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指导课
- 格式:ppt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25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学生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2.介绍作家XXX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1.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关注细节和描写方法,理解XXX买车后的心情和心理描写。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促进思考和探究。
师小结:1.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通过欣赏和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X被骗了钱,他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他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准备动手。
但XXX警告他不要动手,否则会有麻烦。
XXX感到委屈,他说自己并没有得罪任何人。
XXX告诉他,这只是碰巧被骗了而已,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碰到不幸的事情。
XXX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钱罐子,XXX看了看,笑了笑,把钱罐子摔在了地上。
XXX看着钱散落在地上,心痛不已。
XXX问他这些钱够不够,XXX没有回答,只是颤抖着。
XXX告诉他,这些钱买一条命都不够,他不会对他下手的。
XXX想要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但XXX警告他不要动。
XXX咬紧嘴唇,咽下口水,最终推开门离开了。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介绍表演法作为一种愉快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激发研究热情和阅读兴趣。
通过视频欣赏和猜结局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复杂命运。
学情分析: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演技,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在视频欣赏中,学生猜测XXX的命运,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命运多变。
《小学生课文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著名小说,通过叙述农民工骆驼祥子的奋斗与命运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本篇文章将为小学生设计一份课文教案,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这部名著的精髓。
第一课时:导读本课时以导读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骆驼祥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和他所处时代的背景。
通过了解主人公的命运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导入 (5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张插图,图片中呈现的骆驼祥子形象。
- 引导学生提供对于骆驼祥子形象的简单描述,并提问:你们对于这个人物有什么初步印象?2. 名著背景 (15分钟)- 讲述作者鲁迅及其相关作品,使学生对于鲁迅的背景有所了解。
- 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重点突出骆驼祥子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形象。
3. 阅读片段 (20分钟)- 选择骆驼祥子在市场上摆摊的片段进行朗读,或播放相关视频。
- 学生们跟随朗读或观看视频,尽可能地感受骆驼祥子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4. 思考问题 (10分钟)-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a. 骆驼祥子有哪些特点?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b. 为什么骆驼祥子要卖力气?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第二课时:情节分析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分析小说《骆驼祥子》的情节发展,并理解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1. 情节梳理 (1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并邀请学生梳理出主要情节。
- 将情节进行归类,例如:骆驼祥子摆摊、骆驼祥子在艺人团队的生活等。
2. 角色分析 (20分钟)-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骆驼祥子以及其他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 情节讨论 (15分钟)-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a. 骆驼祥子在摆摊时面临了什么样的困境?b. 骆驼祥子为什么愿意去做艺人?c. 骆驼祥子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改变?第三课时:主题探究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骆驼祥子》所要传达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社会和人生价值观等问题。
骆驼祥子教案教案:骆驼祥子目标:通过学习小说《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成长经历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骆驼祥子》的背景和作者鲁迅;2.掌握小说中骆驼祥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3.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主题;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小说《骆驼祥子》的课文;2.课后习题和讨论题;3.课堂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骆驼祥子》的背景和作者鲁迅,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
2.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与小说有关的内容。
【阅读和讨论】1.学生分组阅读《骆驼祥子》的相关章节,理解骆驼祥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经历。
2.学生回答课后习题,讨论并交流答案。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骆驼祥子在小说中的遭遇和选择进行分析和思考。
【思考和总结】1.教师提出几个有关小说主题和社会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就小说中表现的社会问题和主题进行总结,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2.学生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说片段,并进行解读和解释。
【作业布置】1.布置学生阅读小说的后续章节,并准备下堂课的讨论。
2.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问题的短文,提供给同学们相互评阅。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主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3.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领悟小说所表现的人性悲剧和社会悲剧。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法学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小说的主题。
3. 使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兴趣,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祥子》的题目,思考题目中的“骆驼”和“祥子”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1. 简介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介《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回顾指导1. 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以检验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问题研讨1. 作者通过祥子的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 小说中的祥子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在小说中,祥子与虎妞、小福子的关系有何象征意义?第二课时一、圈点与批注1. 指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要段落进行圈点与批注,如对祥子的心理描写、对社会环境的描写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圈点与批注,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二、活动展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祥子》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骆驼祥子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2. 学会运用文学知识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骆驼祥子的整体故事情节。
2. 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运用文学理论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3. 分析小说中的批判意义和人性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和讨论的方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3. 辩论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小说的辩论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小说的背景和作者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阅读课的内容,铺垫骆驼祥子的故事。
2. 划重点: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如作者老舍的经历和写作动机等。
3. 分析文本:让学生阅读一段小说的片段,从中提取关键词语,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第二课时:解读骆驼祥子的命运轨迹和社会背景1. 导入活动:通过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记忆和印象。
2. 分析人物:呈现骆驼祥子的性格特点和处境,让学生分析他的命运轨迹和思想情感。
3. 探究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三课时:文学价值和批判意义分析1. 导入活动:通过回顾上两次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小说的思考和问题提出。
2. 分析文学价值: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如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等。
3. 深入探讨:结合课堂讨论,在小组内就小说的批判意义和人性探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论辩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主动参与程度评价其课堂表现。
初中二年级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解。
2. 使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了解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骆驼祥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2. 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认识其社会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骆驼祥子》,了解其情节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祥子。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介绍故事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祥子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祥子的性格特点,如勤劳、善良、坚忍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如封建社会的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等。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享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如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对社会的批判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如阶级差距、人性扭曲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分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
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指导课一、导入师:同学们,刚到鄂尔多斯就迎来了一场大雪。
我们七年级上册课文里就有一个才女对着这纷纷扬扬的大雪,说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是?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不错,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样是比喻,因为人的气质和底蕴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
老舍先生曾说“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我们的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老舍是个运用比喻的高手,有人粗略估算,在老舍几百万字的小说中,使用比喻句达到1000多句,而《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据粗略统计,比喻句大约130多条,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聚焦这本书里的比喻句,把它们作为打开整本书的一把钥匙。
二、祥子眼中的车师:在七年级上册,我们遇到的第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我想考察大家一下,你还有印象吗?生: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师:高手,而且是考试高手,专业化的训练非常强。
带着大家稍微复习一下。
屏显:师:《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讲了祥子和什么的故事?生:车。
师:在祥子眼中,他的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一次挑战,聚焦一组比喻句,看看比喻句是否还有其他妙处?屏显:师:老舍自己说过,他的语言都是可以朗读的,今天这堂课,非常需要大家放开你自己,好好读一读老舍的比喻句,先看第一组,你来读一读。
生:(低声地)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很驯顺的随着他走,一块活地,宝地。
师:你的声音很低沉,但很有故事感,同时没有读错一个字,但我觉得欠了一点点。
哪位同学再来试试,可以回想一下,这两个比喻句大致在书本里什么地方出现的?导航系统开始。
生:祥子拥有他的第一辆车时。
师:现在很多男士把自己爱车比作自己的老婆,甚至比老婆还重要,当你第一次拥有了这辆车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那你用激动的感情去读一下。
生: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教案名称:初中名著导读微型课《骆驼祥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3.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祥子形象的分析。
2. 小说社会现实的把握。
教学难点:1. 小说深刻内涵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分析祥子形象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坚韧,有梦想。
2. 探讨祥子命运的悲惨原因: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命运的无常。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旧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底层人民的苦难。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骆驼祥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老舍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了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探讨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和思维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骆驼祥子优秀教案这是骆驼祥子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骆驼祥子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骆驼祥子教案1、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主题;2、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有所感受;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品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在前段时间,怀着对老舍的敬意,怀着对祥子的好奇,我们一起阅读了《骆驼祥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出示课题:《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小品:《骆驼祥子》一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是什么呢?(请几位同学上台简单介绍。
)(二)课堂主体:1、刚才几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我发现大家对这篇小说的人物都很熟悉,那么老师这里准备了两篇人物描写段落,同学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呢?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象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教案标题:初中名著阅读教学——《骆驼祥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祥子在北京城里挣扎求生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命运折射出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2. 人物形象:祥子、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情节梳理:祥子买车、失车、再买车、再失车的故事。
4. 主题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光辉与悲剧命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理解小说主题和社会现实意义。
2. 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2)探讨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色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作品主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梳理小说情节,剖析人物性格。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体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色彩。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面对困境。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骆驼祥子》的阅读,了解小说背景及相关评价。
2. 撰写读书笔记,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原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2. 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人物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刻画及其相互关系。
3. 情节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4. 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口语、幽默等。
5. 主题探讨:对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长篇小说,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特色等,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写作练习: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对象,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社会现象。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讨论、写作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问答题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主题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评价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骆驼祥子》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老舍作品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老舍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3. 相关论文、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部编版”教材更是建议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专题探究、师生共读等为主要策略,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立体的阅读体系。
【学情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但篇幅长,阅读花费的时间多,要落实阅读效果难度相对较大。
七年级的学生缺乏那个年代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阅历,本节导读课旨在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帮助学生理顺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祥子形象;2.探究眼泪成因,理清人生轨迹;3.探寻悲剧原因,理解悲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探寻悲剧原因,理解悲剧主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祥子堕落”的视频片段,导入课题二、世事无常,初心何以觅归处(一)学生谈读书所获(二)感知祥子人物形象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与文本畅谈祥子的变化。
思考:祥子由一个的人变成一个的人明确:从年轻力壮到衰老颓唐从充满希望到希望全无从积极向上到得过且过从自食其力到游手好闲从自尊自爱到自轻自贱感知对比阅读方法三、烈日暴雨,乱世北漂苦追梦过渡:短短几年祥子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整合祥子的三次眼泪,缓缓拉开祥子的人生序幕。
明确:专题探究法.整合三次流泪,拉开人生序幕小组合作,跳读文本,思考祥子为什么流泪?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章节推荐:[遭遇匪兵][祥子在曹宅拉包月][虎妞的死]【第一幕】奋斗!梦想自己有辆车【第一次流泪】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凭什么把人欺负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揭秘】战乱时期,祥子拉车出城,被大兵抢了车【归因】祥子要强好面【第二幕】再来!梦想没人能阻挡【第二次流泪】“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腔,说完又坐在床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