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2.01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主备人:吴春科复备人:范连镇【课标与教材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口技》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古文知识,字词的积累2.学生想知道的: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文学常识。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20、口技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累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相联合的写法。
3、推测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4、意会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明的技艺,感觉中华文化的深沉底蕴。
【资料连结】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模拟各样声响的技艺。
因为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近邻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 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一部笔录小说,以铺写故事记述人物为中心。
全书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中间( ji àn)几(jī)欲先走叱(chì)梦话(yì)屏障(zhàng)颈(jǐng)犬吠(fèi)齁(hōu)曳(yè)屋许许(hǔhǔ)声絮絮(xù)少顷(shǎo)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自主理解:3、再读课文,联合说明,疏导文意,翻译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沟通解决,解决不了的求援老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4、文章主要描绘了几个场面?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出来。
合作研究:5、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深。
此外还有侧面的描绘,请一一指出,并说说侧面描绘有什么作用?6、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能否是简单的重复?为何 ?品尝语言:7、文顶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拓展延长:8、学习文言文,我们不单要正确地翻译文章,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复述第二、三、四段描绘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口技》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
《》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
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è屋许许声()(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ō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ā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原文再现】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 )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其(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0 口技1.读准字,注准音。
犬吠.( ) 屏.( )息许许..( )声摇曳.( )呓.( )语齁.( )声絮絮..( )2.解释词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两股.()战战侧目.()众妙毕备.()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妇抚儿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宾客意少.舒()3.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
满座寂然,无。
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译: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译: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一、作者、作品简介林嗣环,字铁崖。
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1 、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便有妇人惊觉欠伸(3)其夫呓语(4) 妇抚儿乳(5)曳屋许许声(6)一时齐发(7)奋袖出臂⑻群响毕绝(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0)京中有善口技者(11宾客意少舒(12)不能名其一处(13)会宾客大宴(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⒂京中有善口技者2、作者,字,清代。
留传下来的主要作品是。
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模拟了哪些声响?1.从文段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结合全文看,文段围绕着文中哪一个字来展开描写的?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4.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6、假若把文中文中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1.找出并解释课文中的一词多义手有百指以为妙绝众妙毕备指绝妙不能指其一端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满坐寂然不能名其一处也间坐名遂与外人间隔众宾团坐自为其名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0 口技【导学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媒体使用】【教学过程】一、预习领先一步1.走近作者___林嗣环____,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_·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2.背景助读口技起源甚早。
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
到了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
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4.填空:《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这篇文章节选自《虞初新志》。
二、课堂小试身手问题一.整体感知(1)全文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 _____、 ______ 、 _______ 来叙事的。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
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20 口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一、知识链接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屏障()呓语()齁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众妙毕备()会宾客大宴()众宾团坐()夫叱大儿声()宾客意少舒()虽人有百手()妇抚儿乳()奋袖出臂()但闻屏障()其夫呓语()(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20 口技【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等。
林嗣环博学善文,他的著作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其中《口技》确切而真实地记叙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性耿介,多惠政,禁锢婢禁株连,粤人啧啧颂之。
”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
一生写下了许多不同反响的文章,和民众打成一片,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逼真感人。
2. 作品简介《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似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预习自测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字,明末清初人。
《虞初新志》是朝张潮编写的小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犬吠()齁声()少顷()屏障()呓语()曳屋许许声()()中间()几欲先走()未几()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少顷(5)既而(6)众妙毕备(7)一时(8)未几(9)奋袖出臂(10)不能名其一处(11)妇抚儿乳(12)俄而百千人大呼4、、翻译下列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探究案】一、整体探究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2、根据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内容探究1、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2、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表演者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什么样的作用?3、第2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找出作者表示时间转换的词?4、文中哪些地方对宾客的表现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拓展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口技》导学案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班级: 组别: 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资料链接】: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作者介绍: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
【学习过程】: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解加粗的字词的意思,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20 口技精彩开篇词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
2.积累“会、少、间、名、奋、几”等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4.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5.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很早就在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
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
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
(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少.(shǎo)顷呓.(yì)语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hǔ)许声几.(jī)欲犬吠.(fèi) 齁.(hōu)声意少.(shāo)舒2.作者链接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遥闻\深巷中犬吠(3)既而\儿醒(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5)俄而\百千人大呼(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虽\人有百手(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2)会.宾客大宴:(适逢。
)(3)而已..:(罢了。
20、《口技》导学案(共3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解决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全文。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4、学习准确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5、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6、古今数量词的不同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背诵翻译课文;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难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言实词、虚词。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关于《虞初新志》:短篇文言小说集,清朝人张潮编。
张潮,号心斋,安徽人。
各种“虞初志”都是短篇小说选集。
共二十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学法指导】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日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学习本文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词类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②会宾客大宴宴: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⑤妇手拍儿声手:2、古今异义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③虽人有百手虽: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⑤会宾客大宴会:⑥宾客意少舒少:【合作探究】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导学案(1)(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术的热情。
一些问题,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下面我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下六分钟完成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工整、规范的书写在指定位置。
.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探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讨论
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每个小组都是积极热烈的讨论,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呈现自己的成果。
答案
听众的反应
.巡视课堂,保证学科长顺利完成训练。
打点收获2
1.学过《狼》这篇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收获?。
口技
1.
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
文章的理解及对问题的思路和见解。
.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探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式,让学生以读促读,以读悟情,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品味,并领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新
:组、三
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
表演者摹仿四口
.巡视课堂,保证学科长顺利完成训练。
打点收获 2 技这一传统民间的艺术魅力。
20《口技》导学案一、疏通文意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 )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 )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 )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 )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
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 )齐发,众妙( )毕( )备。
满坐(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 )绝( )。
未几( ),夫齁( )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 )少( )舒( ),稍稍( )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 )力拉崩倒( )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 )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
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奋: ),两股( )战战( ),几( )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此书是____代__________编选的_______小说。
本文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顺治年间进士。
三、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无敢哗者()犬吠()呓语()xùxù不止()夫叱大儿()hōu声()几( )欲先走中间( )力拉崩()倒yè()屋许许()声意少()舒(二)、一词多义1、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王曰:“善哉”()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4、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5、意:宾客意少舒()醉翁之意不在酒()目似瞑,意暇甚()6、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之者谁()7、坐: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8、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三)、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3、两股战战4、几欲先走5、虽人有百手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四)、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2、京中有善口技者3、不能名其一处也4、众妙毕备(五)、通假字:满坐寂然(六)重点句子翻译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7、不能名其一处也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9、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0 口技
【预习指导】
一、预习内容及要求
(一)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读课文,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遍,速读。
解决字词。
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在原文上批注。
第二遍,慢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解释重点词语,批注在书上。
第三遍,细读。
抓住重点句子,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三)整理自己的疑问。
无论是字词句段都允许学生质疑。
凡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便利贴写下来贴在书上,课堂上好交流。
二、预习检测(预习时完成)
1.《口技》选自《》,这是()朝代()(人名)编选的()(体裁)。
本文记叙了()。
2.为加点的字注音。
犬吠.()呓.语()絮.絮不止()齁.声()中间.()
许.许声()曳.屋()几.欲()
3.解释下列词语。
会:大宴:施:少顷:但闻:呓语:既而:一时:众妙毕备:未几:意少舒:稍稍:中间:曳屋:虽:名:股:几:走:
4.翻译重点句子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三、本课文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
中国的民间艺术灿烂多姿,不仅有地方的戏曲、地方的舞蹈,还有精湛绝伦的杂技表演。
口技,属于杂技的一种,古而有之,它是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生来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课堂建议】
一、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文内容不复杂,几个场面层次清晰。
语言也不深奥,难懂的词语注解已经说明,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正侧面描写也十分明显,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值得学生借鉴。
2.课时预设:2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疏通文意。
突破方法:(1)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检测;为课堂学习作准备。
(2)小组交流,组内相互解答疑问;建议课前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交流预习情况,互相补充解答疑问。
(3)各组提问,全班答疑。
其他小组能回答的则让学生回答;都回答不了的就由老师回答。
(4)组内通译全文。
巩固文意的理解。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突破方法:结合课后练习一完成。
3.积累本文的时间名词。
突破方法:结合课后练习四,分类积累。
(二)教学难点
1.学生的疑问。
即是学生的难点。
突破方法:同学相互讨论解答;解答不了再由老师解答。
2.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突破方法: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
教师可以示范朗读,示范背诵。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
1.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小组讨论。
2.课文内容的探讨
(1)口技表演的内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2)口技表演的效果如何?勾画最能体现这一消效果的句子。
(3)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描写这一场表演的?
(4)作者的写作意图何在?
环节三:交流展示
组内先交流,,然后小组推荐组员作全班交流。
五、课堂微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
(2)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 )
(3)众妙毕.备。
( )( )
(4)宾客意少舒,稍稍
..正坐。
( )( )
(5)曳.屋许许声。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B.会.宾客大宴
C.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D.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4.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名无实
B.名不虚传
C.莫名其妙
D.至理名言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短文是写“口技”的,请你与课文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例文:陆瑞白能口戏。
善作钉碗声及群猪夺食声;又善作僧道水陆场钹声,且有大铙小镜,杂以锣鼓,无不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文段精读,完成练习。
忽然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会宾客人宴.(举行宴会,动词) 几欲先走.(逃跑)
B.侧目.(用眼看,动词) 宾客意少.舒(不多)
C.指其一.端(一种)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D.几.欲先走(音jī几乎) 一抚尺而已
..(罢了)
2.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
众人灭火之声:___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__”一词(实为短语)可以看出。
3.简答下列问题。
(1)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几句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一)1.A 点拨:B“坐”通“座”;C“见”通“现”;D“火”通“伙”。
2.(1)善:shàn擅长(2)觉:jué醒(3)毕:bì都(4)少:shāo稍微(5)曳:yè拉塌
3.D 点拨:“夫”为丈夫之意。
4.C 点拨:都为“说出”之意。
5.(1)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
(2)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6.比较:例文写的较概括,课文比较具体;例文对摹声只有赞语,而课文则在音响的大小、多少、远近、静动、缓急,给人以深切的感受;例文没有观众的反应,课文有观众的反应。
(二)1.B 点拨:少,稍微。
2.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又夹
3.(1)“变色离席”是写神态的,“几欲先走”是写心理的,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不矛盾。
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2)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梳理、积累词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3.同步练习拓展阅读。
(适合成绩好点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