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耗材入库记录
- 格式:xlsx
- 大小:10.4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医用耗材验收、储存制度为保证我院医用耗材的合法性和质量,根据《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特制定医用耗材验收、储存制度。
第一条药剂科负责医用耗材的验收、储存及发放工作。
第二条医用耗材验收制度:1、配送公司配送医用耗材时必须携带随货同行单,保管员对照随货同行单认真去核对、验收,对医用耗材是否符合遴选规定、质量情况、效期情况等进行查验,不符合遵选规定以及无质量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用耗材不得验收入库。
2、保管员验收产品时应该要求产品的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对有特殊储运要求的品种还应当核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要求。
3、进口产品有中文标识。
4、医用耗材由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5、验收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医用耗材验收有关要求,严格进行验收操作,并真实、完整、准确地进行验收记录。
第三条使用后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保存至使用终止后2年。
未使用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保存至规定使用期限结束后2年。
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永久保存。
购入ffl级医用耗材的原始资料应当妥善保存,确保信息可追溯。
第四条医用耗材储存库房,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定期对库存医用耗材进行养护与质量检查,确保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储存,科室存放备用耗材,也按照本条规定进行管理。
医用耗材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25cm;每天2次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和左进右出的原则进行存放,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分类且按储存要求进行分区保存,每月对库存医用耗材的养护与质量检查进行情况作好记录。
第五条医用耗材需冷链管理的,要当严格落实冷链制度管理要求,并由医用耗材库保管人员负责验收、储存和发放工作,确保各环节温度可追溯。
医用耗材入库制度医用耗材入库制度一、概述医用耗材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的必备之物,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医用耗材的入库管理,提升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入库制度。
二、入库流程1. 申请入库(1)各科室根据实际需求,填写《医用耗材入库申请单》,并注明申请数量、规格、品牌等详细信息。
(2)申请单需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提交给医务部备案。
2. 联系供应商(1)医务部根据申请单信息,联系指定供应商进行采购。
(2)医务部与供应商确认供货时间、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
3. 质检验收(1)供应商送货后,由医务部负责人进行质检验收。
(2)验收标准包括:货物数量与申请数量是否一致;货物包装是否完好;耗材是否符合医疗器械的标准等。
(3)若有不合格情况,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
4. 入库登记(1)验收合格的耗材,由医务部负责人填写《医用耗材入库登记表》,并详细记录其名称、规格、数量、批次、有效期等信息。
(2)入库登记表需由财务部负责人签字确认,作为耗材入库凭证。
5. 存放管理(1)医务部将入库的耗材按照名称、规格分类存放。
(2)财务部根据耗材的有效期,及时进行库存盘点和管理,确保过期耗材及时处理。
6. 领用申请(1)各科室需要耗材时,填写《医用耗材领用申请单》,并注明申请数量、使用时间等细节。
(2)申请单需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盖章,提交给医务部备案。
7. 配发耗材(1)医务部根据科室的实际需求,发放所需的耗材,并记录在《医用耗材领用登记表》内。
(2)科室负责人在领用时,需核对耗材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并在领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8. 耗材管理(1)科室负责人对领用的耗材,进行存放、管理和使用。
(2)耗材使用完毕后,应及时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进行核对和更新库存。
9. 库存管理(1)医务部负责对医用耗材的库存进行管理。
(2)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与实际登记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 报废处理(1)医务部负责对过期或损坏的医用耗材进行报废处理。
一・临床工程科工作制度1.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均由临床工程科统一负责调配、供应、管理和维修。
2.根据各科请购计划和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院长批准执行。
3.一般医疗器械,按计划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采购。
贵重仪器应会同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采购。
4.凡购入的器械、卫生材料等,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5.购入或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应由院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验收;然后入库上帐立卡,建立仪器技术档案,与有关科室制定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按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办理索赔)。
6.器械库要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要求帐物相符。
要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
7.各种医疗器械的请领和保管,须由专人负责,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定期维护保养。
8.失去效能的各种器械,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贵重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拨,由科室填写申请单,经本科审核后送院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9.各科需要维修的仪器,应填写修理申请书,送交临床工程科,由维修人员组织维修。
维修人员平时应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修。
10购置审批制度1.各业务科室应根据医疗、科研、教学工作需要按年度编报设备计划,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汇总后,交医疗器械管理/咨询委员会讨论,形成年度计划,并由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2.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必须先填写可行性报告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执行(以省卫生厅文件为准)。
1 / 153.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医疗设备购置计划,应先报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再交相应的采购机构实施。
4.对紧急情况或临床急需的医疗设备,应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交院领导批准后优先办理。
5.各业务科室不得对外签订订购合同或向广商承诺购置意向,参加各类会议时,可将会议上厂商介绍的产品资料带回本单位,按照有关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应做好计划,配件,对各类设备所需的耗材、6.准后执行。
标题:医疗器械使用记录表(标准版)一、概述医疗器械使用记录表(标准版)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记录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本记录表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
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记录表的要求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二、记录内容1. 医疗器械基本信息(1)名称:记录医疗器械的通用名称或品牌名称。
(2)型号:记录医疗器械的型号规格。
(3)注册证号:记录医疗器械的注册批准文号。
(4)生产厂家:记录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名称。
(5)生产日期:记录医疗器械的生产日期。
(6)有效期:记录医疗器械的有效期限。
2. 使用人员信息(1)姓名:记录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姓名。
(2)工号:记录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的工号。
(3)职称:记录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的职称。
3. 使用信息(1)使用日期:记录医疗器械的使用日期。
(2)使用时间:记录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
(3)使用地点:记录医疗器械的使用地点。
(4)患者信息:记录使用医疗器械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5)使用目的:记录使用医疗器械的目的和原因。
(6)操作步骤:记录医疗器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7)使用结果:记录医疗器械使用后的效果和患者反应。
(8)维护保养:记录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情况。
4. 监督检查(1)检查人员:记录对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人员姓名。
(2)检查日期:记录对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日期。
(3)检查结果:记录对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检查的结果,包括是否符合规定、存在问题等。
三、记录要求1. 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2. 记录应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等易褪色、易涂改的书写工具。
3. 记录应妥善保存,防止遗失、损坏,确保可追溯性。
4. 记录应定期进行整理、归档,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医用耗材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和药品等,包括一次性使用物品和常规消耗品。
这些耗材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合理的医用耗材出入库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医用耗材出入库制度的详细介绍:一、入库流程1.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购货计划,并提交财务部门审核后进行购买。
2. 采购人员将采购的医用耗材送到仓库,并进行验收。
3. 仓库管理员对医用耗材进行分类整理,确保其数量准确无误。
4. 在入库单上记录医用耗材的数量、规格型号、供应商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5. 将医用耗材存放在指定的区域,并按照规定的存放方式摆放整齐。
6. 如果需要特殊储存条件或保质期的医用耗材,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并根据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出库流程1. 出库前需填写《医用耗材出库申请表》,由相关负责人审批通过。
2. 仓库管理员核对库存数量,确认符合出库标准后方可办理出库手续。
3. 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出库清单,逐一清点医用耗材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4. 仓库管理员将医用耗材装车,并将运输信息通知物流公司。
5. 物流公司在收到医用耗材后,进行配送,并在送达目的地时与接收方进行交接。
三、库存控制1. 仓库管理员定期盘点医用耗材的库存情况,确保库存量与实际需求相符。
2.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如过期、损坏等,应立即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和上级领导,并采取措施解决。
3. 应建立严格的医用耗材出入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医用耗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质量监控1. 仓库管理员应加强对医用耗材的质量检查工作,包括外观、包装、有效期等方面。
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2. 对于特殊要求的医用耗材,例如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等,还应加强对其质量的监测和监管。
五、安全措施1. 仓库管理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用耗材的安全存放和使用。
2.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性较高的医用耗材,应设置专门的存储区域和安全设施,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医疗设备和用品的交接进程对使事情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基本上,当一个班或部门把责任交给下一个班时,确保一切都得到说明并做好
病人护理的准备。
这都是为了保持准确的记录,确保我们拥有所有帮
助病人所需要的东西。
随着即将离职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开始对所有医疗设备和消耗品进行令
人兴奋的清扫,移交进程开始启动。
这就像一个真实的游戏"寻找隐藏的宝藏",因为他们仔细地搜索每一个角落和疯狂,以确保他们有全部的计数。
他们可以扮演侦探,检查每件物品,以确保它处于尖顶形状,不会超过过期日期。
就像组织一个混乱的宝藏,他们确保所有的东西都有适当的标签,并按照医院的规则储存。
当然,如果他们在狩猎过程中碰到任何打嗝或杂乱无章的事故,他们就会很快地把全部记录下来,把警棍传给警棍工作人员或部门。
这都是为了为激动人心的交接
冒险打下基础!
盘点检查的天体舞蹈刻在星体上后,离开的保管人应将地幔赠予仪表
监护人。
这种神圣的仪式可能要求灵魂聚会,揭开任何低语的恐惧或
希望,以及刻制羊皮纸来记录火炬的传递。
域传人应抚摸目录卷轴和
交接的圣文,确保真实和光明流经医疗器械和灵药的血管。
他们还必
须开始自己的追求,揭开隐藏的真相,并唱出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和或
困境。
医用耗材验收与入库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用耗材的验收与入库管理,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医用耗材到货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二、验收人员应逐批、逐件进行查验。
三、查验项目应包括:
1.查看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无破损。
2.查看标识是否清楚、完整,进口医疗器械是否有中文标识。
3.查看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编号、序列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生产厂名、注册证号(或备案凭证号)等。
4.产品的有效期不得少于整个效期的三分之二。
5.查看产品合格证明或同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书。
6.以上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生产批号(编号、序列号)、生产厂名等基本信息是否与进货票据和配送清单一致。
四、物品经过以上验收合格后,填写购进验收记录,准予入库。
五、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收。
六、购进验收记录至少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产品名称、生
产企业名称、供货企业名称、注册证号(或备案凭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编号、序列号)、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采购日期、送货人、验收人等。
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
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
七、应认真按照验收记录和随货票据,办理入库手续, 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能够追溯至每批产品的进货来源。
x市人民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条目一、质量管理规定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程序2、医疗器械进货检查验收制度3、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4、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5、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6、医用耗材库房管理制度7、仓库温湿度管理制度8、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及用后销毁制度9、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0、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使用管理制度1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后销毁制度12、消毒产品进货验收、使用管理、储存制度二、各类附表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及名单2、一次性医疗器械入库登记表3、试剂验收管理规定条目表4、库存医疗器械定期检查记录表5、益阳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6、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程序一、医疗器械质量验收程序1.目的:为保证医疗器械入库前的质量,规范验收过程的操作,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医疗器械入库前的质量控制。
3.职责:采购员、验收员负责按本程序的规定操作。
4.程序:4.1产品到货后,采购员接收并核对产品数量,初验合格后通知验收员验收。
4.2来货产品进入待验库/区,验收员核对基本信息:来货实物与合同、发货单、产品注册(备案)证的品名、注册(备案)证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商、产品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信息是否一致;进口医疗器械还必须核对海关报关单或相关部门的基本信息是否一致。
4.3依据有关标准及质量保证协议对来货产品质量进行逐批验收。
4.4检查说明书、标签、包装、批准文号、合格证、外观性状等是否符合规定。
4.5合格医疗器械办理入库手续,作好验收记录。
4.6对信息不一致,质量异常、标志模糊、漏液等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产品应拒收,并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并签署处理意见,通知采购员处理。
二、医疗器械入库储存程序1.目的:为保证入库储存医疗器械质量,规范入库储存过程的操作,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所有入库、在库医疗器械及入库储存的过程。
医院医疗耗材采购入库及验收制度医院为规范和加强医用耗材、医疗器械采购渠道管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有效,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制度一、采购管理医院采购全院医疗、临床科室所用的医用耗材、消毒产品统一由相关负责人审核证件、组织采购,本院任何科室、个人不得擅自采购医用耗材,不得从非规定渠道采购,不得违反中标价格采购。
不合法采购财务部门不得付款,由此产生的包括法律责任在内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一)申请及审批1、常规使用的医用耗材,由采购人员对各科室提出的采购要求、使用情况、库存情况、有关资质审核后,按计划采购。
2、首次进入医院的新增或替换品种,由科室申请后,相关人员审核相关资质,上报主管院长审批后可采购。
(二)采购在采购耗材时,因未开通采购平台现采购由采购人员统一电话采购所需耗材保证进货渠道规范、采购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综合比价,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
严禁购置无经营(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产品注册证(表)、无卫生许可证的产品,进口产品除审核上述证件外,无进口注册证(表)的一律不得购进。
二、入库及验收管理(一)医用耗材由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无质量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用耗材不得入库。
不得私自验收未经准入的材料。
(二)验收人员须熟练掌握各种医用耗材验收标准,在规定的验收区内按验收程序进行操作。
验收时,三查八对。
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潮湿、变形、污染;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查产品各项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生产厂家、产地、供货商、注册证是否与原库存产品和采购计划相符。
(三)验收合格的医用耗材应当及时入库登记;验收不合格的还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及处置措施。
(四)购进医用耗材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和医用耗材的合格证明文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
记录事项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原产地等。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医用耗材的仓储管理,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提高医院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用耗材的仓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消毒用品等。
三、职责1. 医用耗材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医用耗材仓储管理制度;2. 医用耗材库房管理员负责医用耗材的入库、验收、储存、出库等工作;3. 各临床科室负责医用耗材的申请、领用、退库等工作;4. 医院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合医用耗材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管理制度1. 库房设施(1)库房应配备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设施,确保医用耗材的安全储存;(2)库房内设置货架、地排、灭火器、温湿度计等设备,保持库房通风安全;(3)库房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保持整洁有序。
2. 入库管理(1)医用耗材入库前,库房管理员应核对送货发票、产品型号、数量、有效期、生产日期等信息;(2)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用耗材,应予以退回或上报相关部门;(3)医用耗材入库后,库房管理员应填写入库记录,并妥善保管。
3. 储存管理(1)医用耗材应按照类别、存放要求分别存放,确保物品整齐有序;(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等易损耗的医用耗材,应按照生产日期先后顺序进行储存;(3)易变质、易燃易爆的医用耗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存放。
4. 出库管理(1)科室领用医用耗材时,应凭领料单进行领用,注明厂家、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2)库房管理员根据领料单出库,并出具出库单据,双方签字确认;(3)出库的医用耗材应确保在有效期内,并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5. 库房巡查(1)库房管理员应定期对库房进行巡查,检查医用耗材的储存条件、数量、有效期等;(2)发现过期、损坏、变质等问题的医用耗材,应及时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用耗材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通过实施本制度,医院将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提高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用耗材入库验收、储存及发放治理制度依据《医疗器械监视治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视治理方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治理标准》和《医疗机构医用耗材治理规定(修订稿)》等文件要求,建议医用耗材入库验收、发放治理制度。
一、医用耗材入库验收(一)医用耗材由制定医用耗材保障部门专人验收合格前方可入库。
无质量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用耗材不得入库。
不得私自验收未经准入的材料。
(二)验收人员须娴熟把握各种医用材料验收标准,在规定的验收区内按验程序进展操作。
验收时。
要做到三查八对。
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潮湿、变形、污染;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查产品各项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生产厂家、产地供货商、注册证是否与原库存产品和选购打算相符。
(三)验收合格的医用耗材应当准时入库登记;验收不合格的还应当注明不格事项及处置措施。
对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用耗材进展验收时应当结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到货温度等质量把握状况进展重点检查并记录, 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
(四)购进医用耗材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和医用耗材的合格证明文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记录事项包括:1.医用耗材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2.医用耗材的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
3.生产企业的名称。
4.供货者的名称、地及联系方式。
5.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细号等。
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验收记录上应当标记验收人员姓名和验收日期,并依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视治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子以保存。
二、医用耗材贮存治理(一)物品入库后,依据说明书的存放要求进展保养,按货位堆放。
一次性无菌耗材按《医院感染治理规定》的要求,存放在阴凉、枯燥、通风的货架上日常留意保持仓库干净。
(二)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贮存医疗器械的场所,实行分区治理,设施及条件应当与医疗器械品种、数量相适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签标示的要求及使用安全、有效的需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别要求的,还应当监测和记录贮存区域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