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论文 2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摘要: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机械设备事故的频发,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论文通过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类型,丧失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便于改进制造工艺和汽车设计的反馈信息,进而提高汽车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维修质量。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失效模式;磨损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述1.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所谓失效是指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导致汽车技术状况变差,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等,如果继续使用将会失去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为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状况会随着零部件的使用过程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恶化过程,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对于维持汽车的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分类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以分为:一是磨损,包括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磨料磨损、微动磨损、腐蚀磨损,如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便面的麻点、曲轴“抱轴”等。
二是疲劳断裂,包括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低疲劳周疲劳、热疲劳、腐蚀疲劳,如齿轮轮齿折断、曲轴断裂等。
三是腐蚀,包括化学腐蚀、穴蚀、电化学腐蚀,如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
四是变形,包括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变形和蠕变,如曲轴弯曲、基础件变形等。
五是老化,如橡胶轮胎、塑料器件龟裂、变硬等。
失效模式是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关键,同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集中失效模式。
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原因2.1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不合理是造车汽车零部件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方面,我国GB5216标准规定的齿轮钢淬透性带宽为12HRC,而美国休斯通用公司为8HRC,日本小松为5HRC,远远不及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
如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方面,轴的台阶处直角过渡、过小的圆角半径、尖锐的棱边等造成的应力集中处,都会成为汽车零部件破坏的成因。
轴承的失效分析一、设计(论文)的原始依据: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完成《轴承失效分析》毕业设计课程。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2.了解零件失效分析理论和方法;3.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撰写论文的能力。
主题:轴承的失效分析目录:摘要 (6)关键词 (6)滚动轴承的基本特点 (7)1.优点 (7)2.缺点 (7)滚动轴承的分类 (7)1.按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7)2.按滚动轴承尺寸大小分类 (8)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9)1.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9)2.允许转速 (9)3.刚性 (9)4.调心性能和安装误差 (9)5.安装和拆卸 (9)6.市场性 (10)滚动轴承的代号 (10)1.基本代号 (10)轴承失效分析方法 (10)1.失效实物和背景材料的收集 (10)2.宏观检查 (11)3.微观分析 (12)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信号分析诊断方法 (12)1.滚动轴承故障的简易诊断法 (12)2.滚动轴承故障的精密诊断法 (13)谢词 (13)参考文献 (13)摘要: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叫滚动轴承(rolling bearing)。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其中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动体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
在分析轴承失效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现象,各种实验结果可能是相互矛盾或者主次不清,这就需要经过反复实验、论证,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或反证。
只有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程序、步骤,才能找到引发失效的真正原因。
一般情况下轴承失效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失效实物和背景资料的收集、对失效实物的宏观检查和微观分析。
管板与壳体连接焊接接头失效的结构因素分析论文关键词:限速器安全钳失效原因保养论文摘要: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是电梯中重要的安全装置,介绍了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电梯现场检验发现的问题,分析了该系统的失效原因,指出了该系统的保养方法。
关键词:限速器安全钳失效原因保养电梯是载人的垂直交通工具,必须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
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从设计、制造、安装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防止危险的发生,并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设置专门的安全装置。
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一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
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在电梯生产过程中已进行安全试验,应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但是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不仅取决于设计制造质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安装调试质量,特别是在电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将会因磨损、锈蚀、疲劳等情况引起参数改变或功能减弱、丧失等。
因此,分析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失效的原因,并在日常对该系统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1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工作原理限速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的装置,当轿厢上行或下行超速时,通过电器触点使电梯停止运行。
当下行超速,电器触点动作仍不能使电梯停止,速度超过电梯额定速度115%以后,限速器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夹住导轨将轿厢制停;当断绳造成轿厢或对重坠落时,也可由限速器的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限速器按动作原理可分为摆捶式和离心式两种,限速器一般安装在机房。
安全钳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为瞬时安全钳和渐近式安全钳,安全钳一般安装在轿架的底梁,成对地同时作用在导轨上。
2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对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的检验中,发现部分电梯由于维护保养不善,致使该安全装置根本达不到正常的工作要求,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轴类零件失效分析摘要:对工程中普通轴类零件的断裂失效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轴弯曲和扭转断裂的特征、裂纹萌生部位及扩展方向。
为设计、选材、冶金质量和工艺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轴失效应力断裂0 前言轴一般是作为传递力的构件,通常它承受弯曲载荷、扭转载荷或弯扭复合载荷,在一些机构中轴也承受拉压载荷。
轴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因疲劳、弯曲、扭转或拉伸应力而断裂,但疲劳断裂是轴的普遍断裂形式。
轴上附着装配其它零件的位置往往是危险的部位,破坏可能由此产生。
1 轴的弯曲断裂轴弯曲断裂不论是由简单过载荷引起的,还是由疲劳载荷而引起的,都有着相同的应力取向。
弯曲应力引起的断裂有3个明显的特征[ 1 ]:①最大施加应力位于轴的表面(图1);②断裂的裂纹垂直于拉伸应力(图2),而拉伸应力出现在弯曲的一边(图3);③断裂源一般出现于轴的表面上,有时也出现于亚表面处。
图1 轴弯曲断裂时裂纹产生和扩展的方向示意图图2 尖锐圆角轴疲劳断裂时的蝶形断口示意图图3 轴弯曲时的轴向应力分布图1显示柱状轴和阶梯轴在单向弯曲过载荷中裂纹是怎样取向的。
应力峰台阶或刀痕起着限定弯曲裂纹位置的作用。
因为在应力峰处应力最高,裂纹往往在此萌生。
无旋转的反复弯曲疲劳的轴,裂纹在轴的两个对边产生,因为每一边都经受交替拉伸和压缩应力,它们所受的力,其状态是均等的。
旋转弯曲疲劳中,裂纹萌生于围绕圆周的任一位置。
在较高应力或较高应力集中下,裂纹可能在周围多个位置上萌生。
例如[ 2],有一减顶泵,泵轴材料为3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一个交变的旋转弯曲载荷作用,在泵轴键槽底部的蚀坑处发生断裂。
断口明显地分为三个区:裂纹起始区、扩展区及瞬时静断区。
图4为断口三区示意图,扩展区有河流状花样,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迹象,属于脆性断裂。
所以失效泵轴的断裂,是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在泵轴键槽底部表面的蚀坑处,产生了严重的缺口效应,形成很高的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的疲劳断裂。
材料腐蚀失效:挑战与发展(宋金龙中北大学航空宇航工程系)摘要:介绍了造成材料腐蚀的主要原因,材料腐蚀对国民经济的造成的严重损失,研究材料腐蚀的科学意义,研究的内容和面临的挑战,国内预防材料腐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材料腐蚀腐蚀类型腐蚀机理研究方向;MATERIAL CORROSION FAILURE: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SONG Jin-lo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th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ause material corrosion and corrosion of material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caused severe damage. It also instructs the corrosion sci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materials. It infers research content and challenges,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corrosion prevention materials and trends,too.Key: Material corrosion Types of corrosion Corrosion mechanism Research1、材料腐蚀的危害和研究和科学意义腐蚀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0世纪50年代前腐蚀的定义只局限于金属腐蚀。
从50年代以后,许多权威的腐蚀学者或研究机构倾向于把腐蚀的定义扩大到所有的材料。
但通常还是指金属的损坏。
因为金属及其合金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所以金属腐蚀还是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
材料的磨损失效分析论文摘要:磨损失效是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系统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工程材料的磨损失效分析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主要从材料磨损失效的定义、磨损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也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磨损试验和磨损机制的分析方法。
一、引言材料磨损失效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系统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磨损失效对于材料的性能、寿命以及工程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材料的磨损失效分析研究已经成为材料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实践中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定义磨损失效是指材料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擦、摩擦或冲击等作用后,发生的表面金属被剥蚀、脱落或破裂等现象。
磨损失效的产生会引起零件的尺寸变化、功能失效等,并且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下降、效率降低,甚至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
三、磨损机理材料的磨损失效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机械磨损、化学磨损和疲劳磨损等。
机械磨损:是指当材料表面受到摩擦或磨擦力的作用时,表面会出现磨损或剥落,这是最常见的磨损机理之一。
化学磨损:是指当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现象。
例如,酸性溶液中的金属腐蚀就是一种典型的化学磨损现象。
疲劳磨损:是指当材料表面受到重复的载荷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现象。
例如,当材料表面反复承受机械振动或冲击时就会产生疲劳磨损现象。
四、影响因素磨损失效的产生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外界环境、工作条件等相关因素有关。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硬度:材料硬度高时,耐磨性能较强,相反,材料硬度低则耐磨性能较弱。
材料的组织结构:材料的组织结构越细致,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抗磨性能也就越强。
载荷和速度:当外部载荷或速度增大时,耐磨性能也会随之减弱。
工作环境:物理性能、化学性质以及工作环境的pH值等因素都会对材料的耐磨性能产生影响。
五、磨损试验磨损试验是磨损失效分析的重要部分,目的在于了解材料的磨损失效性能,并开展磨损机理和降低磨损失效的研究。
3.1.4 断口试样的选择、清洗和保存(1) 断口试样的选择•从断裂件上切取断口试样的目的:缩小检查范围;选择最早开裂的断裂部位1) 主断面(主裂纹)的宏观判断•主断面就是最先开裂的断裂面•主断面的变形程度、形貌待点,特别是断裂源区的分析,是整个断裂事故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最初断裂件上如果存在数条裂纹或破坏成几个碎片,寻找主断面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寻找主断面的方法:① T型法•在同一个零件上,后产生的裂纹不可能穿越原有裂纹而扩展•T字形的横向裂纹A为先于B的主裂纹,B为二次裂纹② 分叉法•通常裂纹分叉方向即裂纹的扩展方向,其反向为裂纹源的位置O,即分叉裂纹为二次裂纹,汇合裂纹为主裂纹•图2-3 A为主裂纹,B、C、D为二次裂纹图2-2 T型法判别主裂纹示意图图2-3 分叉法判别主裂纹示意(3)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在环境介质中会发生氧化或腐蚀,并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严重的现象判断裂纹扩展方向的方法•氧化或腐蚀比较严重的部位,是主裂纹的部位。
裂纹源在主裂纹的表面处图2-4 氧化法判别主裂纹示意图(4)拼凑法•金属构件如果已破坏成几个碎片,则应将这些碎片按零件原来的形状拼合起来,然后观察其密合程度•密合最差的端面为最先开裂的断面,即主断面图2-5 拼凑法判别主裂纹示意图2)断口试样的截取•通常是在主裂纹碎片上选择断口试样进行分析;但是,有时主裂纹断口受到严重的机械擦伤或化学腐蚀时,只能检查及研究二次裂纹断口试样(2)断口试样的清洗1)清洗前的检查•外观检查、拍照、绘制草图等•断口表面上附着的积垢物的分析研究2)断口的清洗① 带有灰尘或其他附着物的断口用干燥空气吹 → 用无水酒精或丙酮等溶液清洗也可用复型法清除② 带有油污的断口用汽油清除油腻→用丙酮、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石油醚及苯等有机溶剂浸泡;也可放在超声振荡器中进行超声波洗涤,以加速清洗过程,有的污染物与断口表面结合较牢,可在浸泡后用软毛刷擦洗③ 锈蚀比较严重的断口及高温氧化的断口除去氧化膜后才能观察,若用一般有机溶液、超声波洗涤都不能洁净断口表面时,可采用化学清洗例:镍基合金及耐热不锈钢20gNaOH,100mL H 2O,10gKMnO 4,加热至沸腾,煮去氧化膜 → 每公升含有亚甲基四胺2g的6mol/L盐酸溶液浸泡1~15min → 用酒精清洗于净。
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2篇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1:医院输液泵故障一、问题描述在医院使用的输液泵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故障,导致输液不正常,对患者造成影响。
二、分析步骤1. 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输液泵可能出现以下失效模式:电源失效、软件出现错误、泵头堵塞、压力不足等。
2. 确定失效后果对于每个可能的失效模式,我们需要确定其产生的影响。
对于输液泵来说,可能导致输液不正常,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3. 确定失效频率每个失效模式的出现频率不同,需要根据历史数据、专家评估等方式确定流失频率。
当然,针对不同的失效模式,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
4. 确定探测方式为了及早发现输液泵的故障,需要确定哪些探测方式能够有效捕捉故障信号。
输液泵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故障信号,例如声音变化、滴速变慢等,需要通过多种探测方式来进行监测。
5. 确定纠正措施对于每个失效模式,需要确定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例如,对于电源失效,可以采取备用电源等方法来降低影响;对于软件错误,可以通过更新软件来解决;对于堵塞等问题,可以采取人工处理等方式来纠正。
6. 重新评估并持续改进在确定措施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重新评估,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
同时,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输液泵的故障分析和纠正措施。
三、结论在输液泵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FMEA分析,以有效预防输液泵的故障。
通过对可能失效模式的分析,确定出可能的探测方式和纠正措施,并利用持续改进机制来优化管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2:汽车刹车系统故障一、问题描述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刹车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车辆无法正常刹车,导致事故发生。
二、分析步骤1. 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在汽车刹车系统中,可能出现以下失效模式:制动液泄漏、制动片摩擦力不足、制动鼓磨损、制动蹄变形等。
2. 确定失效后果对于每个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进行分析,确定其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及预防
摘要:滚动轴承是现代机械传动中重要的基础部件之一。
它也是极易造成破坏的一种机械零件。
滚动轴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对于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滚动轴承;失效分析;维护
一、概述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的重要零件。
滚动轴承由于摩擦系数小,启动阻力小及对润滑剂粘度敏感性低,运动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它正标准化,选用润滑、维护都很方便,因此在一般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但是它同时也具有承受冲击能力差,滚动体上载荷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因此在机械生产中常会出现轴承的磨损、刮伤、胶合,产生噪声,甚至整个轴承烧伤等现象。
这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严重时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及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
2.1轴承的疲劳剥落
轴承的内外滚道和滚动体表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既承受载荷又产生相对滚动,同时轴承又受到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在周期性的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交变应力,这个应力循环次数越来越多,达到一定数值后轴承表面会出现与滑动方向垂直的疲劳裂纹,裂纹会受到应力作用和润滑油的侵蚀,当裂纹向轴承衬和衬背结合面扩展后,造成轴承衬材料的剥落,产生的剥落周边不规则,由于剥落面的逐渐扩大,而往往向深层扩展。
深层剥落是接触疲劳失效的疲劳源。
另外疲劳磨损引起表面金属小片状脱落,在轴承表面形成一个个麻坑,当麻坑尺寸大时,麻坑成为下凹的舌状,或成椭圆形。
麻坑附近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痕迹,塑性变形中金属的流动的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一致。
在麻坑的前沿和坑的根部,还有多处明显发展的表面疲劳裂纹和二次裂纹。
疲劳剥落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形式,当出现疲劳失效后,会造成较强烈的振动、噪声和发热现象。
2.2轴承的磨损失效
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导致其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产生失效。
滚动轴承常见的磨损失效形式主要有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
粘着磨损是由于在两个配合面上局部应力很高,使之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并产生牢固的粘合或焊合。
当摩擦副表面发生粘合后,如果粘合出处的结合强度大于基体的强度,剪切撕脱将发生在相对强度较低的金属亚表层,
造成软金属粘着在相对较硬的金属表面上,形成细长条状,不均匀,不连续的条痕;而在软金属表面则想成凹坑和凹槽。
若外加应力增加,润滑膜被严重破坏时,表面温度升高,产生表面焊合,此时的剪切破坏深入金属的内部,形成较深的坑,磨损表面有严重的烧伤痕迹。
磨粒磨损是由于轴承封闭不严,致使硬颗粒进入轴承间隙而嵌入轴承表面。
有的游离于间隙并随轴一起转动,它们将对轴颈和轴承表面起研磨作用。
在启动、停车或轴颈与轴承发生边缘接触时,将加剧轴承的磨损,导致几何形状发生改变,精度丧失,轴承间隙加大。
硬质物多次被压入金属表面,因此表面会存在和滑动方向或硬质点运动方向相一致的沟槽和划痕。
若磨料硬而尖锐,材料的韧性较好,此时磨损表面的沟槽清晰可见;若材料的韧性较差时,则磨损产生的沟槽比较光滑。
2.3轴承的磨损失效
轴承在运转中由于受到水分、酸性或碱性物质的侵入可能会造成轴承的锈蚀失效。
另外轴承在工作过程中还会受到微电流和静电的作用,造成滚动轴承的电流腐蚀。
轴承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松脆的化合物,当配合表面接触运动时,化合物层破碎,剥落,重现裸露出新鲜表面,露出的表面很快又产生腐蚀磨损,如此反复,腐蚀加速磨损,很快轴承将失效而不能正常工作。
滚动轴承的生锈和腐蚀会造成套圈、滚动体表面的状锈,梨皮状锈及滚动体间隔相同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最终引起滚动轴承的失效。
2.4轴承的塑性变形
塑形变形也是轴承的失效形式之一。
当轴承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或静载荷时,在滚动体和内外滚道表面上由于局部接触应力大,轴承材料处于屈服状态而产生金属材料的塑性流动,引起塑性变形。
引起塑性变形后会在轴承运转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
2.5保持架破坏
滚动轴承由于装配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保持架变形,此时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的摩擦增大,甚至使某些滚动体卡死而不能滚动,也有可能造成保持架与内外圈发生摩擦。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a.保持架异常载荷。
如安装不到位、倾斜过盈量过大等造成游隙减少,加剧摩擦生热,表面软化,过早出现异常剥落,随着剥落的扩展,剥落异物进入保持架兜孔中,导致保持架运转阻滞并产生附加载荷,加剧了保持架的磨损,如此恶化的循环作用可能造成保持架的断裂。
b.润滑不良。
轴承运转处于贫油状态易形成粘着磨损,使工作表面状态恶化,粘着磨损产生的撕裂物进入保持架,使保持架产生异常载荷,有可能造成保持架断裂。
c.外来异物的进入是造成保持架断裂失效的常见模式。
由于外来异物的侵入,造成保持架的磨损和产生附加载荷,也有可能造成保持架断裂。
d.蠕变现象也是造成保持架断裂失效的原因之一。
所谓蠕变多指套圈的滑动现象,在配合面过盈量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滑动而使载荷点向周围方向移动,产生套圈或轴相对外壳向圆周方向位置偏离的现象。
蠕变一旦产生,配合面显著磨损,磨损粉末可能进入轴承内部,形成异常磨损——滚道剥落——保持架磨损及附加载荷的过程,以致可能造成保持架的断裂。
e.保持架材料缺陷(如裂纹、缩孔、气泡)及铆合缺陷(缺钉、垫钉、严重铆伤)等均可能造成保持架断裂。
2.6轴承刮伤
当轴承间隙中进入硬颗粒或轴颈表面粗糙的轮廓峰顶会在轴瓦上划出线状伤痕,导致轴承因刮伤而失效。
2.7轴承的断裂
轴承断裂失效主要原因是缺陷与过载两大因素。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所受载荷过大或承受交变应力作用,也有可能因为轴承零件的微裂纹、缩孔、气泡、过热组织及局部烧伤等缺陷在冲击过载或剧烈振动时在缺陷处发生轴承断裂失效。
三、滚动轴承失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轴承失效问题很重要,许多滚动轴承在还没有达到预期寿命之前就已经损坏。
为了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保证轴承的装配质量
加工方法不正确,技术要求不合格及操作者失误都是引起轴承过早失效的重要原因。
因此滚动轴承在使用安装前,要仔细检查,观察有无微小裂纹,有无磨损及锈蚀,坚决不能使用不合格的轴承。
安装轴承时应尽量减少载荷的不均匀性,同时还要保证合理的轴承间隙,间隙过小会造成轴承发热量过大,引起轴承膨胀而得不到补偿发生弯曲,间隙过大,会造成转轴径向跳动加大及轴承受力不均匀,致使轴承过早损坏。
3.2保证轴承良好的润滑和密封
轴承中的润滑剂不仅可以降低磨损阻力,还可以起着散热,减少接触阻力,吸收振动,防止锈蚀等作用。
要保证管线畅通,润滑油供给充足,合理选择润滑油,切润滑油应清洁无杂质,应定期清洗和更换润滑油。
另外为了阻止灰尘、水、酸气和其它杂物进入轴承还应有轴承的密封封装,这样还可以阻止润滑剂流失。
四、结论、建议
应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集中失效形式与实效特征,从各个方面综合判断轴承是否失效。
另外对轴承的维护和合理正确使用也十分重要,增加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建友,杨秀荣. 工业电机滚动轴承失效分析和防治措施.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 孙智,江利,应鹏展. 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滚动轴承失效分析及防治办法. 百度文库.
[4]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