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 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 龙、旅顺和大连)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 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几十年来,这撕心裂肺的呼唤时时刻刻地撞击着炎黄子孙的心扉!朱 自清称他是“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字友 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主有诗集《红烛》(1923年)、《死水》 (1928年)。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 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 任教。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 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 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 尽情遨游,涉猎之广,用功之勤,考核之精, 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1946年7月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 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 格律体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 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 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 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闻一多饱尝 了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与屈辱,愈发激发了其对祖国和家 乡的思念和悠久文化的热爱,他说:“诗人的主要天赋是 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要骑着太阳“每日绕 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吟》),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1925 年,闻一多怀着一腔挚爱、期望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看到的却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看到的 却是“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如花的祖国”满目疮痍。 他失望、他愤懑、他迸着血泪沉痛地叫喊:“我来了,我 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 他迷茫、他悲伤、他呐喊:“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正是这种 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首诗的深层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