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9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大禹治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
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中有创造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
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导语】《⼤禹治⽔》是部编版⼩学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禹⼗三年坚持治理洪⽔,多次过家门⽽不⼊,最终开通河道,治⽔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5课《⼤禹治⽔》课⽂原⽂ 很久很久以前,洪⽔经常泛滥。
⼤⽔淹没了⽥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们的⽣活痛苦极了。
洪⽔给百姓带来了⽆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个名叫鲧的⼈领着⼤家治⽔。
他只知道筑坝挡⽔,九年过去了,洪⽔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禹继续治⽔。
禹离开了家乡,⼀去就是⼗三年。
这⼗三年⾥,他到处奔⾛,曾经三次路过⾃⼰家门⼝。
可是他认为治⽔要紧,⼀次也没有⾛进家门看⼀看。
禹吸取了鲧治⽔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
他和千千万万的⼈⼀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通过河道,最后流到⼤海⾥去。
洪⽔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了,⼈们把家搬了回来。
⼤家在被⽔淹过的⼟地上耕种,农业⽣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5课《⼤禹治⽔》教案 〔教学⽬标〕 1.初读课⽂,认识本课8个⽣字,会写7个⽣字。
继续培养独⽴识字、合作识字的能⼒。
2.熟读课⽂,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禹治⽔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主阅读课⽂,抓重点词句理解课⽂,使学⽣学会在课⽂情景和语⾔⽂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明⽩⼤禹为什么成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禹治⽔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引导学⽣学会在课⽂情景和语⾔⽂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禹治⽔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大禹治水》是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讲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一、文章内容1. 大禹治水的背景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治水英雄,相传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由于当时我国的黄河经常泛滥,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所以当时的夏朝国王姒启任命大禹来治理洪水。
2. 大禹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过程非常艰辛,他辗转奔波,不辞劳苦地寻找治水的方法。
他挖渠疏河,开凿山川,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免受了洪水的侵害。
3. 大禹治水的意义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件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这篇文章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文章意义1. 弘扬民族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深刻体现了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 培养责任感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一个国家的安定祥和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多么的重要。
3. 培养爱国情怀大禹治水的经历不仅是一种治水技术的探索,更是一种爱国情怀的展现。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章的启示1. 历史感悟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历史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这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品德修养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感。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明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二年级《大禹治水》教案【篇1】【教学要求】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禹陵、禹庙】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同学们,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课件出示课题:15 大禹治水】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些什么预设: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抛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提示:“洪、伤、耕”是后鼻音;“难”是前鼻音;“蛇、兽、伤”是翘舌音;“灾”是平舌音;“难”在本课中读nàn。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等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见到人们受苦,鲧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这种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可还是堵不住洪水。
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大怒,命令火神把鲧处死。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和英雄。
教材内容简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作为“奉献”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一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关注的。
小学生《大禹治水》课文
专门久专门久往常,洪水埋住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见到人们受苦,鲧专门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这种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长,永久用不完,可不定期是堵不住洪水。
天帝明白鲧偷了息壤,大怒,命令火神把鲧处死。
鲧在临死前叮嘱亲小孩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动身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辞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到里面去看一看。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复原了繁荣昌盛的景象。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仰慕和热爱和英雄。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
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明白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缘故,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缘故。
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通过。
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
统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我爱阅读:《大禹治水》课堂笔记一、文章导读《大禹治水》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必读文章(现调整为拓展性文章),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改编。
文章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二、主要人物与事件大禹: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继承父业,采取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最终成功。
鲧:大禹的父亲,用堵塞的办法治水,未能成功。
尧、舜:古代帝王,分别任用鲧和大禹来治水。
三、文章精神与启示大禹精神: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最终成功治理洪水,为后人敬仰。
有志者事竟成:文章体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强调只要有志气并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四、课堂笔记重点1.识字加油站交通工具: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等。
各类交通工具的用途和特征,如救护车可以快速抢救急症病人,消防车用于救火和防火,渔船从事捕鱼,货船运输货物等。
2.标点符号的使用逗号:表示意思未表达完。
句号:一般表示一句话说完。
问号:代表疑问、反问等。
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3.形声字的认识举例:巴-把爸吧、包-饱抱炮、方-放防房、青-清晴情。
形声字的特点:前面的字是“声旁”,加上偏旁部首后,读音相似。
4.阅读与思考最大的“书”:岩石就像一本厚厚的书,上面的雨痕、波痕、矿物等就像是书上的字,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是书上的图画。
启示: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书”,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5.大禹治水的具体过程治理方法: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
治水成果: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
6.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志当存高远: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反而应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预习提示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讲故事导入新课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第1篇】一、说文本《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
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顽强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
这一英雄形象不是平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不畏艰难,吃尽辛苦,英雄的顽强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献身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时大禹的形象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中。
同时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认识,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10个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认识一个偏旁(衣字旁)。
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会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2、创设整体情境,同时发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这一人物形象,领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我打算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创设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指导背诵,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组【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学习目标】1.认识58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或运用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4.能够借助提纲复述故事内容。
5.能够按要求标画文中的语句。
6.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7. 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理解词语的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总课时:9课时1.《大禹治水》2课时2.《朱德的扁担》2课时3.《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4.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5.语文园地一3课时15 大禹治水【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标表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复述故事大意。
【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5个生字,读准“难、仍”的读音。
2.会写8个生字16个词语,重点写正确“道、被、难”三个字。
3.学会联系下文、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内容提纲,能够较完整的复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5.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凶猛,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大禹制服洪水的过人智慧。
【重点难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评价方案】1.通过同桌小两人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3.通过联系下文和查字典理解“泛滥”、“挡水”、“疏导”、“驱赶”的意思,评价目标3。
(见评价单第三题)4. 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并借助提纲复述故事。
评价目标4。
(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出示禹的图片)谁知道我国这位古代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吗?(板书“治水”)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知道呢?(相机板书: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打开书,翻到71页,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要求: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读得不熟练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请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
2.出示词语:你瞧,词语宝宝出来了。
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消退继续认为教训被动恢复安居乐业3. 小老师领读注音词语。
3. 开火车读注音词语。
4. 现在拼音小帽子藏起来,你还能读准确吗?咱们男女生比赛读一读。
5. 小游戏:词语大桥,帮小青蛙过河。
6. 生字宝宝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同位两个互相读一读。
7. 指名读生字。
8. 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9. 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我们前面学过一篇关于水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吗?——《我是什么》,多变的水滴多么惹人喜欢啊,溪水潺潺流淌,湖水波光粼粼,江水、海水波澜壮阔;水孕育了生命,滋润着万物,自古以来人们都栖水而居。
可是大禹需要治理的洪水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2.这可怕的洪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3.多么凶猛的洪水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洪水视频)就像这样江河湖泊水全都溢流出来,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洪水泛滥4.指导朗读5.下面就让我们借助这些描写洪水来势凶猛的词语(泛滥淹没冲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毒蛇猛兽肆意活动,人们将——6.多么可怕的洪水呀!多么悲惨生活呀!谁再来读读?(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灾难,人们都很着急,于是决定必须治好它。
大家读一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哪两个人去治水呢?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治水的结果如何?师生接读。
他只知道——洪水仍然——(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在这过程中有经历了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是三年里,他到处奔走,吃尽了苦头,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此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3.就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传为佳话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3.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4.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禹真的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那禹最终治水成功了吗?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这一段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疏导”“驱赶”,大家能不能根据词语来选择字典中的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呢?字典是我们平时学习中理解词语的好帮手。
3.“疏”为去掉阻塞使其通畅,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4.在当时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练读。
5.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
6.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7.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8.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第二课时一、复习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1、小老师领读2、开火车读3、指名接读4、扩词训练二、梳理课文,复述故事1.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根据自然段想一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洪水泛滥,人们生活痛苦第二自然段: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治水,没成功第三自然段: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自然段: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治好了洪水2.出示课文提示,小组内同学根据提示,互相复述故事大意,可以还对精彩情节配上形体语言,或加入自己的想象3.小组内推选一位同学全班展示,评选“复述故事大王”四、指导书写1.观察本课需要书写的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2.重点指导“难、道、被”(1)难:左右结构,偏旁为“隹”,书写时注意左边的又,捺变成了点,写得要稍长一些;中间部分在竖中线,写得瘦长;右边大小跟左边差不多,是四个横,不要写错。
(2)道:半包围结构,偏旁为“辶”。
注意写好平捺,里面是个首都的“首”(3)被:左右结构,偏旁“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评价五、作业:1.教材上的第73页习题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15大禹治水洪水泛滥鲧治水挡禹治水疏安居乐业《大禹治水》评价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我会读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消退继续认为教训被动恢复安居乐业同桌评价 1.读字音准确☆二、我会写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2.占格准确☆3.笔顺正确☆4.书写姿势正确☆三、我会读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评价1.朗读正确☆2.朗读流利☆3.朗读有感情☆三、复述课文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水洪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小组评价1.故事内容完整☆2.故事生动精彩☆---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