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滤波器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16 KB
- 文档页数:5
超外差接收机超外差接收机的拓扑如下图1:图1 超外差接收机结构由上图可以看到超外差接收机进⾏了两次下变频,第⼀次下变频是将射频信号降到固定的中频段,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射频段频率较⾼,要实现对信道的选择(将⽆⽤频段信号滤除)对滤波器的Q值要求太⾼,滤波器的Q值做⼀个补充:由此可见,对于同样的滤波器带宽,信号的频率越⾼,Q值越⼤,对滤波器的要求越⾼。
⽽将射频信号降到中频则对Q的要求会降低很多。
以上结构中第⼀个射频滤波器⽤于限制输⼊带宽衰减带外信号,减⼩互调失真,抑制杂散信号。
低噪声放⼤器LNA⽤于在不造成接收机线性恶化的前提下提供⼀定的增益,提⾼信噪⽐。
镜像抑制⼲扰滤波器IR filter⽤于抑制镜像⼲扰,将镜像频率衰减到可接受的⽔平(可以通过查看前⼀篇博客对镜像频率有⼀个简单的理解)。
第⼀次下变频后的中频滤波器就是⽤来进⾏信道选择的,最后通过可变增益放⼤器后进⾏第⼆次下变频,使⽤的是复混频(可以通过查看前⼀篇博客对复混频有⼀个简单的理解)进⾏正交解调产⽣同相和正交两路基带信号。
超外差结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中频频率和镜像抑制滤波器来获得很好的信道选择效果,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多个变频级也减⼩了本振泄漏和直流偏差的影响。
但是由于滤波器的Q值仍然很⾼,只能在⽚外实现,增加了成本和尺⼨。
接收机系统增益分配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般只有-120~-100dBm,需要放⼤100~200dB,如此⼤的增益必须分配到各个放⼤级才能保证放⼤器的稳定⼯作,⼀般⽽⾔⼀个频带内的放⼤器增益⼀般不超过50-60dB,超外差接收机结构由于频段的级数很多,可以将增益分配到射频级、中频级和基带级上。
由于在较低的频带上实现窄带的⾼增益较容易实现,⼀次在中频和基带级可以分配较⼤的增益。
对于在射频频带上的LNA,增益不宜太⼤,只需具有⼀定增益减弱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提⾼接收机对信号的灵敏度即可,此外过⼤的信号进⼊混频器会产⽣⾮线性失真(混频器为⾮线性器件),因此⼀般LNA增益不⼤于25dB。
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超外差式接收机是广播和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种调频接收机。
它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一个高稳定的、本地的振荡器频率混合,产生出一个中频信号,再进行放大、解调等信号处理的过程,最终实现对信号的接收和解码。
下面我们将从信号混频、中频处理和解调等几个方面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1. 信号混频
超外差式接收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首先要与本地低频信号混频。
混频的目的是把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超外差式接收机通常使用的振荡器频率是固定的,并且是高度稳定的,因此产生的混频信号频率也是稳定的。
混频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将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其它信号将被阻止。
2. 中频处理
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通常是一个比较低的频率信号。
为了放大和解调,需要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和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不需要的信号。
中频放大器通常使用的是高品质的放大器,以保证信号的质量。
中频滤波器通常用来防止旁路信号对解调过程的干扰。
3. 解调
在中频处理之后,接下来就是解调信号的过程了。
解调信号通常是根
据不同类型的信号,使用不同的解调方式。
例如,调幅信号一般使用
检波器进行解调,调频信号则使用反馈式调制解调出原始信号。
最后,信号经过解调处理之后,就可以被输出。
总的来说,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混频、中频处
理和解调等多个环节的处理,最终实现了对信号的解码和输出。
它具
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广播和通讯领域
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部分:混频和解调。
首先,我们来介绍混频部分。
超外差接收机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方便后续的处理。
混频过程中,非线性元件会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其中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和频分量、差频分量和本地振荡器信号。
接下来是解调部分。
混频之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需要进行解调,以提取出原始信号。
解调的过程利用了非线性元件的特性,比如二极管的整流特性。
通过将中频信号输入到非线性元件中,只保留了中频信号所对应的频率分量,而滤除了其他分量。
然后再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其他杂散信号,最终得到原始信号。
整个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混频和解调的过程,通过将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经过解调处理,最终提取出原始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在广播和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信号的接收效果和质量。
超外差收音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收音机是一种能够接收远距离广播信号的无线电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
要包括了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和音频输出三个部分。
首先,当广播信号通过天线进入超外差收音机时,它会被接收机的调谐电路进
行选择性放大和滤波。
调谐电路会根据收音机所设置的频率来选择特定的广播信号进行放大,而滤波器则会滤除其他频率的杂散信号,从而使得只有目标频率的信号能够通过。
接下来,放大后的信号会经过混频器进行超外差处理。
混频器会将接收到的无
线电频率信号与收音机内部产生的局部振荡信号进行混合,产生新的中频信号。
这个中频信号的频率通常是固定的,它会比原始的无线电频率信号低很多,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后续的处理。
然后,中频信号经过解调器进行解调处理。
解调器会将中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也就是原始的音频信号。
这个过程中,解调器会去除中频信号中的调制信号,还原出原始的音频信号。
最后,音频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会传送到喇叭或耳机中,使得我们能够听
到声音。
这样,广播信号就被成功地接收并转换成了可听的声音。
总的来说,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处理和输出三个步骤来实现的。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我们能够在远距离范围内接收到各种广播信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除了广播信号,超外差收音机也可以接收其他类型的无线电信号,比如无线电台、电视信号等。
它的工作原理也基本相同,只是所处理的信号类型不同而已。
总之,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清晰,通过信号接收、处理和输出三
个步骤,能够实现对广播信号的接收和转换,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组成超外差式接收机是一种常用的接收机结构,由多个模块组成。
下面将逐一介绍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1. 输入滤波器:超外差式接收机的输入滤波器用于滤除接收机输入端的杂散信号和干扰信号,只保留所需的信号频带。
输入滤波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组成,可以是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
2. 放大器:接收机中的放大器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以增加接收机的灵敏度。
放大器可以采用各种类型,如晶体管放大器、集成放大器等。
3. 混频器:混频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将输入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合,生成中频信号。
混频器通常采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晶体管。
4. 本地振荡器: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混频。
本地振荡器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或频率合成器。
5. 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用于放大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以增加信号的幅度,并提供足够的动态范围。
中频放大器可以采用集成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等。
6. 中频滤波器:中频滤波器用于滤除中频信号中的杂散信号和干扰信号,只保留所需的信号频带。
中频滤波器可以是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带阻滤波器。
7. 直流偏置电路:直流偏置电路用于提供各个模块中所需的直流偏置电压,以保证各个元件正常工作。
8. 解调器:解调器用于将中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以提取原始信息。
解调器可以是包络检波器、相干解调器或数字解调器。
9.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用于放大解调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使声音变得可听。
10. 指示器:指示器用于显示接收机的工作状态,如信号强度、频率等。
以上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工作,超外差式接收机可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解调,提取出原始信息,并输出可听的声音或其他形式的信号。
超外差式接收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学会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的组装和调试方法;3. 掌握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和放大、检波、解调等基本功能。
二、实验原理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基本原理如下:1. 信号接收和放大: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等多级放大之后,达到足够的电平,以便后续的处理。
2. 检波和解调:从中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经过输入滤波器后,进入检波器。
检波器可采用二极管检波和晶体管检波,将信号转换为包络信号,即调幅信号的振幅包络。
3. 音频放大和输出:检波输出的包络信号通过音频放大器放大,经过音量调节和音量输出控制,最终发放到扬声器中。
三、实验器材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调频广播接收机、组装好的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
四、实验步骤1. 组装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根据图纸,依次将各个部件焊接组装在一起,注意不要错装,安装完毕后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连接测试。
2. 接收信号:将调频广播接收机调节到1MHz左右,按下检波按钮,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调频信号,观察接收效果。
3. 检查调音台:调音台应能正常调节音量和频率,并能正常接收和放大声音信号。
4. 检查滤波器:检查滤波器的频率和带宽。
5. 测试幅度调制:将信号发生器调定为200KHz正弦波信号,以3V的幅度调制,接收整个信号并测量。
然后在调变声器上调节音量,观察幅度调制效果。
6. 测试抑制外界干扰能力:在接收机附近放置一台电视机,并进行调频,观察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7. 测试抗放射性干扰能力:打开移动电话,或者靠近通讯设备等,观察接收机的抗放射性干扰能力。
8. 测试瞬时响应能力:将信号发生器调节到200KHz正弦波信号,以3V幅度调制,突然改变调制波幅度,观察接收机的瞬时响应能力。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 组装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完毕后,经过测试,各项参数均正常,可以开始使用。
外部干扰排查滤波器的使用及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华为优化项目组赵强2010年8月16日目录一、扫频仪的设置规范 (1)1、扫描频宽设置: (1)2、标记点设置: (1)3、拍照要求 (1)4、接收信号分辨带宽(RBW) (2)二、干扰分类 (2)三、扫频仪器使用 (2)1、操作界面 (2)2、设置频段 (2)3、设置测量的上限和测量的幅度 (3)4、使用二维频谱图“SPECTRUM”和三维频谱图“SPECTROGRAM”分别显示干扰图形。
3四、现场定位 (3)五、YBT250干扰定位经验介绍 (4)六、案例分析 (5)1、西藏那曲驻蓉办干扰分析 (5)2、VCDB343SL:中和邮局2小区干扰排查处理 (5)一、扫频仪的设置规范1、扫描频宽设置:870Mhz~915Mhz;2、标记点设置:a、第一个点设置在CDMA频点(876Mhz/878Mhz附近)强度最强点;b、第二个点设置在移动GSM网开始频点889.6Mhz左右;c、第三个点设置在存在干扰的频段底噪处(自行判断);d、第四个点设置在移动G网结束频点909Mhz处。
3、拍照要求a、包含全部扫频图像;b、包含并能清晰分辨出图左标尺数字;c、包含并能清晰分辨出四个标记点的频率和强度。
4、接收信号分辨带宽(RBW)RBW要求设置为10KHZ二、干扰分类GSM干扰大致分为三类:硬件故障、网内干扰、网外干扰。
(注:详细分类及其说明,见外部干扰排查指导书)三、扫频仪器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扫频仪是YBT250,1、操作界面将测试用八木天线跟YBT250的“RF INPUT”端口相连,开启YBT250干扰测试仪,双击桌面上的“YBT250”小图标,进入操作平台(如下图)。
2、设置频段根据所受干扰的范围设置频段,如900MHZ的小区受干扰就设置频段从890MHZ——910MHZ共20MHZ的上行频段,1800MHZ的小区受干扰就设置从1710MHZ——1785MHZ共75MHZ的上行频段,频段的设置可对“SPAN”进行单独设置,测试900MHZ的上行干扰可设置20MHZ的“SPAN”,(注:为了更好定位,要求现场900MHZ的小区设置频段从870MHZ——915MHZ频段,另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定位互调,可以把频段从870MHZ——960MHZ频段)设置频段的步骤如下:2.1、点击Freq(MHz)键,此时显示输入键盘(见下图)2.2、用点击键盘输入指定频率输入指定频率要注意单位(GHz,MHz,KHz或Hz),用退格键来纠正错误键入数值。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引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设计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接收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良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基本原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是通过将收到的调幅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然后进行解调和滤波,最终恢复原始信号。
具体而言,它包括一个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音频放大器等几个关键模块。
二、传统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问题传统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线路复杂度高:传统电路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元器件和调整来保证性能。
2. 抗干扰性差:传统电路对噪声和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信号失真:传统电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非线性失真,影响解调效果。
三、新设计方案的核心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方案,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简化电路结构: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择,我们将电路结构简化为几个关键模块,降低了线路复杂度。
2.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新设计方案加入了一些滤波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有效地抑制了外界噪声和干扰信号。
3. 优化非线性处理:通过引入非线性补偿电路和调整解调算法,我们减小了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提高了解调效果。
四、性能评估与测试结果为了评估新设计方案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果总结:1. 信号传输质量:与传统电路相比,新设计方案在传输质量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和失真。
2. 抗干扰性能:新设计方案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信号接收。
3. 能效比提高:新设计方案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相比传统电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探究超外差雷达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摘要:超外差式接收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接收机类型,现代雷达接收机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本振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输出。
即先是将射频回波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并对此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掉混频后产生的高频和低频杂波;然后把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便输出信号能够被后续的电路接收;最后将此中频信号检波后进行后续处理。
关键词:AWPR-03;风廓线;超外差;接收机一、现代雷达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本人以AWPR-03型风廓线雷达为例,来说明现代雷达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AWPR-03型雷达是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研制的固定式测风雷达,该雷达适用于机场,主要用于实时、连续探测雷达场站上空3KM以下的空中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为机场航空飞行气象保障提供高时空分辨力的空中风资料。
其接收机就是一种典型的超外差式接收机。
二、AWPR-03型接收机的原理框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接收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从功能上分为接收前端和混放两个部分;其中接收前端包括四合一合成器、PIN开关、标定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其作用主要是完成回波信号的低噪声放大;混放模块完成回波下变频,得到60MHZ的中频回波信号,其主要组成部分为1380滤波、1320滤波、下变频器及60M滤波放大器。
来自天馈系统的四路射频回波信号,由四合一合成器汇总成一路,经PIN开关、标定开关、滤波器进入下变频器,再与来自频率源分机的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获得60MHZ的中频信号送中频数字接收机进行处理。
来自频率源分机的标定信号,由标定开关控制切换到标定模式,经低噪声放大器,进入接收机通道完成对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相位噪声、强度和径向速度等各种标定信号。
接收通道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工作过程如下:a) 四合一合成器:AWPR-03型雷达的天线部分由四块完全相同的天线子阵块组成,四合一合成器的作用就是将这四个天线子阵块各自接收到的射频回波信号汇总成一路。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分析引言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常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接收机,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是将接收信号与参考信号混合后,得到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得到音频信号输出。
其中,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选择性、动态范围、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灵敏度灵敏度是接收机接收能力的度量,反映了接收机在一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下,接收到的最小可辨识别信号功率。
灵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放大器和提高混频器输出功率来实现。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接收机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能力。
一个好的接收机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频率信号并抑制那些不需要的信号。
选择性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来实现,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等。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在接收强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大信号强度和在接收弱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小信号强度之间的范围。
动态范围的提高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来实现。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相邻通道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即接收机在接收一个频率的信号时,同时会受到其它频率信号的影响,导致误码率的升高。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是指接收机减少相邻频道干扰的能力,可以通过使用窄带滤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超外差接收机的实际应用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广泛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雷达等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许多应用中的首选方案。
例如,超外差接收机在GPS(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中,可以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混合后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
此外,在数字电视、数字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本文对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性能指标也在不断地提高。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电路分析1 电路方框图2 各部分电路分析2.1 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频放大器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对高放的主要要求是:(1) 工作稳定:放大器可能会产生正反馈,它影响放大器的稳定工作,严重时,会引起振荡,使放大器变成振荡器,从而完全破坏了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正常工作中要保证放大器远离振荡状态而稳定的工作。
(2)选择性好,有一定的通频带。
(3)失真小,增益高,并且工作频率变化时增益变动不应过大,工作频率越高,晶体管的放大能力越小,增益越低。
增益变化太大时,则灵敏度相差将很悬殊。
高频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输入 高放混频 中放 鉴频器 放大 本振限幅图1 高频放大电路图2 图1的等效电路2.2 本振电路因为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要与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所以要求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必须很稳定,所以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
如果本振电路的输出不稳定,将引起变频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改变,振荡频率的漂移将使中频改变。
振荡器的振幅与振荡管的特性以及反馈电路的特性有关,当温度及其它管子与反馈电路的特性改变时,振幅也就会改变。
本次设计的电容改进型电路图如下所示:图3 电容反馈改进振荡电路图4 图3的等效电路图3是一个电容反馈改进振荡器电路,其交流等效电路电路如图4所示。
图4中C 为43545C C C C C C =++ 2.3 混频器混频器是一个变频电路,一般用相乘器,高频放大电路和本地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加到混频器的输入端,得到一个差频。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是基于超外差的原理,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射频前端电路和中频部分。
射频前端电路负责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
当信号进入接收机后,它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增加信号的强度并减少噪声的影响。
接下来,信号进入混频器,通过混频器与一个本地振荡器相结合。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传入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混合,产生一个新的信号,其频率等于信号频率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差值。
中频部分负责对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它包括一个中频放大器和一个解调器。
中频放大器用于增加混频器输出信号的强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解调器采用一个带限放大器和一个环形检测器来提取音频信号。
带限放大器用于选择解调器输出中所需的频率范围,而环形检测器则对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以使得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总之,超外差接收机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混频器将信号和本地振荡器混合产生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部分的放大和解调处理,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超外差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频率选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
超外差晶体接收机的电路分析由于直接放大式收音机的灵敏度比较低,只能接受本地区强信号的电台,接收远地电台的能力较弱,它的选择性差,接收相邻频率的电台信号时存在串台现象。
为了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就要采用超外差式收音机。
超外差式收音机有别于直放式收音机的特点是它不直接放大广播信号,而是通过一个叫变频级的电路将接收的任何一个频率的广播电台信号变成一个固定中频信号(我国规定中频频率是 4 6 5 KHz),由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检波,得到音频信号,最后推动扬声器工作。
超外差是指天线系统接收的高频载波信号同同本振信号经过变频管后,生成中频信号,这个中频信号经过中放,检波,低放变成音频信号,推动扬声器发音。
它是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
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应用这一原理之称的接收机叫超外差式接收机。
它有效地避免了逐级放大高频信号的高频干扰,并有效的抑制了杂波信号的干扰,起到了无法比拟的作用。
六管超外差式接收机的电路图和方框图如下:一、各单元的电路分析:1、输入调谐电路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 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 l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变频电路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是以VT l 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 l、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 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由于C l对高频信号相当短路,T l的次级Lcd的电感量又很小,对高频信号提供了通路,所以本机振荡电路是共基极电路,振荡频率由T2、CB控制,CB是双连电容器的另一连,调节它以改变本机振荡频率。
对滤波器的深度解析SUBSCRIBE to US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是用来作频率选择----让需要的频率信号通过而反射不需要的干扰频率信号。
经典的滤波器应用实例是接收机或发射机前端,如图1、图2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滤波器广泛应用在接收机中的射频、中频以及基带部分。
虽然对这数字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字滤波器有取代基带部分甚至中频部分的模拟滤波器,但射频部分的滤波器任然不可替代。
因此,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部件之一。
滤波器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
例如:按频率选择的特性可以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等;按实现方式可以分为:LC滤波器、声表面波/体声波滤波器、螺旋滤波器、介质滤波器、腔体滤波器、高温超导滤波器、平面结构滤波器。
按不同的频率响应函数可以分为:切比雪夫、广义切比雪夫、巴特沃斯、高斯、贝塞尔函数、椭圆函数等。
对于不同的滤波器分类,主要是从不同的滤波器特性需求来描述滤波器的不同特征。
滤波器的这种众多分类方法所描述的滤波器不同的众多特征,集中体现出了实际工程应用中对滤波器的需求是需要综合考量的,也就是说对于用户需求来做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
滤波器选择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应该使用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的滤波器。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按频率选择的特性分类的高通、低通、带通以及带阻的频率响应特性及其作用。
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高通滤波器最常用的滤波器是低通跟带通。
低通在混频器部分的镜像抑制、频率源部分的谐波抑制等有广泛应用。
带通在接收机前端信号选择、发射机功放后杂散抑制、频率源杂散抑制等方面广泛使用。
滤波器在微波射频系统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功能性部件,必然有其对应的电性能指标用于描述系统对该部件的性能需求。
对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滤波器某些电器性能特性有不同的要求。
描述滤波器电性能技术指标有:阶数(级数)绝对带宽/相对带宽截止频率驻波带外抑制纹波损耗通带平坦度相位线性度绝对群时延群时延波动功率容量相位一致性幅度一致性工作温度范围下面对滤波器这些电性能指标作逐一解释。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flaming第一章技术指标(基本函概)图表1传统的两级变频超外差接收机框图1.1接收信号频段1.2接收机噪声系数1.3接收机增益1.4接收机RF和IF滤波器指标包括通带插损、阻带抑制和带内波动等。
RF滤波器(预选器)主要功能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IF滤波器主要功能是相邻信道选择性ACS和接收机三阶互调系数改善。
1.5灵敏度:接收机正常工作条件:输出功率和输出信噪比达到要求。
所以,接收机灵敏度为在给定要求的输出信噪比(误码率)的条件下,接收机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最小)输入信号电平。
与信道类型和传播情况有关。
1.6动态范围接收机高性能工作所能承受的信号变化范围。
1.7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由于一些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质量降低而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8互调响应抑制指接收机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某一特定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存在时。
收信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9相邻信道选择性(ACS)指当相邻信道上存在信号时,接收机有用信号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该指标检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
ACS定义为指定信道的接收滤波器在该信道上的衰减和对相邻信道信号的衰减的比率。
1.10杂散辐射指发射机不发射功率时,在天线口测得的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功率,主要是天线连接器和机箱的辐射引起。
第二章设计关键器件选型2.1射频滤波器指标接收链路上的RF滤波器主要用于对带外阻塞电平、混频镜像和半中频点的抑制,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接收链路上RF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发射链路上RF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发射机输出的杂散,如本振泄漏、谐波等。
下表为大唐TD-SCDMA对RF滤波器的要求,主要来自于协议要求(其中灰色部分为发射要求),(对于有些频率评论不太清楚)但是imger(IF/2)=LO-IF/2本文其他地方没有提及,主要是:LO-imger(IF/2)=IF/2的二次谐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Ⅰ.六管超外差调幅收音机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2)熟练并掌握手工一般焊接工艺及操作技能;(3)了解并应用手工焊接工艺的基本知识:常用焊接工具以及焊接材料等;(4)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小型电烙铁的焊接技术和焊接技巧,正确分析焊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5)通过实践环节了解实用电路与设计电路的联系与区别;(6)通过协同合作加强分析能力,培养动手意识.二.实验要求(1)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2)学习并掌握普通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有关知识;(3)学会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的方法;(4)掌握一般实用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本收音机为六管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
(6 superheterodyne radio)从天线(采用放大线圈)感应到高频调幅信号,经输入回路的滤波,选择送入变频器。
本振信号与接受到的高频调幅信号在变频器内经过混频作用,得到一个与接受信号调制规律相同的固定中频调幅信号(465kHz)。
该中频调幅信号经中频放大后,送入检波器,把原音频信号解调出来,并滤除残余中频分量,再由低频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AGC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控制中频放大增益。
原理图如下主要系统单元:1.调谐回路调谐回路是由可变电容Ca、Cb 和天线线圈L1组成。
调节可变电容C可使LC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频率,产生谐振,以选择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再由L2耦合到下一级变频级。
2.变频回路回路组成:由混频、本机振荡和选频三部分电路组成。
㈠变频级变频作用:变频级是以晶体管BG1为中心,它兼有振荡混频两种作用。
主要作用是把输入的不同频率的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㈡中放级输入电台信号与本振信号差出的中频信号fI恒为某一固定值465kHz ,它可以在中频“通道”中畅通无阻,并被逐级放大,即将这个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用固定调谐的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滤波器浅析
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滤波器浅析
中频滤波器(IF filter)
中频滤波器相对于RF信号,工作的频率比较低。
理想的中频滤波器如图所示,具有平坦的通带特性及好群延迟特性,能够无失真的通过希望的信号,同时具有很陡的过度带,能够提供足够的邻道抑制能力。
由于中频滤波器处在低噪放后面,只要低噪声放大器提供足够的增益并且不引入过多的信号失真,中频滤波器的插损就可以忽略。
中频滤波器体现的主要接收机指标就是邻道抑制能力,中频滤波器可获得典型邻道抑制能力范围从30dB到90dB。
信道间隔12.5k的PMR系统中使用的中心频率21.4M,通道7.5kHz的晶体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可达
90dB(距离中心点8.75k)。
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滤波器浅析
中频滤波器(IF filter)
中频滤波器相对于RF信号,工作的频率比较低。
理想的中频滤波器如图所示,具有平坦的通带特性及好群延迟特性,能够无失真的通过希望的信号,同时具有很陡的过度带,能够提供足够的邻道抑制能力。
由于中频滤波器处在低噪放后面,只要低噪声放大器提供足够的增益并且不引入过多的信号失真,中频滤波器的插损就可以忽略。
中频滤波器体现的主要接收机指标就是邻道抑制能力,中频滤波器可获得典型邻道抑制能力范围从30dB到90dB。
信道间隔12.5k的PMR系统中使用的中心频率21.4M,通道7.5kHz的晶体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可达
90dB(距离中心点8.75k)。