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在晚期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34.29 KB
- 文档页数:3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概述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引言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但是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导致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指妊娠着床在子宫前壁或后壁的瘢痕组织上,是一种高危险性的妊娠并发症。
由于子宫瘢痕组织血管丰富,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给母婴健康带来威胁。
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逐渐受到关注。
其原理是通过经皮动脉介入将栓塞物注入到子宫动脉,阻塞子宫瘢痕周围的血管,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概述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此种情况下的应用效果,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背景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方式,但是在剖宫产术后,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子宫瘢痕部位的妊娠。
子宫瘢痕是指子宫切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相比于正常子宫组织,瘢痕组织的薄弱性和弹性差使得妊娠发生风险增加。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鉴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和机制,以揭示其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作用机制;2. 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预防和治疗该类妊娠并发症中的潜在作用;3.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4. 分析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指妊娠囊植入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内,并在妊娠中期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其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的占比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易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及危及孕妇生命,因此对临床妇产科医生来说是一个临床难题。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瘢痕妊娠、局部灼烧或药物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在手术创伤、复发率和保留子宫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该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疾病的缓解情况、症状的改善程度等方面。
2. 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优劣势,探讨该方法的独特性及适用范围。
3.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将进一步验证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孕妇生育危机和危及母婴健康。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且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怀孕困难等问题。
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在子宫动脉内介入植入栓塞物,有效堵塞血流,达到止血和治疗的目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改善孕妇生育质量,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对于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严重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危害性极大。
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适应证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在曾经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子宫瘢痕处着床并生长的妊娠。
由于瘢痕组织的特殊性,剖宫产瘢痕妊娠容易出现出血,甚至威胁孕妇生命。
如何有效地止血成为了该病的关键治疗环节。
本文将针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适应证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一、止血方法1. 药物治疗(1)甲羟孕酮:是一种合成孕酮类激素,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扩张和出血。
一般推荐剂量为600-800mg/d,持续使用3-5天,也可根据出血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
(2)米非司酮:是一种前列腺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宫缩和血管扩张,减少出血。
推荐剂量为10-20mg/d,持续使用3-5天。
2.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较为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
该术式通过选择性堵塞子宫动脉分支,使子宫瘢痕区的血流减少,从而减轻出血情况。
血管内介入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创伤并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的手术方式为子宫切除术或子宫瘢痕剖宫产切除术,通过手术将瘢痕组织和胚胎一并切除,以止血和挽救孕妇生命。
以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的常见止血方法,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二、适应证分析1. 高危因素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周过大、子宫瘢痕位置较低、胎盘植入异常、先前的宫腔镜手术史等。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一旦发生出血则往往危急,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血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 出血程度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的出血程度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评估,如症状包括阴道出血明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出血程度越严重,可能需要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式,如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DSA介入治疗的护理作者:吕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94-01子宫切口妊娠是指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
子宫切口妊娠可能在早期引起子宫穿孔、破裂致大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DSA介入子宫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是常用的一种。
通过本例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治疗时应加强观察,治疗后加强肢体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出院指导。
1 病例介绍患者,李洁,29岁,孕2产1, 2007年在我院行的剖宫产,有停经史,不规则阴道流血,频繁恶心与呕吐,查血HCG120260mIu/L,平素月经规则,既往体健,来院前B超检查:宫内早孕,未见心管搏动。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 MTX+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杀胚,效果不明显,恶心呕吐未好转,血HCG反而升高。
经过介入科医生会诊,于2天后行右股动脉穿刺介入栓塞术。
常规消毒后在局麻下进行,从右股动脉插入选择性插管,左侧髂内动脉行DSA造影,注入造影剂,根据造影图像进一步选择左侧子宫动脉,沿造影导管缓慢注入氨甲喋啶100mg+Ns500ml, 用明胶海绵栓塞两侧子宫动脉,退管致主动脉内注入地塞米松5mg , 拔管后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右侧股动脉,介入治疗工作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右下肢制动等对症治疗。
2 护理方案2.1 入治疗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感受及认知,患者知识缺乏担心会影响生育,生活质量改变及预后不好产生焦虑、恐惧。
主动与患者交谈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解答患者的疑问,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预后,讲解临床成功病例,建立信任,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轻松的配合介入治疗。
2)介入治疗前准备:做好血R, 血型,凝血,肝肾功能,术前常规等术前一套的化验,备皮,做皮试,留置尿管,建立静脉通路,协助患者取下首饰,做好交接工作。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介入治疗作者:熊莲华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6期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异位妊娠。
该疾病见于进行过剖宫产的妇女,在经过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之后,子宫内留下瘢痕,这类女性再妊娠的时候,十分容易导致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等情况,对产妇造成极大生命威胁。
当发现产妇瘢痕妊娠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介入治疗,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为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子宫穿孔、子宫破裂等情况,导致大出血。
瘢痕妊娠一旦确诊,孕妇应立即住院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通过介入治疗减少局部供血及时去除病灶,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首先,最常见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实际效果与靶血管的选择、治疗技术标准、手术材料等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当前的放射治疗中,最常选用的靶血管是生殖器官的供血动脉。
该治疗方法由于子宫中存在总动脉卵巢支—卵巢动脉—腹主动脉的血管环,供血丰富,在进行治疗之后,虽然有短暂的缺血,却不会导致组织坏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其次,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简称UAE治疗法)。
该方法在放射技术引导之下,经过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进入血管之后,注入适当剂量的栓塞剂,阻止病灶血流,让病灶发生缺血性改变,逐渐萎缩。
目前常用的栓塞剂为吸收性明胶海绵等具有易吸收可生物降解特点的栓塞剂。
UAE目前需要在B超监测下进行清宫手术,医护人员通过细致地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术中按照标准清除胚囊绒毛,可有效加快病变的吸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UAE治疗的基础之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Chemo Embolization)被逐渐应用。
经过子宫动脉灌注MTX肌内注射系统能够有效进入绒毛血管,药物能够达到病灶当中,使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效用提高,不会增加患者后续怀孕妊娠的胎儿流产率以及畸胎率。
SA介入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dsa介入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至2012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部位妊娠病人15例。
其中3例发现时血β-hcg水平较低,予米非司酮口服、氨甲喋呤( methotrexate mtx)静脉注射治疗而得以痊愈,另外12例患者予以dsa介入下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缓慢注入氨甲喋呤100mg,再用明胶海绵栓塞两侧子宫动脉,术后48-72小时予以清宫术。
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成功率达100%,术后清宫过程顺利,出血平均50ml,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dsa 介入治疗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阴道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可能,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关键词】子宫疤痕妊娠 dsa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86-02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是指妊娠物位于既往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是罕见的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则发病急,出现严重的大出血,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而得以诊断,属异位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45%[1]。
占剖宫产后异位妊娠的6.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早期表现无特殊而容易误诊,若盲目进行清宫,将会因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清宫术、经腹或经宫腹腔镜子宫疤痕局部病灶清除、子宫切除术等治疗,我院自开展dsa介入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术后刮宫治疗子宫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后发现其有具有微创、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保留子宫、恢复快等优点,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23-43 岁33 岁。
均有停经史及不规则阴道出血,无明显腹痛史,术前均行阴道b超检查确诊。
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7T00:59:14.2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杨淑华王希华[导读]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
杨淑华王希华敖汉旗中医蒙医医院?妇产科024399敖汉旗新惠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024399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中选取17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
介入治疗组8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Foley气囊组5例患者采用Foley气囊治疗,腹腔镜组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治疗,探究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手术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差异无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介入治疗组与Foley气囊组情况较优(P<0.05)。
结论采用介入治疗和Foley气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效果较优,但采用腹腔镜下治疗可以有效根治。
三种处理方式均安全可行,临床治疗使应根据患者的状况采取最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介入治疗;Foley气囊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是罕见的非常危险的异位妊娠,指在剖宫产之后女性再次怀孕,孕囊会嵌入子宫瘢痕中。
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会在剖宫产的瘢痕位置存在缺陷,随着胚胎的生长绒毛会渗透到内部,侵蚀局部血管[1]。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孕妇的激烈出血,引起子宫破裂的可能性非常高,威胁患者的生命[2]。
本文为研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中选取17例。
介入治疗组8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Foley气囊组5例患者采用Foley气囊治疗,腹腔镜组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治疗,探究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手术情况。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中选取17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
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种治疗方案的比较邢允光;萧文滔【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11)18【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25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
结果10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15例采用阴式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瘢痕修补术,25例患者均治愈,但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结论阴式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是近2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安全、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便于推广等优点,是临床治疗瘢痕妊娠的首选方法之一。
【总页数】2页(P223-224)【作者】邢允光;萧文滔【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妇科,广东深圳 518172;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妇科,广东深圳 5181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相关文献】1.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全身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J], 凯丽比努尔·艾尔肯;古丽娜·阿巴拜克力2.介入治疗和甲氨蝶呤全身化疗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J], 哈尼克孜·肉孜;玛依努尔·尼亚孜3.患者以影像学分级治疗方案与原始治疗方案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效果比较 [J], 王伟刚;傅耀文;周洪澜;王钢;高嘉林4.不同治疗方案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J], 杨帆5.Crohn′s病infliximab序列治疗方案和短时治疗方案的比较 [J], 付唆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联合清宫治疗疤痕妊娠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法联合清宫治疗法在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4 年11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局部注射MTX+清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使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MTX治疗+清宫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为90.00 %,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 %,对照组为20.00 %,P<0.05。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法联合清宫治疗法可有效提高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治疗;瘢痕妊娠疤痕妊娠(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不良妊娠情况,其临床发病率极低,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剖宫产术式分娩率逐年增加,造成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瘢痕妊娠通常可导致患者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1],严重时可造成子宫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瘢痕妊娠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对瘢痕妊娠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法、手术治疗法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法等,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联合清宫术在瘢痕妊娠中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分别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联合清宫术和药物联合清宫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4 年11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采用局部注射MTX+清宫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使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MTX治疗+清宫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主要是由于妊娠囊种植在前次剖宫产手术疤痕部位的子宫肌层而导致的异位妊娠,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
近年剖宫产率上升,子宫疤痕妊娠的病例亦日渐增多[1],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15%[2]。
CSP随着妊娠的发展或在人工流产术中,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并可能失去生育能力,甚至危及生命[3]。
现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例CSP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26例,年龄23~42岁,平均(31.03±6.75)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4例有2次剖宫产史,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剖宫产至发病时间4~142月,平均62.5±7.2月,孕次1~4次,平均2.87±1.16次;停经36~104天,平均55.5±8.4天;21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至就诊时阴道流血时间3小时~40天,流血量由点滴出血到大量出血,有6例伴轻微下腹胀腹痛。
妇科检查示宫体大小正常8例,增大16例,另2例因出血压迫无法检查。
B超检查示妊娠物呈椭圆形囊状回声或混合性低回声包块,直径22mm×14mm~42mm×35mm,均着床于剖宫产切口处即子宫前壁下段,提示此处血流丰富。
治疗前的血β-HCG值161.6~121680U/L,平均28130.2±7314.2U/L。
1.2方法术前做碘过敏试验,开辟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并置入5F动脉鞘,在超滑导丝的导引下,5F子宫动脉导管或微导管超选入双侧子宫动脉(图1、3),造影证实后,先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各50mg,再用直径1~2m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直至血流缓慢后再用明胶海绵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主干(图2、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1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子宫动脉介入治疗1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完整资料。
结果:10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并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血hcg指标明显下降,阴道出血停止,孕囊缩小,术后清宫无一例大出血。
结论: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瘢痕妊娠,比传统保守治疗效果好,风险小,能有效控制出血,血hcg下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保全了患者的器官。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54-01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剖宫产术后妊娠组织种植于子宫剖宫产切口处,因近些年来剖宫产率上升而此病随之逐年增加,属于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瘢痕妊娠时,常因行清宫手术(人流)、造成子宫穿孔严重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
介入治疗开辟了一条治疗瘢痕妊娠的新途径,既能保留子宫又可避免大出血的发生,而且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
此种方法逐渐成为临床保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首选方法。
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治疗10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30岁),停经50—60d(平均55天),均有剖腹产史,妊娠距剖宫产术后6个月—12年,其中7例伴阴道淋漓出血(5—56天),介入治疗前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362~62019mu/ml,平均31190 mu/ml。
经彩色b超检查提示:子宫峡部前壁增厚,子宫前壁手术瘢痕处可见附着物(胚囊),回声不均,偶有脉动,局部血流丰富,胚囊与子宫肌层间菲薄,胚囊多数位于子宫下段(峡部)。
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右股动脉,在dsa监视下用子宫动脉专用导管或rh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妊娠囊供血优势血管,将稀释的甲氨蝶呤100mg分别注入双侧子宫动脉内,双侧灌注后,采用500~700um明胶海绵颗粒在电视监视下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再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主干远段闭塞,手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