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灾、难、洪、认、被”5个字。
初步了解“泛滥、伤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展示洪水泛滥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加粗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
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9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大禹治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
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中有创造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
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大禹治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故事,了解大禹为我们留下的贡献和智慧;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敢于挑战、追求梦想;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大禹治水故事阅读;
2.背诵文本重点句子;
3.课文理解,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
1. 故事阅读、朗读
老师首先为学生朗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鼓励学生认真听讲,了解传说中的大禹,这位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2. 词句解析
老师指导学生查找不认识的生词,帮助学生掌握在这篇文章中的生词,比如洪水、容纳。
同时,老师也可以请学生选出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理解课文
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大禹治水需要哪些技能和品质?然后,老师会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4. 写作练习
老师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作,例如通过画图或写一篇关于故事的短文。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提示,比如: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感受、看法。
四、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大禹治水的故事内容;
2.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写作的表达能力;
3.老师也可以在课上口头提问学生,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如:大禹治水的过程是怎样的?大禹治水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五、教学延伸
通过大禹治水这个人物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文学作品,例如《山海经》、《史记》等,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禹和鲧治水的方法以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插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找出中的主人公——禹。
(板书课题)2.课题中的“水”指的是什么水?3.“洪水”,你了解吗?指导认识、书写“洪”:观察字形,组词,形声字。
4.“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插图导入,紧扣课文,还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课件的播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让学生对“洪水”有初步的感知。
课题中的生词采用观察字形结构等方式及时指导认识和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大禹是怎么治水的?治水的结果如何?2.出示生词,识记生字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被消退继续认为教训恢复生产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被”:“披”、“坡”的偏旁换成“衤”就是“被”。
“灾”:家里失火了就是“灾”。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换偏旁、解释字义、看结构等集中识字。
2.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语句。
请生读(“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设计意图】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
师范读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事可做,边听边思考。
生自读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3.“大禹治水”的办法叫什么?(“疏导”)猜一猜:“疏”是什么意思?再读一读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句子。
4.禹为什么能想到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追问:失败的是教训,成功的应该是什么呢?(经验)5.找一找文中鲧是什么治水的?(“筑坝挡水”)解释“筑坝”;请生猜一猜“挡”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随文识字。
(精品教案)《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为大伙儿整理的《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具古代传奇。
说的是大禹为了管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别入,终于征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情况的进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具别畏艰辛,坚韧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
这一英雄形象别是平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别畏艰苦,吃尽辛苦,英雄的坚韧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别入,这种献身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刻大禹的形象差不多别再不过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如今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底。
并且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进展空间。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认识,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10个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认识一具偏旁(衣字旁)。
过程与办法: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味治水的艰辛,感觉大禹的英雄形象。
2、创设整体情境,并且进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语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大禹治水的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想象,从而明白课文内容,感觉大禹这一人物形象,领悟大禹征服洪水的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我计划分三课时举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懂大禹是我国古代传奇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创设情境,感觉大禹治水的艰辛,体味大禹的献身精神;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指导背诵,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1】篇〗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积累“洪水、防洪”等六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泛滥时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的情景。
教学重点: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洪水泛滥的。
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
板书:大禹。
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继续引导:大禹是我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借助拼音朗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就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b、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
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仍”应该读reng,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nan,第四声;在“困难”一词中读nan,第二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禹陵、禹庙】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同学们,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课件出示课题:15 大禹治水】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些什么预设: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抛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提示:“洪、伤、耕”是后鼻音;“难”是前鼻音;“蛇、兽、伤”是翘舌音;“灾”是平舌音;“难”在本课中读nàn。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等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三篇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大禹治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大禹治水》课文。
1. 课文阅读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逐句解读,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2. 名人典故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讲解大禹的故事情节;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名人典故中的内容;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禹治水的意义和教育意义。
3. 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制作大禹治水的思维导图;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自己对大禹治水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教师通过课文朗读和学生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意义;2.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开场1.教师问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教师介绍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学习过的历史故事和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逐句解读,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名人典故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讲解大禹的故事情节;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名人典故中的内容;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禹治水的意义和教育意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2、推荐阅读《山海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他们群文阅读的兴趣。
3、由大禹治水延伸到李冰治水再到现代的武警官兵抗洪抢灾,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神话故事师:同学们一定读过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吧,谁能说说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呢?(幻灯片2)生自由回答来看一看,猜一猜,好不好?(幻灯片3——6)生相机回答(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2、导入课题籍——《山海经》,老师专门为你们挑选了一本拼音版的,同学们有兴趣看这本书吗?想看就要表现好,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为集体利益而努力,能做到吗?—板书:禹(yǔ),跟老师一起读。
补充课题:15、大禹治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大禹治理洪水。
(板书:洪水)师:同学们见过洪水吗?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课件播放视频幻灯片7),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小结: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流离失所,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请同学们看到桌上的课文纸,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洪水的?谁愿意试着读给大家听?师:对,正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幻灯片8),所以人们才要去治理它。
那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前先来看一看朗读提示(幻灯片9)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说一说文中讲了几个人治水的办法?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2)全班交流:A、文中讲了两个人治水的办法,分别是鲧和鲧的儿子禹(板书:鲧、禹)。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幻灯片8)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开通了很多河道,最终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治理了洪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6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学、交流,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两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那是怎样的洪水呢?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心情如何?(指导朗读)3、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洪水(看视频)。
4、齐读一自然段。
(二)其它原因。
1、大禹治水,除了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还来自哪方面?2、指名说。
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大禹的精神。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大禹怎样治理洪水的?(1)指名回答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2)鲧采用了什么方法?是鲧办法好,还是禹办法好呢?(3)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禹办法好。
2、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1)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容易吗?(引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
)(2)指导朗读。
3、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比较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讲述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治水的结果。
1、治水结果如何?2、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出示禹画像,师:面对他,你想说什么?2、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们!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历尽千辛万苦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洪水、灾难、农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下文,理解“泛滥”和“疏”的意思,调动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的意识。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想象的读书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难,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准备:1.学习资料、视.频资料、教具等2.提前布置学生阅读《大禹治水》小古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借助看图与读小古文创设故事情境。
(1)出示图片,猜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同学们,你听过中国哪些神话故事?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2.下面老师出示图片,你看看认识吗?(1)出示小古文,猜神话故事(大禹治水)3.朗读小古文《大禹治水》同学们的课外积累可真多,课前发给大家的小古文读得怎么样了?一起来读读吧。
【小古文】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 ēi 九泽,度du ó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4.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5 大禹治水。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大禹为什么治水?——你想知道治水的原因。
(2)他是怎么治水的?——你想知道治水的经过.(3)水治好了吗?——你想知道治水的结果。
(4)为什么叫他“大禹”呢?——你提的这个该问题非常好,很有价值,很爱动脑筋,但是现在我不给你讲,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咱们都来找一找答案。
6.认识大禹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大禹治水教案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
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 以读代讲,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品析朗读理解词句,感情悟读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学习大禹为百姓做事一心一意、不怕辛苦的精
神。
重难点分析:
l 识字教学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一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比较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