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认识面积课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1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面积单位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
A.米B.平方米C.分米D.平方分米2.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为120()。
A.平方米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3.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可以站()名三年级的小学生。
A.2 B.12 C.354.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A.长度B.面积C.重量5.一张邮票的面积约为6()。
A.厘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6.一块地砖的面积是().A.36平方米B.36平方分米C.36平方厘米7.大拇指盖的面积大约是1()A.平方分米B.平方米C.平方厘米8.一个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
A.平方米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二、填空题9.这张卷子纸的面积约12( ), 明明体重40(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淘气爸爸的体重大约是70( );(2)北师大版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5( );(3)校区里的游泳池水深2( ),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180(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黑板的面积约为4( )小刚身高135( )一张课桌高约7(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约为4( )1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3.填上合适的单位。
1枚2分硬币约重1( );杭州到北京大约1360( );数学作业本封面的面积约是300( );1袋面粉约重25( )。
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汽车的载重量是5( )。
(2)教室地面的面积约48( )。
三、判断题15.操场一圈长300平方米。
( )16.一块地砖的面积是4分米.( )17.小明家的面积是120米。
( )18.一本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四、解答题19.下面方格每个表示1平方厘米.请你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算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20.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地用的方砖多?共用多少块方砖?21.如图中(每个小格代表10平方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
(板书:面积)[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
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出示下面3个图形: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
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
《认识面积》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面积的学习方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 面积单位及换算4. 面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
4.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接着,通过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 面积单位及换算: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 面积的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如计算教室的面积、计算操场的面积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面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五单元第1课时:《面积的认识》学法指导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面积的直观感知包括两步:首先是认识面,然后是面的大小。
学生往往会更关注面而忽视面的大小,将面等同于面积。
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看一看),动手感知(摸一摸)的基础上,对认识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积累充足的感性经验,进而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同时,本节课运用“六步预习法”课堂上布置预习时,指导学生通过“一看二思三试四问五备六评”的模式进行预习,通过学法指导课,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六步预习法”自主预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62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感受物体面的特点,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
2.经历比拟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概念,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性。
3.在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六步预习法”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六步预习法”自主预习。
教学重点:用三种图形比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比较面的大小有多种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拿出字典摆好课前准备:提示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分钟)今天我们来上一节预习学法指导课,教一教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预习交流(26-30分钟)(一)明确课堂预习要求(2分钟)课件出示六步预习法的要求,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提炼出预习主要要求:一看二思三试四问五备六评。
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用六步预习法来预习、学习。
(二)开展第一阶段60页例1课堂预习指导(5分钟)1.课件出示今天预习的内容:60页例1教材。
2.学生开展5分钟预习(教师带领学生按六部预习法逐一开展预习-----教师只做指导,不反馈)(1)通读教材(2分钟后,请学生尝试用铅笔写一下课题);30秒后进入;(2)思考书上的问题(教师用课件出示60页教材,指出书上的1处问题,并让学生用铅笔写写自己的想法,提示书上有答案的可以做一个标注);1分半后进入(3)试一试:找到60页做一做,让学生仿照说一说。
第五单元《面积》练习一.填空题(共13小题)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一所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 )(3)学校教学楼高约20( )(4)一块地砖的面积是600()(5)一张身份证的面积大约是46( )(6)广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8万()2.算一算1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100公顷=()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公顷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6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5.一张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8厘米,用它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6.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7.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8.9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二、判断题9.如果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的面积也相等.( ).10.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也相等.().1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12.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定也相等.().13.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三.解答题(共8小题)14.把两张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下面的图形,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15.用一个边长是10厘米和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如下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厘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6.小青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青家的客厅多少平方米?17.一台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5米,每小时可压路8千米,﹣这台压路机4小时可压路多少平方米?18.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19.小红的房间要重新粉刷.其中有一面长方形墙壁长5米,宽3米.这面墙壁有一扇正方形窗户,边长是2米.请你帮助小红算算,她房间的这面墙壁要粉刷的有多大?20.一个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100米,宽是6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21.足球场长95米,宽60米.(1)小明围着足球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2)足球场占地多少平方米?第五单元《面积》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3小题)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一所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 )(3)学校教学楼高约20()(4)一块地砖的面积是600()(5)一张身份证的面积大约是46()(6)广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8万()考点:面积和面积单位.专题: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分析:我们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度量较小的面积单位用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作单位,一般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较大面积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作单位,单位的选取要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再结合生活实际.解答:解:(1)一所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3)学校教学楼高约20米(4)一块地砖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5)一张身份证的面积大约是46平方厘米(6)广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8万平方千米故答案为:公顷,平方米,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点评:本题是考查面积单位的选取,明确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属于基础知识.2.算一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1100公顷=11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4公顷25平方米=2500平方分米=250000平方厘米36平方千米=3600公顷=36000000平方米.考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分析:(1)平分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是100,直接得解;(2)把5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数,用500除以进率100得5平方分米;(3)把1100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数,用1100除以进率100得11平方千米;(4)把40000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数,用40000除以进率10000得4公顷;(5)把25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数,用25乘进率100得2500平方分米;再把2500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数,用2500乘进率100得250000平方厘米;(6)把36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数,用36乘进率100得3600公顷;再把3600公顷换算成平方米数,用3600乘进率10000得36000000平方米.解答:解:(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1100公顷=11平方千米;(4)40000平方米=4公顷;(5)25平方米=2500平方分米=250000平方厘米;(6)36平方千米=3600公顷=36000000平方米.故答案为:100,5,11,4,2500,250000,3600,36000000.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18厘米.考点:长方形的周长.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解解:(4+5)×2答:=9×2=18(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故答案为:1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正方形的面积S=a2,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解答:解:100×100=10000(平方米)=1(公顷);故答案为:公顷.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5.一张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8厘米,用它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面积是64平方厘米.考点: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根据正方形的特征,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用一张长方形纸析:长12厘米,宽8厘米,用它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解答.解答:解:正方形的周长是:8×4=32(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8×8=64(平方厘米);答: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面积是6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32,64.点评:此题主要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6.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周长是16厘米.考点:正方形的周长.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宽已知,于是得解;再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解.解答:解:因为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4×4=16(厘米);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周长是16厘米.故答案为:4、1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7.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8厘米.考点:图形的拼组;正方形的周长.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成后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周长,据此解答.解答:解:拼成后的图形如下:2×4=8(厘米).答:周长是8厘米.故答案为:8厘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拼组后大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周长.8.9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考点:图形的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9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成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4×9=144(平方厘米)答: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44平方厘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用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9.(2010•建华区)如果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的面积也相等.√.(判断对错)考点:面积及面积的大小比较.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用周长除以4得边长,可知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边长一定相等了,那么面积用边长乘边长,也一定相等.解答:解: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故答案为:√.点此题考查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10.(2010•綦江县)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也相等.正确.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就一定相等.即,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就相等.由此得出判断.解答:解: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就一定相等.即,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就相等.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运用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解答即可.11.(2006•昭平县)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错误.(判断对错)考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专压轴题.分析: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当长和宽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由此解答.解答:解:可以举例证明,当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时:一种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20平方厘米;另一种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32平方厘米;很显然20平方厘米不等于32平方厘米.所以说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当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这样的长方形有多种情况,长与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12.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定也相等.错误.(判断对错)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分析: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举反例进行判断.解答:解: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为8厘米和2厘米,则其周长为(8+2)×2=20(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为16厘米和1厘米,则其周长为(16+1)×2=34(厘米);所以说“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定也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反例,推翻题干的结论即可.13.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判断对错)考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分析:根据1平方千米的意义是两个1千米相乘,即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所以化成米后为: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由此可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这间的进率可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二.解答题(共8小题)14.把两张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下面的图形,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点:分析:由图意可知:此图形的周长就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加上小正方形的2个边长,其面积就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解答:解:6×4+3×2,=24+6,=30(厘米);6×6+3×3,=36+9,=45(平方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30厘米,面积是45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关键是弄清楚此图形的周长由哪些线段组成.15.用一个边长是10厘米和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如下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50厘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25平方厘米.考点: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的两条边长的和;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据此利用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10×4+5×2,=40+10,=50(厘米),10×10+5×5,=100+25,=125(平方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50厘米,面积是125平方厘米.故答案为:50;12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个图形的周长是由哪几条边长组成的.16.小青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青家的客厅多少平方米?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用5乘5求出每块方砖的面积,再乘96就是小青家的客厅的面积.解解:5×5×96,答:=25×96,=2400(平方分米),=24平方米;答:小青家的客厅24平方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公式:S=a2的灵活应用,注意单位的转化.17.一台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5米,每小时可压路8千米,﹣这台压路机4小时可压路多少平方米?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这台压路机的作业面是一个长方形,宽为5米,长为(8000×4)米,代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8千米=8000米,8000×4×5,=32000×5,=160000(平方米);答:这台压路机4小时可压路160000平方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作业面的长,再求其面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8.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分析:(1)花坛的占地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解答;(2)求围栏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50×25=1250(平方米);(2)(50+25)×2,=75×2,=150(米);答: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1250平方米,围栏的长度是15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直接根据它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答即可.19.小红的房间要重新粉刷.其中有一面长方形墙壁长5米,宽3米.这面墙壁有一扇正方形窗户,边长是2米.请你帮助小红算算,她房间的这面墙壁要粉刷的有多大?考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点:分析:她房间的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为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面积减去边长是2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运用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5×3﹣2×2,=15﹣4,=11(平方米).答:她房间的这面墙壁要粉刷的有11平方米.点评:长方形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则是要粉刷的面积,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然后相减.20.一个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100米,宽是6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考点:长方形的周长.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再乘2即可解答.解答:解:(100+60)×2×2 =160×2×2=640(米)答:要跑640米.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21.足球场长95米,宽60米.(1)小明围着足球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2)足球场占地多少平方米?考点: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一圈的长度,再乘5即可解答;(2)求足球场的占地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利用长×宽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95+60)×2×3=155×2×3=930(米)答:他跑了930米.(2)95×60=5700(平方米)答: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5700平方米.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第一课时导学内容:课本p84页例1的内容。
导学目标:能让学生正确求几个数的最大的公因数。
导学重、难点:能让学生正确的求几个数的最大的公因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请仔细读每句话,深入思考,认真完成)1、自己看书79、80、81页内容,后完成书上相应的填空2、、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2 12 30它叫();12和30叫();外面的数如2叫();写在被除数下面的数叫()。
注意:①两个被除数之间留一空位,隔开。
②用12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得商6和15;6和15还有公因数3,就用3再继续除;2和5不再有1以外的公因数,停止除法运算。
所以,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3、小结:象1、2、3、6是12和30()的因数,叫做12和30的公因数,其中6是()一个公因数,叫做他们的()。
(由组长带领组员齐读2遍)。
4、试一试:⑴用短除法求6和12的最大公因数。
6 12⑶7和9的公因数有()。
⑷我发现7和9的公因数只有( );6和9的公因数有( )。
⑷小结:只有公因数( )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二、问题交流 三、展示提升(针对你的问题、发现、收获)第二课时导学内容:课本84、85页的内容。
导学目标:能让学生正确给分数约分。
导学重、难点:能让学生正确、迅速学会给分数约分的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请仔细读每句话,深入思考,认真完成)1、自己看书84、85页后完成书上相应的填空30÷50=( ) (30÷10)÷(50÷10)=( ) 你的根据是( )。
2、8050=280250÷÷=( ) 8050=580550÷÷=( ) 8050=10801050÷÷=( ) 你的根据是( )。
3、小结: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 ),且( )、( )都比原来的分数的( )叫做约分。
(由组长带领组员齐读2遍)。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一、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有()个顶点。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共有()条棱,这些棱长度(),正方体有()个顶点。
3、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5、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叫做顶点。
6、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顶点。
7、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8 —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9、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10、一根长96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 厘米,长10厘米,宽是7厘米。
高是()厘米。
12、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1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
1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5 厘米,高是 4 厘米,它的上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前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右面的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5、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 12 厘米,宽 10厘米,高 5 厘米的长方体的 1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5 分米,宽和高都是 4 分米,在这个长方体 中, 长度为 4 分米的棱有( )条,面积是 20 平方分米的面有( ) 个。
17、一个长方体的鱼缸, 长是 8 分米,宽是 5 分米,高是 6分米,不 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 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72 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22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 16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米。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篇1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今日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激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好吗?[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同学摸老师的手掌面〕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学摸自己的手掌面〕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测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同学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同学的生活阅历,让同学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同学沉醉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
实时地把生活阅历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
先就详细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
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郭村中心学校吕诗颖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面积《认识面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郭村中心学校吕诗颖20xx年4月1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动手画一画,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若干、长方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画一画,比比谁涂得快!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为什么都选长方形2号呢?其实我们的选择中已经蕴含了面的大小的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面(板书认识面积)。
二、探究新知1、认识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根据教材情境图,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郭村中心学校吕诗颖(板书:观察比较法)(2)认识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出示图形,说明这些图形都有面积,且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封闭图形。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板书面积的意义)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法)(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大小(3)引导:请同学们相互分享比较方法。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分。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二维图形的大小。
2. 学生能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和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
2.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和转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面积单位的教学课件或教具。
2. 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或案例。
学生准备:1. 课本、练习本、文具。
2. 面积单位的学习资料或小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子的面积、花园的面积等,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五、作业设计:1.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客厅的面积、卧室的面积等。
2. 学生制作面积单位的小卡片,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面积单位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面积单位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面积单位的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教室的体积。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面积练习题-整平方
米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一张长方形桌子的长是6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__。
2. 一个正方形广场,每边长是5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_。
3. 一块长方形地毯,长是9米,宽是5米,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
1. 家里的客厅长4米,宽3米,客厅的面积是:
A. 12平方米
B. 7平方米
C. 10平方米
D. 34平方米
2. 下图表示的房间面积是多少:
A. 12平方米
B. 14平方米
C. 16平方米
D. 18平方米
第三部分:计算题
1. 一块田地长18米,宽12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216平方米。
2. 根据下列图形的边长,分别计算图形的面积:
A. 左边的图形是8平方米,右边的图形是4平方米。
B. 左边的图形是14平方米,右边的图形是8平方米。
C. 左边的图形是16平方米,右边的图形是4平方米。
D. 左边的图形是24平方米,右边的图形是8平方米。
3. 亚梅的窗户是一个长方形,长是2米,宽是1.5米,假设亚梅想买一些颜色相同的纸,把窗户的玻璃朝窗台放,她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纸?答案:3平方米。
现在,你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习题。
恭喜你,做得非常出色!。
5.1什么是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5.1 什么是面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
内容包括: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2. 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3. 面积单位: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测量和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2.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3. 认识面积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和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直尺、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教室、操场、房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
2. 新课导入:介绍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测量方法。
4. 面积计算: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5. 面积单位:介绍面积单位,让学生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张纸的面积,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什么是面积面积的概念面积的测量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单位及换算七、作业设计(1)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2)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3)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
6.6.1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课标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85~88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方格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启发谈话:同学们,教师节到了,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幅漂亮的儿童画,老师很高兴,想把它挂在书房里,先要给这幅画配一个镜框,要给这幅画配上镜框要买多长的小木条呢?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假如还要配上一块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利用给儿童画配上镜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来复习周长的概念,然后运用给儿童画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来巧妙地导入课题,这样既能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又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习新课1、教学面积的意义(1)师:请两位同学来涂色比赛。
(分别涂黑板和纸片的面)问:涂黑板面的同学:你为什么失败了?小结:他涂得快,因为他涂的面小;他涂得慢,因为他涂的面大。
随即板书:物体的面积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边板书,边演示。
)(让学生通过涂色比赛,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直观地得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以此揭示出面积的含义之一。
)(2)请大家摸一下课桌的面、文具盒的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我们就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文具盒的面积大。
(通过学生触摸实物,再次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即面积的大小。
)(3)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表面,如:钟面、门上的面、电脑屏幕的面,还有路边告示牌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