The research content of state of associated element was elements state in mines and i ts quantum.Some instrument was ticked off i n the article.Different methods could be chosen by different mine or en terprise in practical si tuation to study the mode of occurrence of elements.China was a nation which lack of resources,so the study of its mode of occurrence of elements was the key to mine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t also could avoid resource-waste and economic losses for unrestraine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Key words:state of associated elemen t;methods of research;multipurpose utilization收稿日期:2006-10-18;修改日期:2006-11-19作者简介:刘飞燕(1976-),女,山西省忻州人,助理工程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方面的科研工作。
2013年 6月 June2013岩 矿 测 试 ROCKANDMINERALANALYSIS文章编号:0254 5357(2013)03 0474 09Vol.32,No.3 474~482卡林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新方法苏秀珠,黄志华,衷水平,许 涛,廖占丕,黄丽娟(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上杭 364200)摘要:卡林型金矿富含有机质,金主要呈显微 -超显微分散状态存在,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及传统化学方法只能大致判断矿石中金的赋存趋势,无法对其赋存状态准确定量。
本文利用 MLA仪器系统分析贵州回龙卡林型金矿,测得矿石中金主要以显微 -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少量被脉石等其他矿石包裹;黄铁矿约 66%完全解离,而毒砂仅 30%完全解离,载金矿物与其他矿物连生或者被包裹,将不利于硫化物包裹金的浸出。
结合回龙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特征和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对传统的物相分析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硫化物包裹金和碳酸盐包裹金的浸出顺序,提出裸露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的浸出流程,在裸露金及碳酸盐包裹金浸出时加入活性炭,利用竞争吸附抑制矿石中有机炭对金的吸附,降低有机炭对分相的影响。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有机炭含量在 1%左右的金矿石分相时加入活性炭对各相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先浸出碳酸盐包裹金,再测定硫化物包裹金,各相的测定数据更加准确。
改进的方法(加活性炭)用于测定回龙金矿中裸露金和碳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包裹金,含量分别为 1.25%、84.17%、11.46%和 3.13%,与选矿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该法适合应用于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石;碘 -碘化钾;物相分析;活性炭中图分类号:P578.11文献标识码:A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种 方法。
物理法主要是采用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如 光学显微镜鉴定、X射线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工艺 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等;化学法主要 是用化学药剂 选 择 性 溶 解 的 方 法 [1-4],大 致 有 混 汞 法、氰化法、碘化法、硫脲法或 EDTA法。
内蒙古某银铅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摘要:为了查清某银铅锌矿石原矿的物质组成及铅、锌、银等元素的赋存状态,以提出该矿石在采用物理选矿的条件下,可获取的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的合理品位和理论回收率、查明碳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以指导选矿工艺优化和提高选矿指标。
结果表明:本矿石有价金属为铅、锌,可综合回收金、银、铜;锌矿物主要为铁闪锌矿,铅矿物主要是方铅矿,目的矿物闪锌矿嵌布状态较好,方铅矿嵌布粒度分布不均;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矿石中97.81%的锌赋存于闪锌矿中,97.52%的铅赋存于方铅矿中,预计锌精矿理论品位53.55%,理论回收率98%左右;铅理论回收率98%左右,银理论回收率约62%;选矿过程游离的有机碳主要富集于锌精矿。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解离特征;多元素化学分析银、铅、锌是用途非常广泛的有色金属元素,我国即是银铅锌矿开采和冶炼大国,也是银铅锌消费大国,随着目前矿产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工艺矿物学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为了查清某银铅锌矿石原矿的物质组成及铅、锌、银等元素的赋存状态,解离特性、原矿中有用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等,为选矿工艺优化和提高选矿指标提供依据。
1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1.1光谱分析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原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铅、锌,可综合回收金、银、铜等,影响选矿工艺和精矿质量的有害杂质主要为砷和有机碳。
表1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1.2化学物相分析原矿铅、锌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铅、锌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极少氧化;表2原矿物相分析结果1.3原矿XRD分析和原矿MLA矿物定量分析1.3.1原矿XRD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原矿矿物组成(图1),解谱结果表明原矿主要由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钾长石、铁闪锌矿、方铅矿及黄铁矿组成。
图1原矿X射线衍射(XRD)图谱1.3.2原矿MLA矿物定量分析采用矿物自动定量检测系统(MLA)并结合显微镜分析,查明原矿矿物组成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